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一個字都包含著道理,傳說倉頡造字,觀天地山河,世間萬物,又結合《易經》思想,所造的每個字都貼近自然。漢字是象形字,代表著天地萬物的形,而我們把這些字書寫成文,就賦予文字「神」。古往今來,大家之作,名流千古,就是其中的神韻深入人心,讓人透過表面文字,穿過時間長河,與作者思緒融合到一起,跨時空的一種對接,讓人心情澎湃,不能自己。
多字成文是表達作者的觀念,想法。我們把這些叫做思想,來看看思想這兩個字。思的意思是指思考,頭腦裡面產生想法,對身邊某件事情產生興趣,因此圍繞著這件事情去進行腦部活動的一種現象。漢字的思,上面是田,下面是心(當然現在用的是簡體字)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田代表著物質,心代表著精神,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的運轉正是因為既有物質又有精神才演化成如今的科技時代。因此當我們看到「思」的時候要曉得,我們頭腦中的那個念想是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需要去思考,不然思考的意義也許就不是很大。
再來看看想,想的意思是回憶某件曾經在在自己生命當中出現過的事情,想和思的活動行為共同出現。想的漢字可以看成是,「木」「目」「心」,「木」代表新鮮,代表活力;「目」代表接受外界信息的感官;「心」代表一切活動最後的歸屬,接收信號的源頭。那麼「想」可以解釋為,每天我們在生活中接收的各種新鮮的,有活力的信息,心會是不是的回憶一下,這個就是「想」。思和想結合起來,就是對過去,現在或未來一些事情的猜測、分析、理解等心理行為,並把這個行為的結果傳遞給大腦,讓大腦傳遞給身體的各個器官,或是讓這副身體現在就去做,或是把這個信息保存下來等待以後某個時間段內再去實施。
每天我們的行動基本上就是這樣,那麼為什麼人與人之間就論聰明與否而言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我們拋開先天性的智商差異不談。大多數人都可以通過後天行為開發腦力,提升自己的智商。我們說的聰明是指在某個領域裡記憶力,觀察力,還有領悟能力等等有突出表現。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方式得到可觀改善,知識可以通過勤奮刻苦來獲取。然而我們說的智慧該怎樣得到呢,這個主要是靠個人感悟了。
每個人對生活的領悟不同,所得到的感受必然是不一樣的。人與人之間不是那麼了解還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創造價值,可想而知如果人和人之間能平心相待,我們能產生的價值將會有多大,這也就像是古人所說的同人大有世界了,也許只能存在於理想的世界當中。
知識是認知這個世界的第一步,需要通過自己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理解身邊現象,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做出一個能讓自己滿意的解釋。這樣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會慢慢變多,從量變突破到質變,自己的思想層次也能脫離低級趣味從而更有效率地去生活。智慧就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我猜測有智慧的人能看清楚身邊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知道自己哪些事情需要做,哪些事情不需要做,他們對自己生活規劃得很合理,一切都是井井有條,因此他們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富裕的生活,良好的心態,幸福的人生,我想大概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