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Osher
「當神的聲音在西奈山上響起,世界靜默了——鳥類停止歌唱,微風不再使得樹上的葉子沙沙作響。話語從那深沉的寂靜中傳出,世界再次安靜,即使是一瞬間,我們也能聽到神聲音的永恆回聲。」這是猶太教對五旬節的一段描述,我個人非常喜歡。
今天是5月28日,在這篇發出時以色列也差不多進入了五旬節的慶祝。
這個節日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一方面,逾越節過後,以色列人會數算七個星期,在第五十天慶祝這一節日。因此,希伯來語是「שבועות」(Shavuot),指多個星期;英文是「Pentecost」,希臘語中的數字五十;中文則是「五旬節」或者「七七節」。
對基督徒來說,這一天也被稱為「聖靈降臨日」——根據聖經《使徒行傳》第2章,耶穌被受難後復活之後的第一個五旬節,這一天他的門徒們聚集在門徒馬可家的閣樓上禱告,突然領受聖靈感召開始傳揚福音。
另一方面,因為正值小麥收割季節,因此五旬節又稱「收割節」,這點和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類似,同樣是記錄大麥小麥等作物種子成熟的日子。收割完成之後,猶太人將會獻上小麥做成的第一批餅,是感恩,也是紀念。
《聖經》中提到五旬節的部分章節:
又要守收割節,所收的是你田間所種,勞碌得來初熟之物。並在年底收藏,要守收藏節。出 23:16
七七節莊稼初熟,你們獻新素祭給耶和華的日子,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民 28:26
紀念什麼呢?不少資料都聚焦於「紀念神在西奈山上頒布律法」,但根據不少猶太拉比的講解,其實他們的側重點更在於「紀念我們在西奈山接受了律法」。有些疑惑嗎?看到最後也許你能得到答案。
首先,因為當時神的聲音是以不同的語言、形式傳達給了說不同語言的人,以及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甚至是嬰兒,五旬節所表達的意思也有「所有人都是一樣平等地學習妥拉」。
在第一天晚上,不少傳統家庭會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通宵達旦的學習《妥拉》,有再現西奈山上猶太人團結地在一起接受律法、一起提升的意思;卡巴拉有另一說法,說是因為當時有人睡著了,此後猶太人才會在當天的一整晚向神表明學習的熱情。不管如何,這也算是五旬節的一個傳統,稱之為תיקון ליל שבועות(Tikkun Leil Shavuot,「在五旬節夜晚糾正」),有糾正睡過頭這一行為的意思,也有每一遍《妥拉》的閱讀,都獲得新理解的意思。
當然,閱讀《路得記》也是五旬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路得記》記敘了一個摩押女子,在丈夫死後跟隨以色列的婆婆來到應許之地的故事。普遍接受的解釋是因為路得在五旬節左右進入的以色列,且這位外族女子接受猶太教同猶太人接受《妥拉》有相類似之處。
《路得記》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話,既是路得所展現的忠誠之愛,也是猶太人所想表達的忠誠之愛:
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 1:16
對更多以色列人來說,五旬節是用鮮花裝點猶太會堂和自己家裡的節日。這可能來源自《猶太解經》中所描述的——頒布《妥拉》之後,西奈山瞬間開滿了鮮花。不少人也會選擇在這天拉上三兩朋友到公園野餐。
裝點過後的猶太會堂(圖:jewishjournal)
說到吃,五旬節中奶酪製品是必不可少的。據說,在西奈山時,以色列人很餓,上帝就讓他們吃奶製品,因為它比肉製品製作得更快。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等了很久,等回到帳篷時,牛奶都溢出了鍋,於是只好作成奶酪。
通常這天的早餐會有牛奶和蜂蜜,提醒以色列人所在的地方是「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對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和熱愛奶酪的人來說,這一天就是奶酪的盛宴,奶酪、奶酪餅、奶酪蛋糕,組成了快樂的一天;對賽法迪猶太人來說,早餐的奶製品過後,就是肉的盛宴,至於為什麼......可能是「肉就是好吃吧」;對孩子們來說,還能烤希伯來語的字母餅乾。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匈牙利煎餅(圖:mochajuden)
讓我們回到這個節日本身,作為三大節日之一,它在《聖經》中並沒有出現那麼多次,也沒有那麼多的儀式。但它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除了在這一天口述律法、給予上有十誡的石板,神將律法刻在了猶太人的心裡。在這一天選擇「安靜」,是為了更好的接近內心。而五旬節是猶太人正在接受《妥拉》的體現,是猶太人對身份的認同,這使得他們成為真正的猶太人。
那麼,你有什麼愛吃的奶酪製品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חג שמ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