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果實比糖甜,孩童們的回憶,泡酒喝桑葚無法比,可惜今年錯過了。
不知不覺已經七月份了,想想前一段時間摘野果的快樂時光,有點失落,因為前面的時間裡,天氣不是很熱,摘野果吃是那麼令人舒心的一件事情,而且當時的野果種類也不少,一天不是摘這種,就是吃那種,過後還能摘一些回來泡酒,待到節日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起聊天 ,還喝著自己泡製的果子酒,真的好開心啊!
筆者這樣懷念前面的美好時光,並不是說進入這個季節農村就沒有結果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在我們家鄉,這個季節裡的野果味道不是很好,所以就沒有想要摘來吃或者是泡酒的欲望了,這時突然好懷念我的黑泡兒果子酒啊。
黑泡兒這個名稱是不是很好聽,但它只是一個別名,它的真實名稱叫「紅泡刺藤」,是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不過筆者還是喜歡稱它為黑泡兒。
在我國,黑泡兒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四川,陝西,西藏等省份裡,它的算分布看上去不是很廣泛,但在這些省份裡的數量卻很多。它是灌木,最高的時候能長到2左右,它的莖枝很光滑,上面長有勾刺,不過它的莖枝很特別,因為它是紫紅色的,當所有的莖枝都在一起時,看上去還真別有一番風景。
黑泡兒除了莖枝顏色與眾不同外,它的果實也是整株灌木的一大亮點,因為果實在成熟前是紫紅色的,到了成熟後是黑色的,這一變化和桑葚還是很像的。
今年因為沒有出門的原因,筆者經常要幫父母去田地裡幹活,所以又體驗了一把小時候的生活,什麼田裡撿田螺,挖茨菇,栽秧,上山摘野果,背柴,下地打豬草等等,只要有活都得做。
在栽秧的那段時間,可能家裡勞動力,增加了的原因吧,我家的農活很早就做完了。筆者在閒暇之餘,看見漫山遍野的野果,尤其是黃泡兒和黑泡兒,黃的黃,黑的黑,已經很成熟了,如果再不吃的話,不是被松鼠吃了,就是被鳥啄了,而村裡的人,嘗過鮮以後,就很少有人再去採摘了。因為筆者以前都是在外地工作,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這些野果了,在山裡猛吃一陣後,肚子撐得受不了,可是成熟的還很多,卻沒有人來摘吃,覺得很可惜,所以就去摘來泡酒。
雖然家鄉黑,黃泡兒都有,但用來泡果酒的,我只選擇黑泡兒,因為它的果實比糖還甜,且營養豐富,又是純天然,用它泡酒來喝都無需放太多糖,而且泡出來的果子酒,色澤紫紅透明,那口感更是連桑葚都無法與之相比。
前幾天過端午節的時候,家裡請客,父親因為太高興了,顯擺之下把我辛苦泡的黑泡兒酒開封了,可能親朋好友們都是第一次喝黑泡兒酒,又趁著是節日比較開心吧, 他們用黑泡兒酒划拳給喝完了。
筆者看著空空如也的酒罈,開心之餘卻有點可惜,因為今年的黑泡兒已經過時了,想要再泡上幾壇美味的黑泡兒果酒又只能等明年了。
黑泡兒泡酒只是它的果實價值,而它的根莖和葉子的價值也不低,因為它們還是一味珍貴的藥材,葉子針對外用,而根莖針對的是內服,對於它的這些作用,筆者想,吃過黑泡兒的人不一定都知道。
結束語
黑泡兒一般都生長在山坡灌叢,疏林或山谷河灘,溪流旁等地。它的果實很甜,是很多人孩童時的美好回憶,只是現如今,大多數人都在城市裡為生活而奔忙著,根本沒有時間去採摘這些兒時的野果吃,更別說用野果泡酒了。
筆者在前面一直都說黑泡兒泡酒,並非我就是一個酒鬼,事實上我很不會喝酒,之所以一直念念不忘,那是因為它真的很好喝。
在我們家鄉,黑泡兒已經謝果了,就算還有點,但經過這段時間的烈日烤曬,本來水分不是很充足的果實,被曬得更幹了,所以口感不好,因此也就沒人再吃了。黑泡兒味道比糖還甜,但這樣吃很容易膩,拿來泡酒味道絕了,若是你們家鄉現在還沒有謝果的話,不妨試試,若是已經謝果了,那就等明年。
那今天關於黑泡兒的知識就科普到這裡了,謝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