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邵敏 王夏君
持續高溫的夏季,本地蔬菜進入淡季。
餐桌上一道叫瓠(hù)瓜的菜,卻可以撐起整個夏天的味蕾。
柔軟多汁又鮮嫩的瓠瓜,幾乎人見人愛。
它為大眾熟識的名字,是蒲瓜、葫蘆、夜開花。
短棒型瓠瓜
不過,你舌尖上的美好,卻是別人烈日下的辛勞。
本周,桑拿天來了。
在高溫下的「燜燒大棚」裡種瓜,是種怎樣的體驗?
今天,小時新聞記者跟著專家去勞作,帶你走進浙江省農科院的瓠瓜大棚。
1】黃瓜、瓠瓜都是葫蘆科植物
瓠瓜是唯一夜間開花的
長江以南的很多省份,夏季許多蔬菜無法正常生長,瓠瓜成了淡季扛把子的一種蔬菜。
5月30日播種,6月15日移栽,大棚裡的瓠瓜正值結果期。
下午1點半,最熱的午後時分,室外溫度35℃,大棚內溫度高達40℃。
高溫下的瓠瓜大棚
在這樣站一會兒就會讓人暈眩的工作環境下,瓠瓜育種專家吳曉花卻要開始進棚勞作。
身材削瘦的吳曉花,體重不到100斤。同事總是勸她多吃點。她卻笑著說,我就愛吃蔬菜,不愛吃肉。
我省瓠瓜育種專家吳曉花
從植物分類學上講,我們夏天吃的黃瓜、西瓜、南瓜等果蔬,都屬於葫蘆科植物,它們每天開花的時間,是從清晨開始的。
葫蘆科植物裡,唯一一種夜間開花的植物,就是瓠瓜。
夏季下午3點左右,瓠瓜進入開花時間,花朵會一直持續綻放,到第二天早晨7-8點凋謝。
高溫瓠瓜自然授粉比較困難,人工授粉的工作要在花朵綻放前進行,通常就是午後最熱的那段時間。
含苞待放的瓠瓜雄花
為什麼瓠瓜和曇花一樣,會在夜間開花?吳曉花覺得,這是個有意思的課題。
作為雌雄異花同株的植物,瓠瓜雖然原產於非洲,但它還是挺怕熱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
主要原因是,高溫天,特別是像浙江這樣晝夜溫差小的地方,瓠瓜雄花開花的時間會早於雌花,導致掛果率大大降低。
聯想到瓠瓜的老家在非洲,那裡的夏季比浙江更炎熱,為了更好地開花結果,瓠瓜選擇在夜間開花,應該是適應自然環境的結果。
姿態各異的「葫蘆娃」
瓠瓜也是外貌協會的生物,長得好看的,可能味道也不錯。
專家大棚裡的瓠瓜,造型除了葫蘆型,還有圓型、棒型、牛腿型、異型等;瓜皮顏色也有白色、淺綠、深綠、油綠、花綠等;瓜肉也有白色,白綠,白黃等色。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瓠瓜表皮長著一層白色絨毛,當絨毛一摸易掉時,代表瓜熟可以採摘了。
2】掐花、掐葉、掐瓜
你吃到的瓠瓜絕對是「精英」
瓠瓜和番茄一樣,是無限生長的植物。
也就是說,理論上講,瓠瓜可以上天。
不過,在大棚裡,我們看到搭著架子的瓠瓜,個頭只有2.3米左右。
專家正在給瓠瓜打側枝
長成這個樣子,專家要花不少功夫。
首先,小苗移栽到大棚裡,長到5-6片葉子時,瓜苗要一個個手工摘心。
經過人工摘心的瓠瓜藤
這麼做會讓瓠瓜晚3-4天上市,卻可以避免高溫徒長形成的高腳苗。
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摘心後側枝會迅速生長,而側枝開的花,多是雌花,它們自帶娃娃瓜,一看就能認出來。
圓形瓠瓜的雌花(未開花授粉)
並不是所有側枝上開的雌花,都需要保留。
當一株藤10節左右出現雌花時,瓠瓜才可以開始留花,之前的花和側枝都需要打掉。
不光花要打,葉片也一樣要摘。
那種長得大大圓圓,深綠色的厚實葉片叫功能葉,它們能讓植株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每一株藤上應該要有20-25片這樣的葉子。
不能滿足以上條件的葉片(老葉或者多餘的小葉片),它的生長會消耗植株營養,影響瓜的生長,看到這樣的「娃娃葉」和老葉,直接掰掉就可以。
左邊為娃娃葉,右邊為功能葉
瓜藤長到2.3米時,每株必須要做個打頂的動作。
如果不打,任瓠瓜無限生長,營養就供應不足,瓜會長不好。
溫度不是太高的時候,吳曉花會在雄花花粉釋放,花朵沒綻放前,把花粉取出,授到雌花柱頭上,讓娃娃瓜繼續長大成瓜。
一株瓜藤,一次最多只能結2-3個瓜,所以看到多餘的花和瓜,要人工不停地打掉它。
3】「葫蘆仙子」浙江、新疆兩頭跑
育成短棒子瓠瓜,人送外號「天然味精」
每次說起瓠瓜,吳曉花總是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地樣子。
工作一直很拼很投入的她,好像把瓠瓜當成自己孩子般在疼愛。
每年7月,除了在浙江搞育種外,吳曉花和同事還要遠赴新疆繁種,那裡的夏天,比浙江更加炙熱和乾燥,但也更適合瓠瓜生長。
在專家這樣精心地呵護下,我們能吃到的瓠瓜,自然都是瓜中佼佼者。
我們南方人比較喜歡的瓠瓜,顏色要翠綠油亮,絨毛最好不要太多。
現在,菜場賣得最多的還是棒型的瓠瓜,但是以長棒型為主。
一根瓠瓜60釐米長,全家一頓吃不完怎麼辦?
這些年,吳曉花作為主要完成人育成了浙蒲系列多個瓠瓜新品種。
其中,近年育成的浙蒲9號短棒型瓠瓜,完美解決了千家萬戶的小煩惱,不到30釐米長的浙蒲9號,剛好夠一頓吃完。
瓠瓜的鮮味與游離穀氨酸含量有關,檢測發現,浙蒲9號游離穀氨酸含量更豐富,吃起來口感特別鮮,人送雅號「天然味精」。
除了鮮,瓠瓜最好還有點甜糯,這方面,浙蒲9號表現也很不錯,它鮮甜糯的口感,完全能徵服那些不愛吃瓠瓜的人。
至於烹飪方法,既然是天然味精瓜,那和蝦皮、筍乾、梅乾菜、肉絲等搭配放湯,味道是相當鮮美,清炒或者清蒸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南方蔬菜大棚裡栽培的浙蒲系列瓠瓜,已經實現了一年四季周年供應市場。
現在,浙蒲系列的瓠瓜,已經成為湖北、江蘇、安徽、福建、山東等省的主栽品種。
浙江有瓠瓜栽培面積16-18萬畝,其中60%的栽培面積,用是浙蒲系列的瓠瓜品種。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