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幫手和幾位小麥種植戶聊天時,說到了病蟲害防治的問題上,從我們當地目前小麥的長勢看很不錯,雜草不多,沒出現旺長以及發黃等症狀,只需等待著進行「一噴三防」工作就可以了。
冬小麥的一些病蟲害往往在4-5月份是爆發期,而在所有的病蟲害中,很多農戶最怕的就是赤黴病了,小麥赤黴病有一個別稱,被人們稱為小麥的「癌症」,一旦患病後,不可逆,產量和品質多多少少都會下降,所以建議提前預防,做好一系列的措施,而一旦發病後,噴施藥劑可以適當控制赤黴病的危害,越早越好。
小麥赤黴病很好判斷,觀察穗部,會有黴層出現,顏色呈白色或者粉紅色,如果用手觸摸,能感覺到有凸起,如果剛好在抽穗期被感染,有可能導致不出穗或者出穗不好的情況,到了後期,有些也會變成白穗。
由於赤黴病以預防為主,簡單和大家說幾點預防措施:
1、小麥抽穗揚花期時,雨天比較多,如果遇到了連續的陰雨天氣,小麥赤黴病發生的機率以及嚴重程度會有所增加,所以,在雨天過後,建議大家提前噴施藥劑進行預防(可使用藥劑下面會提到)。
2、如果是地勢比較窪的農田,遇到雨天時,注意做好排水措施,田間不可長時間有積水,積水過多也會增加赤黴病的感染機率。
3、在年後追肥時,注意追肥的使用量,不要過多,如果小麥出現了旺長,感染赤黴病的機率也會加大,相反,如果小麥長勢正常,自身的抵抗力相比會增加,減少赤黴病的發生機率。
如果預防措施做得不到位,或者遇到了極端的情況,田間已感染了赤黴病,小幫手提醒所有種植戶,儘快打藥防治,越早治療造成的危害越小。
可用藥劑有很多,但是,由於區域不同,赤黴病發生的嚴重程度以及抗性也會有所區別,可能會出現同一種藥劑,在不同的地方防效差別很大的情況。
單劑藥劑有:戊唑醇、咪鮮胺、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己唑醇等等;
復配藥劑有:戊唑·多菌靈/吡唑醚菌酯·氟環唑/戊唑·咪鮮胺/氟環·多菌靈/多菌靈·三唑酮/戊唑·福美雙/甲硫·己唑醇/肟菌·戊唑醇等等。
以上藥劑大家要根據當地赤黴病發生的具體情況具體選擇,如果某些藥劑在當地防效一般,就不要在使用了,可更換藥劑,另外,根據防效可多次噴施。
關於赤黴病的介紹和防治,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希望大家看完後,能夠有所收穫,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或者更好的防治經驗,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最後問下大家,你往年種植小麥過程中,遇到過赤黴病嗎?如何防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