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距離星辰最近的時刻

2020-07-25 法律觀察家LEGAL


我們距離星辰最近的時刻


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在南海文昌發射中心,我國使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隨後,「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首次探測火星的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

有這麼一句話:「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這難道不是我們距離星辰最近的時候。

就在同時一時刻,美國忙著驅逐中國駐美領事館,中國最高法院即將出臺司法解釋降低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娛樂圈熱烈討論著職場PUA,但在探測火星面前,這一切的都不重要了。

環球時報發布新聞《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我一字一句讀完了這篇新聞。

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因為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並且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我們迫切地想要知道,火星是地球的過去還是地球的未來,火星是啟示還是救贖?更因為火星是人類邁向宇宙這一宏大徵途的第一站。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地球最為相近;由於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火星的晝夜長短及四季變化與地球也幾乎一樣;現有證據已表明有水冰存在於火星極地的冰蓋中。水的發現,引發了人們對於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條件以及火星是地球過去還是地球未來的思考和探索

何時才能到達火星?

火星與地球的相對距離,最遠時候超過4億公裡,最近時候也有5500萬公裡。探測器到火星的最佳路線為1925年提出的「霍曼轉移軌道」,採用這種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從低軌道轉移到高軌道過程中,途中只需兩次發動機點火推進,相對而言更加節省燃料,被認為是效率最高的探火路徑。然而該軌道每26個月才能出現一次,如果錯過了2020年的機會,再等兩年才有下一次發射窗口期。

預計在明年2月,「天問一號」探測器就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場範圍內,然後通過制動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捕獲成功之後就將進入火星的循環軌道,再經過多次的調整,就可以進行我國首次火星環繞探測了。探測火星的成功率只有42%,迄今為止,只有美國和蘇聯成功登錄火星。我已經開始期待2021年的2月份了,期望一切順利。

誰和我們在同一個軌道上?

嚮往火星的不僅我們,2020年夏,三個國家的探測器會前往火星,分別是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我們努力了多久?

「此次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研製立項獲批於2006年,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讀到這裡我的眼睛突然就溼潤了,從2006年立項到2016年長徵五號首飛成功再到2020年「天問一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劍」和「厚積薄發」。在這個浮躁和注意力不斷被分散的年代,十年甚至數十年專注於做一件事是多麼的可敬和值得學習。我也想知道,如果我能在自己的賽道上堅持十年甚至更久,耕耘不輟,十年後的我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能做什麼?

如果我還在讀小學,那我一定拼命努力學習和鍛鍊身體,以成為一名科學家或者太空人為目標,也許有生之年我真的可以「站」在火星上;物理真的很難,但我一定不會因畏難而退縮;或許我還應該學習一下如何種土豆,萬一宇宙飛船在航行中遇到事故,我可以靠種土豆獲得糧食,撐到救援到來的一刻。

可惜沒有如果,我無比後悔高中時候畏難放棄物理學,放棄了成為一名航天科學家的可能性。所以我終究只能是一名見證者與傳播者,那我也做一個合格的見證者與傳播者。

人類是否能凝聚新的共識?

宇宙如此浩大,全人類的步伐都還沒有走出太陽系,中國、美國、蘇聯或者任何一個國家,在這樣一份事業面前,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是爭奪誰先登陸誰就先插旗宣布佔有領土的競爭關係還是共同協作開發浩瀚宇宙的合作關係?

我不禁想到《聖經》巴別塔的故事,人們想要建造一座通天塔(巴別塔),上帝為了阻礙人的行為,派出天使,讓人們說不同的語言,人們彼此之間無法協調,也就無法建設高塔了。這個故事暗喻了無法形成共識,無法協作的人類。

如果《三體》設想的看不見的敵人真的存在呢?在看不見敵人的時候,人類是否能凝聚新的共識嗎?

最後,請記住一個重要的時間,2021年2月前後,讓我們一起等待「天問一號」發回的火星探測圖片與視頻。 「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相關焦點

  • 即使是最近的兩顆星辰,他們之間也隔著畢生也無法到達的距離
    由於星辰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人類的肉眼還不夠強大,這就使得人們對於宇宙的大小、形成很難一目了然,更不用說目測這些天體之間的距離了。如果人類的視力強大到可以看到無限遠,而又能無限清晰,那麼我們就能看到不同星辰的面貌了,它們的表面有著怎樣的地貌,它們有著怎樣的形狀……那麼宇宙也將在這種情況下「現出原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離地球很遙遠,具體有多遙遠呢?或許只需要站在它直徑一萬倍的地方,肉眼就看不到地球的大小了,只能看到一個點,就像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其他星星一樣,它一閃一閃,發出微弱的星光。
  • 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亮,但距離我們最近的還有這些級別的天體
    距離我們每個人最近的天體是我們腳下的地球,而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當然就是我們的月亮了,其和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公裡,那麼其他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你知道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它是靠近地球軌道內側的行星,兩者距離最近的時候只有3800萬公裡,所以我們夜晚看到的除了月亮之外最亮的天體就是金星了。
  • 「2019讀書筆記」11.一千個角的星星——李斯佩克朵《星辰時刻》
    《星辰時刻》出版於作者創作後期。1977年10月,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去世前不久,她出版了中篇小說《星辰時刻》。她的全部才華和怪癖融合併交疊在裡面,用一種高度自覺的敘事手法,來處理講述故事的困難與奇異的快樂,進而在可能之時,講述了瑪卡貝婭的故事。
  • 離我們最近的三合星是半人馬座α,距離我們最近的四合星在哪兒?
    >半人馬座α,中名南門二,距離我們約4.2光年。比鄰星離我們約4.22 光年,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相當於399233億公裡。如果用目前人類最快的宇宙飛船到比鄰星去旅行的話,來回就得17萬年,宇宙之大可想而知,雖說是「比鄰」其實遠在天涯!
  • 離我們最近十大恆星,最近的距離4.4光年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發光點。
  • 誰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作者 | 飛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有時候火星會更近)」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正確的那一部分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不是固定的。由於地球和其他臨近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用不同的速度繞太陽運動,所以地球和這三顆行星的距離時刻發生改變。
  • 誰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正確的那一部分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不是固定的。由於地球和其他臨近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用不同的速度繞太陽運動,所以地球和這三顆行星的距離時刻發生改變天;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金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是最小的,但它也只是在下合日前後距離地球最近,這個時間段大概有100天左右,這個時間段之外的三四百天裡它離地球的距離大概率會超過水星到地球的距離;雖然水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要比其他行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的距離要遠一些,但它轉得快,一年當中能好幾次到達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這樣當金星和火星都遠離地球的時候,它會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 除了太陽,就數這顆恆星距離我們最近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滿天的星鬥都對我們眨眼睛,那麼哪顆星星距離我們最近呢?
  • 目視最亮的恆星是太陽,因距離我們最近,距離第二近恆星卻看不到
    太陽系中星體很多,但是恆星只有太陽這一顆,要尋找另外的恆星,就只能去另外的恆星系統了,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是比鄰星,它位於南門二( 半人馬座a星)三合星系統中,比鄰星是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只有4.22光年(399233億公裡),但是即便是乘坐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船,去一趟也需要17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與大海
    >可以說,星辰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永恆的謎題和嚮往「水手4號」成為人類第一個飛近火星,從距離火星漫漫長路: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最近也有 5460 萬公裡,這可不是地月這種「小」距離,探測器沿拋物線軌道就需要 7 個月,途中還需要多次修正,這種宇宙中的高爾夫可不是誰都能打的。
  • 我們與其他行星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收到的許多天文信息都諮詢了這個問題,然而這個問題事實上很難回答,因為行星總在沿軌道移動,因此我們與它們的距離時刻都在變化。當行星與地球同處於太陽一側時,兩者之間的距離是最短的,此時,我們稱之為「下合」;而行星與地球分別位於太陽的兩側時,它們之間的距離是最長的,此時,我們稱之為「上合」。)內行星可在一個會合周期內出現兩次「合」。在上合時,內行星(行星的軌道靠近太陽,位於地球軌道的內側)與地球的距離最遠,而下合時則最近。
  • 地球上的太空墳場:就在離人間最遠,離星辰最近的地方
    陸地上有「難抵點」,在海洋裡,同樣有一個點,它是地球表面,無論距離哪一塊陸地,都是最偏遠的地方,這個海洋中的「難抵點」卻意外成為「太空墳場」。海洋難抵點,Oceanic Pole of Inaccessibility,位於南太平洋中央,南緯48°52.6′/西經123°23.6′,這裡距離最近大陸
  • 火星6日距離地球最近!當晚可賞「超亮」火星
    由於火星和地球的近日點不在同一條赤經線上,因此「衝日」當天,往往不是它與地球最近的時刻。通常情況是,它們距離最近可能比「衝日」日期提前幾天或推遲幾天。這一次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就比「衝日」日期提前了8天。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周期差不多2年又2個月,由於火星偏心率很大,每次距離地球的距離都有很大差別,最近時大約在6000萬公裡以內,最遠時可達1億公裡以上。
  • 2020年7月,在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刻登陸火星!
    人類的好奇心衝出地球,我們向外探索,試圖尋找宜居星球,而火星是人類最有可能踏上的地外行星。2020年,中國將開啟探測火星之旅,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根據地球與火星位置關係,每26個月火星會有一次距離地球最近的機會,這也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間窗口。在這個時間點發射火星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縮短抵達的時間。
  • 火星今日距離地球最近,可欣賞「超亮」火星!
    由於火星和地球的近日點不在同一條赤經線上,因此「衝日」當天,往往不是它與地球最近的時刻。通常情況是,它們距離最近可能比「衝日」日期提前幾天或推遲幾天。這一次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就比「衝日」日期提前了8天。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周期差不多2年又2個月,由於火星偏心率很大,每次距離地球的距離都有很大差別,最近時大約在6000萬公裡以內,最遠時可達1億公裡以上。
  • 火星6日距離地球最近,當晚可欣賞「超亮」火星!
    由於火星和地球的近日點不在同一條赤經線上,因此「衝日」當天,往往不是它與地球最近的時刻。通常情況是,它們距離最近可能比「衝日」日期提前幾天或推遲幾天。這一次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就比「衝日」日期提前了8天。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周期差不多2年又2個月,由於火星偏心率很大,每次距離地球的距離都有很大差別,最近時大約在6000萬公裡以內,最遠時可達1億公裡以上。
  •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來發現的第三顆新華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
  • 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有多遠?
    在恆星演化進入穩定狀態之後,恆星或其他天體在相對位置都比較固定,因此太陽系附近產生黑洞的可能性只會來源於晚期的大質量恆星的引力坍縮,而我們太陽系周圍百光年內都沒有這樣的恆星。當然如果說是最近的比較有威脅的倒是有一顆,它就是處於獵戶座的紅超巨星——「參宿四」,距離地球約640光年。據觀測「參宿四」這些年體積不斷縮小,質量急劇下降,這是紅超巨星重力崩潰的典型徵兆。「參宿四」隨時都可能發生超新星爆炸,最早可能在數千年之內成為有史以來我們可以觀測到的最亮的一顆超新星,它形成中子星或黑洞的概率相等。
  •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飛掠地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14.4萬公裡。這是2月下旬以來,我國發現的第三顆近地小行星。最新發現的這顆小行星2020 FL2直徑約20米,絕對星等26.3等。觀測計算表明,其軌道半長徑為1.32天文單位(約合1.98億公裡),偏心率0.61,與地球的軌道交會距離約為14.25萬公裡。
  • 明天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當晚可賞「超亮」火星
    由於火星和地球的近日點不在同一條赤經線上,因此「衝日」當天,往往不是它與地球最近的時刻。通常情況是,它們距離最近可能比「衝日」日期提前幾天或推遲幾天。這一次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就比「衝日」日期提前了8天。  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周期差不多2年又2個月,由於火星偏心率很大,每次距離地球的距離都有很大差別,最近時大約在6000萬公裡以內,最遠時可達1億公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