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武松是個爭議極大的人物,有的人認為他是真好漢、真英雄;有的人則認為他就是個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有的讀者之所以指責武松是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主要依據就是武松在鴛鴦樓上的血腥屠殺:鴛鴦樓上被武松殺死的一共有十五人之多,其中只有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三人是禍害武松的元兇,由此,他們認為武松就是個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
在我看來,武松本質上並不是個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他在為哥哥武大郎復仇的過程中,只是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兩個罪魁禍首,並沒有殺了王婆這個重要幫兇,由此可以看出武松本質上並不是個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那麼,為什麼後來武松會在鴛鴦樓上大開殺戒呢?根本原因就在於由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這三個元兇禍害武松而引發了「雪崩效應」。
所謂的「雪崩效應」,就如同水滴石穿、蝴蝶效應,說的都是由於一個小因素的變化,產生巨大能量,誘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武松之所以會在鴛鴦樓上大開殺戒,就是因為被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這三個元兇禍害,而引發了「雪崩效應」,導致了鴛鴦樓十五人被武松殺死嚴重的後果。
武松在為哥哥武大郎的復仇過程中,並沒有濫殺無辜
當初,武松誤以為自己在家鄉清河縣打死人了,趕緊逃到了柴進莊上避難,足足一年有餘。聽說那人並沒有被他打死,武松這才想著回鄉去看望哥哥武大郎。由此看來,武松並不是那種動輒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
在回鄉途中路經陽穀縣的景陽岡,碰巧被他打死那隻為禍已久的猛虎,一時聲名大噪,被陽穀縣百姓奉若神明,以打虎英雄的美譽被知縣聘為步兵都頭。恰巧偶遇哥哥武大郎,才知道哥哥一家已經搬到了陽穀縣居住,武松就此安心在陽穀縣做著步兵都頭。
可惜武松平靜的生活並沒能維持多久,等他從東京公幹回來,等待他的竟然是哥哥武大郎死了的消息。當時的情況是,潘金蓮在西門慶和王婆的鼎力相助下,不僅毒死武大郎,還把他給火化了。潘金蓮滿以為這樣毀屍滅跡做得滴水不漏、神不知鬼不覺。
潘金蓮、西門慶和王婆低估了武松好哥哥武大郎的感情,更低估了武松的智慧、膽識和精細。他們萬萬沒有料到,武松竟然能從潘金蓮簡單的幾句應答之中找到突破口,他從團頭何九叔那兒下手,拿到了何九叔早就保存好的證據——武大郎火化後的兩塊酥黑骨頭,這就是中毒身亡的有力物證。
武松又從何九叔口中找到鄆哥作為人證,帶著人證和物證到縣衙告官。誰知聞聽消息的西門慶,對知縣等人一番威逼利誘,知縣等人拿了他的賄賂,又懾於西門慶的淫威,竟然駁回武松告官的請求。
武松沒有在此事上糾纏,而是順勢而為,採取迂迴戰術,先以軟硬兼施的手段逼問出了潘金蓮和王婆的口供,隨即殺了潘金蓮,拘了王婆。緊接著,馬不停蹄地趕到獅子樓找西門慶算帳。經過一番劇烈搏擊,武鬆手刃了殺兄仇人西門慶。
武松這才帶著物證、人證以及潘金蓮和西門慶的人頭,押著王婆直奔縣衙投案。西門慶一死,讓知縣沒了來自西門慶的壓力,他本就欣賞、厚愛武松,便想方設法為武松減輕刑罰,在他的努力下,武松只不過被判處脊杖四十、刺配孟州。脊杖武松的公人都欽佩他是條節烈的漢子,脊杖之刑也只是輕描淡寫的,做做樣子。
武松在為哥哥武大郎復仇的過程中,只是把毒殺哥哥武大郎的兩個元兇潘金蓮和西門慶給殺了,卻沒有殺了王婆這個罪惡不輕的幫兇,而是把她拘了,交給官府發落。要知道,武大郎名義上是武松的哥哥,實際上他對武松的恩義猶如父母一般,倘若武松是個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王婆早就被他一刀給殺了。
張都監等人設計陷害武松,讓武松對官府喪失了信任
武松其實是個重情義、知好歹的漢子。在景陽岡打死猛虎,被滿縣的人尊為打虎英雄,把他抬到了陽穀縣衙,知縣見他儀表堂堂,又忠厚仁德,當即把武松聘為本縣步兵都頭。武松對知縣的賞識極為感激,在任上盡心盡力。這時候,武松對官府是充滿了信任的。
也正因為武松對官府充滿了信任,才會讓他在為哥哥武大郎復仇的過程中,一找到了物證和人證,就奔縣衙告官。告官遭拒後,武松豁出性命,先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再押著王婆,還是去了縣衙投案。哪怕第一次告官被拒,武松依舊選擇投案,可見這一時期武松對官府依舊保持信任。
武松為哥哥武大郎復仇之後,被判脊杖四十、刺配孟州,卻不料,到了孟州之後,他被捲入了當地「黑吃黑」的爭鬥之中。孟州牢城營管營相公的兒子施恩,利用囚犯在「快活林」開了一家酒肉鋪,其實就是利用酒肉鋪的幌子坐地收保護費,每月能從中賺到二三百兩銀子。
武松當初給鄆哥五兩銀子,鄆哥說夠他們父子三五個月的用度,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夠一個普通人家一個月的開支,施恩從「快活林」酒家每月賺的銀子足夠二三百戶普通人家一個月的開支,足見是一筆數目不小的外快。
「快活林」酒家每月的暴利讓張團練眼紅了,他便想了個法子,從外聘請了蔣門神,由蔣門神出頭打了施恩一頓,讓施恩兩個月下不來床,便趁機奪走了「快活林」酒家。酒家就由蔣門神負責日常打理、經營,而幕後老闆則是張團練。
武松來到孟州牢城營後,施恩不斷巴結武松,武松得了他的好處,只得為施恩出面,打跑了蔣門神,幫助施恩把「快活林」酒家又給奪了回來。這時候,張團練眼見蔣門神都打不過武松,就另闢蹊徑,買通了張都監,和張都監結為兄弟,讓張都監出面拔除武松這個障礙。
對於張團練和張都監的幕後交易,武松哪能知道呢?武松見張都監把他請到府裡,對他禮遇有加,每日裡好酒好肉招待,給他縫製新衣,讓他在府裡自由出入,還給他饋贈禮物。武松以為張都監真的是因為欣賞他英雄了得,要把他當作自己的體己人對待。
直到張都監「圖窮匕見」,武松才恍然大悟,自己掉進了張都監設置的陷阱之中,張都監受張團練委託,要設計陷害他,把他置於死地,好讓張團練放心霸佔「快活林」酒家。張團練夥同張都監設計陷害武松,讓武松對官府喪失了信任。
張都監等人要害死武松,讓武松滅絕了對未來的幻想
為了爭奪「快活林」酒家,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結成鐵三角,一起對付施恩和武松。施恩好辦,只要蔣門神出面,就能收拾施恩。而蔣門神卻不是武松的對手,所以,解決武松,徹底弄死武松就成為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這個鐵三角首當其衝的任務了。
張團練和張都監先是通過買通知府等人,想要直接名正言順地判處武松死刑,這樣就可以讓他們一勞永逸,一次性徹底解決武松,永絕後患。施恩見武松因受他的連累,遭受這無辜之罪,甚至有性命之憂。只得趕緊使銀子上下打點,想方設法營救武松。
知府等人既受了施恩的好處,又情知武松明明是受了冤枉,也不願意被張團練和張都監當槍使,便讓武松得以逃脫死罪,只是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知府等人受施恩的好處,脊杖二十時,也有意讓人下手打得輕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武松心中雖然惱怒張都監和張團練的所作所為,但還沒有促使他生出殺心。但刺配前施恩告訴武松的一番話,以及刺配路上察言觀色,讓武松得知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就是想要把自己置於死地,這就讓武松改變想法了,事情就這樣起了變化。
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並不想讓武松真的順順利利去恩州刺配,而是安排兩個押解武松的公人和蔣門神的兩個徒弟聯手,要他們四人在飛雲浦對武松下殺手,結果了武松的性命。也就是到了飛雲浦,武松才最終確認了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最終目的就是要害死他,讓武松徹底滅絕了對未來的幻想。
武松如果想要老老實實去恩州刺配,幻想未來還有重新開啟人生的機會,那就不能反抗兩名押解公人和蔣門神派來的兩名殺手,只能引頸就戮;武松如果要反抗,那就必須殺了這兩名押解公人和兩名殺手,也就意味著犯了死罪,今後再也別想還有機會過上正常人的日子,武松對未來的幻想就此滅絕了。
結語:雪崩效應,誘發了武松在鴛鴦樓上的大開殺戒
武松此前即便是在為哥哥武大郎復仇的過程中都沒有大開殺戒,都謹遵法度,只是殺死毒殺哥哥武大郎的元兇潘金蓮和西門慶,而把重要幫兇王婆交由官府處置。在殺人之後,武松並沒有逃跑,而是徑直奔縣衙投案。這些都說明武松在本質上並不是個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
後來,武松之所以會在鴛鴦樓上大開殺戒,一口氣殺死包括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三個元兇在內的十五口人,其實就是被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陷害而逼出來的。就是因為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三人陷害武松,引發了雪崩效應,促使武松在鴛鴦樓上大開殺戒。
武松被張團練、蔣門神和張都監陷害,讓他對官府失去了信任,也讓他滅絕了對未來的幻想,更讓他認為鴛鴦樓上、張都監府裡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都是陷害他的該殺之人。這就是典型的「雪崩效應」,促使他怒不可遏地在鴛鴦樓上大開殺戒。所以,不能說武松在鴛鴦樓上大開殺戒,就認為武松是濫殺無辜的殺人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