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有農民靠養螞蚱發了財,你相信嗎?不信我往下看。
圖片上這個農民叫馬德景,今年40歲,家住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裡河鎮馬家河水村,2012年開始養殖螞蚱,到今年他的螞蚱生意越做越大,除了自己養殖,還收購附近村民養殖的螞蚱,算下來能賣20多噸螞蚱,他說:螞蚱食品近年來很火,自己通過加工把螞蚱變成了大眾化的美食,加工的螞蚱醬一年能賣10萬瓶,收入在三五十萬元。
他說:自己是一名軍人,2011年退伍後選擇了自主擇業,當時至於幹什麼,其實心裡沒底,在一次和朋友聚會中品嘗到飯店做的「油炸螞蚱」,感覺口味不錯,朋友也說這螞蚱做的菜這幾年很流行,賣得也很火,在日照市幾個縣區的農村都有專門養殖螞蚱的農戶,據說收入都恨不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退伍後,正在苦於擇業的馬德景感到養螞蚱是個「稀罕事」,就決定養殖螞蚱。2012年上半年說服父母,把家裡的兩畝地改作養殖螞蚱的塑料大棚,後來慢慢擴大規模,到2019年養了6畝螞蚱,一畝地能建一個大棚,他建了6個螞蚱大棚,成了一個螞蚱養殖大戶。
後來養殖螞蚱在山東章丘、濰坊、臨沂、莒縣一帶成風,螞蚱養殖業形成了一種產業。可是,他感覺到飯店吃飯,還是沿習「油炸螞蚱」的吃法,儘管口味不錯,被大家津津樂道,但畢竟市場有限。此時,他就琢磨換種吃法,他就開始嘗試把螞蚱用來煎、炒、炸等多種做法,甚至採取做湯、做丸子等,但這些做法吃起來口感都不是很理想。
一天晚上他和戰友聚餐,在餐桌上又討論起螞蚱的吃法,回家後輾轉反側,睡不著覺,腦子裡全是螞蚱的影子,後來猛然想起咱們山東人最愛吃煎餅大蔥蘸醬,這是沿襲千年的古風,如果把螞蚱做成醬味是不是會更符合大眾口味?
靈感來了,他連夜嘗試做螞蚱醬。他說:「我把螞蚱油炸後,用刀切碎,配上蔥、姜、蒜等調料,再炸上辣椒油,豆瓣醬,攪拌後就成了螞蚱醬。不斷找人試吃,後來又借鑑海鮮醬、果醬、芝麻醬等醬類食品的風味,不斷改進,最後終於嘗試成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螞蚱醬」。
馬德景介紹說:螞蚱其實就是蝗蟲,過去山東人民因蝗蟲遭受過無數次災難,雖然是一種害蟲,專門吃莊稼,但也是一種公認的藥食兩用的昆蟲,《本草綱目》上都有記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它不但是一種美味佳餚,而且還有健脾消食,息風止痙,止咳平喘等作用。
現在馬德景的「螞蚱醬」已經打開市場,在線下有自己的經銷商,在線上有自己的電商平臺,每年銷售10萬多瓶,消化當地養殖的螞蚱20多噸。他說:開始時自己是頂著壓力起步的,家人反對,朋友笑話,自己按著自己的想法堅持去做,才有了今天,要不是自己倔強地堅持,那恐怕就真成了一場笑話!
看來,世界上想不到的事,它往往在一些人的堅持下變為可能。大家怎麼看?【看百姓故事,關注黃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