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最近的兩顆星辰,他們之間也隔著畢生也無法到達的距離

2020-11-05 熱門網絡小說

由於星辰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人類的肉眼還不夠強大,這就使得人們對於宇宙的大小、形成很難一目了然,更不用說目測這些天體之間的距離了。如果人類的視力強大到可以看到無限遠,而又能無限清晰,那麼我們就能看到不同星辰的面貌了,它們的表面有著怎樣的地貌,它們有著怎樣的形狀……那麼宇宙也將在這種情況下「現出原形」。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離地球很遙遠,具體有多遙遠呢?或許只需要站在它直徑一萬倍的地方,肉眼就看不到地球的大小了,只能看到一個點,就像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其他星星一樣,它一閃一閃,發出微弱的星光。正是因為人眼的局限性,使得古人們認為,天空中所看到的星星就是它們本身的樣子,而我們的地球是和它們不一樣的。這並不能責怪古人,因為在當時,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他們無法觀測到那些星星真實的樣子,就好比一個從未學習過天文學的孩子,他看到夜晚的星空,也會像古人一樣,認為那些星星是分布在天空的一個等距離位置,他無法想像,這些恆星比行星要大上千萬倍。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學的發展和邏輯的發達,人類逐漸能夠知曉許多星星的真實面貌和實際距離,但是人們腦海中還是很難繪製出一幅真實存在的星空關係圖,因為這些星星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這樣巨大的尺度差異超越了人們的想像。所以,我希望讀者們能夠緊跟著我的思路,把我們雙眼看到的情況與實際星空的情況用最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這需要我們的想像力,也需要我們的邏輯構建。

現在就讓我們大膽想像一下,假如腳下的地球是不存在的,我們飄浮在宇宙之中而毫無著落,環顧四周,我們能看到什麼情形呢?可以推測的是,在上下左右各個方向,圍繞著太陽、月球、星星、恆星各種天體,我們無法判斷它們的方位,而且也看不到其他的東西,因為在我們眼中,這些星星都是等距離的。

若以此假設,我們將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正處於宇宙的中心。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我們的視線所及是有限的,以我們自己為中心,以等距離望向空洞的空間時,所有的可見物都將會位於一個空洞球體的表面,而我們看到的成千上萬的星星都似乎散布在一個球體的表面,這個球體便是早時天文學家們所謂的「天球(celestial sphere)」,人們在這個天球上研究各個天體的方位,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沒有地球為參考物,我們會看到,天球上所有的天體都停止了運轉,不過如果我們用一段時間去觀察,一個星期,或者更長時間,就會發現,一些恆星正在圍繞著太陽慢慢運轉。當然觀察結果與天體各自的情形有關,所以古人推測出了一個嵌套理論,那便是:大天球是由一種異常堅固的水晶構成的,而這些天體都被牢牢地釘在天球表面,並且它們之間存在一些聯繫。如此一來,這種理論似乎與人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完全相符的,並且以之來表述天體之間的距離似乎並沒有什麼毛病。

以此概念為前提,再來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腳下的地球仍然存在,雖然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但是對於人類來說還是十分龐大的,畢竟當我們站在地球之上時,就好比是站在西瓜上的螞蟻。因此,我們所能看到的宇宙將會被地球表面遮住一半,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邊界,則被稱為地平線,在地平線上所能看到的一半天球,則被稱作「可見半球(visible hemisphere)」;反之,地平線以下,看不到的那一半天球則被稱為「不可見半球(invisible hemisphere)」。如果我們想要完整地觀察整個天球,倒是可以通過環遊地球的方法來實現。

如果地球不自轉,或許正如上面所說,人們需要週遊地球來觀察另一半天球。可是眾所周知的是,地球一刻不停地繞著一根通過它中心點的軸線旋轉著,如此一來,我們只需要跟隨著地球的自轉,就能看到整個天球。也正是因為地球由西向東自轉,所以我們便看到天體的東升西落。我們將地球的自轉以及因為地球自轉而發生的天體視運動稱為「周日運動(diurnal motion)」,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周期為一天。

相關焦點

  • 我們距離星辰最近的時刻
    有這麼一句話:「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這難道不是我們距離星辰最近的時候。就在同時一時刻,美國忙著驅逐中國駐美領事館,中國最高法院即將出臺司法解釋降低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娛樂圈熱烈討論著職場PUA,但在探測火星面前,這一切的都不重要了。環球時報發布新聞《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我一字一句讀完了這篇新聞。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
    在我們尋找地外生命找尋第2顆適合人類生存星球的時候,首先就是從金星和火星這兩顆星球入手的,因為它們的距離非常近,在飛行的過程當中所耗盡的燃料也比較少,相對來說比較的方便。但是就有人提出,太陽系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不是金星也不是火星而是水星。那麼這三顆行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是多少呢?
  • 雙星系統之間的距離最遠和最近是多少?
    【每日科技網】  題主所說的雙星應該是指兩顆存在引力束縛的恆星,它們以一定方式互相繞轉。至於它們最遠的距離有多遠,這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按照目前觀測到的雙星系統,雙星系統中彼此相隔最遠的恆星可能達到了上萬個天文單位,一般不會超過0.5光年,對應公轉周期可能達到數十萬年。
  • 地球上的太空墳場:就在離人間最遠,離星辰最近的地方
    Pole of Inaccessibility,指的是在大陸上,任意方向離海岸線最遠、最難到達的位置,這個難以抵達的點,簡寫為「POI」。陸地上有「難抵點」,在海洋裡,同樣有一個點,它是地球表面,無論距離哪一塊陸地,都是最偏遠的地方,這個海洋中的「難抵點」卻意外成為「太空墳場」。
  • 木星和土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兩顆行星的大會合將持續一段時間
    我們的太陽系總共有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都繞著太陽公轉,行星之間的公轉軌道具有同向性、近圓性和共面性的特徵,八大行星繞太陽公轉的速度和周期各不相同,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 20顆太陽的近鄰恆星,你知道最近的是哪一顆嗎?其距離又有多遠?
    你問你的朋友這樣一個問題:「離我們最近的是哪一顆恆星?」然後你就可以看他們冥思苦想地球有哪些鄰近的恆星。或許是天狼星?是那顆叫α什麼的恆星嗎?是參宿四嗎?答案無疑是太陽,一個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的巨大的等離子球體。準確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是:離太陽最近的是哪一顆恆星?
  • 科學家發現四個近距離宜居星球,人類終其一生也無法到達
    根據深空望遠鏡得到的數據,銀河系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恆星溫度類似太陽,那麼在那些恆星系統中,一定也存在著更多的固態行星,所以銀河系或許存在大約3億個類似地球的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四個宜居行星都在30光年內,最近的一顆離我們只有20光年。識別行星儘管人類已經知道了僅銀河系就有數億行星適宜居住,但這個結果並非確定的最終值,並且行星表面的液態水也只是維持生命的眾多因素之一。
  • 科普: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到達宇宙的邊緣
    即使以99%的光速行進,要到達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仙女座,也需要整整256萬年。而量子物理學卻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決辦法,量子糾纏似乎繞開了光速,因為兩個粒子似乎可以遠距離即時通訊,但這一切只是一個猜測。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量子糾纏並沒有真正打破光速,因為通訊雖然是即時的,但沒有真實的信息在糾纏的粒子之間通過。
  • 肉眼可見的兩顆伴星附近,是你看不到的漆黑一片:距離最近的黑洞
    (不可見的天體擁有兩顆肉眼可見的伴星)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及其它天文臺的天文團隊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黑洞。而且,這個黑洞所處的三星系統能夠被肉眼觀察到。該團隊通過智利拉西拉天文臺的MPG/ESO 2.2米口徑望遠鏡跟蹤其兩顆伴星,從而得到了這個看不見的天體存在的證據。
  • 金星距離地球最近,與地球大小相似,為什麼人類無法登陸金星?
    雖然人類第1次登上的星球是月球,但是在航天事業發展初期,科學家的第一選擇是金星,畢竟金星距離地球最近,大小也相仿,直到科學家向金星發射了第1顆探測器,我們才清楚,人類想要登上金星難上加難,這是為什麼呢?
  • 金星距離地球最近,與地球大小相似,為什麼人類無法登陸金星?
    雖然人類第1次登上的星球是月球,但是在航天事業發展初期,科學家的第一選擇是金星,畢竟金星距離地球最近,大小也相仿,直到科學家向金星發射了第1顆探測器,我們才清楚,人類想要登上金星難上加難,這是為什麼呢?想要登陸金星,必須改進火箭技術人類想要成功的登上其他星球,必須要藉助先進的火箭技術,只有火箭的燃料充足,才能夠保證穿越遙遠的距離進入到另一顆星球。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遠古時期,古人難以理解天地之間的自然變化,就連太陽的東升西落也杜撰出了神話傳說,古人常觀星辰,來預測吉兇織錦講的應該是古代的一場戰爭,五星連珠在東方匯聚,代表漢朝將旗開得勝,在星辰中,北鬥七星極為重要。
  • 哪顆行星距離地球最近?最新答案竟是水星!
    3月12日《今日物理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稱,雖然在軌道運行時金星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是水星卻是與地球保持最近距離時間最長的行星。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博士生湯姆·斯託克曼、美國陸軍工程研究與發展中心機械工程師加布裡埃爾·門羅和美國宇航局機械工程師塞繆爾·科德納爾在評論共同指出,由於一些粗心大意、模稜兩可或者團體迷思現象,科學普及者傳播信息基於行星之間平均距離的錯誤假設,他們對太陽系內距離地球最近行星產生偏差認識。
  • 距離地球最近的十大恆星排行榜揭曉!太陽排名首位!
    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那麼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有哪些,太陽是其中的一個嗎?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十大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排第一,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十大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1、太陽(距離地球:0.000158光年)眾所周知,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太陽。太陽光到達地面的時間為500秒,就是8分20秒,在白天,太陽照亮了地球,是十大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之一。
  • 多長時間可以到達
    為了確定到達火星的時間,首先我們必須確定地球與火星的距離。火星是距離太陽的第四顆行星,距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金星距離地球最近)。但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因環繞太陽的運行而時刻發生著變化。  理論上來說,地球和火星最近點將發生於火星位於距離太陽最近點(近日點)而地球位於距離太陽最遠點(遠日點)。這樣兩者之間的距離只有5460萬千米。
  • 離我們最近的三合星是半人馬座α,距離我們最近的四合星在哪兒?
    南門二既然三合星和四合星在銀河系中很常見,那麼距離我們最近的四合星在哪兒呢?根據天文觀測,距離我們最近的四合星系統位於御夫座,學名御夫座α星,中名五車二。御夫座是冬季北天星空中的主角,在夏天是看不到的。五車二也是北天著名的亮星,也是全天第6亮星,它距離我們42光年。肉眼看上去,五車二似乎就是一顆單獨的恆星,視星等約為0.08等,但是,這其實是你的眼睛騙了你,五車二真不是你的眼睛看上去那麼簡單。
  • 人類有什麼辦法可以到達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
    未來人類可以搞個大型的宇宙飛船,裡面住幾百名科學家,有一個可以自給的生命系統,為了延長科學家的壽命,同時有大約十分之一的人工作,剩下的人全部冬眠,一年過後再換下一批,這樣如果有1000個人的話,平均壽命可以達到1000年了,這樣人類就可以到達最近的比鄰星了吧?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是哪個?距離多少光年?
    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是麒麟座V616,距離約2800光年,第二是天鵝座X-1,距離為6100光年,第三是天鵝座V404,距離為7800光年!即使是光都無法逃逸,因此沒有直接手段可以觀測到黑洞,假如其周圍或者背景沒有任何天體以供對比的話,即使宇宙空曠,仍然有很多黑洞被這些方式觀測到,當然最多的還是其吞噬物質吸積盤所發出的X射線!當然原始恆星星雲盤,白矮星或者中子星等都可能會有一個積盤,其對物質的壓縮強度怎麼都不可能超過黑洞的吸積盤,因此在X射線波段的特徵是不一樣的!
  • 天文學家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非常近
    最近,科學家又新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而且還是兩顆很有特點的超級地球。第一顆被編號為GJ180 d,是一顆比地球大一些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7.5倍,公轉周期為106天。熟悉系外行星編號的朋友可以看得出來,它的宿主恆星是GJ180,而且它也不是這顆恆星第一顆被發現的行星,而是第三顆。
  •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發現一個距離更近的黑洞,對地球來說安全嗎?
    在2019年時,科學家們通過特殊的方法觀測到了在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的地方,即室女座星系M87中心存在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並且成功拍攝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從而進一步證實了黑洞的存在。這不,就在前不久,科學家們又打破了這一黑洞與地球的距離紀錄,在南半天區的望遠鏡座中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的黑洞HR6819,有兩顆恆星圍繞著它運行,這麼近的距離,會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