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時間地點的選擇:
釣魚有句術語:"春釣陽、冬釣午、夏釣兩頭、秋釣全天"。 魚兒深睡一個冬天,隨著春天的到來,魚兒開始離開水比較深、水溫相對穩定的窩點,遊到水溫相對較高的水域。同時一個冬天的水草、蟲類較多,就給魚兒提供了天然的美味佳餚。所以在淺灘或岸邊釣魚,往往比深水區獲魚多,尤其是鯽魚,三月要產卵,更愛水草。魚兒產卵需要水草等物粘附,水草成了魚兒生兒育女的天然"產床"。還因魚兒膽小怕驚擾,水草可供魚兒躲藏。所以魚兒和水草結下了不解之緣。選釣點時,若選擇在草縫(水草之間的空隙),效果更佳;選在水草旁,也比較理想。還有釣魚的地點還可通過觀察水泡來選擇。不同的魚兒吐出的水泡是不同的。鯽魚的水泡是一個接一個的,形狀較小,鯉魚的水泡是一連串一連串的;青魚、花鰱等體形大的魚兒,吐出的水泡大,咕咚一個咕咚一個。在有水泡的地方下釣,等於天然魚窩,釣到的魚當然多了。
釣魚我們需要準備什麼:
魚竿選擇: 釣魚竿的產品特別多,我們要對立種材質,有了多種魚杆型號,各人釣魚的習慣決定適當自己作釣的手順。我們江河垂釣時,因為水下的雜物比較多,掛底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們在野釣的時,要選擇質量好一些的鉤杆和線組。杆長控制在7至10米,最好用硬調節魚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在上大魚時,大家要只管壓縮遛魚時長。在魚竿的選擇上的話,大家最好不要選太軟的魚竿,因為太軟的魚竿釣到大魚,魚直接把魚杆拉彎曲,這樣會容易斷竿,也很容易就會掛到水草物上,這樣會導致跑魚的情況發生,一般我們就選19條性的魚竿,魚竿偏硬一點的好。我們選擇的釣餌,以活餌優先,像是蚯蚓、紅蟲、蛆蟲、黃粉蟲也都是可以的。在春天釣魚要選風小或無風的天氣垂釣,這時的魚兒就會在草洞附近去尋找食物的。在春天作釣一般要選的天氣就是風小或無風的天氣下來垂釣,這時的魚兒就會在草洞附近去尋找食物的。在垂釣的時候,不能大聲地說話或來回的走動,這樣影響到大魚上來咬鉤的。
魚鉤選擇: 春天釣魚我們還是用細鉤條的小號魚鉤。魚兒剛從窩裡出來,胃口還是很小。如果魚鉤過大,魚兒咬不了,這樣就會擋口,空鉤會增多,浮漂有再大動作也釣不上來魚,採用小鉤魚兒吸食方便,能增加上鉤率。有句術語: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魚兒。在春天釣魚一般的採用3號或者4號袖鉤,鉤尖鋒利鉤條細,非常適合早春釣鯽魚的。
餌料選擇: 早春時節,氣溫還是很冷,魚兒才經過寒冬的折磨還處於生理復甦期,口味上還保存著冬季的飲食習性,故在餌料的選擇上還應選擇葷腥的餌料。傳統釣的誘餌以"藥酒"泡碎米為好,濃烈的酒香在水中擴散較快,吸引力強,但用量要少,以粉餌為主顆粒餌為輔,既能誘魚留魚也能防止魚兒吃飽。釣餌以細、紅、活的蚯蚓或紅蟲為好。釣餌要自始至終保持鮮活,如用蚯蚓有2公分左右長即可,鉤尖留一小段蠕動以增強誘惑力刺激鯽魚食慾。如用紅蟲,最好選用粗壯紅潤的公蟲為好,其色澤紅潤醒目氣味濃烈,誘魚效果好。
線組選擇:我們釣鯽魚配置釣組應以細、小、靈敏為好。"細"指杆要細線要細。杆細輕便柔軟能增強手感;線細能增加隱蔽性和靈敏度,一般用0.4#—0.6#為好,在水草中垂釣用0.8#即可。"小"是指用的鉤要小、漂要小。小鉤有利於鉤餌入口,釣250克左右的鯽魚以3—4#鉤即可,或鉤門接近魚眼大小。浮漂的配置要用細、小為好,可以增加整個動作的靈敏度,也要考慮到用釣餌的輕與重,用細蚯蚓或紅蟲,所配的浮漂就更應該細小,傳統釣的可以穿三粒白雞毛梗做的散漂,玩臺釣的最好用冬釣1—2#立漂,但在用紅蟲、蚯蚓時應換帶倒刺鉤,防止蠕動的餌料脫落。
個人看法,喜歡收藏,有什麼好的想法,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