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期間空氣明顯改善 機動車減排貢獻比例最大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8月20日至9月3日PM2.5平均濃度下降73%

  空氣改善比例高於APEC期間

  本報記者 駱倩雯

  天公作美,措施顯效,從8月20日至9月3日,世錦賽和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空氣品質保障措施實施期間,本市PM2.5平均濃度僅為1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2%,監測歷史上首次連續15天達到一級優水平。不僅如此,SO2、NO2、PM10各項主要汙染物平均濃度也明顯下降,四項主要汙染物的平均濃度均達到有監測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次空氣品質保障措施實現的汙染物減排比例及環境PM2.5濃度改善比例略高於去年APEC空氣品質保障。

  成效

  四項汙染物監測史上最低

  在空氣品質保障措施期間,「北京藍」幾乎天天被刷屏,PM2.5濃度持續走低,一天天刷新著歷史紀錄。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從8月20日至9月3日期間,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僅為1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2%,歷史上首次連續15天達到一級優水平,堪比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水平。

  除了PM2.5之外,SO2、NO2、PM10等主要汙染物平均濃度分別為3.2微克/立方米、22.7微克/立方米和25.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6.7%、52.1%和69.2%,均達到了監測歷史上的最低水平。

  記者了解到,在這15天內,PM2.5的日均濃度值均低於35微克/立方米,達到一級優水平,其中有10天的濃度均值更是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最低的是9月2日,PM2.5日均濃度僅為9微克/立方米。在保障措施期間,本市PM2.5濃度「南高北低」的差異明顯縮小,全市所有點位濃度降幅均超過50%。

  特點

  單雙號限行成效明顯

  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以及大貨車、渣土車等管控措施,在此次空氣品質保障措施中起到了明顯的成效。

  張大偉告訴記者,交通站點NO濃度降幅明顯,特別是在凌晨至早高峰期間,機動車直接排放的NO最大降幅達到80%(凌晨4時),早尖峰時段的降幅也接近40%;而主要來自於柴油車直接排放的汙染物元素碳,夜間濃度水平下降也非常明顯,最大降幅同樣達到80%。

  此外,城市環境站點的NO2濃度全面下降,各個時段濃度均明顯降低,特別是後半夜到早尖峰時段的峰值明顯消失、變為波谷,反映了機動車排放影響的減弱。

  分析

  汙染擴散條件一年中最好

  在此次空氣品質保障措施期間,老天爺可謂是特別幫忙。張大偉告訴記者,8月下旬至9月初,是北京夏秋季節轉換時期,這期間冷空氣活動頻繁,雷陣雨天氣較多,基本無逆溫現象發生,汙染物擴散能力較強,是一年中空氣品質最好的時期之一。

  8月20日至9月3日期間,本市的擴散條件尤為有利,從垂直擴散條件來看,沒有逆溫;從水平擴散條件看,冷空氣頻繁,北風頻率達到52%,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37%,使得區域汙染對北京影響較小。

  比較

  若無保障措施

  PM2.5濃度將高70%

  市環科院副院長潘濤介紹,經過測算,在8月20日至9月3日期間,與不採取保障措施相比,北京市11個國控站點的PM2.5濃度平均下降約41%;若不採取保障措施,PM2.5濃度將比實際濃度增加約70%。同時,在聯防聯控的作用下,津冀晉蒙魯豫等周邊省區市空氣品質也同步改善,7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0%左右。

  據此前估算,保障方案計劃北京市的減排比例為40%左右,周邊六省區市減排在30%上下。從減排成效來看,北京市日最大減排比例達到45%至68%之間,周邊六省區市達到30%至62%。

  潘濤透露,此次空氣品質保障措施實現的汙染物減排比例及環境PM2.5濃度改善比例略高於去年APEC空氣品質保障,APEC期間若與不採取保障措施相比,PM2.5濃度平均下降幅度為38%,比此次41%的幅度略低。

  經核算,在此次空氣品質保障措施期間,北京市SO2、NOX(氮氧化物)、PM10、PM2.5、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量分別達到了286.3噸、3655.5噸、5333.5噸、1276.2噸和2907.5噸,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量減排比例分別達到了36.5%、49.9%、50.3%、49.0%和32.4%。

  答疑

  機動車減排貢獻比例最大

  針對機動車、工業、施工工地,本市都出臺了一系列減排措施,其中,究竟哪項對空氣品質的貢獻最大?

  記者了解到,在此期間,PM2.5中的主要組分濃度均明顯下降。其中,硫酸鹽下降80%,這部分主要來自於燃煤汙染;硝酸鹽下降74%,汙染排放主要來自機動車和燃煤;地殼物質下降70%,這部分得益於揚塵排放的減少;元素碳下降58%,主要是柴油車管控帶來的成效;有機物下降54%,主要來源於機動車及生產生活排放。各組分的明顯下降,反映了機動車、燃煤、工業和工地減排等綜合措施的實施效果。

  市環科院副院長潘濤告訴記者,目前北京本地PM2.5主要來源於兩類汙染物,一個是氮氧化物,另一個是揮發性有機物(PM2.5的前提物)。而從汙染源排放清單來分析,這兩類汙染物排放來源佔第一位的都是移動源,這不僅包括小客車,也包括大貨車、渣土車等一切移動汙染源。「由此可見,移動源減排對北京空氣品質改善的貢獻是最大的。」潘濤說。

  潘濤進一步解釋,汽油小客車的排放是移動源的一部分,此外柴油車佔了相當一部分,且柴油車的排放量比汽油車大很多,通常情況下排放的氮氧化物是汽油車的20多倍,一次PM2.5排放是汽油車的40多倍。

  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於移動源,而揮發性有機物除了來自移動源外,還有工業,比如使用有機溶液的噴塗、家具、印刷等行業;同時,居民生活也會排放揮發性有機物,比如用塗料刷東西、頭髮所用的髮膠等。

  數據分析顯示,在此次保障措施期間,對氮氧化物減排貢獻最大的就是移動源,減排比例達到78.8%;對揮發性有機物減排貢獻最大的也是移動源,減排比例達到41.9%;對二氧化硫削減貢獻最大的是工業和燃煤,減排幅度達84.7%;對PM10和一次PM2.5削減貢獻率最大的都是施工工地,減排比例分別佔58.4%和50.5%。

  此外,汙染減排的根本途徑是全民參與。據測算,保障措施期間,社會居民減排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一次排放的PM2.5、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削減的貢獻率佔比分別達到了15.3%、3.4%、0.7%、1.3%和27.3%。

  揭秘

  閱兵前夜擴散條件轉差多地應急減排

  張大偉透露,在保障期間,雖然氣象條件總體有利,PM2.5維持在一個低濃度水平,但8月20日、22日至23日、29日至31日以及9月2日閱兵前夜,都曾出現過擴散條件轉差的時期,PM2.5小時濃度有一定程度的抬升。

  張大偉說,特別是在閱兵前夜,擴散條件曾一度轉差。據悉,在8月27日前後,空氣品質預報已經鎖定:在9月2日至4日期間,北京地區天氣系統會發生變化,轉成偏東風和偏南風,並可能遭遇逆溫,風險評估擔心此次汙染過程會前移影響到9月3日的閱兵。從9月1日起,北京及周邊省區市進一步啟動了應急減排措施,加大了北京市以東、以南地區重點城市的汙染減排力度,尤其是強化燃煤電廠、水泥、鋼鐵等高架源管控,減少汙染物通過中高層傳輸的影響,努力降低本市的汙染物濃度。

  「從9月2日夜間我們一直盯到3日凌晨兩點,發現在風明顯停了的基礎上,PM2.5峰值最後到了17微克/立方米,一小時只抬升了2微克/立方米,心裡才踏實下來。」張大偉說,風停了,PM2.5小時濃度抬升只有2微克/立方米,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如果不是採取應急減排措施,肯定達不到這種效果。最終,9月3日閱兵期間,本市PM2.5濃度平均僅為8微克/立方米,完美地呈現了「北京藍」。

  張大偉說,事實也證明,9月4日當天,北京的PM2.5濃度有所抬升,出現了此前預報的峰值水平,但由於減排措施的落實,空氣品質仍然達到了良好水平。

  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於建華表示,氣象條件總體來說是個外在的誘因,汙染減排還是硬道理。他說,在沒有實施減排措施時,北京也曾出現過PM2.5濃度非常低的一級優好天兒,但連續15天一級優的效果,若沒有減排措施,只靠氣象條件肯定是達不到的。 制表/焦健 琚理 康劍

相關焦點

  • 上海三年追蹤PM2.5元兇:74%來自本地 機動車"貢獻大"
    市環保局表示,這與2013年細顆粒物汙染嚴重、區域輸送影響較大有關,說明在充分做好上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區域汙染聯防聯控、重汙染預警聯動,也能積極改善本地區空氣品質。  市環保局表示,此次源解析結果中,車、船等流動源貢獻率有所下降,說明黃標車淘汰、國V標準提前實施等機動車汙染防治措施初見成效;電廠及工業鍋爐等燃煤源、揚塵比例均有所降低,與清潔能源替代、揚塵控制等措施有關;工業源、其他來源(含民用生活面源、農業及生物質燃燒、自然源等)比例均略有上升,說明相關控制措施尚需加強。
  • 工程院院士:閱兵減排結束後 京津冀汙染物顯著上升
    不過,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文清所做的研究,閱兵減排措施結束後,儘管北京地區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閱兵藍」,但在微觀層面上,京津冀地區的汙染物顯著上升,比如二氧化氮的濃度就顯著上升,長了50%之多。  當天,劉文清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大氣環境化學與健康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上作報告時提到這一說法。
  • 北京9月初天氣條件不樂觀 或啟動更嚴減排措施
    「北京藍」驚豔  PM2.5連續五天創低值  田徑世錦賽激戰正酣,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在即,隨著本市及周邊省市區一系列汙染減排措施的實施,北京的空氣品質如何?同時昨天空氣品質也是一級優,這樣連續6天一級優,也是本市PM2.5持續一級優時間最長的時期之一。記者了解到,去年夏天北京曾有一次連續6天空氣品質一級優的情況,但從濃度上來看,這次數值明顯比較低。  單雙號限行汙染物濃度減半  8月20日,本市啟動實施空氣品質保障措施。
  • 北京曬2015治霾成績單 空氣達標天超5成
    市環保局表示,空氣品質變化短期內受氣象條件變化影響較大,但長期來看,主要取決於區域內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因此,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改變生活方式,全社會共同努力,使得城市的大氣汙染物保持在低排放水平,才能使空氣品質徹底改善,這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長期性、艱巨性的任務。
  •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十三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全省106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90%,創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
  • 4月空氣優良天數比例100%,孝感就是這麼任性!
    剛剛,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4月份我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100%,同比上升4.5%。記者 毛峰攝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力度,通過區域聯防、部門聯控、重點治理,不斷改善空氣環境質量。記者 黃華攝為打好藍天保護戰,我市將空氣品質改善工作納入了市委、市政府「雙保」項目和「五化管理」的重點內容,以《孝感市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實施方案
  • PM2.5均值改善明顯,位列全省第一 南京的好空氣是如何得來的?
    市委主要領導每天了解各重點管控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情況,每周統一調度,聽取各部門、板塊治氣工作推進情況。市攻堅辦每周通報各板塊治氣項目進度和空氣品質改善情況。 此外,形成《南京市環境空氣品質考核獎懲辦法(試行)》,每月對各板塊當月PM2.5平均濃度、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兩項指標進行排名。每項指標排名前3位的區,由市給予獎勵;排名後3位的區,向市裡上繳資金。
  • 空氣品質保持連續52天無汙染 蘇州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蘇州市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創歷史最好水平,為全省空氣品質改善和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蘇州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賀信指出:2020年,蘇州生態環保工作交出「高分答卷」。
  • ...太原市2020年度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獎懲辦法(試行)》《太原市...
    縣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區域空氣品質變化情況,在執行上級政府重汙染天氣預警要求的基礎上,主動採取應急減排措施,做到預警果斷,響應及時,減排有效。強化組織調度、督促檢查,嚴格落實應急減排各項措施,有效降低汙染峰值。實施協商減排機制,鼓勵引導排放大戶在落實已有減排規定的基礎上主動減排。
  • 首次被納入汽車尾氣檢測範圍 氮氧化物優先減排意味著什麼?
    機動車在給百姓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加重了環境汙染,尤其是大氣汙染。3月16日,省汙防治堅辦發布2019年1月1日至3月15日13個設區市環境空氣品質情況。通報顯示,1月1日—3月15日,對照2019年各設區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約束性目標,13個設區市中,7市PM2.5濃度降幅達標,其他6市PM2.5濃度降幅未達標。
  • 北京公布去年治霾成績單:186天空氣品質達標,多了14天
    我市夏季NOx和VOCs主要來自機動車排放,控制O3汙染的措施重點在控制機動車排放和VOCS治理。近三年夏季首要汙染物為O3的超標天數比例PM2.5主要來自於燃煤、機動車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轉化。2、多措並舉控機動車排放 淘汰老舊機動車達38萬輛左右一是我市大力發展公共運輸,目前全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554公裡,中心城區公共運輸出行比例約佔50%,全市公共租賃自行車規模達5萬輛。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全面實現,公眾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圓滿實現,但中國致力於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的行動並未止步。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印發打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通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 我國公眾普遍支持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記者昨天從環保部了解到,徵求意見期間收到了1500多條反饋意見,普遍贊成將PM2.5作為一般評價項目納入空氣品質標準,有的還建議有條件的地區應提前實施。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保護部將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吸取和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標準草案,爭取儘快正式發布。
  • 機動車排放的NO能將臭氧「吃掉」?生成臭氧汙染的背後究竟有多複雜?
    機理研究「越研究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7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擴散條件總體一般,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大暑將至,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中,臭氧毫無意外成為空氣汙染的「主角」。
  • 氮氧傳感器成為機動車節能減排的重要「推手」 ---華智通董事長楊...
    「我國已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尾氣汙染是我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我國每年需要近千萬個氮氧傳感器。」華智通董事長楊振宇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目前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研究如何降低機動車尾氣汙染。其中,車用氣體傳感器的應用為汽車尾氣處理帶來了新的變革,成為機動車節能減排的重要「推手」。
  • 北京市機動車限行3天 汙染物積累速度明顯放緩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 張淼淼)22日,北京200萬輛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進入第3天,空氣品質為二級良,汙染物指數為67,略高於前一天的65。環保專家稱,機動車限行後,大氣中的汙染物積累速度在明顯放緩。
  • 報告| 《中國空氣品質改善的協同路徑(2019):「藍天保衛戰」目標下...
    本報告的編寫旨在評估重要減排措施的實施效果,為制定持續改善中國空氣品質的協同路徑提供科學依據和政策建議。2013-2017年期間,我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大氣十條」圓滿收官。全國空氣整體質量持續改善,「藍天保衛戰」第一年成績顯著。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重度以上汙染天數比率為2.2%,較2017年下降了1.1%。優良天數比例從2017年的78.0% 增加至79.3%。
  • 崔明明:汽車依然是機動車最主要汙染來源
    首先介紹一下機動車汙染排放的現狀以及近十年來一些減排的情況。  環保部在去年11月發布了機動車汙染防治年報,這也是我國首次公開機動車汙染排放的情況,首先給大家通告一下年報得到的主要結論,年報的時間結點是2009年,這一年對於汽車行業來說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個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