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給黑洞拍照尋病毒抗體 他們帶來地球最前沿科技

2020-10-30 新民網

群星璀璨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正在進行,今天下午開講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精彩紛呈,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首席攝影師」謝普德·多爾曼、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負責人巴裡·巴裡什解密科學家是如何漸漸「看清」黑洞、宇宙;美國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創始所長理察·勒納和糖生物學專家雷蒙德·德威克分別分享抗體研究和糖生物學研究是如何幫助人類對抗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內的疾病。無論是宇宙蒼穹還是人間萬物,這些分享不僅呈現科學前沿研究的重大命題,科學家們也向公眾展示了「科學」這把秘鑰打開的,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

謝普德·多爾曼:拼出地球大的「眼睛」人類一起看見了黑洞

2019年4月,當火焰般環狀光圈揭開面紗,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刷屏全世界,愛因斯坦的預言終得以「眼見為實」。拍攝黑洞照片並不容易,「這就像我們站在地球上要觀察月球表面放著的一隻橙子,所以科學家需要一個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捕捉微弱的光波信號,才能看能看見遙遠宇宙中黑洞噴流的微光。」於是班牙、墨西哥、美國、智力、南極等地8臺望遠鏡組成全球陣列聯合觀測,「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就是這樣誕生的,項目負責人多爾曼說。

8臺望遠鏡捕捉的數據匯集到一個中心,通過計算、整合海量數據,虛擬鏡頭的零碎小圖像漸漸拼出了黑洞的樣子。「沒有人見過它,它是這樣的嗎?」分布在不同時區、海拔的望遠鏡捕捉到的數據是否會有誤差?海量數據的整合能否保證準確?多爾曼透露說,項目組分成4組,通過不同模型、算法獨立計算、驗證,令人振奮的是,4組都擬合出具有相似特徵的環形圖像,令科學家們非常振奮。

從最初的十來人團隊,發展到目前600名20個國家60個機構加入這一項目,多爾曼認為,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攻克難題非常快樂。看到黑洞的光環,也為人類探索黑洞質量等信息提供了計算依據,而未來十年,科學家的目標是「解密黑洞噴射噴流的秘密」。多爾曼透露,科研團隊將著重改善陣列,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部署望遠鏡,將覆蓋黑洞全天觀測數據,捕捉黑洞更多細節。

講堂上,多爾曼的最後一張幻燈片滿屏展示了世界不同國家報刊頭版對黑洞首張照片的報導,「我們很高興看到這張照片對公眾好奇心的激發,而這些關注也釋放一個信號:當今世界需要全球合作。」

巴裡·巴裡什:宇宙信使破解秘密

宇宙中的信息是通過什麼「跨時空」傳遞的?引力波就是其中一個「信使」,而通過不同信使傳遞的信息結合來告知宇宙的發展變化。過去在多信使的使用中,人類運用了電磁波譜、無線電波、可見光、高能光子等,而現在,多信使中又增加了新成員——核相互作用力產生的中微子。科學家結合不同信使來研究宇宙中同樣的現象,包括光子、電磁輻射、中微子和引力等。

巴裡什教授指出,多信使天文學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一直很好奇地球中的鉑金、黃金等重金屬元素是哪來的,我們通過信使看到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千新星中探測到了這些元素。」巴裡什說。

理察·勒納:抗體幫助我們清除病毒或阻止感染帶來的後續反應

勒納教授以催化抗體方面的研究知名。1986年,他和彼得·舒爾茨幾乎同時獨立地構想並證明了抗體可以轉化為酶,催化用傳統方法無法實現的化學反應,從而增加了我們對免疫系統複雜性的了解。勒納還和西德尼·布萊納(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於1992年提出了DNA編碼化合物庫合成與篩選的概念具有顛覆性。可編碼的抗體分子給化學和製藥產業帶來新的前景。

勒納表示,抗體有兩種作用:清除病毒或阻止感染帶來的後續反應,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這兩種路徑展開。他還介紹了DNA編碼化合物庫的工作,這是勒納和西德尼•布萊納(Sydney Brenner)教授(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於1992年提出並申請的發明專利,具有顛覆性的研發和產業化前景,通過合成預篩選,新的全球DNA編碼庫研發計劃將開發出一系列新藥,市場前景超千億美元。

雷蒙德·德威克:病毒與免疫裡的那些「糖」

如蛋白質一樣,聚糖也複雜多變。被修飾上不同糖鏈的蛋白質在生物體內發揮重要作用。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糖生物學更凸顯出現實意義:每一種病毒都需要適當摺疊的糖蛋白才能具備傳染性。

新冠病毒非比尋常的糖基化程度,會讓病毒容易產生多種突變,因此製備效果好的疫苗和抗體藥物並不容易。目前,德威克帶領的英國牛津大學糖生物學研究所致力於研究糖蛋白如何摺疊形成,糖蛋白在免疫系統中如何工作,以及它們之於病毒性疾病的作用。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當黑洞「首席攝影師」遇見引力波
    群星璀璨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正在進行,今天下午開講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精彩紛呈,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首席攝影師」謝普德·多爾曼、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負責人巴裡·巴裡什解密科學家是如何漸漸「看清」黑洞、宇宙;美國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創始所長理察·勒納和糖生物學專家雷蒙德·德威克分別分享抗體研究和糖生物學研究是如何幫助人類對抗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內的疾病。
  • 頂科前沿|舉全地球之力,他們「看見」了黑洞
    頂科前沿|舉全地球之力,他們「看見」了黑洞 2021-01-15 2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
    (資料圖片)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論壇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吸引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參加。當今世界面臨哪些共性問題,如何集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帶來怎樣的科技創新新動能?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論壇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吸引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參加。當今世界面臨哪些共性問題,如何集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帶來怎樣的科技創新新動能?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科學界盛會。
  • 帶你看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當今世界面臨哪些共性問題,如何集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帶來怎樣的科技創新新動能?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科學界盛會。科學家有國籍,科學無國界, 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都應以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疫情之下,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還是決定來到上海。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病毒會摧毀我們自以為堅固的故鄉、秩序和希望嗎?我們這顆星球和世界會進一步失控嗎?他們說,每一次人類遭逢危機,科學家們就是英雄聯盟,這次也不例外。金秋十月,世界頂尖科學家「雲集」上海,為了人類的共同命運而戰。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上,斯穆特這樣暢想未來。莫比烏斯帶是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一些在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卻能在莫比烏斯帶上找到答案。去年秋天的那個上午,60餘位科學家坐在莫比烏斯帶旁,攜手探索世界科學的巔峰、科技發明的前沿和人類未來的極限。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重重困難,親臨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三位中國頂尖科學家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出席開幕儀式。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圖|WLF獨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來到上海實地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他們說,推動國際科學合作是創立協會的初心,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王侯介紹,第三屆論壇將安排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共同家園峰會、科學態度大師講堂、青年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實驗室論壇、校長論壇、經濟峰會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生物、醫學、信息、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和人工智慧、轉化醫學、精準治療、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來了
    雲端科學盛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系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論壇始建於2018年,每年10月底在中國上海舉行。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觀網專訪諾獎得主們:聊聊他們的科研、生活與中國
    導讀: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主題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厄溫·內爾:我們應當堅持遏制病毒的共同目標,更好地了解傳染病。查爾斯·班尼特:新冠大流行和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問題,需要全球的努力來解決。儘管國家之間經常存在各種問題,但人類的未來還是取決於合作。科技合作還提供了交流渠道,可能為所有人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日開幕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鍾源)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30日在上海開幕。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和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在上海召開。在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上,頂尖科學家和大家一起,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發布最頂尖的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聽到第三屆論壇召開的消息,不少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獲得者紛紛表達了來上海參會的意願。疫情讓主辦方不得不婉拒了大部分科學家的熱情,這些海外「最強大腦」將以在線形式雲端參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放,包容,合作,這本就是科學應有的模樣
    比如黑洞,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首張黑洞照片的締造者謝普德·多爾曼就談道:黑洞是一種打破身份和地域隔閡,將人類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紐帶。這不是科學家的「雞湯」。我們之所以能捕獲黑洞的影像,關鍵在於一場全球性的協作——在將8架遍布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聯結起來之後,科學家們打造出了一架口徑堪比地球直徑的「超級望遠鏡」,進而代表人類,成功地將目光投往5500萬光年之外的暗區。在宇宙中,地球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通過全人類的通力合作,我們依然可以突破重重障礙,越過星辰大海,獲得一窺世界終極奧秘的極限能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140位科學大咖出席
    ,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本月30日在滬開幕
    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參會頂尖科學家陣容。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因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安德烈亞·蓋茲,因發現人馬座A*——一個400多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百位科學頂星雲端薈聚 百場論壇活動精彩紛呈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本月30日開幕
    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時政常識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鍾南山做主題致辭
    ,則在世界各地通過視頻方式參與了論壇交流,其中就包括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分別因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和人馬座A*——一個400多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