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年讀完小初高,進入中科大,21歲研究成果轟動國際學界

2020-09-05 逍客文新論

牛頓曾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們心目中的科學家大概都是滿頭白髮,或者專注的看著實驗室裡的試管,又或者趴在辦公桌上忙於寫論文。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超級天才,他年少就成名,進入所謂的少年班,進入美國的麻省理工讀過書,21歲時發表的論文讓整個世界震驚!年少有為說的就是這個成年不久的男生——曹原。他用自己來向時間證明,人不少年枉英雄!

如果說一個人的優秀可以後天培養,那對於曹原這樣的人來說顯然這句話是不全面的。曹原,出生於1996年,四川人,是一個標準的&34;後。2007年,10歲的曹原到深圳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在短短的三年內,他不斷跳級,讀完了普通人要讀12年的小、初、高階段。2010年,13歲的曹原以669的高分考入大學,但曹原的大學不是普通人就讀的大學,是中科大少年班,是針對超常規中學教育的優秀學生所開設的一所特殊的大學。中科大少年班至今為止也只從全國招收了兩千多名像曹原這樣的學生。那麼13歲的曹原考出的669分是個什麼概念呢?一般全國高考及格線在450分上下浮動,大部分地區理科一本線分數是510分,文科就稍微高一點,在530左右。而一些超一本,雙一流大學的錄取線一般就在曹原考的這個分數左右。而曹原是13歲就考到了這麼高的分數,由此可見,曹原小天才確實是&34;!

2019年,《自然》雜誌發布了去年年度的十位科學家,其中就有22歲的中國青年曹原,並且是作為榜首名登上2018年度十大科學家之一。相比於其它八位年齡都比曹原大更多的入選的科學家們,這個小小年紀的曹原到底有什麼來頭能讓全球權威雜誌《自然》青眼有加?在《自然》的封面,是一個由石墨烯結構拼成的數字&34;,這無疑是在說明曹原的科研成果與石墨烯有關。並且封面的數字&34;被設計成在曹原實驗中所用到的石墨烯的碳環結構。

2010年,曹原進入了少年班,即使少年班裡高手如雲,曹原也並沒有如星星見到月亮而失去了自己的光芒。相反,這樣的生活讓他很自在,和有同樣理解水平的同齡人們在一起更讓曹原感到快樂。而且班裡的每一個同學都能發揮奇思妙想,然後他們課下一起探討追尋問題的答案,或者直接去到個大教授的辦公桌跟前,一起深入討論。曹原的物理班有一個老師,叫丁澤軍,負責教授少年班裡的《計算物理》一課。這個老師很是嚴格。丁澤軍教授本身是國家百人計劃之一,發表過多篇重磅論文,也許聰明的人都會有一點傲性,而丁澤軍教授對曹原的聰穎有過不少誇讚。曹原用一個寒假的功夫高效而高質量的完成了別人一年才能完成的項目。

儘管天資聰穎,但曹原也經歷了自己的挫折。中學階段之上了三年,大學卻實打實的上了整整四年。這四年,曹原的評價是沒啥特殊的,只是比中學階段稍微好一點而已。都說,人過剛易折,曹原年紀小,就怕心性不穩,但他能實實在在的上完他口中&34;的大學,足以說明這個孩子有韌勁兒。在他讀大學期間,曹原還喜歡觀測天文星象,每當他看到浩瀚無垠的宇宙時,就會暗暗提醒自己。

大二那年,曹原不滿足於現狀,他希望能跟著一些&34;級別的人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於是他找到物理學院的曾長淦教授,並希望在他手底下學習。於是曹原跟在曾長淦教授手裡的實驗室裡研究相關課題。每當向別人介紹起曹原,曾長淦教師無不驕傲的說,這個孩子的優秀無法遮掩。2012年,曹原作為第一批優秀人才去美國密西根大學遊學。2013年,曹原就獲得了專項獎學金。然後牛津大學注意到他,邀請這個卓越的天才來本校開展科研實踐。

後來,曹原在他牛津大學的導師的推薦下,去全球頂尖學院麻省理工深造讀博。並加入了電氣工程系的科研組。科研組的導師對曹原印象深刻,因為他看見曹原面對失敗,只是重新開始,這一點不簡單。又一次曹原他們在做課題研究,曹原負責將碳片曾堆疊和以不同角度旋轉,然後觀察可能發生的任何現象。根據理論來說,沒有人相信這是簡單的旋轉角度就會讓材料發生劇變,而曹原相信。有一次,曹原將碳片層設置為1.1度的時候,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業卻發生了不簡單的變化,電子毫無束縛的在兩個角度之間來回遊動,這個特殊角度的兩層石墨烯在曹原的手裡變成了一個超導體!

但這也許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呢?於是他又花費幾個月時間來再次證明這個現象並非偶然。七個月之後,曹原的實驗再次成功,於是他完成了這個課題的學術報告,並投稿給了《自然》雜誌。眾所周知國家傳輸電力的材料是金屬銅,而金屬導電時也會產生電阻,因此就造成了一部分電力的浪費,而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想辦法降低這部分的消耗,曹原的這個研究如果真的變成現實,並投入生產,將會帶來一個裡程碑式的變化。由此,這個天才青年的研究成果受到全球的關注。

結語

天才,出生就有天賦一般的才能,可是如果後天不加以強化堅持,也會變成普通人。而曹原有良師益友,身邊有濃厚的學術氛圍,他對自己的要求也一刻不曾降低。曹原不把自己當成天才來看待。同樣在物理學界,曹原像牛頓一樣腳踏大地,仰望星空,他永遠記得浩瀚星空帶給他自由而冷靜的思考,永遠學習,永遠謙虛。

參考文獻

《自然》

《石墨烯超導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95後科學家,14歲考669分, 21歲研究轟動國際學界
    曾經,有一位來自中國的95後科學家,他在十四歲的時候就成功拿到了六百六十九分的高考成績,而在二十一歲那年,他的研究成果更是轟動了整個國際學界。那麼,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究竟何許人也?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又有著怎樣特殊的經歷呢?
  • 他是中科大少年班學霸,科研成果舉世矚目,拒絕國外高薪只為報國
    接下去我們要了解的這位科學家,他年齡不大,但本事不小:他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學霸,他14歲上中科大,18歲獲得中國科技大學頒發的郭沫若獎學金,22歲時,他成為科研界的翹楚——他的科研成為舉世矚目。更為難得的是,他果斷拒絕國外的高薪聘請,只為一心報國,他就是95後的學霸兼「研霸」——曹原。
  • 他14歲考上中科大,21歲破解物理界107年難題,轟動世界
    接下來讓我們翻開他讓所有人都驚掉大牙的硬核履歷。出生於天府之國的他,可能吸收了四川地區的所有「靈氣」,用一個月時間讀完了初一的所有課程,用三個月時間讀完了初二的所有課程,用不到半年的時間讀完了初三的所有課程,年僅13歲就考上了高中。接著只用一年時間就全部讀完了高中所有課程。2010年,年僅14歲的他坐在了高考的考場上。之後,他考取了理科669的高分。
  • 中國天才少年,初高中2年讀完,14歲上大學,22歲破世界百年難題
    而在曹原父母眼中,孩子對科學有些很大的興趣和天賦,為了鼓勵孩子繼續研究,父母在家中給他準備了一個小實驗室,買了很多化學、物理實驗儀器。讓他更深入的接觸物理化學,鍛鍊其動手動腦的能力。2010年,14歲的曹原以高考669分的成績被中科大錄取。中科大「封神」在大二那年,曹原因為到了學業的瓶頸期,他親自找到了物理學院的教授曾長淦,希望能到他的實驗室研究學習,正是曾長淦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了石墨烯超導課題的研究。
  • 11歲從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師從諾獎得主的謝彥波,現在怎麼樣了
    謝彥波的高起點謝彥波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首批學生。在進入科大之前,他已經出了名,以小學生的身份參加高中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二名。科大派老師專門對他進行面試,驚訝地發現他的數學能力已經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於是在他11歲的時候,由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首屆少年班,跳過了整個中學階段。
  • 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取得新進展
    很多人知道中科大,就是因為中科大出了很多的天才,比如著名的天才寧鉑,寧鉑(1965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當時曾被譽為「第一神童」,不過2003年,中科大第一神通出家為僧。讓中科大曾經灰頭土臉。
  • 他14歲進入中科大,解決科學史上103年的難題,現狀如何?
    天才,在這個世界上是確實存在的,在電視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新聞,兩年前,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曹原,當時僅只有21歲的他在科學界《自然》發表了兩篇石墨烯的論文,現在的他怎麼樣了。曹原是中國的一位天才,他14歲被中科大錄取,曹原1996年生於深圳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直到了1978年,李政道教授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先創設了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彌補10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斷層問題。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當時這21名少年可以說轟動了全國,他們被媒體稱之為「神童」。
  • ...22歲解世界難題,有望成最年輕諾獎得主,這位中國天才科學家牛!
    · 曹原的研究成果這個實驗充分證明,曹原之前的想法是可行的。之後,他又用了7個月的時間反覆實驗,最終在2018年3月完成了全部實驗,並將其整理成學術論文投給了《自然》雜誌。同年,在《自然》發布的「影響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當時年僅22歲的曹原位列榜首。他還被外媒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諾貝爾獎獲得者」。兩年讀完初中和高中曹原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離不開他的天賦。從小就天資聰穎的他,常常是老師剛說出題目就能回答出答案。
  • 中科大少年班學霸,科研成果舉世矚目,拒絕國外高薪,只為報國
    他在14歲的時候就成了中科大少年班學霸,在18歲的時候獲得了中科大的郭沫若獎學金,22歲就成為了科研界中的翹楚,他的科研成果舉世矚目。還獲得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家,並且排在榜單的第一位。在小學的時候他就展現出了超長的學習天賦,同學要想好久才能做出來的題目,曹原立馬就能做出來,而且他回答問題的速度也特別快。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小學六年級、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課程,僅僅三年就完成了普通人七年的課程。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這個所謂「老了」的80後,可以說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8歲便能看懂微積分的「神童」與如今眾多父母因為盼著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甚至不惜相信所謂的「量子波動速度」不同。雖然尹希在小的時候便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但是他的母親卻是沒有刻意去挖掘他的神童天賦。
  • 中科大自旋磁共振實驗室團隊一半來自少年班 習近平點讚
    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自旋磁共振實驗室,他考察自主研發的低場核磁共振設備、電子順磁共振設備,了解原創性單分子磁共振設備和超分辨磁共振譜儀在醫療、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實踐應用。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杜江峰告訴總書記,年輕的科研團隊中,有一半來自科大少年班。習近平稱讚道:「後生可畏啊!
  • 中國小夥子研製出隱身衣,成果引起轟動,歸國時被他國百般阻撓
    2020-11-29 17:03:21 來源: 社會de記憶 舉報
  • 從浙江走出的院士,20歲挑戰國際權威轟動整個學界,研究成果為"國際首創"
    他是中國海洋潮汐學主要開拓者之一,20歲時提出優於國外權威學者的方法,轟動整個物理海洋學界;潛心物理海洋研究的幾十年中,他在國內最早應用數值方法於海洋研究,在國際上最早提出潮波變分數值模式,做出多項受國內外矚目的成果。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傑出校友——方國洪。
  • 巨浪:中科大少年班師兄妹三人半月內發四篇重磅文章,師妹才22歲
    5月6日,時隔兩年,曹原再次以第一作者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再次引起學界轟動,包括科技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稱曹原是「海嘯級巨浪」。2018年3月6日,《Nature》連刊兩文報導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當時《Nature》都來不及排版,就迅速以背靠背形式刊登了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足見這一發現的非凡意義。而這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就是年僅22歲的曹原。
  • 14歲進中科大、19歲到麻省理工讀博,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論文
    他曾是一個神童,僅用3年的時間讀完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課程,求學期間,便展現出了不凡的天賦, 更受到了學校的精心培養,22歲便榮登《自然》年度科學人物榜首,被國際學術界關注。曹原2018年因發表了2篇關於石墨烯材料的重磅論文一舉成名,轟動了國際學術界,為人類的超導研究帶來了新思路,同時也為全新電學性能的探索和工程化提供了理論依據,還為凝聚態物理學的開闢了一塊新領域,引起無數科學家展開這方面的探索研究,這一重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力不言而喻,曹原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才少年」。
  • 天才少年歸來,他不僅是後浪更是巨浪
    一個中國95後少年,美國又給錢又給綠卡,還承諾給他頂級大學的教授崗位,最後這個少年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國」。這個讓美國熱臉貼冷屁股的少年叫曹原,今天我們講一件他和石墨烯的故事。1996年出生,3年讀完小初高
  • 四川少年天才22歲破解100年的世界難題,為何在麻省理工被嘲笑?
    進入21世紀,中國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以中國高鐵、中國支付、共享經濟、網購為代表的"新四大發明",更是打出了中國科技的名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今天我要介紹的,便是來自四川的少年天才曹原。他14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8歲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2歲就成了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 不到33歲他就當上哈佛教授,被問為何不回國,他說:要帶團隊回國
    ——亞歷克斯  少年天才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而且探討開來尹希絕對是值得一提的人,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又添好情況,原來,是世界名校哈佛研究組發布了新聞祝賀中科大的尹希成功上任教授。這個中國科技大學的小校友,這個時候還不到三十三歲,他的年齡成功刷新中國科技大學擔任哈佛大學教授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