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黃驊市齊家務鎮西北村的螞蚱大棚養殖基地旁,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賣貨吸引了網友觀看。僅僅依靠4天的直播,就讓西北村賣出了5000斤螞蚱,收益4.5萬元。
走進西北村螞蚱大棚養殖基地,記者看到96個大棚在地裡整齊排開,十分壯觀。走近一看,大棚內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螞蚱,正忙著餵養螞蚱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螞蚱是草食性昆蟲,大棚養殖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棚內的溫度和溼度,螞蚱從孵化到成熟一般在45天左右就可以銷售了。
近年來,西北村「兩委」班子探索農業致富路,依託本村的500畝金葉榆經濟林開展林下經濟。在一次外出考察中,發現了大棚養殖螞蚱是一個非常適合西北村農業發展道路的選擇。「我們村許多地都是沙地,氣候乾燥、光照充足,這片低產的沙地可能不適合種莊稼,但卻非常適合養螞蚱。」西北村黨支部書記蔣新立表示。
於是在今年6月份,西北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20畝林下建起了96個標準化螞蚱養殖棚並配套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養殖基地另將10畝金葉榆林下區域設置為作業區,用於機械、粉草、門房等功能區,螞蚱養殖基地初步成型。
據蔣新立介紹,項目共投資65萬元,其中爭取到上級資金50萬元,村『兩委』自籌15萬元。除此之外,西北村還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收村裡低保戶與老人們當作員工,讓村裡閒置勞動力來螞蚱大棚打工。
建起了大棚,有了員工,該怎麼養螞蚱、養好螞蚱,西北村黨支部並沒有閉門造車,而是從附近縣市請來了螞蚱養殖技術人員,為農戶們提供了關於螞蚱立體化養殖、孵化、餵養等各方面的指導。
同時,西北村黨支部為了更好地打開螞蚱的銷路,最初是聯繫了幾個收購商「打底」,同時又結合當前最熱的直播賣貨的方式,開始在網上銷售。蔣新立說:「我們首批大棚螞蚱全部售罄,這其中除了幾百斤是之前聯繫好的收購商買的,其餘全是在網上銷售或者是鄰近村子的村民來買的。按照這個形勢,一年可收穫5茬,預計實現銷售收入40萬元。」
大棚螞蚱如此火爆不僅讓村民們欣喜,更讓他們堅定了一直走下去的決心。「為了確保螞蚱養殖所需的飼料充足,經過多方探索和外出學習,我們選定了墨西哥黑玉米葉作為螞蚱的主要飼料,在大棚旁全部種上墨西哥黑玉米試驗田。」蔣新立說,「接下來,我們要面向全國擴展銷路,並通過同時建設冷庫、開發螞蚱醬等工作,延伸我們村大棚螞蚱的產業鏈,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通訊員張瑞昌、劉相和 燕都融媒體記者 李家偉)
【來源:燕趙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