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蔣福林團隊:新型淬火工藝,降低7系鋁合金殘餘應力

2020-07-09 材料material

厚的Al-Zn-Mg-Cu合金產品由於具有高強度,抗應力腐蝕開裂和韌性的優點,在現代航空航天工業中是至關重要的輕質結構材料。在時效過程中,通過分解淬火過程中產生的過飽和固溶體形成大量的納米沉澱,滿足了所需的性能。然而,淬火過程會產生顯著的殘餘應力,從而在後續的機加工和維修過程中使得產品性能下降。當出現顯著的殘餘應力時,由於殘餘應力引起的變形或開裂,可浪費掉高達95%的原材料。因此,為了滿足實際應用要求,必須將工業Al-Zn-Mg-Cu合金中的殘餘應力控制在極低的水平。


來自湖南大學的蔣福林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包覆淬火方法,在Al-Zn-Mg-Cu合金表面包覆了高溫無機膠粘劑和鋁箔,可以直接降低淬火引起的殘餘應力。研究了時效合金的力學性能,電導率,顯微組織。相關論文以題為「Reduced residual stress and retained properties in Al-Zn-Mg-Cu alloys using a novel cladding quenching process」發表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3878542031245X

湖南大學蔣福林團隊:新型淬火工藝,降低7系鋁合金殘餘應力


通常,由於高的淬火敏感性,Al-Zn-Mg-Cu合金中不能同時實現低殘餘應力和高的力學性能。對於可熱處理鋁合金,時間-溫度-性能(TTP)曲線可作為優化熱處理的重要參考。TTP曲線可以根據淬火持續時間預測臨界溫度範圍,在該溫度範圍內冷卻速率必須足夠高以防止高溫析出。TTP曲線代表了7150鋁合金的最大可達到的維氏硬度的99.5%,C曲線內的區域是發生快速高溫析出的區域,或者在淬火過程中過飽和固溶體無法很好地凝固。結果表明,試樣CWQ、CQ0.6淬火期間不會發生分解過飽和固溶體的析出,樣品在人工時效後均獲得了更好的機械性能。


湖南大學蔣福林團隊:新型淬火工藝,降低7系鋁合金殘餘應力

圖1時效合金的力學性能和電導率

湖南大學蔣福林團隊:新型淬火工藝,降低7系鋁合金殘餘應力

圖2 7150鋁合金的TTP曲線與實驗淬火冷卻曲線的組合


在這項工作中,淬火樣品(CQ和CWQ)在淬火過程中由於很少高溫析出而保留了大部分過飽和固溶體。在時效試樣中,TEM圖像顯示了相似的晶粒內部的納米沉澱特徵,因此,固溶強化和析出強化的強化效果應該相似。在CWQ合金中,所觀察到的位錯能產生輕微的強化作用,加速析出過程的形成。因此,在相同的時效處理下,CWQ試樣的硬度和強度略高於CQ試樣。此外,CQ 0.6試樣的延伸率提高可能是由於晶界析出物不連續造成的。


湖南大學蔣福林團隊:新型淬火工藝,降低7系鋁合金殘餘應力

圖3 時效合金的透射電鏡照片


研究表明,殘餘應力隨著包層厚度的增加而減小,並且在0.6mm的包層厚度下幾乎消除。在覆層厚度為0.4-0.6mm的覆層淬火後,時效合金試樣保持了優異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殘餘應力的降低與調整7150鋁合金表面與芯部冷卻曲線的差異,消除包層淬火過程中的表面壓應力有關。

湖南大學蔣福林團隊:新型淬火工藝,降低7系鋁合金殘餘應力

圖4樣品外觀的比較(a)淬火前和淬火後(b)CQ0.2,(c)CQ0.4和(d)CQ0.6


綜上所述:採用包層淬火工藝的時效合金試樣的位錯密度比採用常規淬火工藝時效的合金試樣的位錯密度低,晶粒內部納米析出特徵相似,晶界不連續析出較多,這與保持機械性能和提高導電性相對應。該研究還進一步研究有限元分析和時間-溫度-性能曲線,對減少殘餘應力和保持性能進行深入機理的探討,從而對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文:33)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航空鋁合金熱處理工藝的優化
    固溶、時效熱處理是調控鋁合金材料綜合性能的有效手段,一種新的熱處理技術的建立往往標示著一種新合金材料的產生。因此,熱處理工藝的優化對於研發新型高性能鋁合金具有重要意義。  一.固溶工藝。
  • 鋁合金固溶及時效處理爐
    連續式鋁合金淬火爐是由加熱爐罩和移動式底架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爐罩頂裝有起重機,通過鏈條和掛鈎可將料筐吊至爐膛。爐罩由型鋼支起,底部有氣動(或電動)操作的爐門。位於爐罩下方的底架可沿軌道移動、定位,底架上面載有淬火水槽和料筐。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退火降低增材製造過程中的殘餘應力
    結果表面殘餘應力可以降低90%以上,且並沒有造成SLM製造部件晶粒的長大。對一些胞狀-枝晶凝固組織(高固溶含量的模式)的退火效應的發生區域,則經歷著較長時間的高溫處理。原位退火處理的SLM部件和傳統的後熱退火部件相比較,其應力釋放水平幾乎相當。採用這一手段可以降低或者不需要採用後熱處理的手段,來消除SLM列印過程中產生的殘餘應力。
  • 焊接殘餘應力是怎麼產生的?如何檢測焊接應力?
    #焊件在焊接過程中,熱應力、相變應力、加工應力等超過屈服極限,以致冷卻後焊件中留有未能消除的應力。這樣,焊接冷卻後的殘餘在焊件中的宏觀應力稱為殘餘焊接應力。焊接過程的不均勻溫度場以及由它引起的局部塑性變形和比容不同的組織是產生焊接應力和變形的根本原因。確保高質量的焊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在整個焊接區域上的快速加熱和冷卻會產生殘餘應力並改變淬火性能。因而,焊縫被識別為易於發生機械故障的關鍵部分。機械故障涉及負載,時間,材料,製造過程和環境的極其複雜的相互作用。
  • 深入剖析熱處理應力及其影響
    為了避免這類裂紋產生,往往使用水--油雙液淬火工藝。在此工藝中實施高溫段內的快速冷卻,目的僅僅在於確保外層金屬得到馬氏體組織,而從內應力的角度來看,這時快冷有害無益。其次,冷卻後期緩冷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降低馬氏體相變的膨脹速度和組織應力值,而在於儘量減小截面溫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屬的收縮速度,從而達到減小應力值和最終抑制淬裂的目的。
  • 焊接殘餘應力對焊接結構的影響
    對於帶缺口的構件,由於嚴重的應力集中,可能同時存在著較高的拉伸內應力。當構件中因其中的某種原因(如溫度的下降、變形速度的增加或厚壁斷面)受到大的作用引力時,拉伸內應力和嚴重應力集中的共同作用,將降低結構的靜載強度,使之在遠低於屈服點的外載應力作用下發生脆性斷裂。2.焊接殘餘應力對疲勞強度的影響當試件,特別是試件表面上有壓縮殘餘應力時,可提高疲勞強度。
  • 鋁合金熱處理特點與鋼的熱處理有哪些不同?
    然而對鋁合金並不然,鋁合金剛淬火後,強度與硬度並不立即升高,至於塑性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但這種淬火後的合金,放置一段時間(如4~6晝夜後),強度和硬度會顯著提高,而塑性則明顯降低。淬火後鋁合金的強度、硬度隨時間增長而顯著提高的現象,稱為時效。時效可以在常溫下發生,稱自然時效,也可以在高於室溫的某一溫度範圍(如100~200℃)內發生,稱人工時效。
  • 零件淬火的方法及工藝參數的確定
    可見在整個冷卻過程中,鍛件表面與中心的溫差較大,這會造成較大的熱應力和組織應力,從而易引起變形和開裂。但這種淬火方法簡便、經濟、易於掌握,故廣泛用於形狀簡單的鍛件淬火。 (二)雙液淬火法 它是將加熱好的鍛件,先在鹽水中冷卻至400℃左右,然後迅即轉至油中,如圖所示。
  • 西安交大:新型鋁合金性能提高2-3個數量級!
    相對於其它輕質金屬材料,鋁合金是zui有希望在該溫度範圍內使用的輕合金。但是在傳統鋁合金中,其賴以強化的納米第二相顆粒在250℃以上溫度時將會發生嚴重的粗化,強化效果損失嚴重。在同時外加應力的高溫蠕變情況下,傳統鋁合金材料將發生快速軟化、導致zui終的失穩。
  • 熱處理4把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
    什麼叫淬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藝區別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a,將鋼加熱到預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稱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消除鋼中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b,把鋼加熱到750度,保溫一段時間,緩慢冷卻至500度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高碳鋼.c,去應力退火又叫低溫退火,把鋼加熱到500~600度,保溫一段時間,隨爐緩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溫冷卻.退火過程中組織不發生變化,主要消除金屬的內應力.
  • 車用鋁合金材料性能要求、選材、工藝 這些還不懂就OUT了!
    鋁合金表述為發展5系、6系高成型性合金,單車用量190KG,對鋁合金強度沒有量化指標。對於熱處理強化合金,焊後強度降低主要原因是熱影響區晶粒粗大,並且強化相由於熱源的作用固溶至基體中從而使彌散強化效應減弱。強度下降係數主要取決於材料第二相性質和熱循環特性。
  • 用什麼材質刀粒硬車淬火鋼件效率高?
    以車代磨硬車削新型工藝,在硬車淬火鋼件領域是近幾年慢慢流行應用起來的,硬車是指把淬火鋼件的車削加工作為最後的精加工工序的工藝方法,因為傳統的工藝最後一道工序是磨削淬火鋼件,以保證工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所以這種新型工藝也稱為「以車代磨」。
  •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這4把火終於搞明白了!
    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淬火的目的:1)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極限,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2)改善某些特殊鋼的材料性能或化學性能。如提高不鏽鋼的耐蝕性,增加磁鋼的永磁性等。
  • 科學網—致力於捕捉殘餘應力的「良醫」
    它有一個暫定的被大家所熟知的名字——北京新機場。 如此龐大的機場建設,其難度可想而知。新機場結構中使用大量鋼結構作為骨架,支撐起整個機場的同時,其承受的力也是極其巨大的,存在的載荷風險也自然隨之上升。其中一種威脅結構安全的因素就叫作「殘餘應力」,焊接鋼結構越多,焊接節點越多,焊接殘餘應力就越大,很可能會帶來整體鋼結構變形、開裂,甚至倒塌的危險。
  • 殘餘應力的無損檢測方法——磁測法簡介
    殘餘應力檢測方法   測量焊接殘餘應力的方法按其對被檢測對象是否產生損傷分為有損法和無損法兩大類,有損法又稱為機械法測殘餘應力,它是採用機械加工的手段, 對被測構件進行部分解剖或完全剝離使被測構件上 的殘餘應力部分釋放或完全釋放,利用電阻應變計 測出殘餘應力的方法,常用的有盲孔法。
  • 滲碳淬火+感應淬火工藝案例分享
    概述十字軸是十字形萬向接軸的重要零部件(見圖1),其材料常選用15CrNi4MoA鋼,最終熱處理工藝為滲碳淬火,因材料Ni含量(質量分數)高達4%~4.5%,Ni和Fe能無限固溶,擴大奧氏體區,是形成和穩定奧氏體的主要合金元素,會降低馬氏體轉變結束溫度Mf點至室溫以下,淬火後還會保留相當數量的殘留奧氏體,加之滲碳後,滲碳層奧氏體碳濃度很高,達到0.7%~0.9%,碳含量高也會使殘留奧氏體量增加
  • 淬火水溫對7075 鋁合金鍛件綜合性能的影響
    7075 鋁合金屬於Al-Zn-Mg-Cu 系合金,被廣泛應用於現代航空航天工業和一些民用交通運輸業,具有密度小、強度高、抗腐蝕性能以及加工性能好等優點。近年來,飛機構件的整體化、大型化要求採用高性能的厚截面鋁合金材料(如大鍛件和超厚板),以減輕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 熱處理:淬火、回火、正火和退火
    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主要有淬火、 回火、正火和退火等。1.淬火將鋼加熱到A1(對過共折鋼)或A3線(對亞共析鋼)以上30-70℃,在此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使鋼的組織轉變成奧氏體,然後放人水中(或油中.鹽溶液中)快速冷卻,使奧氏體來不及分解,合金元素來不及擴散而形成馬氏體組織,稱為淬火。淬火後可以提高鋼的硬度、抗拉強度及耐磨性。
  • 一種新工藝!減輕自然時效對6系鋁合金不利影響
    編輯推薦:本文設計了一種新穎的熱力工藝,該工藝能夠減輕自然時效對烤漆硬化的負面影響,並提供強度和延展性的出色組合。該工藝步驟簡單,實用性較強,能夠將低銅AA6016合金性能提升至接近含銅6xxx合金,本文為後續鋁合金汽車板材開發提供了研究思路,對生產具有一定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