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發明新材料,可儲存太陽能

2020-12-05 IT之家

IT之家訊 1月12日消息,利用太陽能是我們代替石油能源的最好解決辦法,現在也能看到更多的太陽能被運用到家庭以及公司大樓供電中。近日,MIT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材料,這種材料可以讓太陽能利用率達到新一個新的階段。

這種材料是一種固體物質,它可以在陽光下暴曬很長一段時間,這就像一個充電的狀態,它可以儲存大量太陽能。當在陽光下曬一小段時間,它就能夠恢復到原來的化學結構,來達到釋放熱量的狀態。

這種膜狀材料極薄,科學家想讓它用來給汽車擋風玻璃除霜、烘乾衣物甚至用來給房屋加熱取暖。現在科學家正在考慮兩個問題,一是顏色的選擇,科學家想讓它看起來更加透明;二是正在研究如何讓這種新材料能在一次熱量釋放時,溫度能夠高於周圍環境溫度20攝氏度。

(via: ubergizmo)

相關焦點

  • 新材料可儲存太陽能數月甚至數年,但這個問題還有待解決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發明一種被光激活的全新材料,能夠儲存太陽能數月甚至數年,並在需要時以熱能形式釋放出來。資料圖 新華社發 楊世堯 攝材料化學高級講師約翰·格裡芬率領團隊,對一種「金屬有機框架」(MOF)複合材料進行了研究。
  • 新材料可將太陽能儲存數月甚至數年
    據最新一期《材料化學》雜誌報導,英國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種可將太陽能存儲數月乃至數年的特殊材料——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材料的功能有點像用於暖手器供熱的相變材料。但是,MOF的好處是它可以直接從太陽中捕獲免費能源。在MOF中,碳基分子通過連接金屬離子形成結構。至關重要的是,MOF是多孔的,因此它們可與其他小分子形成複合材料。通過添加吸收光的化合物偶氮苯分子,最終形成的複合材料能在室溫下將吸收的紫外線能量儲存至少四個月,然後再釋放出來。
  • 能源儲存技術新突破!太陽能將可儲存數年
    科學家研究新突破,儲存時間提升不止10倍近日,一家太陽能汽車公司Aptera宣布太陽能電動汽車開始接受訂單,準備大規模量產;據該Aptera介紹,在不充電的情況下,這臺太陽能電動汽車能夠單純靠太陽產生大約65公裡的續航,並且還可能在以後實現1600
  • 科學家發明「神奇液體」:儲存太陽能18年,或可解決能源問題
    科學家發明「神奇液體」:儲存太陽能18年,或可解決能源問題我們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莫過於來自太陽的能量。可是就在此前,來自瑞典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傑弗裡表示,他此前率領團隊「創造」出了一種非常神奇的液體,能夠實現長時間的儲存太陽能,最久能夠達到18年左右。這種液體就如同一種液態的「電池」,能夠通過吸收陽光來儲存光能和內能,再在需要釋放能量的時候,以熱量的形式把它們釋放出來。
  • 太陽能光熱再利用、新材料可修復土壤 合肥科學島兩大科技發明領先...
    不用電池點亮小手電,太陽能光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新型納米材料,可修復土壤裡的重金屬汙染。近日,科學島上傳來喜訊,兩項科技發明領先全國。太陽能光熱利用有新進展近日,科學島在太陽能光熱轉換與熱能存儲利用方面取得一系列新進展,引起社會關注。
  • 新型材料可以將太陽能儲存數月至數年
    隨著我們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轉變,對捕獲和儲存能量的新方法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一種晶體材料時發現,這種材料具有能夠從太陽中捕獲能量的特性。這些能量可以在室溫下儲存幾個月,並且可以在需要時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
  • 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研究
    引言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分布最廣,獲取最容易。本文旨在對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現狀進行調研,以期促進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與發展。       顯熱儲存       顯熱儲存是利用儲熱材料的熱容量,通過升高或降低材料的溫度而實現熱量的儲存或釋放的過程。顯熱儲存原理簡單,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是研究最早,利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太陽能熱儲存方式。
  • 新發明:利用太陽能可同時產生電和氫氣
    11月23日消息,據firstpost網站報導,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新型裝置,可以利用太陽能廉價而有效的製造並儲存能量,不僅能供電子設備使用,還能為新能源汽車製造氫燃料。這種裝置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承擔得起氫燃料汽車的費用,因為它藉助鎳、鐵和鈷來產生氫氣,這些材料儲量豐富,而且比目前生產氫燃料所使用的鉑和其它貴重金屬要廉價得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教授Richard Kaner稱:「氫氣是汽車的一種絕佳燃料,它是已知最清潔的能源,它廉價而且不會給空氣帶來汙染,只會形成水。」
  • 科學家開發可被光激活的新材料 將潛在能量儲存數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材料,它可以將能量儲存數月,甚至可能是數年。 這種材料可以被光激活,然後在需要時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儲存的能量。      該團隊從金屬有機框架(MOFs)入手,這種材料以多孔著稱,因此具有極高的表面積。
  • 【新材料】MIT研發「白天吸收太陽光 需要時再以熱能釋放」的新型...
    雖然太陽能為取之不盡的能源,但只有在白天的時候,我們才能利用其能量作為用途所需,因此,不少科學家致力研究要如何最有效率的儲存太陽能,以在陰天或夜晚時使用,目前大多數的技術,都著重於如何儲存與利用轉換為電力的太陽能。
  • 科學家開發可被光激活的新材料,可將潛在能量儲存數月或數年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材料,它可以將能量儲存數月,甚至可能是數年。這種材料可以被光激活,然後在需要時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儲存的能量。這反過來又使它們能夠吸附大量的分子,使它們成為海水淡化或過濾水、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或在體內輸送藥物的理想材料。對於這項新研究,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測試了MOFs可能能夠儲存能量的能力。他們從一種被稱為DMOF1的材料版本開始,並在其孔隙中加載偶氮苯分子。這種化合物對光的吸收能力很強,這會使其分子發生物理形狀變化。
  • 科學家發明新型透明材料可作太陽能發電(圖)
    導讀: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透明材料來吸收太陽能,這一新的發明,有望在將來使整棟房子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人們可能聽說過薄膜太陽能電池,但透明的材料做成的電池肯定沒聽過。
  • 室溫條件下以低成本儲存風能和太陽能,新型電池可做到
    7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焦耳》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材料組合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可充電電池,這種電池能夠儲存大量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新技術可以在正常的環境溫度下,快速、有效地向電網輸送能量。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30 13:56:21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 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但是,製造矽的過程卻並不清潔,需要大量來自電廠的能量,而這些電廠又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
  • 新材料可直接從太陽中捕獲免費能源,並能儲存數月甚至數年
    據最新一期《材料化學》雜誌報導,英國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種可將太陽能存儲數月乃至數年的特殊材料——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至關重要的是,MOF是多孔的,因此它們可與其他小分子形成複合材料。通過添加吸收光的化合物偶氮苯分子,最終形成的複合材料能在室溫下將吸收的紫外線能量儲存至少四個月,然後再釋放出來。這是對目前大多數光響應材料所實現的能存儲幾天或幾周能量的重大突破。
  • 新方法可廉價製備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
    新華社華盛頓9月2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廉價製備能替代傳統矽晶體製造太陽能電池的新材料。這種材料能更高效地將陽光轉化為電能,有望成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材料。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化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可使用類似於報紙印刷的捲軸式製造方法,從而實現大量、低成本生產。  研究人員使用超快紅外成像技術對這種材料的結構與組成進行了觀察,發現它十分柔軟,即使原子發生大規模振動,也能保持晶體結構。而處理矽等材料時,需要將晶體硬化來抑制原子振動。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但是,製造矽的過程卻並不清潔,需要大量來自電廠的能量,而這些電廠又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
  • 新材料可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
    新華網芝加哥1月28日電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合成的一種新聚合塑料材料可在低成本的條件下,將太陽能電池的效能大大提高。  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的俞陸平教授等人一直致力於這種聚合塑料材料研究。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