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醫學科普有可能打敗養生謠言文嗎?

2021-01-19 網易

2019-11-05 12:54:47 來源: 界面新聞

舉報

  

記者 | 許悅 金淼 編輯 |

  網際網路縮小了許多領域的信息鴻溝,但是醫療信息卻良莠不齊,謠言甚至比正確信息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早在2014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便顯示,有67.1%的受訪者稱感到頭疼腦熱時會先上網搜索病症,然而醫生的診療和網絡上的醫療信息之間,僅有58.0%的受訪者表示會更相信醫生。

  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在北京舉行的騰訊Me大會上表示,不僅中國,在全球範圍內也沒有醫療科普做得很好的案例,而在中國,與健康相關的謠言傳播甚廣還有更複雜的原因。

  「如何把專業晦澀的醫學知識變成老百姓願意理解,同時有興趣去閱讀的內容?(許多醫學知識)更多是給醫生看的,患者即使拿到也看的不是很懂的。」張猛說,「而且,很多不負責任的謠言,或者沒有經過審核的有關老百姓生命健康的文章,或者是有商業性目的的文章,借著現在網際網路平臺傳播,形成一個很難去監控和管理的機制。」

  2017年12月,騰訊成立了醫療資訊中心,並上線了醫學科普產品企鵝醫典,後更名為騰訊醫典,以解決長久以來醫生和患者信息不對稱,以及網上醫學信息不靠譜的問題。張猛稱,騰訊醫典與3000多名醫生合作,和同類產品相比,騰訊醫典以知識圖譜形式呈現醫學信息,當用戶在騰訊醫典的微信小程序上搜索某一種疾病時,知識圖譜的建立能形成症狀跟疾病的關聯,以及症狀跟症狀之間的關聯,快速幫助用戶找到需要的知識。

  

  除了騰訊,中國的許多民營醫療機構、醫生創立的健康管理平臺都在線上進行醫學科普,如卓正醫療、婦產科醫生王玉玲創辦的「母嬰家庭課堂」,以及兒科醫生裴洪崗創辦的「怡禾醫療」。

  張猛對界面新聞表示,醫學科普和醫學知識的能改變很多病人的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對疾病的認識。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副主編肖瑞華對此舉了一個例子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中國的心腦血管的死亡率已經是腫瘤的2倍,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為什麼大家都關注腫瘤而不關注其他重大慢病?我認為這是心理因素導致的,大家認為其它的慢病死不了人,腫瘤好像判死刑了,這是一個大眾心理。對於我們做科研的、做醫療的醫學科學家來說,我們確實有義務去平衡這些重大疾病的研究,並進行引導。」肖瑞華對界面新聞說。

  但是,要改變網絡上充斥著養生謠言和錯誤醫學信息的局面極為不易。

  「奇葩說」辯手邱晨在曾經參與過的一個科普動畫製作,她在騰訊Me大會上演講時回憶這段經歷時表示,做一個能收回良好傳播率的科普,難度在於科普信息需要與充斥在網際網路上的娛樂碎片和娛樂產品進行競爭,和娛樂新聞、娛樂消息爭奪大眾注意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文破除喝水謠言,教你正確喝水
    謠言說不能喝,無非是跟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扯上了關係。當然,這兩種物質確實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2A類致癌物,屬於【很可能致癌】的物質。問題是,千滾水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升高嗎?有研究者做過實驗,即使一壺水反覆燒了6次,亞硝酸鹽也只是略微增加。即便反覆燒20次,亞硝酸鹽含量都比國家飲用水標準要求上限的3%還低。
  • 你以為的養生,卻是在損害健康,這些養生常識全是謠言!
    養生之風是越刮越熱,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養生大軍當中。大家都知道養生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但是很多人在養生方面非常的盲目,經常受一些謠言的誤導,養生反而變成了「傷身傷心」的事。有哪些常見的關於養生方面的謠言呢?
  • 「IT那些事」 第二十三彈 戰疫期間拯救被謠言淹沒的長輩
    疫情急如火,平常最關心健康養生的長輩們現在宅家也不時地刷手機關注著疫情的相關信息。但微博、微信中的信息良莠不齊,更嚴重的是還有謠言不斷湧現,造成不少父母等長輩們被坑。最頭痛的是,他們信了就會發在家庭群裡面,對於個別脾氣倔的長輩,你要是不聽他們的還會惹他們生氣。怎麼辦,才能拯救你們我親愛的老爹老娘。讓我們用科學的工具擊敗這些謠言,贏得戰疫的最後勝利吧!
  • 這些誤解了20年的養生謠言,必須提醒咱爸媽
    點擊上方「青年文摘」關注來源:《一起來粉碎朋友圈養生謠言》讀客文化授權發布自從咱爸媽開始用微信各種養生謠言就霸佔了聊天記錄因此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梳理了 五個流傳最廣的養生謠言 快分享給爸爸媽媽一起科學養生吧!
  • 真的嗎?這本謠言粉碎書請收好
    自從咱爸媽開始用微信各種養生謠言就霸佔了聊天記錄因此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重磅新書《一起來粉碎朋友圈養生謠言》本書作者是人民日報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普自媒體」之一好奇博士團隊在闢謠方面可以說是真正的專家特別擅長用爆笑漫畫科普知識
  • 「忽左忽右」的健康科普刷屏 我們該如何「相信」科學?
    像這樣「打臉常識」「忽左忽右」的科普帖,朋友圈幾乎天天可見:某科學研究發現手機輻射可能致癌,不久後又說這種效應尚無足夠證據;剛把日行萬步、南瓜降糖等奉為「養生秘籍」,轉眼又有專家出來闢謠……最為尷尬的是,這些自相矛盾的科普帖通常都冠以科學的名義,每種觀點都言之鑿鑿,讓人無所適從。公眾不禁要問:在這個健康科普刷屏的時代,我們到底該信誰?
  • 關於養生的10大謠言,醫生:千萬別信,比「廢話」還害人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許多人開始注重養生,許多的所「謂養生專家」拔地而起,連保健品也是花樣百出~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讓人盲目的「養生大法」是否都是正確的呢?生活中的10大謠言,你可千萬別信,否則比「廢話」還害人!
  • 擁有上萬條圖文內容,騰訊醫典如何兼顧醫學嚴謹性和科普通俗性?
    你還記得每年評選的健康謠言嗎?「小蘇打能餓死癌細胞」、「注射宮頸癌疫苗會導致懷孕」、「滴尿驗癌」……,這些謠言充斥在網絡,經常被父母輩的人轉發,還經常發給孩子,讓孩子注意,而我們經常被搞得哭笑不得。為做好健康科普,為民眾提供多形式的權威的用藥知識。7月1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中心與騰訊醫典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別被韭菜補腎可樂殺精騙了,男子聽信養生謠言發生意外!
    關於養生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只要是害怕死亡,就會謠言不止,這句話或許不全對,但有一點說的沒錯,有些商家會利用人們害怕死亡、疾病這一點,鼓吹養生偏方,這種事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據悉以前的人都是吃兩頓飯的,後來一個食品公司的專家說要一日三餐才健康。
  • 走進氫分子醫學,正確認識氫!
    利用氫分子的特性進行治療、調養的一種新方式,這種治療、養生方式將有可能會是未來健康管理的新模式。為什麼說身體補充氫分子就能治病、養生呢?這就先得說說氫的特性:氫具有極強的滲透性、選擇性抗氧化、無毒無色無味。有人會問:那這和治療疾病、養生有什麼關係呀?
  • 知名專家科普來襲——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文末有福利)
    知名專家科普來襲——帶你正確認識「蝙蝠和貉」(文末有福利) 2020-08-27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果殼網百篇妙文粉碎謠言 主編:啟蒙精神永遠需要
    其實不用查證就能對這個消息有個大致判斷。東京迪斯尼度假區位於東京附近的千葉縣浦安市,距離福島核電站至少有上百公裡。目前,日本政府要求福島核電站半徑30千米範圍內的居民自行撤離。如果說東京迪斯尼樂園會因為核輻射而不能經營了,那東京以及東京附近的人都要撤離嗎?  所以,東京迪斯尼樂園暫停開放確有其事,不過原因不是核輻射。
  • 青島市政協委員田字彬:進一步普及醫學科普知識
    眾多醫護人員在處理繁忙的門診與住院業務過程中,花費大量時間向病人、家屬講解各種基礎性的醫學科普知識,百姓(患者)最關心的健康問題,反而是他們最不明白的知識盲點,大批醫學專家卻只是專注於醫學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並不重視參與社會健康教育、醫學科普知識普及活動,當前在健康教育、醫學知識普及方面的問題是「知與行」脫節,乃至分離的現象異常突出,因為百姓健康知識的碎片化和信息不對稱,給許多所謂健康產業中追逐暴利的不良從業者創造了機會
  • 謠言哪裡跑?細數那些年「忽悠」你的食品藥品類謠言
    「你聽說了嗎?紫菜都是塑料做的!」「啊?那我還能吃啥?」。您可別當真,這是2017年初流傳在網絡、坊間的一條謠言! 2017年年初,一條有關「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瘋狂傳播,導致多家品牌廠家的產品全部下架,紫菜廠家叫苦不迭。
  • Nature:比疫情更可怕的是偽科學謠言的傳播
    5月13號的 Nature 論文「支持與反對疫苗觀點的線上競爭」,從觀點傳播動力學的角度,系統性地討論在社交媒體上,科學與謠言在傳播過程中,會呈現出哪些不同的特徵。該文的研究套路值得借鑑,研究得出的結論,不只適用於西方文化的背景下,也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 醫生最想闢謠的7個喝水謠言,大多人都中招
    但這些做法都是正確的嗎?其實,很多關於水的傳言不過是一場騙局,三言兩語只為忽悠你奉上更多錢財。英國知名營養學家RhiannonLambert在接受採訪時說到:「任何關於果汁能排毒的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我們天生就被要求用肝臟和腎臟來,排毒而非果汁。」果汁不僅不具有排毒功能,還不能代替水果蔬菜。以上幾種謠言其實都是同樣的套路,人們總是孜孜不倦地嘗試,在水裡添加各種東西,來補充營養以求達到在喝水時養生的效果。但總是事與願違。
  • 沒有一個謠言,能活著走出2021
    P.S.今天文末有福利哦~科普那麼多年,我們遇到過許多匪夷所思,甚至啼笑皆非的謠言:🙄 醒醒吧!你的鼻屎,只是一顆平平無奇的鼻屎,沒有任何免疫效果。我特別懷疑散布這個謠言的人是不是仇視人類,居然勸人吃屎……現在條件好了,大家越來越注重身體,不僅要吃得好,還要拉得好:雖然我們闢謠過很多回,醫學上就沒有「宿便」這種概念。
  • 十大最流行生活謠言榜發布
    著名中文科普網站果殼網12日宣布加盟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並首次發布「闢謠10大最流行生活謠言榜」。其中,「宿便是健康殺手」「孕婦需穿防輻射服保護胎兒」及「果汁與海鮮不能同吃」等流傳甚廣的謠言均榜上有名。
  • 醫學科普也可以很美很文藝
    疼得「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你身邊有沒有親友因結石卡住輸尿管而疼得痛不欲生?在我國,尤其是南方,尿路結石的發病率居高不下。結石如果長期得不到處理,結石引起的腎積水會嚴重損害腎功能。結石患者即使治療及時,數年後也可能重新長出結石。尿路結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需要怎樣預防和治療?啤酒和海鮮是結石的「好朋友」嗎?檸檬水多多益善嗎?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尿路結石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