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說火星是地球的姊妹,但是事實上太陽系中的另一顆行星—金星,才是和地球最為相似的。金星的體積是地球的88%,質量約是地球的80%,其實從大小的角度來看,金星很有可能是另一個地球。而且與火星相比,金星最為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和地球一樣有大氣層,而現在的火星是沒有的。
其實早在六七十年代,人類開始探索太空的時候,都是奔著金星去的。而我們現在卻更愛探索火星。
為什麼一個和地球如此相似的星球,現在卻是兩番如此不同的境遇呢?
現在的金星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地方,根據探測器的結果顯示,其表面溫度會超過400度,足以使鉛條融化,因此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炎熱了。此外,金星上的大氣壓是地球上的90倍,在如此的高溫高壓下,生存條件已經不是惡劣能夠形容的。因此人類認為金星已經不可能是有生命存在的,因此轉向可能性更大的火星。
宜居帶顧名思義的話就是指有水存在的星球,因為科學家認為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之一。因此如果一個行星處在一個可能有液態水的範圍內,那麼它就處在宜居帶內。那麼這個宜居帶在太陽系的範圍是多大呢?
太陽系中的宜居帶是根據地球周圍的範圍來確定的。金星由於離太陽太近,因此很炎熱,液態水的存在機率小;而火星又太冷,水很有可能是結冰的。
但是實際上,太陽系的宜居帶是會變動的,因此隨著太陽的燃燒和散發的熱量的變化,宜居帶也不斷地在變動。有的科學家認為在很早以前宜居帶應該是以金星為範圍開始向外輻射的。
因此,曾經宜居的金星也很有可能曾經有過生命的存在。但是有一種說法認為,如果金星上有生命的話,那這些生命很有可能會在金星的大氣中找到,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金星的地表是人間煉獄,但是金星的大氣卻很有可能有過生命的存在。應該說,金星本來的條件是非常優越的,可能溫度適宜,也有液態水,由於某個節點的觸發觸動了生命的產生。但是隨著金星地表溫度的提高,這些生命存活下來的唯一方式就是「上天」。
美國的一個私人火箭公司火箭實驗室的創始人和CEO就宣布將於2023年開啟金星的探測計劃,目的是為了探尋金星上的生命。這好像和今年NASA發射的「堅毅號」的目標是有點不謀而合的。
貝克認為金星也曾經是一個很適宜生命存在的地方,但是隨著地表的變化,這些生命很有可能轉移到金星的天上去了。
實際上,金星的天上是有一段宜居帶的。大約是位於進行地表往上40-70公裡的地方,這裡的溫度遠低於地表的溫度,而且很可能和地球溫度差不多。這裡有豐富的氧氣和氮氣以及陽光。
但是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空中的生命太過於抽象了。非常難以想像有的生物可以直接在空中生存而不用在地面落腳。不過人類的想像力是非常狹隘的,或許宇宙中就存在著我們難以想像的生命形態呢。
同樣是距離地球很近的行星,但是金星相比起火星存在感似乎弱了很多。現在的金星是一個高溫高壓的人間煉獄,甚至都能將鉛融化。但是科學家認為在40億年前,金星很有可能也是一個宜居星球,而且氣候溫和,有豐富的液態水資源。因此,金星上或許也存在過生命。
但是由於現在金星的地表環境過於惡劣,因此有的生命可能轉移到了金星的天空中,依賴著大氣生存。金星的天空中有一片宜居帶,溫度適中,還有豐富的氧氣和氮氣。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