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科學家開發出能從癌症序列中有效篩選出微衛星突變...

2020-11-26 生物谷

2017年9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兩種名為MSMuTect和MSMutSig的新型計算機工具,這兩種工具或能幫助揭示微衛星(microsatellites)序列突變的頻率以及其如何誘發癌症。

圖片來源:Susanna M. Hamilton

微衛星是短的DNA串聯重複序列,比如TCGTCGTCG或ACACAC序列的重複等,微衛星序列在基因組中非常常見;如今研究人員將微衛星序列的遺傳性插入和刪除突變同40多種遺傳性疾病聯繫了起來,同時他們還在實驗室中檢測了特定類型癌症發生過程中所出現的突變是自發突變還是獲得性的突變(插入和缺失,indels),然而,由於技術上的限制,研究人員無法利用基因組測序來系統性地對癌症相關的體細胞微衛星插入缺失突變進行有效分類。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開發出了兩種新型的計算機工具,其能夠基於對腫瘤細胞的測序數據進行分析來有效檢測微衛星插入缺失突變。這兩種工具能利用統計學方法幫助鑑別微衛星突變,同時還能夠指示擁有較多插入確實突變的基因。研究者Maruvka等人利用6747份腫瘤樣本(代表20種癌症)的全外顯子組測序數據對這兩種新型工具進行了檢測,同時通過癌症基因組圖譜與正常的組織進行了匹配分析,這兩種工具能夠鑑別出1000多種此前並未被描述的體細胞微衛星插入缺失突變,同時研究者還在7個基因中發現了潛在的促進癌症發生的突變熱點區域,其中3個基因此前並未發現是癌症的潛在驅動子。

研究者還發現,MSMuTect工具能夠根據微衛星序列的不穩定性對腫瘤進行準確分類,微衛星不穩定性是患者臨床潛在的一個重要特性。這兩種新型計算機工具的開發擴充了研究人員Getz及其同事所開發的序列分析工具包,而這些工具包中的工具能夠檢測並且描述癌症測序數據中的體細胞突變及其它突變,其中包括MutSig和MuTect(對點突變進行特性分析)、MutSigCV(能夠將基因表達和其它數據合併增加MutSig的準確率)、ABSOLUTE(測定腫瘤樣本的純度,並且尋找染色體數量異常的證據)、GISTIC(搜尋拷貝數發生明顯的基因組區域)。(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Yosef E Maruvka,Kent W Mouw,Rosa Karlic, et al. Analysis of somatic microsatellite indels identifies driver events in human tumors.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7) doi:10.1038/nbt.3966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出RAS基因突變引發的癌症療法
    近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療法,這種療法能夠有效治療因RAS基因突變誘發的療法耐藥性癌症,RAS基因突變在很多癌症中都存在;研究者表示,這項臨床前研究結合了能夠將靶向作用PARP及MEK(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劑療法。
  • Nature:大規模CRISPR/Cas9篩選鑑定出600個癌症基因靶標
    他們隨後開發出一種新的系統,對600個最有希望用於開發治療方法的藥物靶標進行優先排序。這些結果加快靶向治療藥物的開發,並且讓科學家們更接近於構建出癌症依賴性圖譜(Cancer Dependency Map),即一份詳細的精準癌症治療規則手冊,旨在幫助更多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療。
  • Nat Commun:科學家篩選出能有效治療COVID-19感染的迷你抗體—sy...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能幫助抵禦COVID-19的合成性迷你抗體分子。
  • Nature |微衛星不穩定型癌症中依賴WRN的重複擴增 ​
    ,是散布在整個基因組中的短重複DNA序列的變異性。正常情況下WRN耗竭會使MSI細胞中DNA雙鏈斷裂,從而導致細胞周期停滯和/或凋亡。然而更重要的是,WRN是癌細胞的合成致死靶標,是微衛星不穩定型癌症生存所必需的。WRN如何保護MSI癌症免受DNA雙鏈斷裂的機制仍不清楚。
  • Nat Methods:利用CRISPR–Cas9組合篩選發現癌症弱點
    2017年3月21日/生物谷BIOON/---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也會削弱癌細胞,從而使得人們有機會開發選擇性地殺死它們同時不影響正常細胞的藥物。這一概念被稱作「合成致死性(synthetic lethality)」,這是因為這些藥物僅對發生突變的(或者說合成的)細胞是致命性的。
  • 微衛星序列與腫瘤發生的關係
  • Cell Chem Biol:新型高通量篩選平臺或能幫助尋找更多癌症免疫療法...
    2019年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作為癌症免疫療法治療因子的一大突破,其能讓免疫細胞重新恢復活性從而殺滅癌細胞,一般來講,這些因子處於抗體,其具有高度的特異性,然而其在機體中並不易擴散;如果科學家們想通過增強免疫細胞殺滅癌細胞的能力,那麼就需要多種工具,比如由多種傳統小分子組成的龐大文庫
  • Nat Biotechnol: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比Cas9/sgRNA更優的基因編輯系統
    儘管科學家們已採用多種方式對CRISPR/Cas9系統進行優化來提高它的效率和特異性,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CRISPR/Cas9系統仍然會在脫靶位點(在這些位點上,gRNA與靶DNA序列之間存在錯配)進行切割,這種脫靶切割有可能導致很多有害的後果,如癌症產生;gRNA容易形成二級結構,等等。
  • Nat Methods:新型工具或能鑑別出引發癌症擴散的罪魁禍首!
    2019年4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能在機體遠端「紮根」(癌症轉移)是引發90%實體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轉移是複雜遺傳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研究人員仍然很難對癌症轉移進行深入研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設計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幫助鑑別出癌症中最危險的遺傳相互作用
  • Cell:開發出高靈敏檢測疾病相關突變的SNIPR技術
    它們可導致輕微的異常,比如色盲,但也可導致嚴重的疾病,包括神經纖維瘤病、鐮狀細胞貧血、某些癌症和泰伊-薩克斯二氏病(Tay-Sachs disease)。突變也能產生對常規治療有抵抗力的疾病變體。科學家們希望檢測這些點突變,以更好地評估人類健康中的脆弱性,提供準確的早期診斷並指導適當的治療。
  • 微衛星不穩定性(MSI)檢測概述
    一、微衛星不穩定性(MSI)簡介 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由於在DNA複製時插入或缺失突變引起的微衛星(Microsatellite, MS)序列長度改變的現象,常由錯配修復功能(Mismatch
  • 液體活檢再進階 通過「微衛星」高效預測不限癌種療效 樣本一致性...
    8月5日,專注於開發癌症液體活檢的生物技術公司Guardant Health公司宣布其開發的Guardant360液體活檢方法可以通過檢測血液中的游離DNA(cell-free DNA——cfDNA)來發現與不同類型癌症相關的MSI,從而有效預測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反應。
  • 科學家在人類癌症基因組非編碼區域中鑑別出關鍵的致癌突變
    2019年10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癌症基因組中的大量非編碼區域(也被稱之為人類癌症DNA的「暗物質」)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致癌突變;這種突變或能作為一種新型潛在的治療靶點,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多種類型癌症的新型療法,包括腦癌、肝癌和血液癌症等
  • 科學家開發出能有效發現癌症藥物的新方法
    2017年10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幫助發現新型的抗癌療法。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新策略就能夠尋找到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s)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小型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佔到了85%的比例,而且其對於藥物療法並不敏感。
  • 從微衛星不穩定- 深度了解錯配修復基因(MMR)
    微衛星(MS)又稱簡單重複序列(SSR),在真核生物廣泛存在,是短而重複的DNA序列,由1-6個核苷酸組成,常見類型為雙鹼基CA/GA或單鹼基A/T等。它存在於內含子等非編碼區,多態性分布於整個基因組,個體差異大。
  • Nat Commun:新發現!鑑別出與女性常見癌症發生相關的基因突變組合
    2019年8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和Van Andel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兩個基因突變的組合或與女性子宮內膜癌發生直接相關。
  • Mol Cell:科學家成功開發出有效治療乳腺癌的新型組合性療法
    2020年10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莫納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組合性療法,其或有望幫助治療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乳腺癌患者。
  • Nat Biotechnol:開發出可預測基因組編輯器脫靶活性的工具...
    2020年7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易於使用的靈敏的高通量的方法,用於確定由CRISPR-Cas9等基因組編輯器引起的非預期的DNA雙鏈斷裂的位置。
  • Nat Biotechnol:中科院高彩霞團隊開發出針對植物的新型可預測的多...
    CRISPR-Cas9系統已在基因組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這種系統中,sgRNA引導的Cas9核酸酶產生染色體雙鏈斷裂(DSB),DSB主要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進行修復,從而導致頻繁的長1~3 bp的短插入和缺失(indel)產生。然而,這些小 indel的異質性使得破壞這些調節性 DNA 在技術上具有挑戰性。
  • Nat Biotechnol:工程化人類結腸組織模型或助力癌症研究
    ,而追蹤癌症發病機制中每個基因所扮演的角色或許是抵禦疾病發生的重要工具,癌症每年都會引發160多萬人死亡。很多年前,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正向遺傳學(forward genetics)的方法,即將信息插入到果蠅基因組中來鑑別哪種遺傳改變會誘發疾病發生,然而截止到目前為止,在人類器官中進行相同類型的研究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近日來自康奈爾大學及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 recellularized human co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