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於校長,未來教育的變革對於校長領導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校長閉門造車式的獨自摸索?如何擺脫傳統單方面蜻蜓點水「傳授式」的校長培養方式?如何通過同質互助、群體共享的方式讓校長關注的核心問題能夠快速找到答案?中國教育微創新理事會秘書處組織的「新校長私董會」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020年7月-8月,中國教育微創新理事會秘書處共組織了3期「新校長私董會」線上交流活動,理事會成員學校的校長共計100位深度參與、熱烈研討、收穫頗多。今年的「新校長私董會」與去年相比,不再是教練老師帶著校長們體驗活動流程,而是通過搭建線上私密的交流場域、用最簡潔高效的「提問」方式,直擊問題根源。上海佰特教育創始人、校長教練王勝老師首先介紹了「新校長私董會」的原理、意義以及過程中的「問題解決流程」,然後引導校長們運用「私董會七步法」,即:躬問、探究、澄明、定見、解析、靜思和心得,就大家共同關注的學校焦點難題,尋求解決之道。所謂「問題即答案」,在校長們「接二連三」「步步緊逼」的提問下,案主們逐一解答,對焦點問題產生了更深入的思考,找到了更深層次的原因,得到了自己原本一直苦苦思考和追尋的「行動要點」。
「新校長私董會」的關鍵,不僅在於幫助校長們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是在各位校長不斷深入探究的過程中,與大家進行思維碰撞與心靈激蕩,習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以一個真實問題作為切入點,將其作為一面真實的鏡子,讓每位校長反思自己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忽略了什麼,應該改善什麼。進一步抓住問題的根源之後,再去研究解決方案,解析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理解了這樣一套思維方式之後,校長們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也就能很清晰地知道該怎樣思考,如何突破。
本次暑期「新校長私董會」運用不同的組織形式、提問方式和思維方式,幫助校長們打開思路、調整心態、找到方法,同時,也打造出校長們「激發反思、生發智慧」的自我整理場域。
1. 組織形式的轉變
以往無論是學校內的培訓還是校外的講座論壇,多數都是由培訓者或者講師為主導,而私董會則是提前通過票選的方式,找到參與者共同希望解決的焦點問題。整場活動都會圍繞大家真實面臨的問題,展開群體對話,營造一個私密的、鼓勵所有參與者出於關懷目的的相互交鋒的場域。這種組織形式的轉變,有利於更加快速地解決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溝通和時間成本,打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2. 提問方式的轉變
好的提問應該像利斧,劈開腦海中冰封已久的成見,用不一樣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其他可能性。當每個參與者提供一種視角,便會有十幾種甚至更多解決問題的的可能性。
同時,對於一個組織來說,以提問的方式引導成員自己思考,要比下達命令或者提建議更容易實現目標,因為人們會對單方面的命令或者建議感到反感和厭惡。因此,提問有助於團隊的創建,有利於團隊成員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什麼才是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也被稱為優質提問,就是能夠讓回答問題的人不需要思考就樂意回答,並且能夠為回答問題的人帶來新的發現、新的啟發的提問。
如何提出優質問題呢?
優質提問離不開框架思維。最常用的就是5W1H(when、where、who、what、why、how)法。根據使用場景和目標的不同,5W1H的6個要素可以靈活拆分組合,比如,「what、why、how」三個要素構成了經典的黃金三問,就是經典的「3W提問法」。
優質提問離不開百搭公式。優質的提問=疑問詞(構成框架思維的疑問詞)+「3V」關鍵詞(Vision理想—希望達到的狀態、Value價值—在判斷事物的時候所重視的價值觀、Vocabulary常用語—在平時的對話、問答中常用的詞語)。
舉例:
提高教師的內驅力這個事情,誰才是關鍵?
為什麼這個人是關鍵?
假如這個人是關鍵,那他應該做什麼呢?
優質提問必須有積極思維。作為提問者,我們平時的所思所想,以及當天的狀態都會如實反映在提問中。懷著受害意識、消極思想,那麼拋給對方的問題也將是消極的。反之,懷著自主的意識,以正面的、積極的詞彙提問,就容易向對方拋出優質提問,從而讓對話更好地進行下去。
3. 思維方式的轉變
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分為六個層次,它們分別是:
願景使命:作為個體,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或者作為學校,我應該對社會、對教育有什麼貢獻?對學生應該付什麼樣的責任?
身份定位:作為個體,我應該以什麼樣的身份存在,應該是怎樣的定位;或者作為學校,應該辦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信念、價值觀:作為個體,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有一套怎樣的信念和價值;或者作為學校,應該有怎樣的文化理念來助推學校發展。
能力:作為個體,我可以選擇什麼,每一個選擇都是一份能力,故此選擇越多,能力越大;或者作為學校,能力是一所學校的核心能力,決定學校的行為。
行為:即能力的挑選和實際發揮,也就是在環境中我的實際運作。
環境:包括了所有身體以外的外界的條件,世界上的種種人、事、物、時、地、金錢和設備等都屬「環境」。
由環境到能力的下三層是我們每天都有意識地接觸到的,而由信念、價值到精神的上三層,我們日常卻很少刻意地去思考,所以往往被忽略。然而,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這三層所主宰,由潛意識所控制著,可以說,下三層只不過是上三層的反映或者在現實生活中的顯示而已。
另外,六個邏輯層次之間存在一種聯繫:在邏輯層次中,永遠是上一層次決定下一層,每一個層次都會對下面的一個層次產生影響,高層次上發生的改變將會向下輻射,從而在低層次上產生相應的改變。
作為學校,願景就是要考慮學校發展、使命的問題,是所有戰略方向的集合。有了願景,學校就要考慮身份定位,除了有學校統一的標識、制服等這種外顯定位外,還要有辦什麼樣的學校這樣的高層次的定位。學校只有有了清晰的自我定位,才能發展出相應的信念、價值觀。學校的信念、價值觀包括學校價值體系、文化理念等,學校文化中所包含的價值、道德、信仰都是在信念層 建 的。信念是動態的,是學校能否發展的要素,學校信念決定學校要發展什麼能力,而學校是否能夠快速行動、轉變戰略和管理變革,取決於其所擁有的能力,學校只有具有相關能力才能改變學校行為並最終改變學校。作為學校,「環境」包括教育教學能力、教學質量、師生服務和學校形象四個方面。 如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課程體系、學生服務狀態、學校文化環境與形象等,所有這些我們眼睛能看到的學校展 出的東西,構成了學校環境。
舉一個例子:
如果現在校長正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提升教師的內驅力,助力教師生命成長?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誰,是什麼?是老師的自我提升?是校長管理的需要?還是學校發展的需要?那為什麼要提升教師的內驅力?教師內驅力的提升是否與自己的環境、行為、能力、行為、價值觀、願景有關?在這6個層級上教師分別是如何定義自己的?另外,教師內驅力的提升是否與校長和學校的6個層級相關呢?等等.....
因此,面對問題,應該多角度思考,轉變原有思考模式,擴大思考層級,我們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和關鍵,也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校長私董會」這種私密、坦誠、互助,基於共同關心的核心話題的研討和交鋒的方式,也可以在學校的管理過程中加以運用,幫助學校管理者或者教師進行思維升級,轉變各層級間溝通的方法,創新解決問題的方式。這也正是「新校長私董會」存在的意義。
「新校長私董會」是中國教育微創新理事會年度服務活動的一部分。中國教育微創新理事會秉承「連接,共享,創造未來」的宗旨,今後會持續組織更多活動,為成員單位提供連接交流平臺,讓傑出教育團隊的價值追求和實踐案例惠及更多學校,共創未來教育的理想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