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薛婧李愛民陳賀
唰唰唰……一分鐘的時間200瓶中藥製劑裝盒完畢,理瓶、灌藥、包裝……數道程序一氣呵成,行雲流水般的現代化生產線在高速運轉中昭示著企業的欣欣向榮。這是記者日前在哈爾濱市康隆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康隆藥業)生產車間看到的一幕,隨著擴建項目的投產,該公司產能大幅增長,今年預計實現銷售額10億元。
像康隆藥業這樣快速發展的醫藥企業在哈爾濱新區利民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還有很多。這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北方藥谷」,目前已聚集起醫藥及配套企業106戶,形成了集科技研發、生產製造、物流營銷、綜合配套、健康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今年1~8月,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9.7億元,同比增長18%,成為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最強引擎。
提升產能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金秋10月,在剛剛通過GMP認證的康隆藥業製劑車間內,七條現代化生產線開足馬力迎接銷售旺季的到來。「這個車間是我們新建成的二期項目,可年產口服液體5000萬瓶/支、提取浸膏713噸,是目前全國產能最大的糖漿生產車間,我們的產能也由此翻了三番,將大大緩解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康隆藥業質量總監翟斌告訴記者,公司自2014年在新區正式投產以來,呈現持續跨越式增長態勢,銷售收入由2016年的近1.7億元迅速攀升至2018年的5.97億元,今年1~9月已完成銷售收入6.85億元。
據介紹,康隆藥業主打產品無糖型強力枇杷露獲列國家級、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銷量連續多年蟬聯全國止咳類品種前三甲,成為企業穩步前行的定盤星。2017年,該公司專利產品濃縮型小兒咳喘靈口服液和炎寧糖漿製劑成功收錄於國家醫保目錄,銷量猛增,產品供不應求。為此,該公司於2017年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包括製劑車間、高位立體庫及中藥提取車間,截至目前,製劑車間、高位立體庫均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企業良好的發展態勢,帶來的是園區經濟的高速增長。」哈爾濱新區利民生物醫藥園區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興坤告訴記者,2017年和2018年,醫藥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5億元、8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5%和40.7%。今年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近百億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叫響品牌全力邁向創新高地
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始於哈爾濱新區北京路2平方公裡的醫藥園區,自2011年起又新規劃了18平方公裡的醫藥園區新區,截至目前,不斷集聚發展的醫藥企業已完成了12平方公裡土地的開發建設。
哈爾濱樂泰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樂泰藥業)是園區的首家入駐企業,20多年來企業穩步發展,並跨過北京路,通過盤活園區內殭屍企業,開始了佔地12萬平方米新廠區的建設,目前新廠區一期建設已完工並將通過GMP認證,預計新增年產值10億元。
亮甲系列、丁硼乳膏、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等百餘種產品,記者在樂泰藥業生產車間參觀一圈,許多生活中常見的藥品均產自這裡。尤其是中國馳名商標「亮甲」系列品牌產品,每年可為企業帶來3億~4億元產值。「我們目前有33個專利品種,同時,儲備了很多商標,計劃用3~5年時間再打造2個知名商標。」樂泰藥業集團副總經理馬宇輝告訴記者,科技研發是助力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石,企業每年研發投入數千萬元,目前,擁有常規藥號42個,還有2個正在做國家一致性評價。按照10年發展規劃,該公司力爭到2028年成為年產值百億級企業。
在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採訪,記者時刻被濃鬱的科技創新氛圍所感染。除企業自身外,園區建設了多個高水準的研發和服務平臺:投資2.9億元,與哈醫大共建生物醫藥科技研發中心,打造省內高端的醫藥研發基地,以哈醫大楊寶峰院士為首的科研團隊入駐該基地院士工作站,目前已完成了抗粘連、抗腫瘤產品等5項新藥研發;投資7000萬元,與哈藥集團共建的藥物研究院,科研團隊已入駐開展創新藥物研究。與此同時,搭建了園區藥品安全性評價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臨床前毒理分析及安全評價;搭建了全省目前唯一符合要求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平臺,填補了我省BE檢測項目的空白;引入黑龍江通平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搭建了藥物臨床試驗平臺。
「這些平臺的建立,使園區企業的臨床前毒理分析、安全評價、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問題得以就近解決,成為園區產業體系發展的有力支撐。」邵興坤說。
完善配套構建完整產業支撐體系
蒸汽站、雙迴路供電線路、專用排汙管線、汙水處理廠、醫療垃圾處理廠……醫藥企業所需的專屬基礎設施,在園區裡已實現全配套。
「多年來,按照一流專屬園區的標準,園區已累計投資20多億元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專屬設施,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邵興坤介紹。與此同時,園區用好用足用活園區享有的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區域集群試點城市、東北振興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黑龍江省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共為30多戶企業爭取到扶持資金4億多元,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抓住國家推行「兩票制」的機遇,爭取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於2017年6月出臺了《哈爾濱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規上企業新增銷售收入地方留成獎勵扶持、藥品一致性評價獎勵等10個方面,給予連續五年的產業扶持政策。
「目前,政策的窪地效應和引領作用得到顯現,園區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邵興坤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園區吸引了正大龍祥、九州通醫藥等14家醫藥銷售企業在園區註冊並開展銷售業務,2019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已佔園區企業總銷售收入約1/4份額。同時,國藥集團投資4億元的中國中藥哈爾濱產業園、九州通集團投資2億元的康祺物流園等7個項目完成籤約。
「我們圍繞生物醫藥縱向產業鏈和橫向協作鏈,抓招商,建項目,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邵興坤說,目前,從藥品生產到終端銷售的各個環節企業,在園區內均具有一定規模,初步形成了醫藥研發集群、生產加工集群、物流營銷集群、產業配套集群和健康服務區五個集群,有效解決了企業的生產經營配套問題。目前,園區正向著打造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園、中國北方藥谷的目標快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