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疾病死亡誘因排名第二竟是它 全國專家共話「腦卒中」

2020-12-05 東方網

會議現場圖

  東方網記者王佳妮6月2日報導:由中國卒中學會主辦的上海市卒中中心質控聯合體啟動會日前在滬舉行,與會的全國數百位專家一同就卒中這一日益突出的市民健康問題出謀劃策,展開深入探討。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卒中240萬例,卒中相關死亡110萬人,卒中生存者1110萬。腦卒中作為導致中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和上海居民疾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趨勢。市疾控中心2017年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報告非腔隙性腦梗死發病率為280.65/10萬,其中男性更高,腦卒中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就尤為突出。

  會上,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汪昕教授針對缺血性卒中質控關鍵績效指標進行了深度解讀,並表示卒中防治是一項大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匯聚多方力量,持續推進卒中防治體系建設工作、優化卒中防治水平,方能惠及全國民眾。來自東部戰區總醫院(南京總醫院)神經科的朱武生教授分享了血管內治療新進展的5年巨變、卒中急症介入開通的質控與管理四個要點等多個觀點。在他看來,改善流程,減少時間延誤、結合臨床影響篩選、圍手術期的管理以及開展規範的研究有助於提高臨床治療的效率。北京天壇醫院的李子孝教授圍繞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質量控制作了介紹。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孫欣教授就卒中伴AF的抗凝質量改進進行了經驗分享。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的朱曉萍教授介紹了醫療護理質控助力卒中專科護理發展的情況。

  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董強教授介紹,剛剛發布的《2019版上海市腦卒中急救地圖》共納入了滬上50家醫療機構,希望能在增進同行間學術交流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質控內功建設,完善上海的卒中救治體系,提升整體醫務人員診療水平。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頭號殺手竟是它?癌症僅排第三
    原標題: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頭號殺手竟是它?癌症僅排第三 2019年6月,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竟是中風! 什麼是中風?
  • 中國人死因排名出爐,第一竟不是癌症!誘因就在你身邊…
    但近日,《柳葉刀》在對我國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進行分析後發現,死亡率第一的竟然不是癌症,而癌症中的肺癌僅排第三。 微博截圖 相信很多人會問了,那前兩位疾病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影響國民健康的主要是哪些疾病。
  • 溫州疾控中心公布2014年居民死亡疾病譜 惡性腫瘤死亡率居首
    浙江在線04月29日訊認識死亡,或能令人們更好地正視生命的價值。昨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2014年度溫州市居民死亡疾病譜:全市共報告死亡人數43175例,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居死亡疾病譜前三位。去年,甲狀腺癌是女性群體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心腦血管疾病是65歲以上老年群體的首位死因。
  • 後疫情時代如何管理心腦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達濟天下論壇,大咖聚...
    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和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日趨增多,全國約有腦卒中患者1300萬,房顫患者526萬,高血壓患者2.45億,心腦血管病死亡率高於腫瘤和其他疾病,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此外,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患者也不斷增加,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近300萬!
  • 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爐,癌症只能排第三
    癌症,因為治癒率較低,人們對它的恐懼往往遠超其他疾病。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預防癌症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吃這個可以防癌、那個多吃了會得癌症……然而,被千防萬防的癌症,其實並非中國居民的頭號殺手。
  • 對付腦卒中 醫學界正探索幹細胞療法
    在我國因病死亡的人群中,每5人裡就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腦卒中,也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各地均開展了系列宣傳普及腦卒中防治的活動。這種兇險的疾病再次引起全社會的極大關注。而就在不久前,一則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最新進展的消息同樣吸引眼球。
  • 中日專家共話酸相關疾病 P-CAB開啟抑酸時代新篇章
    中日專家共話酸相關疾病日前,由中華醫學會發起,天津武田藥品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五屆「中日消化醫學交流論壇」在大連圓滿落下帷幕。本次論壇,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旻湖教授、日本川崎醫科大學綜合醫療中心特任部長KenHaruma教授擔任大會並致開幕詞。來自中日兩國的多位頂級消化病學及藥理學專家學者參會。
  • 專家:高血壓病人應及時補充葉酸 應將H型高血壓納入慢病防控計劃
    3月16日,在「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解讀溝通會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前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表示,專家共識的出臺,標誌著中國腦卒中的防治將進入從源頭上精準預防的新階段。  近十年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明,中國的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需要一張靶點明確、療效顯著、獨具特色的 「中國處方」。
  • 速讀長三角:全國首次!安徽出臺護理依賴型疾病醫保政策
    記者獲悉,10年中該項目共有123名先天性疾病患兒在社會各屆的資助下接受了慈善手術,累計使用善款433萬餘元。「千裡送醫到遵義」活動啟動十年來,已成為連接上海、遵義兩座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城市之間紅色的「醫帶」。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專家提醒,一些行為的異常其實也可能是發病訊號,例如炒菜不放鹽、打麻將亂出牌、胡言亂語、頭暈、肢體乏力無力等等,千萬不要隨便誤作其他疾病隨意處置。時間對於這類患者來說尤其重要,儘量不要浪費。
  • 四環醫藥(0460.HK):腦卒中重磅藥克林澳,SCI公布良好臨床數據
    亟待滿足的腦卒中治療市場需求急性腦卒中是一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及併發症多的疾病,在我國擁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並呈現發病率逐年提高、患者年輕化的趨勢。《2018中國衛生健康統計提要》數據顯示,2017年腦血管病佔我國居民疾病死亡比例在農村人群為23.18%、城市人群為20.52%,這意味著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並且其3個月和1年時死亡/殘疾率分別為37.1%和33.8%,是中國成年人群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另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腦卒中患病人數已達1,600萬人以上。
  • 北京居民期望壽命81.81歲 保持在全國前列
    昨天上午,北京市衛計委對外發布2014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健康白皮書),披露全市居民健康情況和衛生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81歲,比2013年上升0.30歲,處於緩慢增長期,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
  • 中國人死因排名出爐!癌症僅排第三,「頭號殺手」竟是它…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析了將近30年來中國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小編也沒想到,第一名竟然不是癌症,而是中風! 該研究根據壽命損失年數(YLL,因某種疾病少活了多少年)的多少,找出了2017年中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別是: 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氣管、支氣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傷害、胃癌、阿爾茲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近日,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發布。 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國家方針,真正實現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戰場由醫院逐步向社區轉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將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改版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再次被授予「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稱號
    紅網時刻衡陽11月39日訊(通訊員 何谷芬 唐慧敏 記者 譚倩)11月25至27日,2020年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作總結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會上,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再次被授予「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稱號。據悉,該院2013年被國家腦防委授予「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2016年被評為「示範基地醫院」,2017年評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2019年度被授予「腦心健康管理團隊二等獎」榮譽稱號。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而2016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2016年中國男性現飲酒率為48.0%,平均每日純酒精攝入量為330 g。因飲酒造成的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 9.8%,因飲酒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65萬。 3.
  • 記住「FAST」口訣 判斷預警腦卒中
    原標題:記住「FAST」口訣 判斷預警腦卒中   ■新聞背景   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為主,遠離卒中」,口號為「遠離卒中,從健康生活開始」。秋冬季節是腦卒中的高發期,專家提醒,腦卒中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且有低齡化趨勢,平時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檢查。
  • 延遲治療1分鐘死亡190萬個腦細胞!關於腦卒中你要知道這些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卒中中心10月28日在廣州天河區石牌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社區患者健康教育及義診,提高社區居民對腦卒中的認識,普及預防及識別知識。 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群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根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我國腦卒中發生率以每年8.3%的速度增加。一旦發生腦卒中,患者腦組織將遭受不可逆的損傷,給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陸正齊說,我國腦卒中發病率高與飲食等生活習慣有關。
  • 腦血管病是南京居民「頭號殺手」 心臟病、肺癌排名第二、第三
    據悉,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83.59歲,男性為81.53歲,女性為85.77歲。與2009年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的76.6歲相比,十年時間,增長了6.99歲。近十年來,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每年穩步增長,這得益於南京市居民生活水準、醫療救治、生態環境、疾病防控和婦幼保健等整體健康維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