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暑難耐的夏季,小動物們也容易變得煩躁易怒,貓狗咬人事件頻頻發生。
(網絡配圖)
貓狗咬人高發季,
有醫院一天接診119人次
據寧波晚報報導,最近幾個月浙江省寧波市華慈醫院犬傷門診接診的被動物咬傷患者人數居高不下,7月最高的一天門診量有119人次。據統計,約50%至60%的患者屬於三級暴露,需要在接種狂犬疫苗的同時注射免疫球蛋白。
(網絡配圖)
醫生提醒:夏季是動物咬傷多發季,狂犬病的致死率接近100%,被動物咬傷後,有效及時處理尤其重要!
點擊播放 GIF 0.0M
認識狂犬病
狂犬病在我國被定義為乙類傳染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屬導致的一種急性腦炎,發病的狂犬病動物是傳染源。病毒經唾液排出,通過破損皮膚直接接觸黏膜而導致感染。常見途徑為咬傷、抓傷,但要注意的是,發病動物舔舐口腔、會陰、肛門等黏膜或者尚未癒合的傷口,都可以傳播病毒。
(網絡配圖)
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為1~3個月。非特異性表現為低燒、乏力、全身不適等,一般持續2~10天。另外,狂犬病大部分病人為狂躁型,特異性表現為高度興奮、恐水、怕風、陣發性咽肌痙攣等,可能會咬人、抓人;另外一種為麻痺型,以四肢無力、麻痺為常見症狀。
我國屬於狂犬病高風險地區,儘管近年來病例數每年持續下降,但該病當前仍是我國第三大傳染病死因。
被哪些動物咬傷
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自然界中,只有哺乳動物才能感染狂犬病病毒,成為傳染源。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這些哺乳動物劃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01高風險動物:
包括犬科、貓科及翼手目動物,如犬、貓、野生動物蝙蝠、狐狸、狼、豺、浣熊、豹、臭鼬等,被這些動物咬(抓)傷、舔舐破損皮膚或黏膜必須接種狂犬病疫苗。
2低風險動物:
包括豬、牛、羊、馬和駱駝等家畜,這類動物傳播狂犬病風險較低,被這些動物所傷建議接種狂犬病疫苗。
3無風險動物:
包括嚙齒類動物如家鼠、田鼠、豚鼠、松鼠、倉鼠等和兔形目動物如家兔和野兔,這兩類動物極少感染狂犬病,也未發現此類動物導致人間狂犬病的證據,WHO認為被這兩類動物所傷無需接種狂犬病疫苗。在我國,屬於這類情況的傷者請諮詢專業接種醫生。
此外,禽類、魚類、昆蟲、蜥蠣、龜、蛇等不是哺乳動物,不會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被這些動物所傷無需接種狂犬病疫苗。
被動物咬傷後,可採取哪些措施?
來源:首都教育
為了降低傷害風險,以上狂犬病防治知識一定要記牢。如果看到一隻狗有以下表現,那很可能是它要咬人的徵兆,此時千萬別靠近!
(網絡配圖)
此前,柳州當地
對遛狗不栓繩等行為進行罰款
最後提醒各位鏟屎官們
出門遛狗記得拴狗繩
並且定期給寵物打狂犬疫苗
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