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然 今日(4月22日),網絡瘋傳的一則消息稱,由於歐洲火山爆發,造成了750年一次的酸雨,請不要淋雨,以免造成皮膚癌。對此,專家回應稱,根本不必恐慌,在沒有具體觀測資料、數據公布的情況下,有關「火山灰酸雨」的流言,沒有科學依據。
今日,網上瘋傳,「從今天到28號,請大家不要淋到雨。750年一次的酸雨,被淋到後患皮膚癌的機率很高。因為歐洲的一個火山的大爆發,向高空噴發了大量硫化物,在大氣層7000~10000米的高空形成了濃厚的火山灰層,強酸性。請大家注意,把這個信息轉發給你身邊的人。」
據人民網報導,中科院火山研究專家劉嘉麒院士表示,「這都是『天外天』的事,根本不必恐慌」。劉院士表示,曾造成800人死亡的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大爆發,是上世紀最大的一次火山噴發,曾向大氣中噴發了2000萬噸的二氧化硫,火山灰塵埃阻擋陽光,遮天蔽日,使全球氣溫降低了一攝氏度。按照火山噴發級別(共分八級)測算,此次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地區火山噴發規模最多三級,而皮納圖博火山大爆發高達六級,噴發強度和噴發量比此次冰島火山噴發大100倍以上。即便如此,與菲律賓僅隔海峽相望的中國,當時也並未受到嚴重影響,「那為什麼要害怕遠在北大西洋的冰島呢?」
劉嘉麒進一步強調,在沒有具體觀測資料、沒有定量數據公布的情況下,有關「火山灰酸雨」的流言更是沒有科學依據,「是完全沒有必要傳播的」。
另據中國國家地理網報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酸雨組負責人湯潔博士認為,火山灰本身的可溶性物質並不多,多數為礦物質,有害成分少,有害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氫氟酸。冰島火山噴發的煙塵受大氣環流的影響,冰島火山灰可能在最近幾天經過我國新疆、東北等北方地區。
隨著降水過程火山灰的成分形成酸雨的可能性是有的,北方酸雨監測站從21日已經開始收集數據,目前還沒有得出確切的結論,但我們分析,不至於造成什麼危害,公眾不必恐慌,更沒有必要誇大其危害。
冰島民防局21日發表聲明說,冰島第五大冰川--埃亞菲亞德拉冰蓋冰川下一座火山仍持續噴發,沒有跡象表明火山活動在減弱,但產生的煙塵量已相對減少。據報導,受此影響停飛的歐洲許多機場在經歷近一周的癱瘓後已於20日開始重新開放,但機場癱瘓造成的交通擁塞與混亂狀態估計要幾周後才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