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受訪專家:姜輝,中國性學會會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男科及人類精子庫主任
很多人以為勃起功能障礙(ED)只是男人「那方面」問題,最多影響夫妻生活,卻不知道,ED其實是男性健康的晴雨表,ED的出現往往預示著身體出現了其他問題。同時與其他慢性病相互影響,所以對待ED,要把它當成慢性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樣,共防共治,才是正確的思路。
勃起功能是男人健康的晴雨表
「勃起功能是男性健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姜輝教授指出,一方面勃起功能障礙(ED)是男性健康風向標。男性陰莖遍布小血管,類似於人身體大河中的小河流,會更早地提示身體整體的健康狀況。
以心血管疾病為例,研究顯示,ED出現以後,平均3-5年會有一個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為陰莖海綿體的血管直徑較小,而冠狀動脈的血管較粗。同樣一個斑塊,出現在冠狀動脈時,不易被發現,但是,如果出現在陰莖的血管,就會產生比較容易被發現的心血管風險。陰莖若發生血管堵塞50%以上則會引發ED,此時可能伴隨全身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堵塞,增加引發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臨床上遇到過,有患者因為受勃起功能障礙就醫,探尋病因時,發現患有2型糖尿病。姜輝教授說,這樣因在男科就診查出糖尿病、高血壓的人不在少數。相關數據統計顯示,12%的糖尿病病人和8%高血壓病人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ED, ED的發生比心血管疾病發生提前3-5年。因此,有時候男性生殖健康不單純是功能的問題,可能是血管、神經、內分泌系統疾病發出的預警信號。
另一方面是男性健康的晴雨表,原因在於勃起功能障礙不僅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許多慢病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吸菸、酗酒、超重等)和共同發病機制(內皮功能障礙),而且ED患者並發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更高。
數據顯示,有64%的勃起功能障礙男性合併一種或多種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中合併勃起功能障礙者分別高達52%、64%和75%,而在吸菸者中則有43%的人患有勃起功能障礙。
同時,2017年發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中國男性在慢性病中性生殖健康相關疾病,如男性不孕症、前列腺癌、睪丸癌等佔到慢性病的一定比例。因此,勃起功能障礙儘早篩查、診斷和治療,可挽救合併慢病患者的生命。」
ED與多種慢病相互影響
ED不僅是慢性病的一種,而且與男性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精神類疾病相互影響。
美國有一項針對4800萬男性真實世界的觀察研究,該研究基於美國保險索賠資料庫總人數為48004379的大數據信息。研究表明,年齡及勃起功能障礙(ED)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鬱都有一定關係。
該研究歷時6年研究觀察發現,在美國的真實世界數據中,ED的診斷率為6%,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增,在50-59歲年齡段發病率為34.79%達到高峰,60歲以後轉為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抑鬱症等併發症的發病率也呈這一變化趨勢。
更為重要的是,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鬱症與ED的診斷密切相關。與非ED男性相比,ED男性在各個年齡階段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鬱的可能性更高。其中,心血管疾病約為18%,糖尿病約為24%,抑鬱發生率約為11%,以往研究報導三種疾病的發生率分別約為13%、20%和11%。
「該研究結果提示,ED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抑鬱症的風險增加有關,並且可以預測這些合併疾病。同時ED與心血管疾病等慢病共病條件並不僅限於老年人群。」姜輝教授說,「因此,在ED診療過程中,應考慮多方面系統性疾病的情況,檢測合併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鬱症等這些嚴重疾病潛在的可能性,即使年齡低至30歲的ED患者亦如此。」
ED不僅影響男性「性福」指數,同時也影響了職場男性們的工作能力。根據一項涉及全球多個國家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ED人群因病工作能力受損百分比為23.6% ,接近非ED人群的2.5倍,與非ED的男性相比,ED患者具有更高的缺勤率、更高的因病工作能力受損率、更高的總工作生產力受損和更低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把ED當成慢病共防共治
姜輝教授介紹,很多的研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類似的提示:ED本身不僅是慢性病,而且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早期信號,也會與其他慢性病相關影響。治療ED,不僅僅為了解決「那方面」的問題。
對於ED ,目前可選擇的治療方法較多,包括口服藥物、負壓式輔助裝置、經尿道內給藥以及海綿體內藥物注射、假體植入手術治療等。不過臨床指南首選的還是藥物治療。
「臨床中我們採用PED5進行治療幹預。其具有便利的口服給藥途徑、滿意的治療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已經被證實是治療ED最有效的藥物之一。」姜輝教授表示,諸多臨床研究也證實,儘早啟用PDE5i抑制劑,如西地那非治療,不僅可改善患者合併血管風險因素患者的勃起功能和內皮功能,同時可達到最佳的心血管疾病預後,降低首發心梗患者死亡風險33%、心梗患者全因死亡風險40%等總體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和2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風險31%等,並改善和提高治療依從性和降低醫療成本。
「臨床中更為有趣的發現是,性行為頻率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顯著相關。具體而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隨性行為頻率下降而上升,每周性行為在2-3次以上的男性有較低的心血管病發病率。因此,規律治療兼顧對慢病的有效控制和最強化的改善勃起功能,才能實現患者利益的最優化。」姜輝教授介紹。
那麼,怎樣進行規律治療呢?患者可依據慢病治療需求、性活躍程度和個體及伴侶需求進行個體化選擇,在醫生指導下使用PED5抑制劑,且同時要遵循「按需規律治療」或「長期治療」的原則。
「同時ED和心血管、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病存在共同的危險因素和發病機制。」姜輝教授表示,ED與其他慢性病是共防共治,包括改變不健康飲食、禁止菸草使用、減少有害飲酒、加強身體活動等。
相關閱讀:治ED藥物有了口崩片
在今年的第三屆進博會上,萬艾可口崩片亮相進博會,被稱為是「最浪漫的展品」。
1998年,PDE5抑制劑(萬艾可)誕生,2000年在中國上市,成為治療ED的經典藥物。作為目前中國市場上與薄膜衣片生物等效的唯一的原研PDE5抑制劑,萬艾可口崩片在舌頭上放置數秒即可崩解,最快12分鐘起效,在改善 ED患者症狀的同時,提高性生活品質。
中國性學會會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男科及人類精子庫主任姜輝教授介紹到:「從片劑發展到口崩片,更加的多元化,浪漫化,更能增加大眾對於藥物的接受度。口崩片的上市不僅為醫生提供了治療ED的一線藥物,更為ED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方便的治療新體驗,有利於增加ED治療的患者依從性,改善ED患者和伴侶的生活質量,提高男性的自信心,帶來更多維度獲益。治療藥物的不斷研發和上市也為男科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可幫助到更多的ED患者提高疾病意識,接受科學規範的治療。」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性學會會長:「有求必硬」不僅是「那方面」的問題,更是男人健康的晴雨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