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溫度超過400,科學家卻認為它曾經宜居,這個星球不簡單

2020-12-05 搜狐網

地表溫度超過400,科學家卻認為它曾經宜居,這個星球不簡單

2020-11-22 13:38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地表溫度超過400,科學家卻認為它曾經宜居,這個星球不簡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焦點

  • 地表溫度超過400℃,科學家卻認為它曾經宜居,這個星球不簡單
    在許多天文愛好者看來,金星是八大行星中不折不扣的「地獄星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顆行星上的平均氣溫超過400攝氏度,活脫脫一顆「火焰星球」。不僅如此,金星的大氣層中充滿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二氧化硫,還時不時會下硫酸雨,這樣的星球到處都充滿了危險因素和恐怖因素,稱之為「地獄星球」一點也不為過。
  • 太陽系最「火辣」的星球,地表遍布超過400座活火山,溫度爆表
    上個世紀初,科學家們就開始探索宇宙,希望能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也算有了一點成就,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例如木衛二,它是位於太陽系中的一個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雖然它只是木星的一顆衛星,但它的地表條件確實比木星好得多,因此科學家們也特別關注它,甚至將其視為人類將來可能居住的星球。
  • 人類宜居的系外星球!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地表溫度25℃
    為了尋找「第二地球」科學家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一直在探索其他星球。,因為這顆星球首先要有充足的水資源、氧氣以及大氣層等因素,這樣才有可能會誕生生命,不過在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科學家終於發現了「第二地球」。
  • 煉獄金星上竟然還有一片宜居帶,而且還是在天上
    現在的金星現在的金星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地方,根據探測器的結果顯示,其表面溫度會超過400度,足以使鉛條融化,因此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炎熱了。此外,金星上的大氣壓是地球上的90倍,在如此的高溫高壓下,生存條件已經不是惡劣能夠形容的。因此人類認為金星已經不可能是有生命存在的,因此轉向可能性更大的火星。
  • 金星真的是「地獄星球」嗎?它比金星恐怖百倍,地表流淌著巖漿
    審核:小文引言:在人類的認知中,金星和地球同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那麼它應該也是一顆宜居星球。然而探測數據表明,這顆星球上的平均氣溫達到450攝氏度左右,是一顆「地獄星球」。實際上在各種太空飛行器正式發射之前,天文學家對於地外星球的研究僅存在於表面上。當科學家們開始將太空望遠鏡、人造衛星等具有遠距離探測能力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之後,越來越多的類地行星被人類發現了。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的類地行星已經超過了40顆,但並非所有星球的自然環境都和地球相似。
  • 雙星系統或存在宜居星球,溫度平穩且含液態水,或是人類移居首選
    星際謎或會據此認為,雙星系統中內的星體的環境或都不太友好。但事實並非如此,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家在宇宙內發現了一顆與《星際大戰》所描述的雙星系統完全不同的雙星系統,新發現的雙星系統內或可孕育生命。為了進一步確認該雙星系統內星體的宜居性,科學家對這個名為「克卜勒—35」的雙星系統內假想行星的氣候進行了研究。
  • 金星曾經或許宜居,大規模火山噴發改變了它......
    該研究表明了金星在演變為如今極端的「地獄模式」前,如何在近30億年的歷史中保持著宜居的環境。與地球不同,金星不是每24小時自轉一周,它繞自軸旋轉一周需要243個地球日,極為漫長。另外,它繞太陽公轉的時間也和自轉時長類似,為225個地球日。因此,金星的一面長期暴露於陽光下,另一面則處於漫長的黑夜中。厚重的大氣層能輕鬆地將熱量從日間的一面傳到夜晚的一面,以此維持星球的溫度。
  • 為何紫色星球被認為可能是生命星球?科學家:地球曾經也是紫色的
    文/行走天涯 為何紫色星球被認為可能是生命星球?科學家:地球曾經也是紫色的 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這是所有人一致的認知,但實際上地球早就已經不是50年前被拍攝到的樣子了。
  • 科學家已確認24顆宜居星球,這些行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適應地球生命的宜居行星並不罕見,但目前尋找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凌日法」來判定的,當行星從觀測面經過時會導致恆星光線降低來分析行星的數據,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效果卻並不讓人滿意,只能發現運行到觀測面的行星,而且也很難觀測到那些遠離恆星運行的行星,事實上發現的這些宜居行星質量都比地球要大,這意味著重力也是超過地球的。
  • 外星人致電地球科學家發現神秘信號,它來自一顆宜居星球
    ,在距離地球大約51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神秘的信號,這個信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在系外行星上收集到了射電脈衝,它的發現也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會不會是外星文明在「致電」地球?  不過從目前對於射電信號的了解來看,科學家們並不認為發出射電信號,就一定和外星文明 有關,比方說或許恆星和行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可能通過一系列的反應,也會產生很多電磁信號。  比方說如果這顆系外行星擁有很強的磁場,那麼在恆星的輻射作用下,就會出現電磁信號,當然,如果這個推力成立,另一個猜想也會隨之出現:那就是距離地球51光年之外的這顆行星,或許會是一顆宜居星球。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適宜生命延續
    在很久以前,人類對地球都尚未探索完全,根本就不會想到會有什麼外星文明,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曾經巨大的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我們的科學家們終於開始探索地球之外的其他世界,猜想這個宇宙中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相似的智慧文明。
  • 地表溫度零下200攝氏度,被踢出九大行星,或許曾經出現過生命!
    地表溫度零下200攝氏度,被踢出九大行星,或許曾經出現過生命!曾經宇宙是一片混亂狀態,太陽系不只8大行星而是九大行星,說起九大行星大家都能想到冥王星,因為一場意外把它徹底從九大系中踢出,成為了矮行星。在1930年的時候發現了冥王星,把它當作太陽系的第9顆行星,轉眼到了1992年的時候,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和冥王星質量相同的行星,所以他們認為冥王星不適合在太陽系內,到2005年的時候決定把冥王星踢出太陽系。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人類可以準備「搬球」了嗎
    地球目前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隨著地球環境逐漸惡化,全球變暖的加劇,以及地球自身的演化等,地球將趨于越來越不宜居的狀態演化。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曾表示,地球遲早會滅亡,人類為了延續生命,應該到外太空尋找可移居的星球。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科學家發現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可惜人類永遠無法到達
    目前科學家對4000多顆系外行星都進行了持續的觀察,它們中有很多非常不宜居。實際上,生物無法忍受的不是更溫暖的溫度,而是快速變化的氣候。在一個更宜居的星球裡,兩極並不貧瘠,氣候非常溼潤,甚至沒有沙漠的存在,生物生存的空間更加廣闊。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或比地球更適合人類!
    在宇宙中存在著數不勝數的星體,按理說在這些星體中,不應該只出現人類這一種高等生命。科學家為了尋找其他的宜居星球,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就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但宜居星球的形成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必備的水資源與氧氣外,磁場、大氣壓等這些都是必備的條件,人類能夠出現在地球上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在人類剛剛探索宇宙的時候,哈勃望遠鏡直接進入到了地球運行軌道中,通過它對宇宙的觀察,我們能夠更直觀的認識各個星體與星系。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
    新華社/美聯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王鑫方)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不過,沒有一顆行星能滿足所有「超宜居」條件,但一般能滿足4個條件,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得比在地球更舒適。研究團隊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溫暖些、可能更溼潤。
  • 這個星球比地球大三倍,在宜居帶,人類的下一個「目標」是它嗎?
    這個星球比地球大三倍,在宜居帶,人類的下一個「目標」是它嗎?你是否暢想過一個問題,有朝一日我們能「移民」?當然,筆者這裡的移民加了雙引號,指的可不是我們在地球所說的國家之間的移民,而是星際移民,簡單來說,你想去其他星球生活嗎?
  • 科學家詳解比鄰星附近的宜居星球
    歐洲南方天文臺公布了一項重要發現,科學家們在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除太陽外)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引發廣泛關注。比鄰星位於半人馬座,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最新研究確認其周圍存在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並且由於到恆星的距離適中,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很有可能較為溫和,從而能夠允許水體以液態形式在其地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