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英文學術期刊《能源化學》在大連首發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近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和美國California大學教授Alexis T. Bell共同擔任主編的英文學術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JEC,《能源化學》)在大連舉辦首期出版發行儀式。該刊編輯部設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能源化學》替代了1992年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JNGC,《天然氣化學》),目的是增強期刊的學術視野,涵蓋豐富的科學創造和技術創新信息。其關注的領域包括化石能源優化利用,氫能研究與利用,電化學能轉化與儲存,二氧化碳捕獲、儲存與化學利用,能源利用中的材料和納米技術,生物質轉化及光催化相關的化學問題等。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3-03-04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催化學報》《能源化學》再次入選期刊一區—新聞—科學網
    近日,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公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催化學報》和《能源化學》均位居化學大類一區,這也是兩刊連續兩年入選中科院期刊分區一區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2020年,中國科學院被SCI收錄期刊增至95種,在全國佔比39%;有37種期刊(全部為英文刊)位於國際同學科期刊排名的Q1區,在全國佔比46%。這在記載和傳承中國重要科研成果、傳播科學思想、引領學科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大連化物所主辦的三種學術期刊2008年文獻計量指標又有提高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近日發布的《2009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催化學報》、《色譜》和《天然氣化學》(英文刊)2008 年度各項文獻計量指標又有提高。其中,《催化學報》影響因子上升為1.108,《色譜》影響因子為1.093,在中國化學類34種期刊中的排名分別為第3位和第4位,總被引頻次分別為第6位和第7位。
  • 快速發表、全球發行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學術期刊
    快速發表、全球發行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學術期刊
  • 鄭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EEM被SCIE收錄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 通訊員劉樂樂 高雨琪)7月14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獲悉,近日由鄭州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簡稱EEM,中文名《能源與環境材料》),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 2020中科院大連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組(05T6組)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研究組(05T6組)因工作需要,擬招聘博士後3名,具體信息如下:課題組主頁:http://deng.dicp.ac.cn/目前研究興趣包括:(1)二維材料及其雜化材料的可控制備:重點研究石墨烯、硫化鉬、層狀金屬及其氧化物等的可控制備;(2)二維材料及其雜化材料的表界面調控研究
  • 【中國科學報】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今年,由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即「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專家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楊學明指出,項目通過驗收以後,光源裝置運行情況良好,吸引了眾多國內知名科學家團隊前來尋求合作。
  • 深圳外國語學校校友鄭景旭科研成果首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
    ——鄭景旭校友鄭景旭科研成果首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化學家約翰·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三人,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40多年來,科學家對電池技術研究不輟,產品不斷升級迭代。在新能源儲存方面,可充電的金屬負極電池是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
  • 全球首本電化學能源綜述期刊將出版—新聞—科學網
    施普林格出版商近日與上海大學籤署協議,雙方將聯合國際電化學與能源科學院(IAOEES)合作推出一本新刊《電化學能源評論》。
  • 我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上線—新聞—科學網
    這是我國衛星導航領域的第一本英文期刊。 作為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期刊聚焦衛星導航領域最新理論發展和技術應用,主要發表原創論文、綜述及評論,涵蓋衛星導航信號及信號處理、信號接收器、抗幹擾與反欺騙、衛星定軌與時間同步、多傳感器與組合導航、GNSS增強技術、自主導航、時空基準建立與維持、時空基準的傳遞、高精度時鐘技術、地球應用、智能應用等不同技術領域。
  • 國產高分化學、材料類SCI期刊盤點
    有鑑於此,國內能源材料化學領域的10本優秀SCI期刊,《國家科學評論》、《科學通報》、《納米研究》、《納微快報》、《中國科學:材料科學》、《中國科學:化學》、《綠色能源與環境》、《能源環境材料》、《能源化學》,小編對期刊做一個基本介紹。
  • 【中國科學報】能源安全 「煤」有辦法---中國科學院
    能源是一個國家正常運轉的重要驅動力,在中國,能源安全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日益凸顯。中國富煤、貧油、少氣,想要擺脫受制於人的境地,很多人將希望寄託於煤化工的發展。  11月9日,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該技術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 上海交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Nano-Micro Letters影響力大幅提升
    2018年6月26日,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2017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上海交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納微快報》(Nano-Micro Letters)最新影響因子為 7.381(2016年為4.849),在JCR收錄的285種材料類綜合期刊中排名第
  • 中國科學院: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人才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發展的關鍵所在。2017年「中國科學院期刊出版領域引進優秀人才計劃」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能源化學》編輯部主任張麗娟表示,「真正辦好『一個』世界一流期刊很難,辦好一系列世界一流期刊更難,因為期刊發展需要國際化的編輯隊伍、出版流程和出版平臺及相應的技術人才。」
  • 中國知網在美首發中國百種中英雙語學術期刊
    來自北美地區中國研究的知名學者、東亞圖書館館長、雙語期刊的主編、本地服務商等近百人就中國學術期刊依託雙語出版傳播當代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意義展開了討論,現場互動頻繁,引起強烈反響。 「過去20年,中國知網傳播的主要學術內容是立足於中文學術期刊的內容,在傳播中國學術成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近年來,上海英文學術期刊高速發展,打造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領跑全國的品牌英文學術期刊。數據統計報告顯示,上海共有英文學術期刊23種,其中17種被國際最具權威的SCI資料庫收錄,佔所有英文學術期刊的73.9%,被SCI收錄的百分比名列全國前茅。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大連化物所圍繞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於2011年10月啟動了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DNL)的籌建工作,DNL是我國能源領域籌建的第一個國家實驗室,共規劃籌建化石能源與應用催化、低碳催化與工程、節能與環境、燃料電池、儲能、氫能與先進材料、生物能源、太陽能、海洋能、能源基礎和戰略、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等11個研究部。
  • 被美國、俄羅斯、英國等收錄,這份超牛期刊,來自大連高校
    近日,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2020年度中國高校傑出·百佳·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大連工業大學學報》連續第三次獲評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中國高校傑出·百佳·優秀科技期刊"由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組織評選,每兩年評定一次。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開發出新一代電解水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太陽能研究部李燦院士領導的團隊開發出新一代電解水催化劑,在蘇州競立制氫設備有限公司及考克利爾競立(蘇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規模化鹼性電解水制氫中試示範工程設備上實現了穩定運行。
  • 【中國科學報】篳路藍縷 玉汝於成
    從1995年4月我作為引進人才加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迄今已有24年。2015年7月我調到復旦大學,2017年6月又被調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但現在我仍然兼任化物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一職,可以說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化物所。  在這個深深熱愛著的研究所,我度過了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黃金時光,也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