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長江霸主,如今只剩最後一塊棲息地,水底還全是漁網等伺候

2020-09-21 蘇梓愛動漫

相信大家都是喜歡吃魚的,其中要說魚裡面較為好吃的,應該就是鯉魚了。鯉魚是一種草食魚。並且棲息地區比較廣泛,鯉魚肉質鮮美,很多人的餐桌上,魚類大多都是鯉魚為主。但是你們知道,以前在長江地區,有一種鯉魚長度能夠達到3米。稱作「長江霸主」。這種魚算是鯉魚科目,這種魚在民間叫做「鱤、墨線鱤」。


它們主要棲息在長江中上遊地區,或者是珠江的瀾滄江等其他地區,最常見的還是在長江。可惜的是墨線鱤目前應該可以說是近乎消失的地步了。因為人類對於環境的汙染,讓它們現在只有一處地方可以棲息。但是有一位釣魚愛好者,在雲南的邊境地區某山谷,發現了一條墨線鱤。


這個消息走出後,是吸引了附近的漁民前來捕捉。看似原生態的河流環境,其實在水底下,已經是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漁網。這些漁網有破爛的,也有剛剛投放不久的。除了要捕捉可能出現的墨線鱤,也能夠捕獲其他的小魚類。這一片對於類似墨線鱤的秘密基地,現在也是無處可逃。讓人感到唏噓。不過又有一個好消息,在越南地帶,墨線鱤數量還是比較可觀。


這個曾經被稱作「長江霸主」的墨線鱤,一開始從分布較廣,到了人類大肆捕殺,現在都已經是陸續從長江還有珠江等地區消失,但是轉眼在越南尚有生存的餘地。


你們覺得它們還能夠在我國境內得到繁衍嗎?

相關焦點

  • 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多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迪、肖林)12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的報導。65歲的老漁民嚴正華十分想念長江魚的滋味。長江魚光滑、鮮嫩、肉質緊實,沒有河塘魚的「泥臭味」。
  • 長江刀魚因過度捕撈、長江生態變化數量銳減
    施老闆認為,現在刀魚少是因為過年以後天氣一直偏冷,大多數刀魚還躲在海裡沒開始往長江裡遊。「撈上來的刀魚少,吃的人多,價格就蹭蹭蹭往上漲了。這兩天條重2兩以上的長江刀魚已經賣到每斤3000元了。」施老闆說。而對於親眼看到長江入海口那壯觀捕魚場景的老陳來說,刀魚少的原因是捕撈的人太多了。
  • 它被稱為「中國神獸」,世界上只剩最後三隻,美國發現第四隻?
    熊貓是中國特有的動物,被稱之為我國的國寶,兩隻「黑眼圈」讓人印象深刻,大熊貓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至少800萬年,目前全球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因此特別稀缺,而我國還有一種動物,被稱為「中國神獸」,世界上只剩最後三隻,美國發現第四隻?
  • 瀕臨滅絕的一種生物,生活環境高度惡劣,如今只剩38條!
    瀕臨滅絕的一種生物,生活環境高度惡劣,如今只剩38條!在漫長的演變歷程中,地球上誕生無數的生命,很多生命在惡劣的環境下,頑強的生存下來,可有些生命卻沒有抵擋住環境的壓力,最終無法繁衍下來,只能走向滅絕。
  • 抹香鯨被漁網困住,解救一天仍未成功,人類應當意識環境重要性!
    最近幾天有這樣一則新聞,10米長的抹香鯨被漁網困住,大家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感到比較愧疚,原來在海洋中已經遍布都是人類生活垃圾,關於動物被漁網纏住,這已經不是第1次發生這樣事情,而這一個巨大的抹香鯨被漁網困住,想要解救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困住的鯨魚情緒非常激動,當天救援工作格外困難。
  • 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它像是一塊冰涼的墓碑,一次沉默的葬禮,一聲絕望的悲鳴,一場如泣的控訴,讓人心生悲涼。又一種生靈,永沉江底,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具體的死期…當這個沉重的宣告發出,當我們得知,那個曾經出現在我們兒時讀物、繪本上的小天使,徹底進入塵封的歷史。
  • 長江白鱘真的滅絕了?還不一定。但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碎難辭其咎
    在這篇《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的論文中,專家認為,這一自古裡來生長在中國長江的特有物種已經消失了。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浙江千島湖一個學術年會上報告說,經專家組的充分評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特有物種 —— 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最後次露面,已經是在17年前
    生物的滅絕在演化史上很常見,但是如今因為人類的影響,物種消亡的速度已經超越了自然滅絕的速度,曾有人調查,這個速度是自然的1000倍乃至更多。長江曾是世界上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河流之一,但是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模式之下,長江裡的魚數量,還不及上世紀的10%,2003年大年初一,科學家救助了一條長江白鱘,並為了保護它對它進行了跟蹤,但因為船觸礁,最終喪失了白鱘的蹤跡,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人類最後一次見長江白鱘。
  • 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長江白鱘,滅絕了。在我們歡笑迎接著新年到來,慶祝著人類進入下一個十年的時候,為白鱘而鳴的喪鐘,也靜靜地敲響了。它最終也沒能邁過年坎,進入2020年代。它像是一塊冰涼的墓碑,一次沉默的葬禮,一聲絕望的悲鳴,一場如泣的控訴,讓人心生悲涼。
  • 曾經地球至少有6個人種,如今只剩人類,其他人都哪去了?
    曾經地球至少有6個人種,如今只剩人類,其他人都哪去了?自人類有機會走出地球,看到浩瀚的宇宙後,才深知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就連地球也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人類雖然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也成為地球上的主導者,力量也是有限制的。
  • 曾經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如今卻因這個條約只剩一半!
    曾經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如今卻因這個條約只剩一半!我國有著許許多多的湖泊,類似「湖上春來似畫圖」的西湖,有著「措溫布」名號的青海湖,還有著「天海一色」的茶卡鹽湖,但今天要介紹的可是一個淡水湖,眾所周知,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其面積接近於上海一半大,可你不知道,中國還有一湖,比鄱陽湖大多了!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專家判斷,保護長江江豚已經進入最後的10年機遇期,要防止江豚重蹈白鰭豚消失的覆轍,從現在起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  江豚生存境況堪憂    作為長江珍稀物種的代表,長江江豚的生存狀況一直備受關注。但最近一年,江豚非正常死亡的消息頻現報端。據環保志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公開報導過的江豚死亡案例就在20例以上。
  • 別讓人類成為地球上最後的生物
    金頭猴,棲息地為越南,現剩餘少於70隻。在2000年,這個靈長類動物被開始保護起來。它受到了軍隊的嚴密看管,並且為全球最後的一頭雄性,現居住在肯亞自然保護區,由40人晝夜實彈守護。白眼潛水鴨:潛水鴨俗稱為港灣鴨或海鴨,潛入深水水底取食的鴨類。
  • 洛克王國:還記得曾經的小螳螂嗎?如今回歸成霸主
    如今重生之後的「匿林螳螂」,依舊保持了自己超強的抗揍能力,精力屬性高達了155,並且雙抗也是可圈可點。 除此之外,「林間偽裝」的技能同樣是得到了加強,對戰之中能夠瞬間將寵物恢復至滿血狀態,無疑讓「匿林螳螂」的血寵道路如虎添翼。並且,小螳螂之前一直被詬病的輸出能力,同樣得到了質的改變,技能傷害以及物攻天賦,都得到了不俗的提升。
  • 它們是真正的長江美人魚,如今卻面臨滅絕
    長江與黃河被稱作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們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也孕育了無數江中生靈。白鰭豚便是其中一種。白暨豚是一種特殊的物種。它們家族比大熊貓還要古老,是長江裡的活化石。因為體形優美,在水中嬉戲時如同水中漂亮的小姑娘一般,因此又被「長江美人魚」。
  • 西安城南最有名的城中村:曾經紅男綠女雲集,如今只剩回憶
    西安城南最有名的城中村:曾經紅男綠女雲集,如今只剩回憶 和其它城市不同,西安的不少城中村擁有著類似於城市地標和精神高地的作用,但在西安城市建設的腳步下,這種特徵明顯的地標卻在陸續消失,留給人們用於回憶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 長江溼地生態系統退化 部分喪失動植物棲息地功能
    許多重要溼地富營養化問題相當嚴重,部分或全部喪失了作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功能。」談及我國溼地現狀,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憂心忡忡。  全國政協委員、河海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介紹說,目前,長江經濟帶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有:長江流域局部江段水體汙染嚴重,69%湖泊處於富營養化狀態;溼地退化,導致湖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水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長江漁業資源嚴重枯竭;長江流域水鳥棲息地的減少和破壞直接威脅著眾多稀有鳥類的生存;珍稀物種生存面臨嚴峻挑戰。
  • 炮轟野驢,圍捕老虎,人類滅絕的九種野生動物,如今只剩圖像
    最後一隻敘利亞野驢死於維也納的動物園中。 三、泰國澤鹿 1936年,最後一隻袋狼因為飼養員的疏忽,在烈日暴曬後死於動物園中。 五、北非糜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