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曾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們心目中的科學家大概都是滿頭白髮,或者專注的看著實驗室裡的試管,又或者趴在辦公桌上忙於寫論文。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超級天才,他年少就成名,進入所謂的少年班,進入美國的麻省理工讀過書,21歲時發表的論文讓整個世界震驚!年少有為說的就是這個成年不久的男生——曹原。他用自己來向時間證明,人不少年枉英雄!
如果說一個人的優秀可以後天培養,那對於曹原這樣的人來說顯然這句話是不全面的。曹原,出生於1996年,四川人,是一個標準的&34;後。2007年,10歲的曹原到深圳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在短短的三年內,他不斷跳級,讀完了普通人要讀12年的小、初、高階段。2010年,13歲的曹原以669的高分考入大學,但曹原的大學不是普通人就讀的大學,是中科大少年班,是針對超常規中學教育的優秀學生所開設的一所特殊的大學。中科大少年班至今為止也只從全國招收了兩千多名像曹原這樣的學生。那麼13歲的曹原考出的669分是個什麼概念呢?一般全國高考及格線在450分上下浮動,大部分地區理科一本線分數是510分,文科就稍微高一點,在530左右。而一些超一本,雙一流大學的錄取線一般就在曹原考的這個分數左右。而曹原是13歲就考到了這麼高的分數,由此可見,曹原小天才確實是&34;!
2019年,《自然》雜誌發布了去年年度的十位科學家,其中就有22歲的中國青年曹原,並且是作為榜首之名登上2018年度十大科學家之一。相比於其它八位年齡都比曹原大更多的入選的科學家們,這個小小年紀的曹原到底有什麼來頭能讓全球權威雜誌《自然》青眼有加?在《自然》的封面,是一個由石墨烯結構拼成的數字&34;,這無疑是在說明曹原的科研成果與石墨烯有關。並且封面的數字&34;被設計成在曹原實驗中所用到的石墨烯的碳環結構。
2010年,曹原進入了少年班,即使少年班裡高手如雲,曹原也並沒有如星星見到月亮而失去了自己的光芒。相反,這樣的生活讓他很自在,和有同樣理解水平的同齡人們在一起更讓曹原感到快樂。而且班裡的每一個同學都能發揮奇思妙想,然後他們課下一起探討追尋問題的答案,或者直接去到個大教授的辦公桌跟前,一起深入討論。曹原的物理班有一個老師,叫丁澤軍,負責教授少年班裡的《計算物理》一課。這個老師很是嚴格。丁澤軍教授本身是國家百人計劃之一,發表過多篇重磅論文,也許聰明的人都會有一點傲性,而丁澤軍教授對曹原的聰穎有過不少誇讚。曹原用一個寒假的功夫高效而高質量的完成了別人一年才能完成的項目。
儘管天資聰穎,但曹原也經歷了自己的挫折。中學階段之上了三年,大學卻實打實的上了整整四年。這四年,曹原的評價是沒啥特殊的,只是比中學階段稍微好一點而已。都說,人過剛易折,曹原年紀小,就怕心性不穩,但他能實實在在的上完他口中&34;的大學,足以說明這個孩子有韌勁兒。在他讀大學期間,曹原還喜歡觀測天文星象,每當他看到浩瀚無垠的宇宙時,就會暗暗提醒自己。
大二那年,曹原不滿足於現狀,他希望能跟著一些&34;級別的人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於是他找到物理學院的曾長淦教授,並希望在他手底下學習。於是曹原跟在曾長淦教授手裡的實驗室裡研究相關課題。每當向別人介紹起曹原,曾長淦教師無不驕傲的說,這個孩子的優秀無法遮掩。2012年,曹原作為第一批優秀人才去美國密西根大學遊學。2013年,曹原就獲得了專項獎學金。然後牛津大學注意到他,邀請這個卓越的天才來本校開展科研實踐。
後來,曹原在他牛津大學的導師的推薦下,去全球頂尖學院麻省理工深造讀博。並加入了電氣工程系的科研組。科研組的導師對曹原印象深刻,因為他看見曹原面對失敗,只是重新開始,這一點不簡單。又一次曹原他們在做課題研究,曹原負責將碳片曾堆疊和以不同角度旋轉,然後觀察可能發生的任何現象。根據理論來說,沒有人相信這是簡單的旋轉角度就會讓材料發生劇變,而曹原相信。有一次,曹原將碳片層設置為1.1度的時候,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業卻發生了不簡單的變化,電子毫無束縛的在兩個角度之間來回遊動,這個特殊角度的兩層石墨烯在曹原的手裡變成了一個超導體!
但這也許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呢?於是他又花費幾個月時間來再次證明這個現象並非偶然。七個月之後,曹原的實驗再次成功,於是他完成了這個課題的學術報告,並投稿給了《自然》雜誌。眾所周知,國家傳輸電力的材料是金屬銅,而金屬導電時也會產生電阻,因此就造成了一部分電力的浪費,而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想辦法降低這部分的消耗,曹原的這個研究如果真的變成現實,並投入生產,將會帶來一個裡程碑式的變化。由此,這個天才青年的研究成果受到全球的關注。
天才,出生就有天賦一般的才能,可是如果後天不加以強化堅持,也會變成普通人。而曹原有良師益友,身邊有濃厚的學術氛圍,他對自己的要求也一刻不曾降低。曹原不把自己當成天才來看待。同樣在物理學界,曹原像牛頓一樣腳踏大地,仰望星空,他永遠記得浩瀚星空帶給他自由而冷靜的思考,永遠學習,永遠謙虛。
參考文獻
《自然》
《石墨烯超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