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創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

2020-11-25 黑龍江日報

□本報記者薛婧李愛民陳賀

唰唰唰……一分鐘的時間200瓶中藥製劑裝盒完畢,理瓶、灌藥、包裝……數道程序一氣呵成,行雲流水般的現代化生產線在高速運轉中昭示著企業的欣欣向榮。這是記者日前在哈爾濱市康隆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康隆藥業)生產車間看到的一幕,隨著擴建項目的投產,該公司產能大幅增長,今年預計實現銷售額10億元。

像康隆藥業這樣快速發展的醫藥企業在哈爾濱新區利民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還有很多。這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北方藥谷」,目前已聚集起醫藥及配套企業106戶,形成了集科技研發、生產製造、物流營銷、綜合配套、健康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今年1~8月,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9.7億元,同比增長18%,成為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最強引擎。

提升產能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金秋10月,在剛剛通過GMP認證的康隆藥業製劑車間內,七條現代化生產線開足馬力迎接銷售旺季的到來。「這個車間是我們新建成的二期項目,可年產口服液體5000萬瓶/支、提取浸膏713噸,是目前全國產能最大的糖漿生產車間,我們的產能也由此翻了三番,將大大緩解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康隆藥業質量總監翟斌告訴記者,公司自2014年在新區正式投產以來,呈現持續跨越式增長態勢,銷售收入由2016年的近1.7億元迅速攀升至2018年的5.97億元,今年1~9月已完成銷售收入6.85億元。

據介紹,康隆藥業主打產品無糖型強力枇杷露獲列國家級、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銷量連續多年蟬聯全國止咳類品種前三甲,成為企業穩步前行的定盤星。2017年,該公司專利產品濃縮型小兒咳喘靈口服液和炎寧糖漿製劑成功收錄於國家醫保目錄,銷量猛增,產品供不應求。為此,該公司於2017年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包括製劑車間、高位立體庫及中藥提取車間,截至目前,製劑車間、高位立體庫均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企業良好的發展態勢,帶來的是園區經濟的高速增長。」哈爾濱新區利民生物醫藥園區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興坤告訴記者,2017年和2018年,醫藥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5億元、8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5%和40.7%。今年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近百億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叫響品牌全力邁向創新高地

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始於哈爾濱新區北京路2平方公裡的醫藥園區,自2011年起又新規劃了18平方公裡的醫藥園區新區,截至目前,不斷集聚發展的醫藥企業已完成了12平方公裡土地的開發建設。

哈爾濱樂泰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樂泰藥業)是園區的首家入駐企業,20多年來企業穩步發展,並跨過北京路,通過盤活園區內殭屍企業,開始了佔地12萬平方米新廠區的建設,目前新廠區一期建設已完工並將通過GMP認證,預計新增年產值10億元。

亮甲系列、丁硼乳膏、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等百餘種產品,記者在樂泰藥業生產車間參觀一圈,許多生活中常見的藥品均產自這裡。尤其是中國馳名商標「亮甲」系列品牌產品,每年可為企業帶來3億~4億元產值。「我們目前有33個專利品種,同時,儲備了很多商標,計劃用3~5年時間再打造2個知名商標。」樂泰藥業集團副總經理馬宇輝告訴記者,科技研發是助力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石,企業每年研發投入數千萬元,目前,擁有常規藥號42個,還有2個正在做國家一致性評價。按照10年發展規劃,該公司力爭到2028年成為年產值百億級企業。

在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採訪,記者時刻被濃鬱的科技創新氛圍所感染。除企業自身外,園區建設了多個高水準的研發和服務平臺:投資2.9億元,與哈醫大共建生物醫藥科技研發中心,打造省內高端的醫藥研發基地,以哈醫大楊寶峰院士為首的科研團隊入駐該基地院士工作站,目前已完成了抗粘連、抗腫瘤產品等5項新藥研發;投資7000萬元,與哈藥集團共建的藥物研究院,科研團隊已入駐開展創新藥物研究。與此同時,搭建了園區藥品安全性評價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臨床前毒理分析及安全評價;搭建了全省目前唯一符合要求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平臺,填補了我省BE檢測項目的空白;引入黑龍江通平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搭建了藥物臨床試驗平臺。

「這些平臺的建立,使園區企業的臨床前毒理分析、安全評價、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問題得以就近解決,成為園區產業體系發展的有力支撐。」邵興坤說。

完善配套構建完整產業支撐體系

蒸汽站、雙迴路供電線路、專用排汙管線、汙水處理廠、醫療垃圾處理廠……醫藥企業所需的專屬基礎設施,在園區裡已實現全配套。

「多年來,按照一流專屬園區的標準,園區已累計投資20多億元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專屬設施,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邵興坤介紹。與此同時,園區用好用足用活園區享有的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區域集群試點城市、東北振興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黑龍江省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共為30多戶企業爭取到扶持資金4億多元,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抓住國家推行「兩票制」的機遇,爭取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於2017年6月出臺了《哈爾濱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規上企業新增銷售收入地方留成獎勵扶持、藥品一致性評價獎勵等10個方面,給予連續五年的產業扶持政策。

「目前,政策的窪地效應和引領作用得到顯現,園區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邵興坤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園區吸引了正大龍祥、九州通醫藥等14家醫藥銷售企業在園區註冊並開展銷售業務,2019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已佔園區企業總銷售收入約1/4份額。同時,國藥集團投資4億元的中國中藥哈爾濱產業園、九州通集團投資2億元的康祺物流園等7個項目完成籤約。

「我們圍繞生物醫藥縱向產業鏈和橫向協作鏈,抓招商,建項目,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邵興坤說,目前,從藥品生產到終端銷售的各個環節企業,在園區內均具有一定規模,初步形成了醫藥研發集群、生產加工集群、物流營銷集群、產業配套集群和健康服務區五個集群,有效解決了企業的生產經營配套問題。目前,園區正向著打造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園、中國北方藥谷的目標快步前進。

相關焦點

  • 創新「基因」集聚發展新動能——新舊動能轉換巡禮·創新支撐篇
    區域創新中心是培育新經濟、新動能,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創新高地。自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以來,我市便將打造創新載體、構建創新高地作為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以新機制、新模式打造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組建威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暨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依託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山大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4個重大創新平臺,搭建「1+4+N」創新平臺體系,加快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 集聚新動能 發展加速度
    集聚新動能 發展加速度 2020-12-2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 培育增長新動能
    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 培育增長新動能——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權威解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餘曉潔、吳晶晶)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上合示範區集聚高質量發展動能
    原標題:上合示範區集聚高質量發展動能   位於青島膠州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以下簡稱上合示範區),是目前唯一一個面向上合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示範區
  • 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
    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在致辭時表示,山東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在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等領域成效明顯。
  • 長三角智庫:集聚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要素 | 三個地·理論周刊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已然成為我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重大課題。新增長理論認為,知識和人力資本等創新要素的集聚、積累與溢出是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長三角地區,要通過加快集聚創新要素來推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以更好地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發展格局構建。
  • 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 濟南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 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動能推動上下遊產業鏈發展
    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營造支持科創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動能,培育集聚更多具有技術領先、競爭力強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推動上下遊產業鏈聯動發展。
  • 加快培育大連高成長企業 將科技勢能轉變為發展動能
    在《建議》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被列為未來五年12項重要領域工作的首位,以「專章」進行部署,這是我們黨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第一次。《建議》中指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 深化改革創新 臨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
    深化改革創新 聚焦服務保障  臨沂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  近年來,臨沂市按照「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的定位,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代表聚焦】久久為功培育壯大新動能
    「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我省2020年重點抓好的10項工作之首。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倍感振奮之餘,暢所欲言,為如何加快壯大新動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言獻策。
  • 中小企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中小企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廣大中小企業將積極以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轉型升級為引領,繼續在摸索中前行、在變革中成長
  • 動能轉換,轉出一片新天地
    是繼續保持粗放式數量型增長,還是以短期陣痛換取長遠發展?如今的株洲綠色滿城,經歷破舊立新、鳳凰涅槃後的「中國動力谷」,創造出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株洲樣本」。透過這座工業城市的滿滿元氣,更加堅定我們沿著「三高四新」戰略引領的方向,推動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推動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現實倒逼下的主動作為,更是謀劃未來的長遠之策。
  • 培育新動能 劍指新經濟新產業策源地
    作為國際製造名城,東莞立足於加快形成高水平產業集群、築牢製造業優勢,正大力實施「製造業+軟體」行動。而松山湖作為東莞創新發展火車頭,迎著5G、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風口,正上演著發力新經濟、新產業,並以此為抓手統籌資源、賦能製造轉型升級新發展的「好戲」。
  • 穩居15個攻勢13產業鏈之首,青島這個最大優勢迸發新動能
    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做大做強現代海洋產業集群,提升涉海產業核心競爭力。  面向「十四五」,在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都具有獨特「雙節點」價值的青島,正搶抓機遇以更大力度統籌陸海聯動發展,乘風破浪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領域迸發出澎湃的新動能。
  • 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如何更好地發揮信陽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如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就信陽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逐項挖掘。  行動目標之五: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主導產業更加突出,培育出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年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重點任務之五: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快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持續提升創新發展水平。  這些備受關注的政策帶來哪些利好?
  • 瀘州江陽區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繼連續12年6輪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榮譽之後,江陽區全力開展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於2018年和2019年獲評並蟬聯「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和「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而今,江陽區在高速運轉的創新「引擎」引領下,集聚科技資源,建設科技平臺,培育科技企業,不斷壯大新的產業、激活新的動能,以實現全區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 加速集聚科創資源 山東濟南跑出發展「加速度」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 山東新金融產業園:區域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器
    當前,濟南正在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新金融的發展備受矚目。2015年,市中區投資6億元建設山東新金融產業園,使重點培育新金融業態、促進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有效結合有了更大可能。截至目前,園區註冊企業達到700餘家,其中金融、類金融機構130餘家,包括股權投資機構90餘家,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200億元。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新發展格局中主動作為,武漢有責任為國擔當、為國盡責,才不辜負自身條件和基礎。「武漢科教優勢明顯、創新資源豐富,能有今天的發展基礎,靠的就是創新。」9月17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