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全球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
《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目標表明,到2030年實現下列目標,將使所有國家走上消除宮頸癌的道路:
·90%的女孩在15歲之前完成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接種;
·70%的婦女在35歲和45歲之前接受高效檢測方法篩查;
·90%確診宮頸疾病的婦女得到治療(90%癌前病變陽性婦女得到治療,90%浸潤性癌病例得到管理)。
但是如何才能實現以上目標呢?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從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三方面著手,做到宮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擴大疫苗接種
臨床上,99.7%的宮頸癌,和生殖器官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有關, 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尤其是16、18亞型等高危型病毒持續感染的女性,所以,HPV疫苗接種顯得至關重要。目前,HPV疫苗在臨床上已經使用多年,而且全世界100多個國家都在使用。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曾發表一項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大型研究,結果顯示,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顯著降低,並且越早接種效果越明顯。
研究人員在2006-2017年間,對約167.3萬名10-30歲女性進行了追蹤,並篩查、評估她們是否患有宮頸癌,直至她們滿31歲。
在11年的時間裡,有超過50萬女性接種了HPV疫苗(四價HPV疫苗),並且多數是在17歲之前完成的接種。對比接種人群和未接種人群,數據顯示前者只有19人診斷出宮頸癌,發病率為47例/10萬女性;而後者罹患宮頸癌的人數多達538人,發病率為94例/10萬女性。
調整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家庭情況和相關病史等影響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接種了HPV疫苗的女性,宮頸癌發病風險顯著降低了63%!
而在17歲前接種HPV疫苗的女性中,宮頸癌風險更是大幅降低88%;在17-30歲間接種HPV疫苗的女性,宮頸癌風險也降低了53%。
研究結果表明,HPV疫苗對宮頸癌的預防效果是十分明確的。
目前,我國市面上有國產二價,進口二價、四價、九價宮頸癌疫苗,疫苗價型的差異主要是針對的病毒亞型種類不同,如二價疫苗主要針對的是HPV16和HPV18亞型病毒,七成以上的宮頸癌以及癌前病變都是由這兩種病毒導致的。
而四價疫苗除了針對HPV16和HPV18,還能預防HPV6、HPV11引發的生殖器疣,降低75%-80%的肛門癌風險、75%的外陰癌風險、65%的陰道癌風險。
九價疫苗針對的病毒更多,包括HPV 6、11、16、18、31、33、45、52和58型。
至於自己該接種哪種疫苗,大家可以根據自身年齡和經濟狀況進行選擇。如在國內的說明書中,二價疫苗適用於9-25歲的女性,四價疫苗適用於20-45歲的女性。九價疫苗獲批准的適用人群則是16-26歲女性。
但是,小艾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因為HPV疫苗並不能覆蓋全部病毒亞型,所以接種疫苗並非一勞永逸,接種後仍需注意定期進行HPV篩查,才能有效預防和降低HPV感染。
二、做好預防篩查
做好疫苗接種的同時,在預防宮頸癌方面,還要了解宮頸癌早期的症狀以及做好體檢篩查。
宮頸癌的早期症狀主要包括陰道分泌物異常,白帶增多,顏色和氣味發生變化;下腹和腰骶部位疼痛;尿頻、尿急、尿痛以及血尿;陰道不規則出血,主要發生在排便或者是性生活之後,早期出血量少,可自行停止。
而宮頸癌的誘發因素複雜,目前較為明確的高危誘因有:
1.性生活相關
性生活過早(18歲前)的女性,其宮頸癌的發病率比18歲以後才開始性生活的女性要高4倍。而若性伴侶過多、性生活較頻繁,其發生宮頸癌的機會也較多。
2.男性配偶的危險性
男性性伴侶若包皮過長或有包莖,女方發生宮頸癌的風險也更高。患有陰莖癌或前列腺癌或曾經女性性伴侶患宮頸癌,以及男子有多個性對象,女方患宮頸癌的機會也會增加。
3.病毒或真菌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Ⅱ型、人乳頭瘤病毒、人巨細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因此生活中接觸公共物品時要多注意清潔衛生,防止病毒傳染。
4.婦科疾病發展
長期生殖道其他感染,陰道菌群失調等也容易增加宮頸癌患病風險。
5.不良生活習慣
例如久坐,長期坐在一個地方或長時間不動彈的人會使毒素累積,例如:麻將棋牌活動、辦公活動等。吸菸時間越長,次數越頻繁,HPV感染後患宮頸癌的風險也越高,當然,二手菸也具有同等危害性。
針對以上早期信號和危險誘因,建議大家在平時做好及時關注身體異常,改正不良習慣,做好保護措施以及高危人群需定期篩查,這樣既可以降低宮頸癌的發病風險,也可以預防婦科疾病和性傳播疾病。
臨床上,關於宮頸癌的篩查建議:
小於21歲的青春期女性,預防措施主要是注射宮頸癌疫苗,如果沒有暴露於性傳播疾病的風險,不用篩查;
21歲-29歲,每3年1次進行TCT(細胞學檢查)即可;
31歲-65歲,採取TCT+HPV相結合的篩查方式,每5年檢查1次即可,可以提高檢出率;
超過65歲的女性,無論採用何種的篩查方式,如果過往10年內連續3次檢查為陰性或連續2次聯合篩查是陰性,而且最近的一次篩查是在5年之內,那麼65歲後可以停止篩查。
宮頸癌的治療
常規的手術模式和放療模式,是治療宮頸癌的主要的兩種方式。而化療則起輔助作用。此外,靶向治療以及免疫療法也開始用於宮頸癌治療。
早期宮頸癌主要採取手術治療措施,包括全子宮切除術、改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除術等。
通常宮頸癌患者手術之後,很大一部分患者喪失生育能力。那些保留了生育能力的手術措施,只有在早期以及極少數的腫瘤分化類型好的患者身上才能實現。手術的模式有開腹、腹腔鏡、機器人輔助腹腔鏡等方法。
放療適用於各期宮頸癌,包括體外照射和近距離放療及二者聯合應用。比起單純放療,同步放化療既提高了療效,又降低了復發風險。早期宮頸癌患者手術後如存有手術切緣不淨、宮旁受侵、淋巴結轉移等高危因素,術後需輔助放、化療。
化療主要應於用放療時單藥或聯合化療進行放療增敏,即同步放化療。
而目前治療宮頸癌的有效藥有順鉑、紫杉醇、5-氟尿嘧啶、異環磷醯胺、吉西他濱、拓撲替康等。
綜合而言,女性越早注射宮頸癌疫苗,便能有效抵禦HPV的感染。與此同時,也要避免高危誘因,定期做好體檢和預防,保持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都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措施。
用世衛組織主管家庭及婦女事務的助理總幹事西梅萊拉的話來表示,即我們要確保未來不會有女性再患上宮頸癌。我們都希望這天能早點到來。
參考資料:
[1]《沒有人患宮頸癌的未來:全球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世界衛生組織,2020-11-17.
[2]《重視和預防宮頸癌是女性的「必修課」》,海南日報,2020-11-19.
[3]《HPV疫苗和宮頸癌的預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19-10-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