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自信走好中國太空探索路|長江評論
新華社 髮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楊於澤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將在月球上降落並採集月壤,然後返回地球。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採集月壤回地球的國家。有外媒稱,美國半世紀前就數次載人登月採集月壤,蘇聯也在幾十年前無人取回月壤,中國只是在完成美、蘇早已做過的工作。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
-
中國天眼再為人類好奇心插上一對翅膀
據中國青年報4月28號報導,中國天眼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探索,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為實現地外文明搜索的科學目標邁出了第一步。地外文明探索是中國天眼的科研任務之一,事實上,除了中國天眼,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在進行這一項科研任務。這些充分說明,探索地外文明是全人類的目標。
-
宇宙無垠,我國曾發出的太空探測器
宇宙無垠,我國曾發出的太空探測器從載人航天到太空探測器,我國在探索太空之路上是不斷地開拓創新。我國曾發射過的太空探測器,你又知道嗎?嫦娥一號衛星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總重量2350千克左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1年。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
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_新華報業網
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
三國探測器同赴火星,開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澳大利亞火星學會地質學專家喬恩·克拉克指出,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有力說明了「太陽系探索不再是歐美國家的特權,而是全球性事業」。每個地球「使者」都是開拓者,它們不僅會增進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將拓展整個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遠航星辰大海,正在成為外空命運共同體的共同事業,探索未知、拓展人類疆界是所有太空任務的共同目標。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
蘇州崑山巴城陽澄湖大閘蟹插上航天翅膀
隨著「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巴城陽澄湖大閘蟹繁育中心」的揭牌,意味著蘇州崑山巴城陽澄湖大閘蟹插上了航天翅膀。本次活動由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與中國小康建設研究院農業經濟研究分會聯合主辦,崑山欣心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與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動我國航天農業優化升級。
-
科技創新為青少年成長插上騰飛翅膀
近日,在銀川市第1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由我市報送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在多項比賽中奪得大獎,這些科技小達人用一件件作品展示出了我市青少年的探索實踐精神和創新動手能力,科技創新也為他們的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空間3D列印技術,讓太空探索插上了飛躍的翅膀
歐美和俄羅斯在3D列印技術的研發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第一臺金屬3D印表機誕生在英國。俄羅斯在2018年首次在太空使用了生物印表機列印了動物器官。太空失重的環境讓器官的存活率更高。我國在3D列印技術應用方面,也有不少成果。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利用3D列印成功試製出為發動機提供穩定動力輸出的最關鍵部件:一體化噴注器。
-
「天問」問天丨點讚新時代系列報導
早在2300多年前,詩人屈原就用一首長詩《天問》,發出了對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問。「天問」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稱,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
-
杭州這隻特立獨行的螞蟻,為夢想插上了翅膀!|迅蟻參訪記
史蒂芬•茨威格的這段文字,抒寫了「探索與發現」的喜悅。在距離人類發現太平洋即將滿506年的9月19日,2019級浙江大學MBA部分新生走進杭州未來研創園,走進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啟了一場觀摩創業團隊「探索與發現」的交流活動。
-
教程|色彩+肌理+創想——趣味畫太空宇宙
課程類型綜合創意繪畫課程參考課時90分鐘 工具材料水彩顏料、水粉顏料、水粉筆課程構思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天空,你是否也在想天上到底有什麼呢?是有外星人?還是神仙住在上面呢?今天老師帶領大家遨遊宇宙,一起看看宇宙中星球的奧秘吧!
-
探索宇宙奧秘,光伏在為航天事業保駕護航
當地球上第一個人類仰望星空時,也就邁開了追尋文明和真理的腳步。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來沒有停止對宇宙的浪漫想像和探索激情。飛船、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飛行主要依靠電池提供動力,而這個電力供給主要來自太陽能電池帆翼。太陽能發電在太空發展進程中擔當重要角色,現在已成為航天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跟著能環寶一起來盤點一下光伏在探索宇宙中的身影。
-
探索宇宙的生成與消亡 文字冒險《太空計劃》降臨
探索宇宙的生成與消亡 文字冒險《太空計劃》降臨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南山頑石 時間:2017-
-
天問,中國的太空探索及想像
01 中國的太空探索和想像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了! 因為2011年升空的螢火一號才是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是中國首次與歐洲、俄羅斯等國一起,進行國際性的深空探測合作。
-
人類並不孤單,地外生命真的存在,兩艘探測器探索太空即將啟程!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並不孤單,地外生命真的存在,兩艘探測器探索太空即將啟程!在浩瀚的宇宙當中,人類究竟是不是唯一存在的生命?火星,金星,木星的衛星上都曾經發現過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而從概率學上來講,在宇宙誕生的100多億年時間當中,地球和宇宙誕生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實在是不可以提,而在地球誕生的短短46億年時間當中都已經可以出現人類了,那宇宙出現的這麼多億年當中,難道不可能會誕生相似的存在嗎?
-
火星上的聚會、鎖定月球表面 2021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科技創新世界潮 ◎實習記者 張佳欣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火星上的聚會 去年夏天,阿聯、中國和美國都向火星發射了無人探測器,希望能在每兩年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機縮短抵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