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霞課題組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鹼基編輯技術是基於CRISPR系統開發的基因組定向修飾技術。該技術由於不需要DNA雙鏈斷裂和外源供體DNA可以實現對目的鹼基的精準替換,在疾病治療、植物性狀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不過,其脫靶效應仍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難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團隊通過對人類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B)蛋白的理性設計,並結合新型的胞嘧啶鹼基編輯篩選方法,開發出了新型高精度,高編輯活性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7日晚23時,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分子細胞》

高彩霞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創新及應用研究,前期已經在植物中建立了完善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ytosine Base Editor, CBE)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denine Base Editor, ABE)技術體系,但是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存在脫靶效應。為解決這一問題,團隊展開進一步研究。

研究人員首先在水稻原生質體中建立並優化了基於R-loop的高通量鹼基編輯器特異性評估方法。

該方法利用CBE作用於單鏈DNA的特性,通過SpCas9的正交蛋白nSaCas9在編輯靶點外的基因組區段誘導R-loop,從而人為製造單鏈DNA(single stand DNA, ssDNA)區域。

如果CBE的脫氨活性在這些區域產生脫靶編輯,可以通過高通量測序進行富集檢測。

研究人員首先對已報導的5個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分別通過R-loop方法和全基因組測序 (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進行特異性檢測,發現R-loop方法與 WGS的結果一致,證明了R-loop方法的可靠性。且該方法與WGS相比,更加快速、便捷和經濟。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對一系列理性設計的基於人源APOBEC脫氨酶的CBE的特異性進行篩選。

以編輯效率高且編輯窗口小的A3Bctd (a truncated APOBEC3B deaminase with enzymatic activity) 作為蛋白進化的原始底盤,根據蛋白結構信息預測與其脫氨的催化活性和ssDNA結合能力相關的結構域以及這些結構域中的重要胺基酸殘基,通過理性設計獲得16個單胺基酸替換的CBE變體。

並通過篩選獲得了靶向效率維持較高且能較顯著降低脫靶效應的7種單個胺基酸突變 (R211K, T214V,, R311K, Y313F, D314R, D314H 和 Y315M)。

圖解:理性設計改造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B,篩選精準鹼基編輯器。上:根據APOBEC3B結構信息理性設計並創製突變體。中:水稻原生質體中建立R-loop方法,高通量檢測CBEs變體特異性。下:利用全基因組測序,檢驗CBEs變體特異性。

為了進一步降低CBE的脫靶效應,研究人員將這些單胺基酸突變進行組合創製了9個多胺基酸替換變體,最終篩選得到了兩種靶向編輯效率較高且特異性顯著增加的CBE變體:A3Bctd-VHM-BE3 和A3Bctd-KKR-BE3。

對編輯產物的分析顯示,這兩種變體在編輯窗口內主要產生單個C或者兩個C的替換,顯著提升了編輯的精確性。

最後,通過對150個水稻編輯植株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進一步證明了A3Bctd-VHM-BE3 和A3Bctd-KKR-BE3的高特異性。

該工作結合基於結構信息的蛋白理性設計、植物個體全基因組脫靶檢測技術和高通量R-loop脫靶檢測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單鹼基編輯的精確性,開發出的兩種能保持高編輯效率且無隨機脫靶效應的CBE變體,為基因治療和植物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支撐。(韓揚眉)

相關論文信息:

DOI: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0.07.005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焦點

  • 遺傳所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鹼基編輯技術是基於CRISPR系統開發的基因組定向修飾技術。該技術由於不需要DNA雙鏈斷裂和外源供體DNA可以實現對目的鹼基的精準替換,在疾病治療、植物性狀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不過,其脫靶效應仍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難題。
  • 科學網—科學家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團隊通過對人類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B)蛋白的理性設計
  • 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植物基因工程技術又進一步
    (APOBEC3B)蛋白的理性設計,並結合新型的胞嘧啶鹼基編輯篩選方法,開發出了新型高精度、高編輯活性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鹼基編輯技術(Base Editing)是基於CRISPR系統開發的基因組定向修飾技術。基因組編輯工具單鹼基編輯器的開發,為定向編輯和修正基因組中的關鍵核苷酸變異提供了重要工具,展現了其在遺傳疾病治療與動植物新品種培育等方面潛在的重大應用價值。
  • 高彩霞/王延鵬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在基因組靶位點產生C-T核苷酸取代,而不會引起雙鏈斷裂。但是,諸如BE3的CBE可以通過不依賴sgRNA的DNA脫氨作用而引起全基因組脫靶變化。而且,這兩個鹼基編輯器變體通過產生較少的C編輯,在其目標位置更加精確。總之,該工作結合基於結構信息的蛋白理性設計、植物個體全基因組脫靶檢測技術和高通量R-loop脫靶檢測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單鹼基編輯的精確性,開發出的兩種能保持高編輯效率且無隨機脫靶效應的CBE變體,為基因治療和植物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支撐。
  • ...高彩霞課題組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引發意想不到的全基因組脫靶...
    2019年3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的高彩霞(Caixia Gao)課題組通過對作為一種重要的作物物種的水稻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對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產生的脫靶突變進行全面調查。他們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誘導全基因組脫靶突變。
  • Science:中科院高彩霞課題組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引發意想不到的...
    2019年3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的高彩霞(Caixia Gao)課題組通過對作為一種重要的作物物種的水稻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對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產生的脫靶突變進行全面調查。他們發現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和HF1-BE3)誘導全基因組脫靶突變。
  • Mol Cell:中科院高彩霞課題組開發出具有高特異性和高精度的胞嘧啶...
    2020年8月3日訊/生物谷BIOON/---鹼基編輯器可以在不引起雙鏈DNA斷裂的情況下,在基因組DNA中產生高效的定向點突變,在人類疾病的基因治療和作物植物的性狀改良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Gao Caixia)教授課題組一直在研發植物鹼基編輯技術。
  • 【學術前沿】 李大力課題組開發超高活性的系列胞嘧啶鹼基編輯器...
    而通過將胞嘧啶脫氨酶與nickase Cas9(D10A)融合而成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Cytosine base editor, CBE), 在不引入 DNA 雙鏈斷裂同時也不需要重組修復模板的情況下對編輯窗口(距離PAM遠端起的第4-7位)內的胞嘧啶脫氨,實現C>T的鹼基轉換,具有更加安全、高效、精準的特點【3】。在基因治療,農作物遺傳育種,藥物篩選等領域展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1】。
  • 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開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5月11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大力課題組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發表論文,介紹了最近開發的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高彩霞團隊建立鹼基編輯器特異性評估方法
    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實現目標基因組位點的鹼基替換,能夠在多種應用場景中發揮作用。然而,脫靶是其商業化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一。
  • 上海科學家研發雙鹼基編輯工具助力基因治療
    這四個相近成果來自國內外四個課題組(實驗室),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大力和劉明耀課題組開發的基因編輯新工具A&C-BEmax,美國麻省總醫院基因編輯權威Keith Joung實驗室開發的SPACE,日本東京大學Nozomu Yachie實驗室開發的Target-ACEmax以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開發的STEME。
  • 「雙劍合璧」——李大力組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Nozomu Yachie實驗室將來源於七鰓鰻的胞嘧啶脫氨酶PmCDA1和鼠源的胞嘧啶脫氨酶rAPOBEC1分別和腺苷脫氨酶(TadA)融合到nCas9(D10A)的C端和N端,開發了3種新的雙鹼基鹼基編輯器—Target-ACE/Target-ACEmax/ACBEmax。
  • 中美聯合開發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消除了旁觀者突變
    中美聯合開發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消除了旁觀者突變 2020-07-20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 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取得突破
    作為基因組編輯前沿技術,鹼基編輯(BE)無需產生DNA雙鏈斷裂,也無需供體DNA的參與,可實現靶位點的精準點突變,已成為基因編輯的重要研究方向。現有鹼基編輯器只能實現嘧啶間(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和嘌呤間(腺嘌呤鹼基編輯器)的鹼基轉換,尚沒有鹼基編輯器實現嘧啶與嘌呤間的特異性鹼基顛換。
  • 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高效、廣靶向的植物胞嘧啶鹼基編輯器
    責編 | 奕梵基於CRISPR/Cas系統開發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s)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為基因功能研究和遺傳改良提供了有效工具。,且採用的來自大鼠的胞嘧啶脫氨酶rAPOBEC1的CBE對靶點序列具有偏好性,即更易於編輯TC、CC位點(下劃線為被編輯鹼基),而幾乎不編輯GC位點,因此編輯效果極不穩定。
  • 相鄰胞嘧啶 不再傻傻分不清
    7月15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美國萊斯大學高雪研究組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所左二偉研究組合作開發的新型精準單鹼基編輯工具,將使連續胞嘧啶(C)區域的精準鹼基編輯成為可能。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由胞嘧啶脫氨酶和nCas9蛋白融合組成。
  • 中美學者各自開發新型雙鹼基編輯器,同時實現兩種單鹼基編輯
    單鹼基編輯器依據 Cas9 nickase(D10A)融合不同的鹼基修飾酶,分為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可分別在實現精準的CG到TA或AT到GC 的替換,由於其高效、精準和低脫靶性,以及不依賴DNA雙鏈斷裂的優點,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快速發展。
  • 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鹼基編輯系統主要由 sgRNA 和融合蛋白兩部分組成,其中融合蛋白一般由改造的Cas9 蛋白(dCas9或nCas9)、胞嘧啶脫氨酶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子三者構。sgRNA 通過與靶位點互補配對,引導融合蛋白結合到靶位點發揮作用。
  • 新型胞嘧啶鹼基編輯器拓展C/G-T/A單鹼基編輯適用範圍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以新的胞苷脫氨酶為基礎構建出多種新型的CBE工具。與傳統CBEs相比,新型CBEs的單鹼基編輯窗口更加多樣化,脫靶風險也顯著降低,這為C/G-T/A單鹼基編輯技術的更廣泛應用提供了有力工具。CRISPR/Cas9技術的誕生讓高效基因編輯成為可能,但同源重組介導的精準基因編輯效率有限,限制了該技術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