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業螞蚱養殖,建養殖基地年收入達200萬+

2021-01-08 創業家

來自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的農民周振峰,靠養殖螞蚱走上了致富路。他的螞蚱養殖基地位於九龍鎮西劉村,佔地約50畝,共有60個養殖大棚。棚內的地上密密麻麻落滿了螞蚱,讓人不敢落腳。見有人靠近,螞蚱立即「驚慌失措」地蹦到大棚的另一頭。

周振峰曾外出闖蕩20餘年,手頭有了積蓄後,就尋思著返鄉創業。一次,他看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了解到,螞蚱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同時還是治病良藥,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大。養殖螞蚱效益可觀,前景廣闊。他還打聽到,如今飯店裡油炸螞蚱的菜品很受歡迎。

2014年,周振峰到河北滄州一個螞蚱養殖基地考察,學習技術。當年秋天,他在西劉村流轉了50畝土地,搭建棚子,種植飼料,走上了螞蚱養殖道路。

周振峰介紹:「我們養殖的螞蚱品種叫『亞洲飛蝗』。養殖過程中,我們不餵激素、不打農藥,給螞蚱吃的是青草、麥苗、玉米葉等純天然植物。大棚旁邊的5畝地,長出來的玉米葉就是專門給螞蚱作飼料用的。 」

「除餵養飼料有要求外,養殖技術也是有講究的。」周振峰娓娓道來,螞蚱的養殖時間是從4月初到11月底,大棚的溫度既不能高於45℃,又不能低於15℃。溫度低時,我們用電熱毯加溫;溫度高時,開一下塑料布透透風。大棚內的溼度要保持在約5%,天氣乾燥時,就用灑水機噴一下水。但是,養殖螞蚱就怕大水淹,要是連續兩天下大雨,就得採取緊急措施,加固塑料棚。

「雖然養殖螞蚱辛苦,但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 周振峰介紹說,2015年是他的螞蚱出產的第一年。頭一年能養3茬,第二年就可養4茬。一畝地大約三個棚,一個大棚可出產螞蚱一兩百斤,按每公斤60元的價格計算,一年下來,一個棚就能有三四萬元的收入,總收入可達兩百多萬元。

「現在,我們的螞蚱主要銷售到周邊市場。為便於長途運輸,降低成本,將來我們準備建一座冷庫,不僅可以就近賣活體螞蚱,還可以向外賣冰體螞蚱,發展前景會更加廣闊。」周振峰說。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農民依靠養殖螞蚱發家致富,秘訣在哪裡
    養殖螞蚱能賺錢嗎?農民大哥養殖半畝收入24000元,值得借鑑嗎?螞蚱又稱蝗蟲、蚱蜢,在當地農村,螞蚱曾經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害蟲。現如今,一些精明的農民卻把螞蚱當寶貝,專門養殖這樣的「害蟲」,並且依靠養殖螞蚱發家致富。
  • 張春節 養殖螞蟥帶領村民創業
    自從創辦螞蟥養殖場3年來,他為村民找到養殖螞蟥致富的新興產業,年產螞蟥幹製品360公斤,年收入40多萬元,組織22戶養殖螞蟥的村民成立了正陽縣鼎盛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催生出螞蟥經濟,成就了一位農村退伍軍人自主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夢想。2007年,張春節退役返鄉後,看到農村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掙錢,村裡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婦女。
  • |灤州市|東亞飛蝗|蔡作珍|特種養殖|古馬鎮|螞蚱
    ● ● ●灤州市古馬鎮按照「科技興農、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發展東亞飛蝗特色養殖,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請看灤州臺記者的報導。走進古馬鎮店坨村特種養殖大棚,村民蔡作珍正在精心的為引進的螞蚱撒放飼料。蔡作珍引進的螞蚱品種是東亞飛蝗,這是一種新興的特種養殖品種,他今年承包了周邊8畝土地種植玉米作為飼料發展螞蚱養殖,每年可以有四茬螞蚱投放市場。目前,市場價每公斤四十元左右的螞蚱已經出棚上市,在蔡作珍的帶動下,店坨村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特種養殖行業中來,東亞飛蝗養殖已成為當地農民勤勞致富的新途徑。
  • 山東1位農民養螞蚱年賣20多噸,看他把螞蚱弄成了啥美食
    致富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有農民靠養螞蚱發了財,你相信嗎?不信我往下看。圖片上這個農民叫馬德景,今年40歲,家住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裡河鎮馬家河水村,2012年開始養殖螞蚱,到今年他的螞蚱生意越做越大,除了自己養殖,還收購附近村民養殖的螞蚱,算下來能賣20多噸螞蚱,他說:螞蚱食品近年來很火,自己通過加工把螞蚱變成了大眾化的美食,加工的螞蚱醬一年能賣10萬瓶,收入在三五十萬元。
  • 巴州最大鴕鳥養殖孵化基地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趙成義建成巴州最大鴕鳥養殖孵化基地,帶動周邊63戶農民增收致富(左圖);趙成義從保鮮櫃中拿出兩顆鴕鳥蛋向大家展示尉犁縣一家農民合作社僅靠出售鴕鳥蛋和小鴕鳥,一年純利潤就能達60萬元以上。3月22日,記者電話聯繫到這家名叫銀祥特色養殖合作社的創建者趙成義,據他介紹,這家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目前,社員已達63名,養殖有560多隻鴕鳥。趙成義說,養殖鴕鳥前,他曾從事建築行業,積累了一定資金。
  • 夫妻養螞蚱 刷爆朋友圈
    我想,養殖一些無任何汙染的健康綠色食品肯定備受青睞!」2014年,張樹春自掏腰包去山東的一個螞蚱養殖基地學技術。學習了半個月後,他帶著30多斤北方螞蚱的卵子回到了家鄉。轉眼4年多的時間過去,張樹春夫婦倆的螞蚱養殖基地,在當地逐漸出了名,這幾年吸引了很多本地人乃至外地遊客的眼球。很多人前來參觀、品嘗綠色螞蚱美食後,紛紛在微信朋友圈曬照片、曬體驗。
  • 小夥養胡蜂年收入500萬 一個蜂巢就值2000元左右
    「人人都怕捅馬蜂窩」,然而宜賓縣有4個年青小夥子卻把馬蜂(學名:胡蜂)搬進了「家」,並從當初的「瘋子」變成了年收入500萬元的「蜂王」。4月25日,記者走進位於宜賓縣喜捷鎮宰龍村大佛山胡蜂養殖基地,了解了「蜂王」們創業的背後故事。
  •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農民增收2020-08-05 14: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河南日報農村版        瀏覽量: 254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代珍珍&nbsp&nbsp&nbsp&nbsp7
  • 螞蚱雖是害蟲,營養價值很豐富,人工養殖效益高,只要掌握這4點
    而那張也是很多農民都非常痛恨的一種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甚至嚴重的時候會危害到整片農田,會給一些種植戶帶來很大的損失。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螞蚱的養殖卻成為了一種熱潮,因為螞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人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而且炸起來的口感也非常好,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螞蚱的養殖技術。
  • 桐鄉市河山鎮水蛭養殖助推農民致富
    近日,嘉興市價格監測中心在對桐鄉市河山鎮欣龍特種水蛭養殖中心的調查中發現,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人工養殖水蛭營造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徑。    一、桐鄉河山欣龍特種水蛭養殖中心介紹    據該中心負責人陸樹松介紹,中心起步於2001年,當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朋友介紹水蛭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而野生水蛭越來越少,市場缺口很大,養殖前景非常看好,於是正在尋找創業機會的陸樹松兄弟倆對水蛭養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特色養殖孕育小康夢——湘大學子實地探訪郴州海狸鼠養殖基地
    為深入了解安和街道產業發展情況,8月6日,湘潭大學調研團在新田嶺村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再次來到了海狸鼠養殖基地,就產業發展現狀與負責人王能文進行了訪談,並從中了解到其曲折的創業經歷。
  • 網箱養蛭金滿池 ——湖北省荊門市華林公司水蛭養殖基地見聞
    在荊門市牌樓鎮原種場社區的華林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小小水蛭便是致富的法寶。&nbsp網箱養蛭,生態飼料,養草調水,套養鱗魚……養殖基地技術員王豔明笑著說:「別小瞧了這小東西,管理起來可不簡單。」&nbsp8月2日,在華林的水蛭養殖基地,成片的水泥池錯落有致地建在空地上,水池內的網箱壁上密密麻麻地附著水蛭。
  • 他在彌勒創業5年,年收入6800萬!
    他在彌勒創業5年,年收入6800萬!【彌勒脫貧攻堅先進典型故事】彌勒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了一批批先進典型。來自玉溪通海縣的陳永宏,就是典型之一,他在彌勒五山鄉投資4700萬元建蛋雞養殖場,如今年收入達6800餘萬元,其中,純收益2800餘萬。
  • 林麝養殖實現綠富共贏
    66%,是鳳縣林麝養殖在全國林麝養殖規模中的比例。70%,是鳳縣養殖林麝所產麝香在全國麝香總量中的比例。鳳縣1.5萬頭林麝年產值超2億元;30%的農民直接或間接收入與林麝有關;20家企業布局鳳縣專門從事林麝養殖,其中不乏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每一次,在介紹鳳縣林麝養殖的成果時,鳳縣縣委書記張帆言語裡總是透著驕傲與自信。
  • 日媒:野生動物禁令困擾中國螞蚱養殖戶
    來源:環球網日本《東方新報》5月22日文章,原題為「野生動物禁令困擾螞蚱養殖戶」。今年2月下旬,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禁止食用和非法販賣野生動物。4月,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其中除了豬、牛、羊等傳統禽畜外,其他一律被列為野生動物。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到訪促進會養殖示範點——新海洋養殖基地
    2016年9月24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邸剛在海南省羅非魚品牌建設促進會秘書長韓雪峰的陪同下,參觀了海南建一水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海洋養殖基地。新海洋養殖基地是促進會健康規範養殖示範點之一,在9月20日的第十三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被授予「中國羅非魚十大養殖基地」的稱號。
  • 黃土地上「淘金」 山西農村青年借桑蠶養殖帶千餘人致富
    現如今,李天柱藉助桑蠶養殖,帶動全村千餘人脫貧致富,被評為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李天柱通過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領村民發展蠶桑生產。受訪者供圖  志在山間不言愁——放棄高薪工作毅然回鄉創業  1980年出生的李天柱,從小生活在柳林縣三交鎮高家焉村,這裡偏遠貧困、信息閉塞、交通落後。
  • 大學生放棄高薪白領工作創業養殖鰻魚,如今年收入過千萬
    鰻魚在日常生活中很受人們的喜愛,而下面就是一則靠養殖鰻魚發家致富的案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班偉,小時候,班偉夢想成為一名建築師。 1997年,他如願考進合工大建築工程系工民建專業,200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直接進入東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建築設計師。
  • 黃驊一村莊大棚裡養螞蚱還「玩」起直播
    日前,在黃驊市齊家務鎮西北村的螞蚱大棚養殖基地旁,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賣貨吸引了網友觀看。僅僅依靠4天的直播,就讓西北村賣出了5000斤螞蚱,收益4.5萬元。走進西北村螞蚱大棚養殖基地,記者看到96個大棚在地裡整齊排開,十分壯觀。
  • 新疆昌吉市:水產養殖鼓起了六工鎮農民腰包
    新疆昌吉市:水產養殖鼓起了六工鎮農民腰包2020-11-19 13:2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昌吉網該鎮鑫洋漁業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64戶,養殖水面達4000餘畝,年生產草魚、鰱魚、鯉魚等各類鮮魚4000餘噸。為豐富魚的品種,該合作社近幾年還引進了鱸魚、梭邊魚、羅非魚、武昌魚和黃拉丁等名優特新品種,並通過積極開拓疆內外市場,使養殖的魚遠銷甘肅、青海和西藏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