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2日正式公布,集中18位執筆專家、12位諮詢專家共同智慧的共識,又被譽為 「上海方案」,其中凝結一個多月上海救治的嫻熟經驗及成果。
上海專家團隊一邊摸索一邊發現、一邊總結一邊調整,在發表數篇論文後出臺專家共識,基於樣本數據分析及時總結,形成方案。「上海方案」有哪些亮點?怎樣的臨床經驗能幫助患者早日痊癒?記者就此採訪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胡必傑教授。
亮點一
不再稱呼新冠肺炎,而是「新冠病毒病」
「上海方案」中有不少亮點,疾病名字本身就是其中之一。胡必傑告訴記者,「新冠病毒肺炎」在方案中更名為「新冠病毒病」,這樣的改變也是與世衛組織接軌的表現。2月11日世衛組織將新冠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物,VI代表病毒,D代表疾病。」
我們更名的原因在於,這一病毒引起的人體疾病不僅僅局限於肺炎,而部分輕症病人的表現中,並沒有肺炎。「專家說,「儘管目前為止還測算不出沒有肺炎表現的病毒感染者佔比多少,但從上海治療經驗來看,這絕對不是個別病人,基於更加嚴謹的考量,疾病更名為新冠病毒病。」而這樣的命名更強調病毒傳播,而非肺炎傳播,這也凸顯了病毒感染具有很強傳播能力,防控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上海方案」中,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的總體概述與國家版基本一致,飛沫、接觸均可傳播,氣溶膠也存在傳播風險,不過糞便的傳染性沒有具體提及,目前可見患者糞便核酸會呈陽性。方案中尤其提及,兒童和嬰幼兒會發病,但病情總體較輕,絕大多數都是輕症。
亮點二
哪些人群易重症?上海去除「老慢支」增加極度肥胖
「上海方案」中提及的患者臨床特徵,總體與國家版一致,有細微調整。胡必傑說,目前上海數據來看,病毒潛伏期平均為6.4天,在哪些患者容易發生重症的描述中,上海略微不同,去除了國家版的「老慢支」,增加了「極度肥胖人群」,「儘管高齡、慢性病等患者易轉為重症,但我們臨床發現,老慢支患者的情況還好。」
其他臨床表現上,上海版臨床CT診斷比國家版更為詳細,有鑑於發達的醫療資源,上海專家同時為不少其他省市患者讀片,胸部CT的診斷內容相對詳實、客觀。專家認為,CT對疾病診斷、判斷疾病進展、疾病好轉、乃至是否符合出院標準都至關重要。
此外,實驗室檢查項目中,上海在國家版基礎上增加了CD4淋巴細胞檢查。胡必傑對此解釋,國家版列出淋巴細胞但未進行進一步細化,上海在研究總結中發現,CD4淋巴細胞低的患者很容易重症化,基於此,此次將這一檢查單列出來。
亮點三
治療框架結構不同,抗病毒治療單列成章
從「上海方案」可見,新冠病毒病患者分型與國家版一致,分為四種,即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臨床監測領域上海則更具體化,包括心超、ECMO人工肺等都有涉及。
不過用藥領域的治療框架結構,「上海方案」多有不同,主要分為抗病毒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患者治療、重症與危重症患者臟器功能支持治療、以及救治中的特殊問題及處理四個方面。
「我們將抗病毒藥物這一塊特別列了出來,相較國家版,『上海方案』的抗病毒藥物數量並不多,但臨床證明還是很有效。國家版列出磷酸氯喹,而我們在治療中認為,羥氯喹還是很有效的,且副作用小,推薦放在首位;其次是阿比朵爾。同時列出兩款幹擾素。」胡必傑也說道,「方案強調,不建議多種抗病毒藥物同時應用,國家版提及的恢復期血漿輸入,『上海方案』也列了進去。」
亮點四
救治中的特殊問題處理體現上海特色
針對不同類型患者,「上海方案」進行詳列。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在國家版中沒有詳細展開,「上海方案」中提及,保持免疫功能良好狀態,包括飲食、電解質平衡、適當吸氧、睡眠管理、情緒管理等都很重要。
針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國家版之前在第六版診療方案出臺之後,專門增補一文。胡必傑表示,此次「上海方案」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可更具操作性。除卻強調循環支持、肺部保護、冬眠療法外,尤其強調腸道功能的保護。至於此前提及的「炎症風暴」問題,臨床並不多見,還是局限於少數病例中。
專家特別強調了「救治中的特殊問題及處理」這一章節。「上海方案」體現上海特色,他舉例四點,首先,皮質激素儘量不用,如要用需減少劑量和短程使用。其次,免疫調節很重要(列出胸腺肽、免疫球蛋白應用)。上海應用胸腺法新較多,但丙種球蛋白應用不多。再者,普通感染不用抗生素,合併細菌真菌感染的患者需加強病原學檢查甚至核酸檢測等,以最精準找到疾病源頭。最後,高度警惕多重耐藥、泛耐藥等現象,目前市公衛中心在收治9例重型、危重型患者,還是要避免患者出現多重耐藥以及院內感染。
亮點五
三周未出現輕型轉重,出院需嚴格符合6個條件
「上海方案」中明晰嚴苛的出院標準,患者必須符合6個條件:體溫恢復正常大於3天;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檢查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後,糞便病原核酸檢測也陰性;總病程超過2周。胡必傑對此解釋,「糞便核酸轉陰,總病程超過2周的設定,是擔心時間太短,病毒還沒有清除乾淨」。
他同時提及,「上海方案」離不開中醫的幫助。在高熱患者、危重型患者脹氣、便秘、腹瀉等症狀改善中,中醫起到了非同凡響的作用。此外,中醫對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也不可忽視。
「『上海方案』寫在上海病人身上」,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的總結擲地有聲。截至今天,上海已有294例確診病例痊癒出院。三周以來,沒有輕型患者轉為重型,也沒有重型患者轉為危重型,由此可見經驗積累是很有效的。胡必傑最後表示,如今國際上多個國家也呈現病例暴發現象,凝結上海經驗的『上海方案』願意「挺身而出」,提供自己的經驗和成果,幫助他國共同打贏這場抗疫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