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盤點全球最健康飲食方式—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國慶假期過後,朋友圈被一部BBC紀錄片刷屏——The World’s Best Diet(《全球最佳飲食》)。片子收集了全球50種不同國家的日常飲食類型,結合專業營養師與醫生的意見,由差到好,列出了一份全球飲食習慣的評分。

實際上,這部紀錄片首發是在2014年,直到目前為止,網絡播放量還不足十萬。但它的突然翻紅,吸引了更多新觀眾觀看,不失為一件好事。大家跟著兩位主持人,從非洲平原,到南太平洋海岸,去尋找世界上最好與最差的飲食,通過觀察別人的飲食習慣,從而讓自己變得更會吃。

節目一開始,紀錄片交代了他們在諮詢專業醫生和營養師的意見後,將評價一個地區飲食習慣好壞的指標定位成幾個方面:攝入脂肪類型、飲酒量、超重比例、與飲食相關的癌症、壽命等。

排名最靠後的包括南太平洋的島國,以及俄羅斯、墨西哥、科威特、美國等。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共同的特點就是食用大量精加工的方便食品、快餐。這些食物中的食用油和糖的含量非常高。

其中,馬紹爾群島的島民主要依賴罐頭食品,包括蔬菜和肉類,這直接導致他們的超重和糖尿病發病率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再比如墨西哥人習慣的零食、飲料,使得三分之一的人口面臨超重問題;俄羅斯則是由於酒精的關係,導致肝病、酒精中毒、醉鬥、意外,四分之一的男性活不過55歲。

很多網友也意識到了這個正在全世界蔓延的問題,就是紀錄片中提到的「新世界症候群」。速食、快餐早就成為了全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流行文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青少年正在受到這種文化的嚴重影響。

相較而言,中國的飲食習慣在這部紀錄片中排在了前二十內的位置。儘管它提到,大量食用大米可能會使血糖升高,但好在中國傳統飲食中包含了大量蔬菜。

此外,東南亞各國的排名也都不低。紀錄片提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香料——辣椒。科學家發現,辣椒中的一些化合物不僅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還能釋放內啡肽。

值得一提的還有韓國。韓國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我們可以看到,魚、新鮮蔬菜、醃菜在他們日常飲食中的佔比特別高,他們食用的蔬菜量甚至是英國人的兩倍。在韓國最出名的「泡菜」中,含有很多益生菌,且放置時間越長,維生素B12含量越高。有意思的是,儘管韓國早已進入了高節奏的現代生活,但他們非常忠實於他們的傳統飲食習慣。

在亞洲,還有兩種食物被發現對人體的健康有益,比如斯裡蘭卡人常吃的椰子,和印度人喜愛的咖喱。多吃椰子可以有效降低不好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而薑黃根粉的化學物質,對預防和治療某些癌症是有效的。

在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曾讓科學家都覺得不解,那就是法國。法國人熱愛美食全世界都知道,香腸、肉醬、鵝肝醬、紅酒、芝士統統少不了。即便這樣,他們仍能維持較低的膽固醇,國人的心臟病發病率還是歐洲最低的。科學家解釋,雖然法國飲食中含有的高脂肪不少,但總體營養結構很合理,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攝入量較少。還有研究認為,這與他們對待食物的態度有關。法國人特別專注一日三餐,有很好的飲食氛圍,每天至少花兩小時,且量少,不吃快餐,其餘時間幾乎不吃零食。

需要提到的是,如今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的「新北歐飲食」「地中海飲食」,的確是受到肯定的。前者主要是由漿果、燕麥、黑麥等穀物,以及魚類、蔬菜組成,後者習慣多吃豆類,蔬菜、水果、魚,適量奶類、葡萄酒,少量紅肉,很多橄欖油。在義大利一個名叫坎波迪梅萊的地區,人們的平均壽命為95歲,列全球第一。科學家研究發現,除了30%的基因因素,其餘主要跟他們純天然的飲食方式有關。

在不同的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一定離不開當地各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即便是紀錄片評選出的最健康的飲食方式也並非唯一的標準答案,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事實上,看過紀錄片的人就會發現,遵循平衡膳食的營養金字塔才是最普適的健康方法。(朱香)

《中國科學報》 (2018-10-12 第5版 文化)

相關焦點

  • 「原始人飲食」可能並不健康—新聞—科學網
    如果你像祖先那樣吃東西,你會更健康。
  • BBC頂級紀錄片《人類宇宙》
    ·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276p50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4-10-07集數: 5單集片長: 60分鐘豆瓣評分:9.2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追美食紀錄片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原標題:追美食紀錄片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近期,《風味人間》第二季、《尋味東莞》的播出,再次挑逗了食客的味蕾,喚起人們對美食的想像。《風味人間》第二季從全球視野出發,在美食故事的娓娓道來中,探究世界各地美食千絲萬縷的聯繫,呈現各地美食的新鮮滋味。
  • 健康膳食從植物性飲食開始-可持續有趣有料生活方式
    不論是素食還是半素食的飲食方式都被推崇為新時尚健康的飲食方式,又或是現在很多名人也為之瘋狂的植物性飲食,對於排斥全素食和戒不掉肉類的人來說絕對是福音呀。植物性飲食是什麼?植物性飲食提倡以簡單、營養、天然的食物為主食。也就是選擇天然水果、蔬菜、豆類和穀物,而不是奶酪披薩、漢堡、薯條、糖果、可樂、糕點等。遵循植物為主的生活方式並不一定意味著完全不吃動物類食物,作為一種更靈活也更廣泛選擇的方式,對於植物性飲食者來說,動物蛋白同樣可以融入他們的飲食中,僅僅作為蔬菜和全穀物的輔食。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BBC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英國野馬製作公司(Mustang Films)製作。
  • 這部BBC的紀錄片,讓人懷念那些倒閉的街角小店
    BBC在今年新出了一個紀錄片,講的也是街角小店的故事。《時光倒流》(Back in Time for...)是BBC早在2015年3月就開始製作的系列紀錄片,每期都涵蓋一個懷舊主題。 這檔節目將一個個生活話題以情景演繹的方式呈現出來,追溯它們過去幾十年裡的變化。你可以把它看做特定時期,家庭生活的縮影;也可以把它放大到歷史時間線上,假裝自己是位人類學家,開始考究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演變過程;甚至還可以展開聯想,看看自家老相冊裡是否有也類似的故事發生。
  • BBC紀錄片《南太平洋》第2集-漂流者
    BBC紀錄片《南太平洋》第2集-漂流者導演: 馬克·布朗羅 / Chiara Bellati / Jonathan Clay編劇: Chiara Bellati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 Mike Rowe / Richard Wollocombe / 馬克·布朗羅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www.bbc.co.uk
  • 健康|最新研究:人類最佳的飲食方式是什麼樣的?
    偏愛吃肉、討厭脂肪、加工食品吃不夠的飲食方式,現在已經成為肥胖和代謝紊亂的代名詞。這種進食方式對人的身體極具破壞性。如果說這種飲食方式還有一丁點好處的話,那就是這種糟糕的飲食狀況幫助闡明了營養在人類健康中的核心作用。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與腸道、器官、關節、大腦和精神等疾病的風險升高密切相關,從2型糖尿病和癌症到類風溼性關節炎和抑鬱症。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BBC紀錄片丨《人類宇宙》1~3集
    來自BBC紀錄片編輯整理( ID: BBCjilupian)導演: Stephen Cooter主演: 布萊恩
  • 全球飲食最健康的6個國家 他們的一日三餐
    「you are what you eat」,今年2月,彭博社公布了2019年全球最健康國家指數榜單,西班牙拔得頭籌,成為最健康國家,其後五個國家依次是冰島、日本、瑞士、瑞典、澳大利亞。健康的膳食結構,是這6個國家在此次排行中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之一。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何毓琦(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自2007年起,作為科學網的一名博主,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世界舞臺上中國科學技術時代的到來。在《中國科學報》創刊六十年之際,我願送上我最美好的祝福。《中國科學報》在過去的一甲子,報導了最前沿的醫學科學,推動了醫學科學的發展。祝願《中國科學報》繼往開來,再創輝煌,共同助力健康中國!
  • 全球飲食最健康國家之冰島,他們的這些飲食特色你絕對猜不到!
    在冰島,吃鯨魚也是合法的,鯨魚料理還是當地飲食特色,據遊客反饋,鯨魚肉的口感並不像普通魚類一般細緻,紋理粗大而不規則,可是冰島當地人卻十分喜愛鯨魚的滋味,在普通餐廳比較常見。就是這個愛吃魚的國家,在全球,老年痴呆,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發病率最低,平均壽命最高,2018年,冰島男性的平均壽命是81歲,居全世界最高。
  • 素食主義飲食方式對機體的健康真的好嗎?
    研究者指出,目前我們很難忽視這方面的證據,在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同時也強調了另外一點,即素食飲食是安全的,而且對於任何年齡的人群都是非常重要的。Levin表示,科學界一直都支持這種說法,但很多人仍然會存在一些誤解,即立足星球的飲食方式對於兒童而言是並不健全的。並沒有人質疑素食飲食對於任何年齡段個體的安全性,包括嬰兒、兒童、未成年人等。
  • BBC紀錄片真實揭秘,減肥還是靠運動!
    導語:最近,BBC出了一部對全世界50個國家日常飲食習慣進行評分的紀錄片——The World’s Best Diet《全球最佳飲食》,這個紀錄片一出現就引起了營養專家們的注意,而中國在這部紀錄片裡僅僅排第18名。
  • 借肝病醫生「一雙慧眼」—新聞—科學網
    8月28日,在清華大學與海斯凱爾聯合研發全球獨有的MigTE技術及新品發布會上,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榮譽主任委員、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教授賈繼東表示,肝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非常關鍵。 《肝臟病學雜誌》刊登的報告顯示,中國有近4億人群受到各類肝臟疾病的困擾,其中包括B肝、C肝、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和藥物性肝損傷的患者。
  • 這幾種「流行」飲食方式真的健康嗎?「無麩質飲食」真的讓你更健康...
    「竹炭食物」排毒養顏、「生酮飲食」能減肥、「無麩質飲食」對身體有益......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號稱能「排毒養顏」「減肥瘦體」的飲食方式也日益流行起來,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和追捧。那麼,這些「流行」飲食方式到底靠譜嗎?一起來看看。
  • BBC網站除了精彩絕妙的紀錄片 還可以用來學英語!
    對於中國學生而言,提到BBC最多想到的是它精彩絕妙的紀錄片,其實,它還有另一個神奇的存在——BBC Learning English!網址:http://www.bbc.co.uk/learningenglish/BBC Learning English中國學生的福音,這上面的所有聽力材料都有稿子!
  • 合理飲食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芬蘭奧盧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發現,高鹽分攝入或會增加個體患心律失常的風險,心率失常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其在全球影響著數百萬人的健康。心房顫動(AF,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種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僅在英國其就影響著100萬人的健康,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較高,而且在極端情況下,心房顫動常常會導致患者心力衰竭,因此,鑑別出高鹽飲食是一種可避免的風險因素,或能幫助研究人員制定新型策略來預防人群患心房顫動及其它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