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電磁波三維探測範圍可視化仿真

2021-01-16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雷達探測範圍是可視化虛擬戰場生成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難點。雷達電磁波的傳播不僅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受到電子幹擾環境的影響。在高級傳播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使得模型能夠適用於電子幹擾環境。提出了一種圓柱體數據環拼接的可視化方法,解決了圓柱體數據場內密外疏的問題。利用可視化軟體包VTK對圓柱體數據場進行了繪製,實現了雷達在自然環境幹擾和電子幹擾環境下的三維探測範圍可視化,繪製的精確度和實時性都可滿足要求。
關鍵詞:探測範圍;電磁環境;可視化;VTK

0 引言
虛擬戰場生成是目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其利用虛擬實境技術構建沉浸式的戰場環境,為指揮員提供強大的輔助決策功能。虛擬戰場包括自然環境和電磁環境2個部分,將非可視化的電磁環境可視化是構建虛擬戰場難點之一。雷達電磁波是電磁環境的主要構成,其在傳播過程中受到複雜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受到複雜電子幹擾環境的影響,電磁波能量在空間的分布極為複雜。目前由美國海軍發展的高級傳播模型(Advanced Propagation Model,APM)綜合考慮了複雜地形和複雜大氣環境的影響,能夠快速準確地估計出雷達電磁波傳播損失情況。但是APM模型未考慮受到電子幹擾時的情形,且局限於二維垂直面上的傳播計算。
實際運用中,必須對APM模型進行改進。文獻利用APM模型實現了雷達傳播信息的圓柱體繪製。圓柱體繪製視覺效果好,但每次改變視角都重新計算全部數據,因此對硬體要求較高。文獻提出虛擬3D策略來構造三維雷達的作用範圍。虛擬3D策略繪製速度快,實時性好,但隨著電磁波傳播距離的增大,數據誤差難以控制。改進了APM模型,使得APM模型更適用於電子幹擾環境;改進了可視化方法,有效控制電磁傳播距離較遠時的數據誤差。視覺化工具函數庫(Visualization Toolkit,VTK)是一個開源、跨平臺軟體包。它是在三維函數庫OpenGL的基礎上採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發展起來的,具有強大的三維圖形功能。充分挖掘其強大的數據集對象功能,實現了對大範圍高密度的電磁環境實時可視化。

1 雷達垂直探測範圈
1.1 雷達探測垂直面數據獲取
高級傳播模型(APM)是射線光學和拋物方程理論的混合模型,它克服了拋物方程模型計算量大的缺點,將傳輸區域分為4個部分:平坦地面FE(FlatEarth)、射線光學RO(Ray Optics)、拋物方程PE(Parabolic Equation)和擴展光學XO(Extended Optics),如圖1所示。APM模型已經考慮了地形、地面類型、大氣折射、大氣衰減等諸多自然環境因素,只需根據各地自然環境的不同進行建模,模型在精確度和計算效率方面實現了很好的權衡,是一種全新的、高效的電磁波傳播模型。基於此,選用APM模型來計算各個方位角垂直面上的傳播因子F和傳播損失L。更多關於APM的資料見文獻。傳播因子F的定義為空間某點的實際電場強度E與在自由空間傳播條件下天線方向圖最大方向對準該點時產生的場強E0之比。傳播損失L是傳播因子F的函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7430.htm


PE模型是APM的核心模型,其他為補充。PE採用分布傅立葉方法求解,其基本原理是沿著電磁波傳播方向等間距不斷遞推求電場值。遞推公式為:

式中:x,z分別表示距離和高度方向上的坐標值;M(z)為大氣在不同高度上的折射係數;k0是自由空間波數;f和f-1表示傅立葉和逆傅立葉變換;p是轉換常數,p=k0sinθ;θ是電磁波傳播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


相關焦點

  • 雷射雷達探測及三維成像技術進展,讀這一篇就知曉
    傳統雷達技術利用無線電波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其空間位置,其原理是雷達設備的發射機通過天線把電磁波能量射向空間某一方向,電磁波遇到物體將會發生反射;雷達天線收集被反射的電磁波,送至接收設備進行處理,提取有關該物體的某些信息。雷達可謂是千裡眼和順風耳,使得人們能發現數千米之外的目標。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隨著雷射技術和探測器件的發展,雷射雷達技術應運而生。
  • 車載防撞雷達的DBF算法仿真及實現
    摘要:在車載防撞雷達系統中,需要快速、高效地得到機車前方的空間能量分布圖,即得到障礙物的距離及方位信息。本文針對LFM-CW天線陣列雷達,對信號回波進行處理,對使用的DBF算法原理進行闡述及仿真,仿真結果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最後提出了FPGA實現的流程機制及實現的關鍵步驟。
  • 三維結構電磁場仿真軟體的快速入門
    (1) 仿真基礎 HFSS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的三維結構電磁場仿真軟體,被公認為三維電磁場設計和分析的工業標準,評價和地位非常之高。創始人Prof. Zoltan J. Cendes在2014年的一次訪談中指出,HFSS的先進性主要得益於兩點,一是高效的自動有限元網格生成,二是精確的有限元近似求解。 一個典型的HFSS仿真過程可表示如下。
  • 各種電磁仿真算法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FDTD, FEM和MOM等)
    FIT,有限積分,CST是我用過的最好用的電磁仿真軟體,不得不說德國人做事就是認真,好多好多細節都考慮到了,而且建模的邏輯也很清晰。CST計算一般尺寸的喇叭天線基本沒問題,也可以用來計算稍微大一點的物體的RCS,但是大於10個波長,它肯定也是沒戲的。個人感覺CST是特別好的天線仿真軟體,算的快、準確。
  • 3d物聯網之工業3D數字可視化三維仿真技術解決方案
    一:項目方案介紹3D工業物聯網3d可視化解決方案是結合3D物聯網利用三維仿真、數字映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在三維仿真世界使用三維建模技術對真實場景進行一比一高度仿真還原。通過3D數字可視化技術讓界面簡單直觀的展示現監控信息,防止突發事故,提高工作效率。
  • 頻域內電磁波仿真所使用多種域和邊界條件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探討了頻域內電磁波仿真所使用的多種域和邊界條件,以及有關模擬、網格剖分和求解的選項。本篇文章會將這些信息都串聯起來,對 RF 模塊和「波動光學」模塊中可以求解的各類問題作一個簡要介紹。 在哪種條件下電磁波適合在頻域內模擬?
  • 城市淺層瞬變電磁雷達研製與應用
    與地質雷達法相比,瞬變電磁法使用的脈衝電磁波頻率更低,能實現更大深度的探測。通過電磁發送、接收系統及電磁成像的研究,並進行重疊回線裝置和大定回線裝置的組合應用,利用瞬變電磁雷達探測系統可實現地表至較大深度內不同類型管線及地下病害的快捷、無損探測。
  • 科技興安,高速公路三維仿真可視化技術——一種「創新型」安全培訓...
    今年5月,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術交底三維仿真多媒體系統正式運行,這是三明莆炎高速公路開展安全教育培訓的一大創新舉措。緊接著,莆炎高速三明段YB1項目在該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高速路面三維仿真的施工內容,應用虛擬實境、BIM(建築信息模型)、影視製作等新技術,研究打造了《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規範》配套可視化多媒體培訓系統,逐步搭建起以培訓速度管理維、培訓時間管理維和培訓空間管理維「立體版3D動畫製作」的多層面、立體化、高效率的教育培訓管理新模式。
  • 「天問一號」正式徵程,航天可視化共築「航天夢」
    複雜電磁態勢可視化電磁看不見摸不著,極易誘發各種不利因素,系統支持接入多種電磁覆蓋模型,可視化分析瓜瓣體/椎體/矩形等多種傳感器包絡範圍,動態呈現掃描範圍/威力範圍/偵測區域、雷達信號、通訊鏈路等傳感器工作狀態,強大的體渲染技術,可以提供電磁場信號強度的動態呈現,實現大規模電磁信息場數據的可視研判及分析。
  • 中望電磁仿真2021正式發布,EIT技術全面升級,仿真更精確
    作為中望仿真辦理計劃及All-in-One CAx計謀的緊張構成片面,中望電磁仿真應用2021的推出,是中望在知足多學科仿真應用場景方面獲取的階段性緊張功效,可贊助企業用戶更高效地完成電磁產物的仿真和剖析,收縮產物開闢周期。家喻戶曉,CAE應用是企業加強計劃立異才氣的緊張對象,可以或許贊助企業在生產生產前充裕考證產物計劃合感性。
  • 漫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新型探測技術
    說到「雷達」,小夥伴們的腦海裡大概立馬能蹦出戰爭片中「報告長官,雷達上發現敵艦靠近!」這樣的對白。這裡所謂的「雷達」(Radar)一般是指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全稱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很多人也叫它「無線電定位」。
  • 深度解讀連續波雷達系統中發射機信號洩露抑制技術
    發射機信號洩露嚴重製約連續波雷達探測性能的提高。微帶天線廣泛應用於微小型連續波雷達,其收發天線隔離性能是制約微小型連續波雷達探測能力的關鍵。本文分析了連續波雷達系統中發射機信號洩露抑制技術,包括收發通道對消、信號處理以及天線隔離技術,指出目前微帶天線收發隔離主要採用空間隔離技術來實現,包括空間波隔離和表面波隔離兩類。
  • 狗拿耗子之天氣雷達為什麼能探測林火?
    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天氣雷達也能探測林火」,一般人第一反應都會認為這怎麼可能?這不是讓人相信「狗拿耗子」嗎?哎,不好意思,天氣雷達這個好狗還真能拿住林火這個耗子。        天氣雷達探測的介質電磁波,空中只要有能發射電磁波的東西都能被它探測到,所以降水是最經常被天氣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林火在地面發生怎麼能被它探測到呢?
  • 砥礪奮進的五年(一)|新版天氣雷達和風廓線雷達三維組網產品推出
    本報訊 記者王晨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推出新版的全網天氣雷達基數據三維拼圖產品
  • 微波EDA電磁場仿真軟體評述
    sonnet是一種基於矩量法的電磁仿真軟體,提供面向3D的高頻電路設計,以及在微波、毫米波領域和電磁兼容/電磁幹擾設計的EDA工具。sonnet應用於高頻電磁場分析,頻率從lMHz到數十GHz。1.3 IE3D軟體IE3D是zeland公司開發的一種基於矩量法的電磁場仿真工具,可以解決多層介質環境下三維金屬結構的電流分布問題。它利用積分的方式求解Maxwell方程組,從而解決電磁波效應、不連續性效應、耦合效應和輻射效應問題。
  • 一文看懂電磁波的波段命名
    二戰時期的英國雷達雷達,就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於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是"無線電探測和測距"。最早用於搜索目的的雷達,電磁波波長是23cm(後來改為22cm),英國人將其定義為L波段。L,是英文「Long」的開頭字母。
  • PAM-CEM:三維電磁仿真軟體介紹
    PAM-CEM解決方案由專門從事電磁場仿真計算達20年的專家團隊開發,專門用於EMC的仿真測試。其開發目標是在設計的早期階段選擇更加真實的模型,進行電磁兼容(EMC)模擬仿真,從而預測系統或設備可能的機能問題,並立即仿真結果採取措施。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所以,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毫米波雷達首先大家要明白什麼是毫米波,毫米波實質上就是電磁波。
  • 微波EDA 電磁仿真軟體大觀
    它允許工程師定義頻率範圍材料特性參數的數量和根據用戶的需要自動產生關鍵的無源器件模式,該軟體範圍涵蓋了小至元器件大到系統級的設計和分析,尤其是其強大的仿真設計手段可在時域或頻域內實現對數字或模擬線性或非線性電路的綜合仿真分析與優化並可對設計結果進行成品率分析與優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複雜電路的設計效率使之成為設計人員的有效工具。
  • 雷達除了探測目標還能幹什麼,我國用這型雷達告訴你
    雷達是現代戰爭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型裝備,主要起到預警、探測、引導等目的。雷達的工作原理也十分簡單,就是向定向位置發射電磁波,一旦發射的方向上有物體存在,就會將電磁波反彈,雷達再根據反彈回來電磁波的強弱程度和時間,計算出目標的位置、大小、速度等信息,為作戰部隊提供支援與信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