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的由來眾說紛紜,唯獨說它是長頸鹿的最為可笑!

2020-12-03 你好妖怪工作室

【名稱】:麒麟

【別稱】:麒獸、麟獸

【類別】:

【特徵】:龍子,麕身牛尾,狼項馬足。

【能力】:送子、闢邪

麒麟,傳說中送子、闢邪的仁獸。「麒麟」形象為麕身牛尾,狼項馬足。「麒麟」分雌雄,「麒」為雄,無角,「麟」為雌,一角。「麒麟」實際上從未歸入「龍九子」之列,但是在民間卻頗受百姓喜愛,故屬於民間認可的龍子。

「仁獸說」

關於「麒麟」是仁獸的說法,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而在[南梁]《宋書》中更是詳細道:「含仁而戴義,音中鍾呂,步中規矩,不踐生蟲,不折生草,不食不義,不飲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明王動靜有儀則見。」也就是說,「麒麟」具有仁義的天性,聲音符合鍾呂的音律,步行符合規矩,不踐踏活的蟲子,不折斷活的草木,不食不義得來的食物,不飲汙濁的池水,不誤入陷阱裹,不走進羅網中。聖明帝王行為符合規矩就會出現。

「毛之長說」

古人將動物分為「五類」,也稱為「五蟲」,分別是:「毛、鱗、介(也作「甲」)、蠃、羽」。凡有毛者皆為「毛類」,也是走獸的象徵。[西漢]劉安《淮南子·地形訓》中載:「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也就是說,「毛犢」雖為:「毛類」的先祖,但「麒麟」卻是真正意義上「庶獸之首」。

「牡牝說」

「牡」指雄性的鳥或獸;「牝」指雌性的鳥或獸。[南梁]《宋書》所載:「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也就是說,「麒麟」也正是牡牝結合的統稱,雄為「麒」,雌為「麟」。

「四靈說」

[西漢]戴聖《禮記·禮運第九》中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有「麒麟」為「四靈」之一的說法。

「送子說」

民間「麒麟送子」的說法,出自[東晉]《拾遺記》:「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闕裡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龍繞室,五星降庭。徵在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繡紱系麟角,信宿而麟去。相者云:『夫子系殷湯,水德而素王。』至敬王之末,魯定公二十四年,魯人鋤商田於大澤,得麟,以示夫子。系角之紱,尚猶在焉。夫子知命之將終,乃抱麟解紱,涕泗滂沱。且麟出之時,及解紱之歲,垂百年矣。」

大意是說:孔子出生時有麒麟吐玉書,書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母顏作在知道這些都是神靈顯示吉兆,就用彩繡的絲帶系在麒麟的角上,麒麟連宿兩夜才離去。後來,魯人在務農時捕獲一隻麟獸,獸角上正繫著孔母所繡的絲帶,孔子自知時日無多,解下絲帶,淚流如雨,從麟麟出現的,到解下絲帶這一天,將近一百年了。

自此古人多以「麒麟子」、「麟子」或「麟兒」讚揚別人的孩子,王室成員也可指代自家孩子。也正因如此,民間信奉「麒麟送子」的說法,也有對自家孩子美好期許的

「火精說」

[東漢]蔡邕《月令章句》曰:「凡麟,生於火,遊於土,故循其母致其子。五行之精也,視明禮脩則麟臻。」也就是說,「麒麟」生於火屬於火精,卻能遊走土中,正是「五行相生」中的「火生土」一說,所以也有稱「麒麟」為「土精」的說法,依憑此理,亦有「木精」之說。還有一說是,「麒麟送子」中的「麒麟」與五行神同降,故「麒麟」實為「五行之獸」。當然,目前為止對「麒麟」為「火精」的說法最為權威,故「麒麟」的形象多與火相伴。

「長頸鹿說」

源於明成祖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榜葛刺國派遣使臣來華,隨行上貢「麒麟」一隻,永樂帝大悅,命翰林院修撰沈度寫下了一篇《瑞應麒麟頌》,並命宮廷畫師將「麒麟」畫下。《瑞應麒麟頌》則抄錄圖上,於是有了最初版的《瑞應麒麟圖》。之所以說是最初版,是因為後來出現了多個版本的《瑞應麒麟圖》,其中也不乏落以「沈度」款的多個版本,其中較為出名的另有[明]「華亭沈慶」版、[清]陳璋《榜葛剌進貢麒麟圖》等。

[明]落款為沈度的各個版本《瑞應麒麟圖》

至於「麒麟」是否真的就是長頸鹿?只能說,「長頸鹿說」是一種說法,而非結論。畢竟關於「麒麟」的傳說自周朝便已存在,甚至有麒麟是周天子脈的「姬氏祖神」的說法。一個公元前千年甚至更早就流傳的神獸,一個是在明永樂公元1414 年由番邦異國上貢的動物,怎可同物而語?姑且代入環境而論,明人見到番邦異獸頗感驚奇,再結合「麒麟」的文獻內容,發現兩者間有諸多特徵吻合,於是就將「長頸鹿」誤認為「麒麟」。再加之,「麒麟」素來被視為太平盛世、天下一統的符號,上貢者與朝臣同在此符號上大作馬屁文章,即使有人明知此獸非麒麟,也只得順勢附言,將錯就錯了。

明清時期其他版本《瑞應麒麟圖》含[明]「華亭沈慶」版(左二)、[清]陳璋《榜葛剌進貢麒麟圖》(左三)

形象參考

麒麟 [明]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

文獻記載

《爾雅》

麟,麕身,牛尾,一角。

[西漢]劉安《淮南子·地形訓》

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西漢]戴聖《禮記·禮運第九》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東漢]蔡邕《月令章句》

凡麟,生於火,遊於土,故循其母致其子。五行之精也,視明禮脩則麟臻。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麒,仁寵也,麋身龍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註: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張揖云:牡曰麒,牝曰麟。郭璞曰:麒似麟而無角。

[西晉]張華《博物志》

麒麟鬥而日蝕,鯨魚死則彗星出,嬰兒號婦乳出,蠶弭絲而商弦絕。

[東晉]王嘉《拾遺記》

周靈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於魯襄公之世。夜有二蒼龍自天而下,來附徵在之房,因夢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於空中而來,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鈞天之樂,列以顏氏之房。空中有聲,言天感生聖子,故降以和樂笙鏞之音,異於俗世也。又有五老列於徵在之庭,則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闕裡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龍繞室,五星降庭。徵在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繡紱系麟角,信宿而麟去。相者云:「夫子系殷湯,水德而素王。」至敬王之末,魯定公二十四年,魯人鋤商田於大澤,得麟,以示夫子。系角之紱,尚猶在焉。夫子知命之將終,乃抱麟解紱,涕泗滂沱。且麟出之時,及解紱之歲,垂百年矣。

[南梁]《宋書》

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則至。麕身而牛尾,狼項而一角,黃色而馬足。含仁而戴義,音中鍾呂,步中規矩,不踐生蟲,不折生草,不食不義,不飲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明王動靜有儀則見。牡鳴曰「逝聖」,牝鳴曰「歸和」,春鳴曰「扶幼」,夏鳴曰「養綏」。

[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

黃帝有茂德,感真人來遊玉池,至德所致也。有瑞獸在囿,玄枵之獸也。《尚書·中候》云:麋身、牛尾,狼蹄、一角,角端有肉,示不傷物也。音中黃鐘,文章彬彬然。牝曰麒,牡曰麟。生於火,遊於土。春鳴曰歸禾,夏鳴曰扶幼,秋冬鳴曰養信。帝又得微蟲蛄螻,有大如羊者,大如牛者,蟲名蚓,大如虹者,應土德之王也。

[北宋]《太平御覽》

《孝經右契》曰:孔子夜夢豐沛邦有赤煙氣起,顔回、子夏侶徃觀之。驅車到楚,西北範氏之廟,見芻兒捶麟,傷其前左足,束薪而覆之。孔子曰:「兒,汝來,姓為誰?」兒曰:「吾姓為赤松子。」孔子曰:「汝豈有所見乎?」:「吾所見一禽,如麏,羊頭,頭上有角,其末有肉,方以是西走。」孔子發薪下,麟視孔子而蒙其耳,吐三卷書。孔子而讀之。

《說苑》曰:麒麟,麕身,牛尾,圓頂,一角。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歩中,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間則循循如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凡麟,生於火,遊於土,故循其母致其子。五行之精也,視明禮脩則麟臻。

《春秋演孔圖》曰:蒼之滅也,麟不榮也。麟,木精也。麒麟鬥,日無光。

《毛詩義》:白麟,馬足,黃色,圎蹄,角端有肉,音中黃鍾。王者至仁則岀。

(你好妖怪工作室原創 文:花紅)

相關焦點

  • 麒麟就是短脖子的「長頸鹿」
    看上圖,麒麟就是短脖子的「長頸鹿」。「長頸鹿」這個動物在非洲當地被人們稱為「girin(基林)」,漢語音譯為「麒麟」。為什麼麒麟這兩個字都是「鹿」字旁?因為它是被人類神化的鹿,「麒」是象形字,「其」是長頸鹿的正面簡筆畫的樣子;長頸鹿身上的斑點就像鱗片一樣,「麟」字就是指長頸鹿的鱗片狀花紋的身體特徵。
  • 長頸鹿和麒麟有什麼關係
    「阿丹國進麒麟」,其所說「麒麟」是索馬利亞語「giri」,即英文giraffe(長頸鹿)。《天妃靈應之記碑》中也說它「番名祖剌法」,因此可以說,進貢的麒麟就是長頸鹿。 以通事(翻譯)身份三次隨鄭和下西洋的馬歡所撰《瀛涯勝覽》一書中有如下描述:「麒麟,前二足高九尺餘,後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後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麵餅。」
  • 長頸鹿竟然是麒麟
    麒麟,是指中國傳統瑞獸。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但據說麒麟的身體像麝鹿,它被古人視為神靈。《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
  • 麒麟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多次變化,明朝時已經變成長頸鹿
    麒麟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特有的瑞獸,是古往今來無數儒家學者、帝王將相、藝術家和廣大勞動人民寄寓了眾多美好希望和豐富想像的一種神獸。但是古往今來,卻沒有人能說得清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它真的存在嗎? 麒麟的形象在上古時期已經出現,其原始形象像鹿,全身為黃色,頭上生有獨角,角端有肉。
  • 麒麟是雌雄神獸,龍馬、獐子、獨角獸、長頸鹿、獅子是原型?
    麒麟kylin,古代四靈之一,被稱為仁獸,瑞獸。《禮記·禮運》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大戴禮記》:「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孔子作《春秋》因此事而停筆,因為他覺得麒麟死了,自己的命數、天道也都窮盡,被稱為「獲麟絕筆」,二年後,孔子卒。一說是,孔子因為麒麟死了而哭泣,悲嘆大道不行,退作《春秋》,以示後人。
  • 麒麟真的存在嗎?如果不存在,為何古代會有麒麟的圖片?
    對於中國人來說,在神話傳說中一共有4大靈獸,分貝時玄武、鳳凰、龍和麒麟,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便是龍了,因為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同時在12生肖中,也有「龍」這個屬相,對於古代的帝王們來說,也更是稱自己是「真龍天子」。
  • 清代麒麟老照片,驗證《山海經》的記載,專家:你好好看看照片
    請諸位讀者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探秘清代麒麟的秘密。我國有著5000年華夏文明的歷史,在幾千年的歲月之中,也相繼締造出不少神秘的文化。在我國古典神話之中,一直有四大神獸之說,它們分別是龍、鳳、麒麟、以及玄武。龍與鳳自不必說,科學已經證明它們並不存在。
  • 《山海經》裡黃帝坐騎麒麟,或已隱姓埋名久居動物園
    文/公子唯晨在歷史文化中,麒麟一直是祥瑞的存在。它是難得的性格溫軟神獸。說起來麒麟,可能大家腦海裡的出現的是一種類龍似馬又有點獅子形象的神獸。《山海經》裡沒有對麒麟的描述,只說中央黃帝的坐騎是烈焰麒麟,而麒麟是上天的使者,它到達黃帝身邊傳達了天命,宣布中央黃帝就是人間的主宰。後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記載:「麒,仁寵也,麋身龍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註:「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
  • 麒麟的原型 可能是這種已經滅絕了的生物
    薩摩麟,屬於古長頸鹿。薩摩麟在眼的後部有對角,口鼻部很長,嘴呈圓形;臼齒齒冠很高,適合側邊咀嚼,在上新世,薩摩麟分化為兩支,一支是霍加狓,另一支是長頸鹿。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瑞獸。麒為雄,麟為雌,麋身,馬足,牛尾,一角,角端有肉。《漢書 武帝紀》注說:「狼頭,一角,黃色,圓蹄.」
  • 它是中國的麒麟嗎?
    利維坦按:說到中國的麒麟,明朝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隻東非進貢的長頸鹿回京,並宣稱是麒麟,一時轟動朝野。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當時碰巧索馬利亞語中長頸鹿叫giri,「麒麟」即作為giri的音譯。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
  • 寶可夢No.203——麒麟奇
    這裡介紹下擁有大腦袋和小腦袋的家族——麒麟奇。麒麟奇麒麟奇是一般屬性和超能力屬性寶可夢,非官方的常用譯名為雙面鹿。它棲息於草原和稀樹林。麒麟奇類似於長頸鹿,但它的脖子的比例更接近已經滅絕的始長頸鹿,在中國明朝時,從非洲引進長頸鹿時因當地語言音譯,直接翻作麒麟,之後改稱長頸鹿,而日語與韓語則是一直使用此音譯稱呼長頸鹿,麒麟奇的身高1.5m,體重41.5kg,被分類為長頸寶可夢。
  • 長頸鹿的戰鬥力有多強?犀牛都被踢倒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曾經把長頸鹿帶回中國,當時中國人沒有見過,以為它就是傳說中的「麒麟」。我每次去紅山動物園,有五個必看,第一是看長頸鹿,第二是看大象,第三是看河馬,第四是看大猩猩,第五是看犀牛。可見,我對體型較大的動物都特別感興趣。長頸鹿排在我最喜歡動物的榜首。而犀牛排在第二位。我的脾氣不太好,每次看見犀牛就想到這是我,還聯想到一個歇後語:犀牛闖進瓷器店。
  • 長頸鹿能輕鬆踢死獅子?實際上長頸鹿也是獅子的主要獵物
    我們都知道,長頸鹿是現存陸地上最高的動物,它長著細長的脖子和四肢,走路時姿態非常悠閒,像是在漫步一樣,但它遇到危險時能夠以60千米/小時的速度快速奔跑,速度並不慢,比老虎和雄獅還快,可它的耐力很差,奔跑時間很短,但慢跑時也有16千米/小時。
  • 科普:世界上真有麒麟嗎?這個真有,其實很多人都見過!
    麒麟是什麼動物?在一些民間畫屏或雕刻上, 有時你可以看到一種十分希奇的獸類 :形狀象鹿,滿身被覆鱗甲,體青口紅,頷下有長毛,身有火光......有的還長著翅膀。古人稱這種動物為麒麟,把它和龍、鳳、烏龜合稱「四靈"、作為象徵吉祥的獸類。
  • 世上真的有麒麟嗎?此皇帝聲稱得到一頭麒麟,卻被嘲笑了幾百年
    原因在於,麻林國的使者帶來了一樣神秘的寶物,這樣寶物在中國婦孺皆知,但從未有人見過它的真容,以至於幾千年來造假無數。它就是中國神獸——麒麟。麒麟可是古代祥瑞,只有聖王出世或天下富饒時,它才會降臨人世。然而,儘管史書上有無數次記載麒麟降臨的事例,但每次記載都只是一筆帶過——麒麟出現了,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 中國也有長頸鹿,只是我們都沒有見過
    長頸鹿站立時,腦袋距離地面的高度足有5米高,它也因此成為今天陸生上最高的動物。我們中國大地上有沒有長頸鹿生存過呢?還真有,今天就介紹一種生存在500萬年前山西的「長頸鹿」。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中國長頸鹿」名字叫做山西獸(Shansitherium),一聽名字就知道它是在山西省發現的。
  • 山西曾有長頸鹿,頭上長有4隻犄角,體型卻與非洲霍加狓相像
    它又是怎樣的一種動物呢?01中國土生土長的長頸鹿,頭上長有4隻犄角,體型卻類似非洲霍加狓它叫山西獸,出土於山西府谷縣中新世地層,距今約2300萬年。專家分析,山西獸是一種古長頸鹿,中國土生土長的長頸鹿。
  • 長頸鹿獨特的打鬥方式,看起來滑稽可笑,實則威力巨大
    雄性長頸鹿之間打鬥時會甩動脖子擊打對方,或是將頭揮舞著像鐵錘一樣砸在對方身上,有時也會抬起腿互踢。長頸鹿對抗食肉動物時會使用巨大的蹄子猛踢猛踩,可以一腳將獅子踢死,也可以將獅子踩成肉餅,甚至還有長頸鹿倒下時將獅子砸死的記錄。但長頸鹿想要踢死獅子並不容易,不僅要豐富的經驗,還需要極佳的運氣,有些帶崽的母長頸鹿會在攻擊獅子時不小心將自己的幼崽踢死。
  • 麒麟這種瑞獸真的存在於世嗎?不僅存在,你很有可能還見過
    在現代社會中,麒麟的起源也非常的有討論價值,很多學者認為麒麟的祖先可能為長頸鹿。但是除了那對角和尾巴之外,長頸鹿其他地方與麒麟完全不同。而且在典籍中,麒麟並沒有像長頸鹿那麼長的脖子,同時也沒有那麼長的腿。
  • 土生土長古長頸鹿,似霍加狓,身高讓人失望,麒麟獸來源山西獸?
    麒麟,是中國傳說文化中一種神獸,至於是否在動物中有原型,還需探究。而直到明朝時,外國進貢了一頭長頸鹿,由於長頸鹿的形態、習性與中國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過吻合,所以讓很多中國人確信長頸鹿就是麒麟,若在更早年代,沒有見過長頸鹿的人,卻描繪出了麒麟,那麒麟原型又來源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