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安全距離是2米,走路跑步騎車要隔多遠?運動安全距離是多少

2020-12-05 荊山浮屠話健康

最近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國外疫情依然嚴重,所以目前還不是放鬆的時刻。不過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居家防疫後,在目前的情況下,很多人都開始選擇外出活動,雖然大多數人還是戴口罩,不過也有少數人已經開始摘了口罩活動了,尤其是喜歡運動鍛鍊的人。我們都知道運動是非常耗費體力的,不論是快走還是跑步、騎單車等等,隨著時間持續以及運動量的加大,運動者會出現心率加快,喘的情況,這時候身體耗氧量增加,如果還戴著口罩,人會吃不消的。不過如果從事這些運動,不戴口罩的話,該如何做呢?是不是要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呢?

安全的社交距離是2米左右

在之前疫情嚴重的時期,我們通過各種媒體了解到再疫情期間有一個社交的安全距離,一般這個距離在1-2米左右,平均也就是1.5米,這個安全距離指的是兩個人停止運動後,面對面交流的距離,當然也要拋去有風的情況,也就是說在靜止的情況下,兩人面對面在2米的距離,是不容易互相感染疾病的。不過,如果考慮到運動的話,那麼這個安全距離不變得不安全了,因為只要運動就會有風,這樣我們呼吸中的飛沫就可能會跟隨風傳播更遠的距離。那麼,如果在運動的情況下,安全的社交距離是多少呢?

運動時人呼吸的飛沫是如何傳播的?

對於上面我們提到的問題,首先我們來說說運動時的飛沫運行軌跡,一般來說當人們在奔跑中呼吸,有較大的機率會出現打噴嚏或咳嗽的情況,此時從口中發出來的飛沫中,較大的顆粒會快速落下,但其他較小的飛沫顆粒則會殘留在空氣中繼續傳播,而就是這些飛沫,就可能會讓人感染疾病。

對此,比利時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實驗,他們主要模擬人在運動過程中(快走、奔跑、騎車等情況),呼吸時噴出的飛沫顆粒的傳播距離,而且他們選擇了多方位的角度,因為人們運動時主要有三個不同的距離方位,一個是並肩前行,一個側後方,一個是正後方,這樣來判斷飛沫顆粒傳播給其他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對於運動是飛沫的飛行情況,我們要了解一個名字,就是滑流,指的是飛機被螺旋槳攪擾過的一股氣流,直白點說就是飛機飛行時,一股向後快速移動的氣流,這個在我們運動時會有感覺,跑步時,會感覺到空氣的阻力,這時候的氣流會向後快速移動。此時,人們呼吸或者咳嗽產生的大量的未掉落的較小顆粒飛沫,就會隨滑流向身後快速移動,形成了一片顆粒區域,而當身後的人穿過這個區域,那麼他被傳播機會就很高了。

運動時不同角度,危險程度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看並肩行走時的情況如何?根據下圖我們發現,在低風環境下,當彼此並肩行走或者跑步時,只要身邊的人咳嗽或者打噴嚏,不是朝向你的方向的話,那麼還是比較安全的,對安全距離的影響比較小。(下面第一圖為並肩行走,第二圖為並肩跑步)

其次,我們看看前後運動的情況,通過下圖我們能看出來,最危險的方向,就是當人在運動者的正後方,因為有滑流的影響,運動者呼吸產生的飛沫,都會直接飛向後面的人,這個安全距離就需要較長了。(下圖一位正後方行走,圖二為正後方跑步)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側後方的情況,如果運動者在前方的偏右側咳嗽、打噴嚏,而後面的人選擇的方向是剛好落在他的左後方,那麼也不容易被前方的飛沫顆粒感染。(下面圖一為側後方走路,圖二位側後方跑步)

那麼運動的安全距離是多少呢?

根據這個研究我們得出這些結論:

1、如果在靜止的情況下,沒有風或者低風狀態,不管在室內或室外,停止不動談話聊天時,社交安全距離在1.5米以上,最好能保持在2米左右。

2、如果兩個人運動的情況下,方向一致,並肩運動時安全距離應最少在5米左右。

3、而如果在運動者正後方走路、跑步,或者前面在慢速騎車的話,此時前面的人如果咳嗽、打噴嚏,後面的人應該跟他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如果前方的人快速騎車,或者後面的人快速騎車的話,那麼安全距離應該在20米以上。當然,最好的方式是後面的人處於前方人的側後方,並且保持相對的安全距離。

此外還要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幫助運動者避免感染:

前面的人如果打噴嚏、咳嗽的時候,如果前面兩人距離較近,那麼後面的人要注意運動前後不要亂觸摸自己的衣物,因為後面人跑步經過前方運動者的飛沫時,衣物上可能會有殘留。

有人會問如果前方運動者的汗水流下會不會傳染新冠肺炎?這個傳播的機率很小,因為汗液較大,較大的機率會直接掉落,在空氣中傳播的主要途徑還是飛沫,但汗水有可能落在運動者的衣服上,所以為了以防萬一,也不要胡亂觸摸其他運動者的衣物,自己回家後也要更換清潔衣物。

也有人問能不能戴口罩運動呢?這個問題其實也要區分情況,如果是輕微的運動,不會用力喘的情況下,戴口罩影響不大。但如果較為距離的運動,首先戴口罩會影響呼吸,身體吃不消。其次戴著囗罩,會增加呼吸阻力,而人們會更加用力呼吸,這樣口罩上會充滿了口水、汗水,甚至鼻涕等,口罩因此會變成溼的,溼透的口罩防護作用很小,反而對預防不利。

參考資料:

Belgisch onderzoek: fietsen, joggen of wandelen doe je best niet achter elkaar in tijden van corona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新冠病毒可輕易在空氣中傳播,2米不是安全距離!
    由於免疫力是抵禦病毒的關鍵,很多人就說,我們要通過鍛鍊,增強免疫力,即使病毒找上門來,也可以輕易把它幹掉。不過,來自比利時和荷蘭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最近的研究卻指出,你以為你知道這個道理,病毒就不知道了嗎?病毒早就防到了你們這一招,你在鍛鍊的時候,感染病毒的風險其實要比以前認為的要大得多!
  •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普通人每天需要走多少路?
    微信運動計步的原理簡介要想知道微信步數與運動距離的關係,首先大家要知道微信運動計步的原理,根據原理再來計算數據就會比較準確。其實,微信運動的原理並不複雜,是因為手機裡都內置了振動傳感器以及協助處理器。當人們帶著手機走路時,手機的重心會隨著人們走路而上下移動,而振動傳感器在這時就會感應並收集手機的振動頻率,然後通過協助處理器來換算成微信步數。
  • 1米、2米,還是6米?專家:防新冠安全距離無固定標準
    據法新社巴黎8月28日報導,1米、2米,還是6米?研究人員近日在一項研究中警告說,談到保持多遠的社交距離才能防止新冠病毒傳播,沒有任何經驗法則可供參考。是室內還是室外;空氣流動的速度和模式如何;是小聲說話、大喊大叫還是打噴嚏;是開空調還是開窗戶;暴露的時間有多長;你有沒有戴口罩——這些因素都將決定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安全距離是多少。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倫敦聖託馬斯醫院的研究人員尼古拉斯·瓊斯說:「嚴格保持安全距離是一種過於簡單化的做法,基於過時的科學和以往對付病毒的經驗。」
  • 從2米到1米的距離有多遠?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英國4月份的GDP月度降幅是2008年至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的三倍——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從2008年2月的峰值到2009年3月的最低點,英國GDP13個月內的收縮幅度也只有6.9%。
  •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讓醫生為您詳細分析下!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每天運動1萬步是否能減重呢?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每天走路1萬步,還吃得很少,為什麼就瘦不下來,這其實與運動強度有關,不能單單把注意力放在步數上,要減重還得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想要增肌減脂,那麼需要堅持每周運動5天,每次最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 箱式變電站安全距離_箱式變電站優缺點
    打開APP 箱式變電站安全距離_箱式變電站優缺點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1-03 14:57:07   箱式變電站安全距離
  • 距離不到200米!多遠才是安全距離?
    其實要理解風機為什麼越來越高很簡單,它只是為了利用更強大的風能,槳葉帶動轉軸旋轉的能力與槳葉掃過的總面積有關係,而槳葉的圓面積與半徑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越高的風機意味著可以裝上更長的槳葉,可以利用更多的風能,它的單機裝機容量也將大幅增加
  • 跑者求知:一次跑步會消耗多少熱量?和走路相比,哪個減脂更有效
    跑步消耗的基本熱量計算 回到最早的問題上,跑步能夠燃燒多少卡路裡也就是問消耗了多少大卡熱量,這個數值並不能固定,而是要根據跑者的體重,速度產生變化
  • 新疆若羌縣文明辦倡議:防疫有我,排隊時保持2米的安全距離
    據新疆若羌縣政府網站1月4日消息,若羌縣文明辦3日發出《若羌縣健康文明生活倡議書》稱,防疫有我,文明同行,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購買物品等,要自覺排隊等候,人與人之間保持2米的安全距離。這份倡議書對「廣大居民朋友」表示:防疫有我,文明同行。
  • 你知道高壓電的安全距離嗎?
    安全距離高壓線的安全距離是多少?高壓線-建工地最小安全距離線與地面線與地面的最小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不應小於下列數值:低壓線路(380V)通過居民區不小於6米,低壓線路(380V)通過非居民區不小於5米;中壓線路(6-10KV)通過居民區不小於6.5米,中壓線路(6-10KV)通過非居民區不小於5.5米;35
  • 電力線路的安全距離和安全常識
    記住下面這些小億嘔心瀝血熬出來的電力線路安全距離和安全常識,日常生活中可以減少糾紛,避免人身安全事故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種植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植物。500千伏架空電力線路導線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風偏後與樹木之間的安全距離為7米。
  • 如果要騎車到月球,需要帶多少乾糧才夠用?
    考慮到新時代太空探索應當倡導低碳環保主義,讓我們計算一下騎單車到達月球需要多少時間?什麼?騎單車到月球?是的,計算騎單車到達月球涉及到許多的物理問題,讓從科學的角度梳理一下,騎車到月球究竟要多久?首先需要連接地球和月球的一條超級纜繩。
  • 電腦手機等安全距離是多少
    那麼這些每天接觸的東西的安全距離是多少呢?  我們根據公開檢測結果,對生活中幾乎每天接觸的常見物品的輻射,一一進行揭曉,並告訴你一個安全距離!   1.手機  現在沒人離得開手機,關於手機的輻射,也是眾說紛紜。
  • 研究發現飛沫最遠可傳6米,是美疾控推薦社交距離的3倍多
    新冠病毒的載體可以傳播多遠?有多少飛沫會變成氣溶膠顆粒?在新冠預防措施方面,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為政策制定者和公眾提供急需的指引。為此,有研究團隊專門研究了環境的溫度、溼度及空氣流通速度,會對飛沫傳播產生怎樣的影響。9月10日,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期刊《Nano Letter》刊登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在溼冷條件下,飛沫最遠可傳播6米。
  • 輻射防護的安全距離計算方法
    俗話說的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這句話應用到探傷人員身上也同樣適用,尤其是幹射線的探傷人員,或多或少都有被誤照射過的經歷,被照射過後是不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到底吃了多少劑量
  • 跑步筆記:在大地上奔跑
    梁東方在網絡中、在手機上經常可以看到跑步的人錄製的視頻,將一向在人們印象中一閃而過的個人化的運動,做了可以反覆觀賞的展示,這是又一種拜手機時代所賜的現代福利:不必真正去現場,當然也不可能抵達那麼多現場,就可以看到大江南北祖國上下各個不同的地方的人們以不同的姿態跑步的樣子;不過看得多了發現
  • 變電站安全距離爭議未止,人大代表呼籲制定《電磁汙染防治法》
    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平路與康寧街交叉口,要建設110千伏古城變電站項目(簡稱古城變電站),因擔心電磁汙染與安全隱患,自2016年至今,「一牆之隔」的康寧小學學生家長和附近居民一直阻撓施工。8月20日,《河南青年時報》以《小學旁的高壓變電站》一文對此事進行了報導。高壓變壓器與居民區的安全距離到底多大?
  • 漲知識:高壓線「傷不起」 請保持「安全距離」
    當然,空氣距離越大,越不容易被擊穿,足夠的空氣距離能夠實現絕緣。  為了防止人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防止車輛或其他物體碰撞或接近帶電體造成危險,人體需要與帶電體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稱為安全距離。我國《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給出了人員與通電高壓交流線路的安全距離,見下表  >>>高壓線離居民區才安全?
  • ——安全距離篇
    你說這家電有輻射,可是咱們也不能不用是吧,所以呢,我想這次呢,把輻射比較大的電器挑出來,特別的測一測它的安全距離,到底咱們離它多遠,就安全了。  宇秋:你倒是挺細心嘛。  曹滌非:咳,這也是被大傢伙兒逼的。咱們節目裡那好多單位什麼的,我也說不清楚,這不拿把尺子,我把安全距離量出來,告訴人家,不就簡單了嗎。
  • 月球離地球有多遠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導語:雖然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但畢竟是在太空中,其距離還是非常遠的。那麼,具體月球離地球有多遠呢?首先,如果是按照光年單位來算的話,就是千萬分之四光年。這個概念可能有些人很難理解,那麼,我們來換算成千米,看看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