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平臺,幫了「螞蚱王」的忙,銷售螞蚱3600斤

2020-11-28 騰訊網

微信公眾平臺,幫了「螞蚱王」的忙,銷售螞蚱3600斤

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鹽山「螞蚱王」賈兆龍、趙傑夫婦養殖的螞蚱出現了銷售難問題。5月5日,微信公眾號「用相機說話」發布這一信息後,一經銷商看到報導後,立即與賈兆龍取得聯繫,並達成購銷協議。前幾天,經銷商將24個大棚的3600斤成品螞蚱全部買下,運到冷藏室進行了冷凍。

2011年春天,賈兆龍、趙傑夫婦放棄了在外打工,建起15個養殖大棚,買來蟲卵,開始養殖螞蚱。夫妻倆養殖的螞蚱體態肥壯,肉質好,營養價值高,根本不愁賣。

夫妻倆的養殖規模每年遞增,天津、山東及省內其他地區的批發商都會過來訂購,這些螞蚱或是被油炸食用,或是被製成螞蚱醬,或是被打碎製成高檔魚禽類飼料,銷往國內各地甚至是海外。

賈兆龍、趙傑夫婦倆,由於養殖螞蚱致富,並帶動許多螞蚱養殖專業戶,成為當地有名的「螞蚱王。」到2015年,建起了佔地23畝的109個螞蚱大棚。去年,養殖螞蚱淨賺40餘萬元。

前不久,我們前去採訪,「螞蚱王」卻為今年的螞蚱銷售犯了愁。「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螞蚱銷售遇到了難題,即便有人收購,價格也壓得很低。前幾年,價格最高的時候,每斤螞蚱能賣到18——20元。如今每斤不足10元。」賈兆龍向我們介紹。

根據這一情況,我們利用微信公眾號「用相機說話」這一平臺,發布了信息,結果3600斤成品螞蚱很快銷售一空。

「再等四五天,又有4000斤左右的成品螞蚱待售,銷售情況還不知怎樣?」賈兆龍有些茫然。

我們期待,這次發布,還能幫「螞蚱王」的忙······

相關焦點

  • 螞蚱與猴子
    螞蚱住在田壩裡,猴子住在山上。田壩可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好地方,不僅食物充足,每天清晨還可以喝到新鮮甘甜的露水。猴子王覬覦螞蚱的住所,就從山上跑下來,和螞蚱爭地盤。猴子王裝出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對螞蚱王說:「你們是小孩子,不如到山上去住。我們大人好面子,想住在這田壩裡。」
  • 夫妻養螞蚱 刷爆朋友圈
    夏季,張樹春在養殖大棚內給螞蚱們餵草。(張樹春供圖)近日,一則題為《牛鬼!全州這對夫婦在家鄉養這種東西!》的文章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該文章主要講述了全州縣蕉江瑤族鄉的張樹春、支小妹夫婦從北方引進螞蚱養殖的事。
  • 螞蚱都知道是啥,農村的「山螞蚱」你未必了解,叫螞蚱又不是螞蚱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螞蚱都知道是啥,農村的「山螞蚱」你未必了解,叫螞蚱又不是螞蚱。說到螞蚱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是啥,它另外的一個稱呼叫做蝗蟲,是農業種植中的一大害蟲,是莊稼的天敵,也是農民朋友比較痛恨的昆蟲之一。但是近些年來,螞蚱還成為了人們飯桌上的美食,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常能吃到螞蚱製作的食品。因此來說,螞蚱是人們都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昆蟲類。
  • 「螞蚱四」(經典小小說)
    文/李固國(山東 鄄城)村裡有個人,排行第四,都叫他「螞蚱四」。他眼睛長得偏上,而且不是一般的偏上;大嘴巴長得偏下,而且不是一般的偏下;小鼻子趴在長臉的中間,若有若無。還別說,頭部真的像個螞蚱。他的名字來歷,還有一個小插曲。上體育課,立定跳遠。
  • 黃驊一村莊大棚裡養螞蚱還「玩」起直播
    日前,在黃驊市齊家務鎮西北村的螞蚱大棚養殖基地旁,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賣貨吸引了網友觀看。僅僅依靠4天的直播,就讓西北村賣出了5000斤螞蚱,收益4.5萬元。走進西北村螞蚱大棚養殖基地,記者看到96個大棚在地裡整齊排開,十分壯觀。
  • 「禁野令」下濟南螞蚱養殖戶「慌了神」,能不能吃盼有說法
    然而,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如今,大棚內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得」的窘境。陳善亮說,他一般從4月開始忙活扣上大棚,一直忙到國慶節以後,一個棚一茬能出400斤螞蚱,一斤約250隻,論數量的話大概有10萬隻。去年螞蚱批發價每斤15元,一個棚就是6000元的銷售額,35個棚一次能賣20多萬元,一年三茬下來,總銷售額能在60多萬元。再除去土地、草料、僱人和其他養殖成本,純利潤賺二三十萬問題不大。
  • 螞蚱是吃什麼的?螞蚱的種類包括哪些?
    螞蚱實際上就是平時所說的蝗蟲,一般在草坪中較為常見,螞蚱不僅僅是農作物的天敵,而且也是一種營養美味,可以說螞蚱讓人又喜又恨。
  • 農民創業螞蚱養殖,建養殖基地年收入達200萬+
    來自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的農民周振峰,靠養殖螞蚱走上了致富路。他的螞蚱養殖基地位於九龍鎮西劉村,佔地約50畝,共有60個養殖大棚。棚內的地上密密麻麻落滿了螞蚱,讓人不敢落腳。見有人靠近,螞蚱立即「驚慌失措」地蹦到大棚的另一頭。
  • 道縣:害蟲變金蟲 小螞蚱蹦出致富路
    審章塘瑤族鄉松柳村通過引進螞蚱特種養殖項目,讓昔日人見人恨的害蟲,成為農民致富的「金蟲」。在審章塘瑤族鄉松柳村鴻豐蝗蟲專業養殖合作社的養殖大棚內,工作人員正在給螞蚱準備「早餐」。養殖螞蚱的設施大棚一個就有70多平方,整個大棚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全都是螞蚱,密度非常大。
  • 山東1位農民養螞蚱年賣20多噸,看他把螞蚱弄成了啥美食
    圖片上這個農民叫馬德景,今年40歲,家住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裡河鎮馬家河水村,2012年開始養殖螞蚱,到今年他的螞蚱生意越做越大,除了自己養殖,還收購附近村民養殖的螞蚱,算下來能賣20多噸螞蚱,他說:螞蚱食品近年來很火,自己通過加工把螞蚱變成了大眾化的美食,加工的螞蚱醬一年能賣10萬瓶,收入在三五十萬元。
  • 「禁野令」出臺後 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
    郝學娟 攝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養殖戶渴盼出禁食昆蟲名單中新網濟南5月12日電 (郝學娟)山東省濟南市多個村莊的農戶把養螞蚱當成「致富經」,通過養螞蚱脫貧致富。然而,自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陷入兩難境地,今後是否還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明確說法。
  • 【千名記者一線行】象州馬坪:返鄉青年真大膽 敢養螞蚱走富路
    覃景濤在檢查螞蚱的生長情況於是,2017年他在山東嘗試飼養螞蚱,並且邊飼養邊收購。經過不斷摸索,加上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覃景濤很快地掌握了螞蚱的繁殖、飼養、管理和防病技術。有了成功養殖經驗後,2019年7月,覃景濤帶著技術和原有的銷售渠道,返鄉回來,聯合幾位志同道和的村民一起開始飼養螞蚱。
  • 螞蚱造句和解釋_螞蚱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螞蚱(mà zha)。近義詞有:蚱蜢。蝗蟲的俗稱。也指蚱蜢。[蕭紅《馬伯樂》:「父親的眼鏡不是掛在耳朵上的,而是像螞蚱腿一樣,往兩鬢的後邊一夾。」]螞蚱在教材中的例句:1、還有一種「土螞蚱」,身體粗短,方頭,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 昆蟲記憶—螞蚱篇
    蚱蜢我們又叫螞蚱。我更喜歡螞蚱的稱呼,配合上南京特有的聲調顯的格外俏皮。 螞蚱身型挺拔,體態輕盈,流線硬朗,上身硬甲下身翠衣,飛草落石間會展出透明羽翼快速的扇動以此輔助跳躍,而螞蚱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一雙強而有力的後腿。螞蚱的雙腿是力量的核心所在,短小的前肢和粗壯有力的後腿形成鮮明對比,每一隻強壯的螞蚱都能讓我從視覺上感受到力量的迸發,所以螞蚱是最讓我能感悟到自然界美感和力量的美妙結合。
  •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組照片,巨型螞蚱重達20斤,體長1.2米
    二、巨型螞蚱1991年4月世界新聞周刊報導了紐西蘭一隻巨型螞蚱,這隻巨型螞蚱重達23磅(20斤左右),體長48英寸(1.2米左右),後來又有同樣龐大的螞蚱照片流傳出來。一時間巨型的螞蚱現世的傳言甚囂塵上。而後來調查發現這些照片不過是一家明信片公司搞出來的噱頭。
  • 抖音螞蚱燙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螞蚱燙跟錫紙燙大致相同
    抖音螞蚱燙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螞蚱燙跟錫紙燙大致相同時間:2019-03-30 17:3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螞蚱燙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螞蚱燙跟錫紙燙大致相同 在抖音上各種各樣的梗層出不窮,不管是形容好的還是貶低人的,都讓大家理解不過來了。
  • 「一根繩上的螞蚱」英文怎麼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一根繩上的螞蚱」英文怎麼翻譯? 2019-08-22 11:37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一根繩上的螞蚱」,中文習語,字面意思是「grasshoppers tied to the same rope」,常比喻兩個人處在同一個境遇,誰也別想推脫責任,可以翻譯為「be involved in the
  • 孩子們誰沒有逮螞蚱烤著吃的經歷?如今炸螞蚱成了餐館的野味
    我的家鄉在河北趙縣農村,農村的孩子哪個沒有逮螞蚱烤著吃的經歷?秋天到了,收玉米、割穀子時,孩子們鑽到地裡拔茅草餵家畜,人人手裡拿一根莠子穗,發現了螞蚱,就會逮住,用莠子穗梗從螞蚱的鞍下穿過去,能串滿滿一大串,拿回家放在草木灰裡燒烤出來,把頭掐去吃肚子裡黃燦燦的籽兒,這野味有種別樣的香氣,是孩子們的勞動收穫,也是對自己的犒賞。家鄉的孩子們在野地裡逮螞蚱喜歡抓母的,一肚子子兒,炸出來跟蟹黃一樣。條件好的家庭就炸著吃。
  • 油炸螞蚱成烏幹達街頭美食
    2016年11月,烏幹達,孩子們在灌木叢中捉螞蚱。    人們常常會拎著滿滿塑膠袋的螞蚱去油炸來當作零食。螞蚱是當地每年雨季時節的美食。因為當地人認為,如果雨季大量繁殖的蚱蜢不被吃掉,任由它們飛來飛去,就會帶來災難。螞蚱繁盛季是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以及5月到6月。    在烏幹達,捕捉螞蚱是一種常見的商業活動。
  • 棗莊山亭小螞蚱讓村民摘了貧困帽
    齊魯網8月30日訊隨著人們對綠色食品的熱衷,以草為食的螞蚱因其肉質鮮美、口感獨特成為深受人們歡迎的一道美食。在棗莊市山亭區就有這樣一個家庭農場因養殖螞蚱而出名,並且靠著小小的螞蚱,帶動周邊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現在基本上周邊貧困戶的年收入都達到了脫貧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