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驥
果殼網前天更新的謠言粉碎對象是——日本迪斯尼的暫時關閉,是因為受核輻射的影響。截至3月31日,果殼地震專題共發表文章近百篇。
最新流言是這樣的:因為核輻射的影響,位於千葉縣的東京迪斯尼樂園宣布無限期停業——這是世界上運營狀況最好,唯一盈利的迪斯尼樂園,無數美好回憶停留在此……
在果殼寫手的眼裡,這則流言傳達了兩個信息:日本的核輻射已經相當嚴重啦;東京迪斯尼樂園將永久性的關閉。
其實不用查證就能對這個消息有個大致判斷。東京迪斯尼度假區位於東京附近的千葉縣浦安市,距離福島核電站至少有上百公裡。目前,日本政府要求福島核電站半徑30千米範圍內的居民自行撤離。如果說東京迪斯尼樂園會因為核輻射而不能經營了,那東京以及東京附近的人都要撤離嗎?
所以,東京迪斯尼樂園暫停開放確有其事,不過原因不是核輻射。
果殼MM上央視
日本發生9級地震及其核電危機,引起了國內民眾的廣泛關注,以至於出現了一場場鬧劇——海帶、碘酒、加碘鹽甚至是醬油,都得到狂熱追捧。
這讓一群科學愛好者格外忙碌起來,他們自覺地擔當起了「粉碎謠言」的重任。
如果你仔細地瀏覽網絡世界,你會發現,在我們身邊已經有不少科學網站,並且不少是年輕博士主動擔當,敲鍵盤傳播知識,以提高民眾的科學素養為己任。但這中間,又以果殼網最引人注目,為什麼?就連央視都採訪果殼網的年輕MM了,請他們出面,講解超級月亮與地震的關係。
用果殼「餵」松鼠
「姬十三」是這群年輕人的頭目,30多歲的神經生物學博士,科普專欄作者,真名嵇曉華,數年前憑一腔熱情和同道一起創立了「科學松鼠會」。嵇曉華是舟山人,還在剛開始從事科普寫作時,本報的科學記者就曾經採訪過他。
而現在,松鼠會已經繁衍出100多位「松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線研究人員,還有一部分是科學記者,以及職業科學傳播者,比如科普雜誌工作者。
果殼網是一個年輕的網站,去年11月上線,可如今影響力已不容小覷。負責該網站傳媒的朱溯源向記者介紹說:「科學松鼠會」已經正式註冊為NGO(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有幾名專職工作人員。為養活松鼠會,姬十三又創辦了科普網站果殼網,希望拿果殼網的收入補貼科學松鼠會。
果殼網現有50名左右員工,他們大多是科學團體松鼠會的成員,全職為網站工作。雖然科學松鼠會和果殼網是兩個不同的機構,但他們從事的事業、擔當的義務是一致的,比如闢謠。
闢謠成了當下主業
「從2007年到現在,我們一直在做科普方面的工作。日本地震開始,我們就一直在關注,這當中出來太多謠言。」科學松鼠會群博的副主編遊識猷說。
的確如此。果殼網有15個主題站,如「心事鑑定組」、「死理性派」,在記者看來,以「謠言粉碎機」最特別。它針對社會上的各種與科技有關的傳言,用查找科學文獻、做實驗等方法檢驗其真偽,粉碎謠言。
用姬十三的話說:「我們的敵人並非謠言本身,而是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是不加反思的生活態度。比粉碎謠言更有價值的,是培養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這樣,果殼網設立了主題板塊「謠言粉碎機」。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後秋秋擔任「謠言粉碎機」的編輯,她身邊聚集著20多個高學歷的80後編輯。編輯們的學科背景涵蓋物理、生物、電子、植物、數學等領域。按果殼網的工作量,每個版主要按照各自的主題,每天更新發布千字左右的科普文章。
遊識猷說,「過去傳播的『躲避地震黃金三角』,2008年的時候就被闢謠了,沒想到現在還有很多人相信。我們就把這些文章再拿出來,希望如果真的發生地震,人們來掌握正確的求生知識,不至於被謠言誤導。」
所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謠言不會止於智者,只能止於民眾充分的知情權。在個人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傳播節點,正確的態度是「謠言止於你我」。
啟蒙精神永遠需要
果殼網主編徐來說:「我們的現場不是在地震發生現場,而是在中國網民、公眾之中。因為公眾有恐慌,我們要第一時間站出來,驅散恐慌。」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嚴鋒這樣評價果殼團隊:「專家達人在災難中剖析事理,粉碎謠言,安撫民眾,恍然覺得他們是以民間的身份,穿越性地延續著一個並不遙遠的時代。賽先生不死,啟蒙精神仍在。」
央視主持人李小萌說:「相比官方媒體來說,為什麼很多人願意相信它?1來自民間。2非應運而生。3專業但通俗易懂。4及時。5名字及態度親和。6無預設立場。除第1條與生俱來之外,其他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