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問
歡迎來到本期艾問人物!
2017年,幾乎是同一時間,扎克伯格、張一鳴、宿華三位80後同時看上了一款總部位於中國上海、但卻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放異彩的App應用。
這個2014年8月才上線、旨在讓用戶製作並分享60秒「對口型」MV短視頻的社交軟體,用不到一年,已經登上了30個國家和地區的iOS免費榜第一名。
美國千禧一代,尤其是13歲以下的小朋友對它尤其歡迎。美國一共3億多人,其中9000萬人都是它的用戶,業內人士稱它為「我們見過的最年輕的社交網絡」。而它所創造的「全屏+豎屏+無限滑動觀看+15 秒長度」呈現方式,更是深遠地影響了後來的抖音、快手等一眾江湖巨頭。
這款名為Musical.ly的短視頻應用,在2018年與抖音海外版合併之後,有了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Tik-tok。
據說當年為了買下Musical.ly,張一鳴有空就往傅盛家裡跑,在他家樓下的咖啡廳一坐就是一個下午,用傅盛自己的話說,「都有點決絕了」。
面對三家的輪番競價,傅盛希望買方在收購Musical.ly的同時還要收購獵豹移動旗下的News Republic和Live.me兩款產品。最終,只有張一鳴接受了這個方案。
短短兩年,當初500萬美元的投資,為獵豹換回了2億美金的現金。
這時人們似乎才發現,從11年前傅盛把一家創業公司帶到了紐交所,將獵豹從網際網路的移動應用商變成了人工智慧的領航者,到Musical.ly、編程貓等項目的收購和融資事宜曝光,過去幾年間,傅盛已經悄然完成了投資布局。
之後便是國際局勢的風雲突變,曾經高調出海的中資企業紛紛偃旗息鼓沒了聲音,而相比於今天Tik-tok生死不明的命運,回看3年前套現離場的傅盛,似乎又別有一番滋味。
「比普通創業公司資源多,比巨頭資源少」,在傅盛看來,獵豹恰好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中間地帶上,那些肆無忌憚的燒錢的自由,從來都不曾是它可以擁有的特權。
因此無論是就早早all in人工智慧,還是投出了Musical.ly這樣現象級的短視頻獨角獸,獵豹選擇的一直是劍走偏鋒的差異化競爭,提前押注那些巨頭忽視的應用場景,然後再把那些「比較優秀的孩子」推向資本市場。
你多少還是要用資源去換取一些機會成本,但是你要保持專注,既自己研發,也去投資,也去找合作夥伴。」
對獵豹來說,做一個「天使投資人」,或許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企業要把使命定的更廣泛一點
艾誠:近年來傅盛個人在投資圈的名號越來越響,為什麼?
傅盛:其實還是為了公司,只是個人正好,其實就我個人來說,我還不需要個人有這樣的知名度,我挺不喜歡這種感覺的,所以我們當時用傅盛這個品牌,做了傅盛戰隊,然後傅盛戰隊做了一些早期投資,這幾個早期投資全部是讓獵豹,就讓公司去投資的。所以你看我們在那次投資當中,我們的Musical.ly大概有上百倍的回報,最後出Musical.ly股份,大概換回了前後接近2億美金的現金,第一批只投了幾百萬人民幣,我們還投了編程貓,就是中國最大的年輕人編程教育平臺。
艾誠:既做企業又做投資是出於什麼樣的思考?在變化萬千的當下,有沒有可能你做的是最沒用的,反而你沒做的可能是真的很有用的?
傅盛:每家公司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如果你要順應這個時代,你就應該把你的使命定得廣泛一點,這樣你才能隨著這個時代去變化。比如亞馬遜,你看它的定義是,「我們是一家以用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的一家公司。」
艾誠:我很喜歡「有用」這個詞,但是它也特別難,大家都想做點有用的事,做點有用的工具。是不是這個當下,尤其在網際網路市場,某種程度上是什麼在風口、什麼在熱、我就做什麼,這是你的思路嗎?
傅盛:應該說不完全是,你要真的想做一些事情,你肯定要從偏熱的地方去想一想,或者從各個行業去分析一下,什麼熱你就做什麼,肯定資源上是不夠的,你只能找到既有可能熱或者正在熱的,和你自己的特點結合起來。
艾誠:你講到資源不夠,我也接觸了很多機器人公司,別人用了很多年去研發,包括算法、數據、軟體、硬體……它是很多的綜合,往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發,或者它只能專攻一個方向,但你好像就橫空出世,去年開始機器人發布會,我要做有用的機器人?
傅盛:這個時代你要怎麼做到所謂專注和機會之間的一個平衡點,很多公司由於過度的所謂專注,其實失去了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察覺,像諾基亞是這樣,很多公司都是這樣。但也有些公司因為自己做太多了,導致自己真正的能力不能夠發揮出來,或者說擴張太快,像樂視。所以我覺得在裡面找到平衡點是非常難的。
這個問題我也反覆推演過很多回,獵豹正好處在一個中間地帶上,它比普通創業公司資源會多,比巨頭資源會少,所以當你有資源的時候,你多少還是要用資源去換取一些機會成本,但是你要保持專注,所以我們當時用的辦法是既自己研發,也去投資,也去找合作夥伴。
以前大家聽到雷軍做手機會笑,未來創業者在不同領域跨界是常態
艾誠:當下在高速地發生著變化,是不是我們可以把30%的力氣放在現在,把70%的力氣來預見未來和準備未來?那麼獵豹這家公司和傅盛本人,你覺得在未來的十年裡面,你最願意下的賭,是賭在哪?
傅盛:是。用十年尺度來看,機器人就是個剛需,它不存在偽需求的可能,無非就是你第一波打成怎麼樣,第二波(怎麼樣),我們準備三到四波的火力,總可以打得動。所以我對這件事情大方向還是比較樂觀的。
艾誠:創業最怕的是偽需求,你覺得人工智慧是嗎?
傅盛:我當然不認為這件事長期來看是偽需求,它一定是個貨真價實的需求。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機器人成本是一定會逐步下降的,這兩個需求點達到中間點的時候,其實就會開始大規模的出現機器替代人的現象,像今天你在很多工廠的生產線已經看不到太多工人了。其實人也可以幹,但是機器成本更低。你比如今天在中國一個製造業工人的年薪,整體費用都快接近十萬了,這是個很恐怖的數據,如果一個機器的售價和一個人年薪差不多,又能完成同樣工作的時候,在工廠應該是兩年能夠替代一個工人,它除了這個能夠完成同樣工作,還有其他很多優點,雖然它有很多缺點,比如說靈活度不夠,但優點是它沒有情緒、沒有疲勞、它不斷地在工作。而你招聘一個人,你培訓一段時間,過兩天他又離開了。
艾誠:未來呢?你覺得這些你的孩子們,這些獵豹的幼崽們,會在機器人這個市場中佔領什麼樣的局面,混得很好嗎?還是也會被迅速淘汰?
傅盛:從我的出發點肯定是希望它能夠混得很好了,但市場競爭肯定是會有,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下,我們看到的都是成功企業中成功的例子,首先是有很多失敗企業;第二,很多成功企業,它做失敗的產品遠高於它做成功的產品。
艾誠:但機器人是你傅盛個人的未來嗎?
傅盛:我覺得個人沒有非得在某一個行業成為未來,你看今天剛講的創業者和投資家已經在融合了,今天創業者也在不同的領域來回跨。八、九年前,大家聽到雷軍做手機都笑了,都覺得簡直就是胡扯,你一個做軟體的人怎麼來做硬體?但你今天看這種事情會越來越多,你看貝索斯在運行亞馬遜,不要說亞馬遜自己內部孵化了多少我們從沒想過的業務,貝索斯自己還在發射衛星,發射太空飛船;馬斯克做了SpaceX,做了特斯拉,現在在做腦機工程,就把人腦裡的圖像直接下載到硬碟上。
以前我們講行業壁壘,它是有前提的,行業壁壘的前提是信息不流動,你只有找到信息最源頭,你才能深入那個行業,所以你會覺得找到源頭非常難,了解行業非常難。但今天信息是高度流動的,網際網路已經變成網狀了,所以不存在行業壁壘了。你想了解一個行業,你找這個行業工作過的人跟你一起搭檔,很快你這個team(團隊)就具備這個能力,所以我不會只覺得機器人是我的未來,但今天機器人肯定是我最全力以赴的一件事。
艾誠:企業家和投資家,又矛盾又共生,你認為做好一個企業家,最重要的一定要堅守什麼?那作為一個投資家,他的特質又是什麼?
傅盛:我覺得本質上沒什麼特別大的區別。而且你看今天企業投資化,然後投資機構開始企業化,都是非常正常的,你看巴菲特他投的那麼好,他核心是找到好的公司把它買下來,然後去運營它;高瓴資本把百麗整個買下來,這就是一個投資;張穎不光做投資還做個經緯出行,他把經緯的創投做的更像一家公司,還有自己的PR,有公眾號、媒體;然後你看騰訊,今年BAT在整個投資裡面佔了可能比風投還要大的比重。
所以我認為這兩者的界限正在消失,他們其實最一致的地方,都是在拼對整個行業趨勢的判斷,所有的人其實都是在這一點上去獲利的,你談自己創造東西,其實這都是假象,所謂你自己創造的東西,無非是這個時代需要這麼一個東西,你把它給實現了,不是你實現也會有別人實現,企業家的好處是可以推進它早幾年,但它遲早會實現,所以這兩者真正的統一性都在這裡。
稍稍有一些區別,就是我認為企業家對這個具體執行團隊的管理,還有對一些產品的細節,應該說會有更好的執行力和深入程度;投資家他對趨勢的判斷要更宏觀一些,如果非要分開的話,這兩個應該是這樣,你看這一點在矽谷已經非常明顯了,矽谷很多創業成功的人都變成很成功的投資家。
凡殺不死我的,都將使我更強大
艾誠:獵豹有十年創業時間,在這十年裡面應該經歷了很多痛苦的轉型期,當初是做軟體,後來做瀏覽器,然後出海也是重要的一步,那現在叫人工智慧賦能 ,AI賦能。這些過程中,對公司而言,最痛苦的是哪個階段?
傅盛:肯定還是最開始創業的時候,就是我們宣布金山毒霸和可牛影像合併,變成一家以PC安全為核心的公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自己創辦的公司只有幾十人,金山毒霸有400人,大部分都在珠海,而且很多人都在公司待五年到十年了,那時我就在珠海住了一年,飛過去住。其實本質上來說,大家是排斥的,為什麼會有一個人過來管我們,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管自己?然後把原來的團隊還合併了,同時就是我們自己創辦公司的團隊,會覺得你是不是要拋棄我們?
那時我是最內憂外患,而且也最覺得委屈的時候,而且那時候公司就是生死存亡,你會覺得公司可能很快就沒了。當時我們那時候的收入一年也就是一個億左右吧,那是2010年,瑞星還有四五個億。但到16年時候,瑞星只有7000萬,我們有45億。
艾誠:我能把你當時的狀態理解為是一個職業經理人?
傅盛:不是的,我們還是一個創業的方式來做這件事,雖然是合併我去當CEO,但我也是這家公司股東。
艾誠:下棋的時候,有一個執棋的人,有一個被執的棋子,你是哪個階段?
傅盛:我覺得我肯定還是執棋人,如果你在更大的局上,你可以說,雷軍把你引過去,去把金山毒霸給挽救了。但反過來我本身就是要做安全這件事,因為我過去所有的積累都在這裡。
我有些文章的分享是因為我覺得創業太孤獨了,而且我不太贊同創業是玄學,創業是運氣,創業是一命二運三風水,我說創業是可以總結成方法論,讓更多的人通過一些方法,去提高自己創業的成功率。我不認為創業的人有什麼了不起,或者有什麼三頭六臂的地方,我相信更多人是可以變成這樣的人,所以我才會有些分享,但凡不能殺死我的讓我更強大,這句話就是我自己最真心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