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中科院高彩霞團隊開發出針對植物的新型可預測的多...

2020-11-23 生物谷

2020年7月19日訊/

生物谷

BIOON/---許多小調控元件,包括

miRNA

、miRNA結合位點和順式作用元件,僅由5~24個核苷酸組成,在調控基因表達、轉錄和翻譯、蛋白結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是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改良的理想靶點。

CRISPR-Cas9系統已在基因組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這種系統中,sgRNA引導的Cas9核酸酶產生染色體雙鏈斷裂(DSB),DSB主要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進行修復,從而導致頻繁的長1~3 bp的短插入和缺失(indel)產生。然而,這些小 indel的異質性使得破壞這些調節性 DNA 在技術上具有挑戰性。因此,開發一種精確的、可預測的多核苷酸缺失系統對這些調節性DNA的基因功能分析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自Nature Biotechnology, 2020, doi:10.1038/s41587-020-0566-4。

中國科學院

遺傳

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高彩霞(Gao Caixia)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開發新技術,以實現高效、特異的基因組工程。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基於胞嘧啶脫氨和鹼基切除修復(base excision repair, BER)機制,開發出一系列APOBEC-Cas9融合誘導缺失系統(APOBEC-Cas9 fusion-induced deletion system, AFID),將Cas9與人APOBEC3A(A3A)、尿嘧啶DNA-葡糖苷酶(UDG)和AP裂解酶結合,成功在水稻和小麥基因組中誘導出新型的精準、可預測的多核苷酸缺失。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ecise, predictable multi-nucleotide deletions in rice and wheat using APOBEC–Cas9」。

高教授說,「AFID-3產生了從5'-脫氨基的胞嘧啶到Cas9切割位點的多種可預測的缺失,預測的平均缺失比例超過30%。」

這些研究人員進一步篩選了水稻原生質體中不同胞嘧啶脫氨酶的脫氨活性,發現截短的APOBEC3B(A3Bctd)不僅顯示出更高的鹼基編輯效率,而且比其他脫氨酶具有更窄的窗口。

因此,他們用A3Bctd代替了AFID-3中的A3A,產生了eAFID-3。eAFID-3對雙鏈斷裂的首選TC基序產生更均勻的缺失,比AFID-3高1.52倍。

此外,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這種AFID系統靶向水稻中OsSWEET14的效應物結合元件,發現可預測的缺失突變體對水稻白葉枯病的抵抗性增強了。

AFID系統優於目前其他在前間隔序列(protospacer)中產生可預測的多核苷酸靶向缺失的工具,因此有望為

基礎研究

遺傳

改良提供強大的缺失工具。(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Shengxing Wang et al. Precise, predictable multi-nucleotide deletions in rice and wheat using APOBEC–Cas9.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0, doi:10.1038/s41587-020-0566-4.

2.Scientists develop novel predictable multi-nucleotide deletion systems in plants
https://phys.org/news/2020-06-scientists-multi-nucleotide-deletion.html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高彩霞團隊開發出針對植物的新型可預測的多核苷酸缺失系統
    因此,開發一種精確的、可預測的多核苷酸缺失系統對這些調節性DNA的基因功能分析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Gao Caixia)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開發新技術,以實現高效、特異的基因組工程。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基於胞嘧啶脫氨和鹼基切除修復(base excision repair, BER)機制,開發出一系列APOBEC-Cas9融合誘導缺失系統(APOBEC-Cas9 fusion-induced deletion system, AFID),將Cas9與人APOBEC3A(A3A)、尿嘧啶DNA-葡糖苷酶(UDG)和AP裂解酶結合,成功在水稻和小麥基因組中誘導出新型的精準
  • Nat Biotechnol:中科院高彩霞團隊成功開發植物基因組引導編輯技術
    因此,迫切需要在植物中可使用的新型基因組工程方法。在此之前,美國哈佛大學的David R. Liu和他的同事們開發出一種新的稱為引導編輯(prime editing)的基因組編輯方法。這種方法使用工程化的Cas9切口酶(H840A)-逆轉錄酶(RT)融合蛋白和引導編輯嚮導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 pegRNA),可在人細胞中進行所需的編輯。
  • 高彩霞研究組建立新型可預測多核苷酸刪除基因組編輯系統
    基於此,開發新型、精準、可預測的多核苷酸刪除基因組編輯系統對調控DNA序列的功能解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長期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 Nat. Plants | 中科院邱金龍研究員和高彩霞研究員發表植物基因組編輯進展和前景的綜述文章
    邱金龍研究員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彩霞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的題為「Progress and prospects in plant genome editing」的綜述文章。
  • Nat Biotechnol:開發出可預測基因組編輯器脫靶活性的工具...
    2020年7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易於使用的靈敏的高通量的方法,用於確定由CRISPR-Cas9等基因組編輯器引起的非預期的DNA雙鏈斷裂的位置。
  • 高彩霞發表農業與植物生物技術中CRISPR-Cas應用綜述文章
    相比於傳統育種,來自於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統可以準確、高效、可編程地對農作物基因組進行編輯,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新機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創新及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應用研究。
  • 對話北大團隊:咳嗽藥水沐舒坦或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
    1月29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副教授初明在接受21新健康記者採訪時稱,他們團隊進行藥物篩選的基礎來自1月21日的一篇重磅論文。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與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鍾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軒合作,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在線發文,揭示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和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 Mol Cell:中科院高彩霞課題組開發出具有高特異性和高精度的胞嘧啶...
    2020年8月3日訊/生物谷BIOON/---鹼基編輯器可以在不引起雙鏈DNA斷裂的情況下,在基因組DNA中產生高效的定向點突變,在人類疾病的基因治療和作物植物的性狀改良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Gao Caixia)教授課題組一直在研發植物鹼基編輯技術。
  • 科學網—科學家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團隊通過對人類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B)蛋白的理性設計
  • 高彩霞課題組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鹼基編輯技術是基於CRISPR系統開發的基因組定向修飾技術。該技術由於不需要DNA雙鏈斷裂和外源供體DNA可以實現對目的鹼基的精準替換,在疾病治療、植物性狀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不過,其脫靶效應仍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難題。
  • Breast Cancer Res:開發出針對乳腺癌特殊調節程序的新型預測技術
    2015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達特茅斯Norris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Chao Cheng表示,通過在乳腺癌中觀察調節子下遊基因的表達水平,我們就可以鑑別出E2F4的基因特性,其可以幫助預測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該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女性乳腺癌的個體化療法提供希望。
  • 遺傳所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鹼基編輯技術是基於CRISPR系統開發的基因組定向修飾技術。該技術由於不需要DNA雙鏈斷裂和外源供體DNA可以實現對目的鹼基的精準替換,在疾病治療、植物性狀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不過,其脫靶效應仍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難題。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候選藥物  Evelyn Zhang • 2020-04-23
  • 張輝團隊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開發強效地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成為了當前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目前全世界有261款備選疫苗處於研發當中,其中有58款處於臨床驗證階段。在COVID-19爆發初期,新冠疫苗研發多集中於技術路線相對成熟的滅活疫苗、核酸疫苗和腺病毒疫苗。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發新型材料,可模擬植物吸水、蒸騰、冷凝過程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發新型材料,可模擬植物吸水、蒸騰、冷凝過程  這棵「神樹」,曬曬太陽就生水  「這種新型材料,不但能夠在極端條件下產生純淨水,而且本身幾乎不耗能,生產加工成本也低,應用前景看好。」
  • Science:中科院高彩霞課題組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引發意想不到的...
    2019年3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的高彩霞(Caixia Gao)課題組通過對作為一種重要的作物物種的水稻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對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產生的脫靶突變進行全面調查。他們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誘導全基因組脫靶突變。
  • Nat Biotechnol:中外科學家聯手開發出MEMOTE工具,可用於改善對全...
    因此,人們希望MEMOTE將允許科學家們和生物技術公司更有效地開發性能更好的模型。從可持續性的角度來看,這將使得細胞工程師們能夠以比目前更快的速度設計和改造更好的細胞工廠,這是因為目前對微生物進行改造使得它們產生生化藥品是一種非常耗時且昂貴的過程。
  • Nat.Biotechnol|能靶向冠狀病毒RNA的新型CRISPR工具問世
    通過針對人類RNA轉錄物中成千上萬個不同的位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預測模型,以加速識別最有效的Cas13指導RNA。研究人員可以通過交互式網站和開源工具箱使用這項新技術,以預測定製RNA靶標的指導RNA效率,並為所有人類蛋白質編碼基因提供預先設計的指導RNA。
  • 植物基因工程技術又進一步
    (APOBEC3B)蛋白的理性設計,並結合新型的胞嘧啶鹼基編輯篩選方法,開發出了新型高精度、高編輯活性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高彩霞研究組長期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創新及應用研究,已在植物中建立了完善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技術體系。
  • 金屬所等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金屬所等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2020-11-30 金屬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張哲峰帶領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團隊經過多年努力,發展出系列原創疲勞理論模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關鍵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