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的農民周振峰,靠養殖螞蚱走上了致富路。他的螞蚱養殖基地位於九龍鎮西劉村,佔地約50畝,共有60個養殖大棚。棚內的地上密密麻麻落滿了螞蚱,讓人不敢落腳。見有人靠近,螞蚱立即「驚慌失措」地蹦到大棚的另一頭。
周振峰曾外出闖蕩20餘年,手頭有了積蓄後,就尋思著返鄉創業。一次,他看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了解到,螞蚱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同時還是治病良藥,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大。養殖螞蚱效益可觀,前景廣闊。他還打聽到,如今飯店裡油炸螞蚱的菜品很受歡迎。
2014年,周振峰到河北滄州一個螞蚱養殖基地考察,學習技術。當年秋天,他在西劉村流轉了50畝土地,搭建棚子,種植飼料,走上了螞蚱養殖道路。
周振峰介紹:「我們養殖的螞蚱品種叫『亞洲飛蝗』。養殖過程中,我們不餵激素、不打農藥,給螞蚱吃的是青草、麥苗、玉米葉等純天然植物。大棚旁邊的5畝地,長出來的玉米葉就是專門給螞蚱作飼料用的。 」
「除餵養飼料有要求外,養殖技術也是有講究的。」周振峰娓娓道來,螞蚱的養殖時間是從4月初到11月底,大棚的溫度既不能高於45℃,又不能低於15℃。溫度低時,我們用電熱毯加溫;溫度高時,開一下塑料布透透風。大棚內的溼度要保持在約5%,天氣乾燥時,就用灑水機噴一下水。但是,養殖螞蚱就怕大水淹,要是連續兩天下大雨,就得採取緊急措施,加固塑料棚。
「雖然養殖螞蚱辛苦,但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 周振峰介紹說,2015年是他的螞蚱出產的第一年。頭一年能養3茬,第二年就可養4茬。一畝地大約三個棚,一個大棚可出產螞蚱一兩百斤,按每公斤60元的價格計算,一年下來,一個棚就能有三四萬元的收入,總收入可達兩百多萬元。
「現在,我們的螞蚱主要銷售到周邊市場。為便於長途運輸,降低成本,將來我們準備建一座冷庫,不僅可以就近賣活體螞蚱,還可以向外賣冰體螞蚱,發展前景會更加廣闊。」周振峰說。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