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從遠古來:「麒麟魚」揭秘人類頜骨來源之謎—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人都要吃飯,長有上下頜的嘴巴是人類進食、呼吸、交流的重要器官,也是從魚到人全部有頜脊椎動物的共同特徵。人的上下頜骨構造並不複雜,然而實際上,它們經過了曲折複雜的演化歷程,才變成今天的樣子。

但是,人類頜骨的起源問題卻始終是個謎團。早在11年前,美國《科學》雜誌就將「翼、鰭與面孔如何發育演化」定為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

10月21日,《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阿爾伯格聯合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科學家在一條4.23億年前的小魚身上,發現了新的秘密。這一最新成果,為描繪面孔如何發育演化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古魚「王國」重見天日

大約4.19至3.59億年前的泥盆紀被稱為「魚類時代」。那時,形形色色的魚類遊弋在地球的各處水域,而身體覆蓋著大塊骨板的盾皮魚類則是當之無愧的統治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史前超級掠食者——鄧氏魚。鄧氏魚體長可達10米,上下頜武裝著刀片狀的鋒利骨板,擁有液壓剪一般的強大咬合力,以各種大型魚類為食。

然而,隨著魚類時代的落幕,鄧氏魚和其他盾皮魚類在泥盆紀末期突然絕滅。成為演化的「死胡同」,它們留下的生存空間被更進步的硬骨魚類和軟骨魚類瓜分。

多少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楚這些類群之間的演化關係,進而理清人類遠祖的譜系,但卻只能通過一鱗半爪的零碎材料試圖還原這段歷史。找到完整保存的古魚,是全球古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聖杯」。

志留紀到泥盆紀時的中國南方是漂泊在赤道附近的孤洲,雲南處於這片大陸的南部。雲南曲靖志留紀晚期的瀟湘動物群時代古老,保存精美,種類繁多,形態奇特,堪稱失落的古魚「王國」。這讓科學家燃起了新的希望。

怪魚「麒麟」

經過數年持續發掘,瀟湘動物群的多樣性遠超朱敏等人最初的預料,他們發現這個古魚「王國」曾經繁榮一時,主要組成是全頜盾皮魚類。「它們長著硬骨魚模式的上下頜,身體其他地方卻保持著典型盾皮魚的樣子,顯示硬骨魚類由盾皮魚類直接演化而來。」朱敏說,「這徹底顛覆了對魚類時代各大類群間演化關係的傳統認識。

隨著發掘的深入,朱敏等人在瀟湘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全頜盾皮魚——長吻麒麟魚。

麒麟魚的名字一語雙關,既以發現地曲靖市麒麟區命名,也寓意它像傳說中龍頭、鹿角、麋身、牛尾的神獸麒麟一樣,集多個類群的特徵於一身。

「麒麟魚的頭既有點像海豚,又有點像鱘魚,前端有前伸的扁平吻突,之後是隆起的『額頭』,口和鼻孔都位於腹面。它的軀體呈長長的箱形,底部平坦。」朱敏說,「在志留紀曲靖的海灣中,它們大概聚集成群,在水底緩慢遊動,用吻部翻起泥沙,尋找蠕蟲和有機碎屑為食。」

麒麟魚體型不大,活著時體長約20釐米,外表也不太起眼。但朱敏等人卻在這條小魚身上找到了一條關鍵的演化線索。

撥開迷霧

典型的盾皮魚有三對簡單的膜質頜骨,稱為「原頜狀態」,而硬骨魚有內外兩個系列的複雜膜質頜骨,稱為「全頜狀態」。此前的研究表明,人類的主要頜骨可以追溯到全頜狀態中。兩種狀態間存在著寬闊的演化鴻溝,推測其間可能產生過大的重組。

朱敏等人使用高精度CT掃描和計算機三維重建技術對麒麟魚化石進行了細緻研究。他們發現,麒麟魚具有一副「不完全的全頜」,其頜骨處於全頜魚和其他更原始盾皮魚類之間的過渡狀態。

「這表示從原頜到全頜的演化是漸進的過程,而非過去認為的那樣,產生過巨大的重組。」朱敏認為,麒麟魚為還原頜的早期演化歷程提供了重要證據。

根據這一發現,他們提出了從原頜狀態到全頜狀態的演化新理論:盾皮魚類的三對內側頜部骨骼向外位移,變成了全頜狀態中的三對外側邊緣頜骨。因此,人類的頜骨可以向前一直追溯到更古老的遠祖——原頜盾皮魚類中。

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主席、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教授約翰·朗評論稱,這一關鍵突破「掃除了我們在脊椎動物頜演化認識上一個大的盲區」,來自中國的系列發現「正改變盾皮魚類已經滅絕的認識,盾皮魚類成為理解脊椎動物的身體結構如何在久遠的過去一步步演化而來的關鍵」。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盾皮魚類並非原始、笨拙、早已絕滅的演化「死胡同」。正是盾皮魚類奠定了後來脊椎動物的演化藍圖,它們中的一支——全頜盾皮魚類——成為包括人類在內徵服了今日地球水域和陸地的硬骨脊椎動物的直系祖先。

而瀟湘動物群這個四億多年前失落的「古魚王國」,還將持續為盾皮魚類乃至整個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史補上更多的殘簡斷章。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4.23億年前長吻麒麟魚:揭秘人類頜骨起源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發現了一種4.23億年前的魚類化石——長吻麒麟魚,將人類的頜骨起源追溯到最原始的有頜脊椎動物——原頜盾皮魚類中。相關論文刊登在2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翼、鰭與面孔如何發育演化」是《科學》雜誌2005年公布的125個最具挑戰的科學問題之一。
  • 揭秘生命演化 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揭秘生命演化,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董瑞豐  冰河時期歐洲人的皮膚和眼睛長什麼樣?4億多年前的麒麟魚如何揭示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15.6億年前華北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的發現,揭開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 中國志留紀古魚新發現揭秘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
    多少年來,古生物學家試圖弄清楚這些類群之間的演化關係,進而理清人類遠祖的譜系。我們是如何從那些早已作古的、奇形怪狀的魚形祖先演化來的呢?以往的早期魚類化石多發現於泥盆紀地層中,那時各大類群早已分化,缺少處於中間狀態的過渡化石;而向魚類時代之前,更遙遠的志留紀追溯,脊椎動物的演化歷史已經湮滅不清。
  • 華夏文明之屠龍行動揭秘世界石球之謎
    kill dinosaurs,Revealing the mystery of stone ball in the world 上篇寫到恐龍之死,並附帶了一張石器照片,今天就從這張照片說起,揭秘恐龍滅絕真相,同時揭秘世界石球之謎。
  • 下巴是哪裡來的?這要問問魚
    今天的人類吃熟食的歷史已經有幾十萬年,現代人更是面對著無所不在的加工食品。更兼人類已經很久沒有天敵,我們都早已忘記了曾被下巴支配的恐懼。然而,以下巴(好吧,正式說來是頜骨)為核心的咬合機構,是絕大部分生物最強有力的武器。頜骨緻密堅固,發力集中,更有生物體最堅硬的組織——牙齒加盟,面對獵物的盔甲和骨骼,很多時候只有它才能夠突破防線。
  • 下巴是哪裡來的?這要問問魚 能追溯到硬骨魚類和全頜魚
    今天的人類吃熟食的歷史已經有幾十萬年,現代人更是面對著無所不在的加工食品。更兼人類已經很久沒有天敵,我們都早已忘記了曾被下巴支配的恐懼。然而,以下巴(好吧,正式說來是頜骨)為核心的咬合機構,是絕大部分生物最強有力的武器。頜骨緻密堅固,發力集中,更有生物體最堅硬的組織——牙齒加盟,面對獵物的盔甲和骨骼,很多時候只有它才能夠突破防線。
  • 麒麟魚的愛情華爾茲
    這經典情境不僅僅屬於人類,麒麟魚也是「魚約黃昏後」。這種華麗而敏感的小魚兒,通常生活在東南亞一帶3-10米深的鹿角珊瑚礁中,身長10釐米左右,每到黃昏時分,它們就會成雙成對,翩然起舞,上演一幕幕愛情之舞。
  • 雲南發現4.23億年前古魚 長相怪異為人類遠祖
    原文配圖:長吻麒麟魚復原圖  這種最新發現的古魚,是一種全頜盾皮魚,名叫「長吻麒麟魚」,來自雲南曲靖志留紀晚期的瀟湘動物群——一個堪稱失落的古魚「王國」。朱敏介紹,這條長約20釐米、形狀古怪的小魚,有著海豚那樣前伸的吻突和隆起的「額頭」,口和鼻孔都位於腹面,大半個軀體包覆著箱形的骨甲。
  • 麒麟魚的愛情華爾茲·杭州日報
    這經典情境不僅僅屬於人類,麒麟魚也是「魚約黃昏後」。這種華麗而敏感的小魚兒,通常生活在東南亞一帶3-10米深的鹿角珊瑚礁中,身長10釐米左右,每到黃昏時分,它們就會成雙成對,翩然起舞,上演一幕幕愛情之舞。  麒麟魚的英文名字很特別——Mandarin Fish,中文直譯為滿洲魚,因為麒麟魚身上的顏色濃鬱而豔麗,最初的發現者不免將它與19世紀中國滿清官員穿著的錦緞袍服聯繫在一起。
  • 遠古世界十大未解之謎 至今無法解釋
    了解人類的過去讓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傾注多年的心血,回顧歷史,我們將目睹人類歷史長河的起伏和變遷,人類發展的足跡重複著建設和毀滅的路徑。但迄今仍有許多遠古文明讓世人無法解釋,難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以下是美國媒體列舉的全球十大遠古謎團。
  • 揭秘「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新聞—科學網
  • 新基因工具有望揭開海洋微生物之謎—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YOSHIHISA HIRAKAWA/日本筑波大學 全球50%的氧氣都是由海洋微生物產生。然而,這些微小的海洋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科學界的一個謎。4月6日發表在《自然—方法學》的研究稱,在全球100多名研究人員的努力下,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通過細胞和基因技術解開部分海洋生物細胞基因組的方法。
  • —新聞—科學網
    人類從何而來?我們的直系祖先是誰?一直以來,對於人類的起源地有著很多不同的說法,現代人類祖先的演化和遷徙之謎,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團隊在《自然》發表研究稱,人類祖先應該是在20萬年前誕生於非洲贊比西河南邊,亦即現今的波札那共和國北部、奧卡萬戈三角洲一帶。
  • 遠古地圖之謎——「皮爾·裡斯地圖」
    >皮爾·裡斯地圖神秘的遠古地圖「皮爾·裡斯地圖」是一張揭秘遠古地球的地圖,它精確地顯示著的部分歐洲西海岸和非洲北部地形和巴西海岸的地形地貌,其上描繪了包括亞述爾群島和加納利群島在內的多個大西洋島嶼,這些島嶼被認為是古代神話虛構出來的場景,據說此張神秘的地圖是由16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上將家皮爾·裡斯繪製的。
  • 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hilipp Gunz, MPI EVA Leipzig. 1974年,「露西」的發現震驚了世界。320萬年前,人類的老目前「露西」似乎能直立行走,但仍在樹上生活。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大腦更大。
  • 是巨型魚類還是遠古物種 「湖怪」之謎何時揭開
    魚頭寬度在一米以上,魚體長約10至15米,體重超過4噸……」  1987年,一支科學考察隊進入喀納斯湖探索「湖怪」之謎。經過兩年考察,發現了一群由三四十條大紅魚組成的聲勢浩大的魚群,每條魚長約為三四米。考察隊後來宣布,喀納斯「湖怪」之謎已被揭開,被稱為「湖怪」的大紅魚就是巨型哲羅鮭魚。  其實,哲羅鮭和大紅魚是同一種魚類。
  • 破解CAR-T細胞治療引發炎症風暴之謎—新聞—科學網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
  • 中國醫學科學院黃波團隊破解T細胞耗竭之謎—新聞—科學網
    腫瘤免疫治療後為何會復發?相關研究於1月12日0時在線發表於《自然·免疫》。 T細胞出現耗竭 所謂的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主動或被動方式使機體產生腫瘤特異性免疫應答,發揮其抑制和殺傷腫瘤功能的治療方法,具有特異高效,並使機體免於傷害性治療等優點。其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過繼性細胞轉移療法(ACT)、腫瘤特異性疫苗、小分子免疫藥物等。
  • 千裡迢迢作一名圍觀「麒麟魚升天」的潛水員
    麒麟魚的棲息方式讓他們很難在白天被遇見,所以觀賞它們的最佳時間便是在黃昏,此時它們會出現在珊瑚區與碎石瓦礫間的開放水域。太陽即將落山之時,便是雄性麒麟魚求偶大戲的開始時分。 麒麟魚的體型並不大,雄性麒麟魚的身體會大一些,也基本不過超過一個手掌的寬度,雌性麒麟魚的身體更是嬌小,也就是三四個手指的寬度。
  • 追蹤超越人類智慧的遠古遺蹟:厄瓜多史前隧道之謎
    厄瓜多史前隧道之謎1941年12月,在墨西哥恰帕斯州進行考古研究的戴維·拉姆夫婦給美國總統帶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終於發現了傳說中守衛在墨西哥恰帕斯密林中地下隧道的印第安人。它向北可直接通向利馬,向南可以通向玻利維亞。從地圖上看,它位於安第斯山脈地下,長達1000公裡以上。秘魯政府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遠古文明遺址,把這些被發現的隧道入口重新封閉,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