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在航天領域的不斷投入,我國已經在太空中取得了多項傲人成就。比如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實現登陸,以及完成北鬥系統的全部組網等等。但我國對於太空的探索,還不僅僅如此。在完成了諸多任務之後,我國的眼光放在了火星身上,並成功開始了探索,在今年的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正式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途。如今距離它的成功發射,已經過去了近三個月時間。根據國家航天局透露的消息,目前天問1號的總飛行裡程已經突破了2億千米,並在10月9日晚上完成了深空機動。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之下,它將於4個月後到達火星。
由於距離的差距,探索火星要比月球困難許多。而目前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將近3000萬公裡,這就意味著指揮中心即便最快速的向其發出指令,天問一號也只能在五六分鐘後接收到。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太多我們人類未知的東西。雖然只是短短的五六分鐘,卻有可能發生諸多意外。只要事先的工作沒有準備好,就會給天問一號帶來許多風險。不過幸好就現在來看,探測器一切正常。但這一切正常的背後,離不開地面工作人員的努力。
比如在天問一號進行太空飛行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它會出現稍微偏離預定飛行軌道的情況。雖然有可能只是偏離了一點,但對於精度要求極高的火星探測任務來說,絕對不允許出現一點偏離,不然探測器就無法到達指定的軌道了。這樣一來,它也很難登陸到火星上。所以在發生這一情況的時候,工作人員就需要發出指令讓其進行調整。而調整的方式,就是前面所說的深空機動。不過在10月9號晚的調整之前,探測器就已經經歷過了兩次調整。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火星探測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在飛行途中就會遇到這麼多難題。但工作人員卻告訴大家,最困難的情況還沒有到來。真正讓人難以預料的時候,還是在於最後的降落。之前多個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在最後降落的時候失敗了。而我國作為第一次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既要做好戰勝一些困難的決心,也要有出現失敗的心理準備。
以後在太空中的探索只會越來越困難,雖然大家都希望能夠一次成功,但很多事情都沒有那麼容易,所以失敗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對於我國來說,能夠將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並將其送入預定飛行軌道中,就是一次不小的成就了。當然了,需要注意的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從來不會停止的。在過去的幾百年裡,大國之間都圍繞著地球上的資源進行爭奪。但在未來的幾百年裡,等到地球上資源消耗殆盡的時候,太空自然就成為了所有大國爭奪的目標。
而早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這兩個大國就開始在太空中的探索,並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隨後在諸多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人類不僅發射了衛星、登陸了月球、把太空人送上了太空、建造了空間站、更是成功對火星進行了探索。而我國雖然發展的時間較晚,但也成功在這一太空爭奪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不過目前距離美國這些航天大國來說,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對於我國來說,做好自己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