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跨學科研究,詹姆斯·斯科特成為「赫希曼獎」新晉得主

2020-07-27 新京報

記者 | 羅東

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在其網站公布,2020年阿爾伯特·赫希曼獎授予政治人類學家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

,以讚揚他廣泛而卓越的跨學科研究。

因跨學科研究,詹姆斯·斯科特成為「赫希曼獎」新晉得主

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網站,2020年阿爾伯特·O.赫希曼獎頁面。

阿爾伯特·赫希曼獎在2007年首次頒發,兩年一屆。2020年是第7屆。它以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

(Albert O. Hirschman)

的名字命名。1915年4月,赫希曼出生於德國,早期學習黑格爾、馬克思等歐洲大陸哲學,後輾轉英、美學習經濟學,參與反法西斯抗爭,在戰後進入哈佛大學工作。赫希曼曾進入南美,關注並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需求。國內引進出版的《入世的哲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的奧德賽之旅》一書比較完整地呈現了他的學術生涯和思想主張。他的作品包括《激情和利益》《欲望與利益》《退出、呼籲與忠誠》等。他將打破學術藩籬視為關鍵的學術事業,堅持審視自己的知識局限。

因跨學科研究,詹姆斯·斯科特成為「赫希曼獎」新晉得主

《入世哲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的奧德賽之旅》,[美]傑裡米·阿德爾曼著, 賈擁民譯,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10月。

評委會認為,詹姆斯·斯科特同赫希曼一樣致力於跨學科研究,並且都主張發展政策需要審慎和包容的態度。評委會主席娜奧米·拉莫雷

(Naomi Lamoreaux)

對他如此評價:

「與赫希曼一樣,斯科特是一位具有非凡廣度的學者。他的研究主要關注經濟發展和社會規劃對普通人的影響。他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國家的視角》

(Seeing Like a State)

體現了對經濟發展的人性化態度,這貫穿於他的所有作品。而這也是赫希曼的學術遺產。事實上,這本書最後還引用了赫希曼的話,即呼籲發展政策建立在如下基礎上:『多一點』對生命的尊重,『少一點』對未來的束縛,『多一點』對意外的寬容,『少一點』一廂情願。」
因跨學科研究,詹姆斯·斯科特成為「赫希曼獎」新晉得主

詹姆斯·斯科特在講座中。圖片來自www.hkw.de

詹姆斯·斯科特,於1967年獲得耶魯大學政治科學博士學位,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比較農業社會、東南亞、階級關係和無政府主義理論等領域,他的大多數議題都貫穿經濟、政治和社會等思想。他是耶魯大學政治學斯特林講座教授、人類學教授,負責農業研究項目

(Agrarian Studies Program)

國內已出版中譯本的斯科特作品,包括專著《弱者的武器》

(譯者:鄭廣懷等;譯林出版社,2011年4月)

、《國家的視角》

(譯者:王曉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5月)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

(譯者:程立顯等; 譯林出版社,2013年3月)

,以及論集《六論自發性》

(譯者:袁子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4月)

等。

因跨學科研究,詹姆斯·斯科特成為「赫希曼獎」新晉得主

詹姆斯·斯科特作品部分中譯本。

作者|羅東

編輯|張婷

校對|吳興發

相關焦點

  • 新晉諾獎物理和化學獎得主在研究啥?他們的科普書透露了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僅有兩本詩集在中國出版,在國內儼然屬於「小眾」「冷門」。與之相對應的是,與文學相比更為曲高和寡的科學領域,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推動」系列圖書卻一次押中6本新晉諾獎得主的作品,分別來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詹妮弗·杜德納。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他的第一個論點是AI理論很重要。姚期智的第二個觀點是人工智慧(AI)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 7位圖靈獎得主當選,新晉多位華人,2020 ACM Fellow公布
    在 95 名入選者中,包括多位華人,如杜克大學教授陳怡然、浙大教授任奎等,更有多名圖靈獎得主當選,可謂星光熠熠。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子設計自動化、積體電路實驗設計和積體電路可製造性設計,著有約 300 篇的 ACM/IEEE 期刊和會議論文。他還是 IEEE Fellow(2013)以及 IEEE CEDA President-elect (2018-2019),並將成為 CEDA President (2020-2021)。
  • 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頂科協」成立時,科學家會員有51位,其中諾獎得主39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12位。現在,會員已經擴大到72位頂尖科學家:諾獎49位、沃爾夫獎6位、拉斯克獎8位、圖靈獎4位、麥克阿瑟天才獎2位,菲爾茨獎1位、傑出科學家2位——「頂科協」成為亞洲地區規格最高的科學機構。協會計劃在 2年內將會員擴展至100位。
  •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12-24 13:30 來源: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2月23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在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姚期智在演講中提到了三個觀點,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舉例說服大眾。他的第一個論點是AI理論很重要。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在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姚期智在演講中提到了三個觀點,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舉例說服大眾。他的第一個論點是AI理論很重要。
  • 2007年圖靈獎得主愛德蒙·克拉克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
    打開APP 2007年圖靈獎得主愛德蒙·克拉克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 新智元 發表於 2021-01-14 10:36:07 【
  • 圖靈獎得主 Edmund Clarke 因感染「新冠」逝世
    Clarke 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封訃告稱,他的父親、2007 年圖靈獎得主 Edmund M. Clarke 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享年 75 歲。2007 年度圖靈獎被授予給了 Edmund M.Clarke、E Allen Emerson 和 Joseph Sifakis 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開發模型檢測技術,並使之成為一個廣泛應用在硬體和軟體工業中非常有效的算法驗證技術所做的奠基性貢獻。Edmund M. Clarke 出生於 1945 年。
  • 加強悖論的跨學科研究
    悖論是困擾人類思維和科學發展的跨學科難題。以往人們多關注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悖論及其研究,而忽視悖論與跨學科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認識悖論的跨學科特徵並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際上,現代科學已經發展到對其理論基礎進行深入探究的階段,不同學科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對其特定的研究對象與人類思維辯證本性的探索和研究。而當科學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深入到科學理論基礎時,往往以悖論的形式折射出某些特定研究對象的辯證性質和人類思維的辯證本性。科學發展史表明:當科學之環增大時,跨學科悖論與悖論的跨學科研究將同時被提到現代科學理論研究的前沿。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經貿合作的「赫希曼效應」分析
    本文的研究將會對「政冷經熱」現象提供新的解釋。更為重要的是,學術界和政策界一直在探討如何建立起對容易受到衝擊的雙邊關係的「風險管控」機制以穩定重要的雙邊關係,但人們往往把這種「管控機制」視為創新性制度設計問題,如建立高層溝通機制、民間交流機制等等,而忽略了對國際交往中自然產生的一些具有防震作用的「管控機制」的理解和利用。
  • 這位新晉諾獎得主將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世界頂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獲悉,2020年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婭•蓋茲,將參加本月底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介紹她獲得諾獎的黑洞研究。此後25年,蓋茲對3000多個星體進行了觀測研究,最終發現了人馬座A*——一個400多萬倍於太陽質量的黑洞。「這需要決心、堅韌和專注,不被所有說這是浪費時間的人所嚇倒。」劉易斯說,「安德烈婭•蓋茲是拒絕接受『不』作為答案的人,她的詞典裡可能根本沒有這個詞。」
  • 對話化學諾獎得主萊維特:量子力學或助力製藥行業發展
    對話化學諾獎得主萊維特:量子力學或助力製藥行業發展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張靜 2019-10-28 21:42 來源:
  • 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因新冠逝世
    據最新消息,200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家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於北京時間12月23日上午不幸逝世。他的研究小組率先將模型檢查用於硬體驗證。2007年,他與Ernest 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一起,因在模型檢查方面取得的傑出貢獻而獲得圖靈獎。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除此之外,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預測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卻另有得主。路透預測的焦點集中在四個經濟學家。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場和諸如公司等層級組織代表著不同的治理結構,在解決利益衝突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 諾獎得主費裡德·穆拉德:一氧化氮研究為新藥研發奠定基礎
    1998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北京費裡德·穆拉德企業集團首席科學家及名譽董事長費裡德·穆拉德在籤約儀式上表示,一氧化氮已經成為生物學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世界範圍內每一年都會有80-100家新型科技公司涉足相關研究,市場上很多新藥物與一氧化氮的研究成果有關,而且很多中草藥的治病機理也與一氧化氮有關。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研究必須跨學科、超學科甚至是反學科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繼續舉行,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日本著名有機化學家野依良治,在本屆論壇特設的科學態度大師講堂,帶來「如何在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和國家科研戰略之間取得平衡?」的演講。他建設性地提出,「研究必須跨學科、超學科甚至是反學科」。
  • 專訪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美國新冠疫苗最早有望明年2月上市
    2020年新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捕手」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教授10月29日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與第一財經記者視頻連線採訪時預計,可用的新冠疫苗可能最早要等到明年
  • 專訪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美國新冠疫苗最早有望明年2月上市
    2020年新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捕手」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教授10月29日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與第一財經記者視頻連線採訪時預計,可用的新冠疫苗可能最早要等到明年2月才會獲得監管機構批准上市,儘管他表示確切的上市時間點很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