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強組揭示二甲雙胍恢復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多重耐藥細菌的敏感性
近日,動物重要疫病與人獸共患病協同創新中心、獸醫學院王志強教授研究團隊在《先進科學》發表了題為《二甲雙胍恢復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多重耐藥細菌的敏感性》的研究論文。然而,二甲雙胍在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的潛在應用還處於空白。四環素類抗生素是一類廣泛應用於人醫臨床的廣譜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口服利用度好、毒副作用小且價格低廉等諸多優點。四環素類抗生素也是目前我國獸用抗菌藥物中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但是臨床中發現該類抗生素的耐藥性非常普遍,耐藥率甚至超過了80%。
-
Front Microbiol:新方法可提高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2020年8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一項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在新加坡的研究企業新加坡-麻省理工研究與技術聯盟(SMART)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使用硫化氫(H2S)逆轉某些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的新方法。不斷增長的抗菌素耐藥性是對世界的主要威脅,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到2050年,預計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亡。
-
超級細菌爆發:發現可對抗多種抗生素新型致命細菌
美國埃默裡大學在本周發表的一篇關於美國病人的報告中表示,研究人員近日首次發現了一支可對抗多種抗生素的致命細菌菌株,就連被視為「最後防線」的粘菌素也對其奈何不得。這種狡詐多端、危險莫測的細菌屬於一種對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菌,簡稱CRKP,對目前已知的所有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包括被稱為最後防線的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
-
Nature:抑制大腸桿菌毒性的「秘密武器」已揭秘,新的抗生素還會遠嗎?
從結構上來說,大腸桿菌具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膜:內膜和外膜。內膜是磷脂雙分子層,而外膜是不對稱的,單層磷脂形成內表面,脂多糖(LPS)襯在外表面上。LPS可以保護大腸桿菌免受哺乳動物宿主腸道中的抗生素傷害。磷脂與LPS的比例對於膜功能至關重要,LPS過多對內膜有害,過少又會損害外膜。
-
新研究:細菌被抗生素殺死時會「尖叫」,警告周圍細菌危險來了
顯微鏡下的細菌群具有新陳代謝活性,並且生長繁殖迅速,表明這些族群可能有著不同的耐藥機制起作用。此前有部分研究認為,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似乎提供了一種保護性的隔斷,由此推測死細菌層可能通過充當阻止抗生素滲透的物理屏障,來保護其餘的活細菌。
-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細菌細胞壁的精細化結構...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菌細胞壁結構的首張高解析度圖像,相關研究結果對於闡明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細菌細胞壁的精細化結構 有...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菌細胞壁結構的首張高解析度圖像,相關研究結果對於闡明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據外媒報導,除了病毒,「超級細菌」也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
-
細菌垂死時發出「死亡尖叫」,保護同伴逃離抗生素追殺
相反,它們是化學警報,即細菌在瀕臨死亡時傳播出來的信號,稱為「死亡信號傳遞」。 通過「死亡信號傳遞」這個行為,細菌可以提醒它們群集中的鄰居注意致命威脅的存在,從而拯救群集中的大部分細菌(即運動中的細菌群)。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寫道,當面臨如抗生素等威脅時,細菌的化學死亡尖叫可以為倖存細菌提供充足的時間來獲得傳遞抗生素耐藥性的突變。
-
中國科學家系統揭示革蘭氏陰性菌維持外膜不對稱性的分子機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它們特有的選擇通透性外膜在允許養分進入的同時能有效屏蔽抗生素藥物進入。革蘭氏陰性菌外膜選擇通透性歸結於其內小葉磷脂層和外小葉脂多糖層的非對稱性構造,維持細菌外膜非對稱性對於革蘭氏陰性菌的存活具有重要意義。
-
細菌的天敵抗生素,如何用好這把救命的雙刃劍?
二:對於細胞而言,蛋白質至關重要。細菌細胞需要蛋白質來消化食物、構築細胞壁、運動、繁殖、抵禦入侵者等。抑制細菌合成蛋白質的抗生素直接作用於蛋白質合成的部件,使細菌嚴重受損,但它們對人體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沒有多大影響。比如鏈黴素等。
-
Nat Microbiol:揭示細菌保護其保護性外膜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題為「β-Barrel proteins tether the outer membrane in many Gram-negative bacteri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菌保護其保護性外膜的分子機制
-
Nature: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突破
全世界範圍內,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而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則一直困難重重。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科學家們面對這一難題做出了突破。
-
殺死「超級細菌」最後一招?科學家發現新抗生素對付MRSA
殺死感染細菌看起來沒有止境,科學家必須跟上細菌耐藥性的步伐,研製出可以再次殺死「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目前,抗生素耐藥性對全球公共衛生威脅也日益嚴重,這項研究有望促進開發有效且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藥物。一般來說,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的過程中,一旦細菌通過基因改變出現耐藥性,這些傳統抗生素將失去作用。
-
Nature:抗生素開發重大突破!新方法戰勝革蘭氏陰性菌的防禦機制
2017年5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導他們如今知道如何構建一種能夠穿透革蘭氏陰性菌的分子特洛伊木馬,從而解決了一個幾十年來一直阻止著為越來越有耐藥性的細菌開發有效的新的抗生素的問題。
-
Sci Rep:探秘細菌如何對「最後一道防線」抗生素產生耐受性?
,粘菌素是一種終極抗生素,用於治療那些對其它療法沒有反應的致死性細菌感染疾病。去年研究人員就通過聯合研究鑑別出對粘菌素具有耐藥性的mcr-1基因,而且該基因還能夠在細菌不同世代間遺傳,從而使得耐藥性在細菌群體中擴散。
-
Nature:革蘭氏陰性細菌的膜結構
Haohao Dong等人和Shuai Qiao等人發表了分別來自細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Shigella flexneri的脂多糖運輸蛋白LptD和LptE之間所形成的複合物的 X-射線晶體結構。
-
研究人員開發出革命性新化合物:能對抗耐抗生素細菌
據外媒報導,抗生素雖然很好,但也有嚴重的缺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已經對許多最常用的抗生素產生了抵抗力從而形成了科學家所說的「超級細菌」。這些耐抗生素細菌造成了嚴重威脅,因為它們有能力猖獗並有可能迅速傳播。
-
細菌會通過自我犧牲來保護同伴不受抗生素傷害
圖片來源: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了細菌群中的一些細胞如何通過犧牲自己,以保全菌群中的其他細胞有更好的機會在抗生素的衝擊下存活下來。這一發現對於解決如今抗生素耐藥性問題至關重要。當一個細菌群中的細菌細胞死亡時,它們會釋放出化學信號,科學家們將其稱為「壞死信號」。這些信號就像一種預警系統,可以使存活的細菌細胞準備應對抗生素。
-
揭示脂多糖調節子的精細化結構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抗生素
2020年8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代謝途徑的產物通過誘發該途徑中一種關鍵酶類的活性的下降而減少其自身的產量時,就會發生反饋抑制,諸如此類抑制會控制脂多糖分子(LPS,lipopolysaccharide)的產生,而LPS是某些細菌外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推測,負責調解LPS生物合成的反饋信號通路要麼是LPS本身,要麼就是其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