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升級戰波及光學元件:高端市場依然依靠進口

2021-01-15 光電匯OESHOW


這兩天的中美加稅名單相繼公布,在業界掀起了不小的漣漪,成為光學界近期最關注的「民生大事」。加稅就意味著成本增加,這對光學科研界會產生多大影響呢?


根據5月1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徵關稅的公告》的商品名單,光電匯作了不完全統計,部分與光學相關的加稅清單中,佔比重相對較大的是光學元件,25%、20%和10%的加稅等級裡都有涉及。


玻璃制光學元件,一般指稜鏡、透鏡等玻璃制光學鏡片類。2017年我國已裝配的各種材料制透鏡、稜鏡、反射鏡及其他光學元件,作為儀器或裝置的零件、附件,但未經光學加工的玻璃制上述元件除外,進口數量為3864484千克,出口數量為6742014千克;進口金額為37.96億美元;出口金額為22.69億美元(海關官網上2018年相關數據暫未對外公布)。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光學透鏡、反射鏡、濾光片、稜鏡等光學元件的生產及應用地。並且產業鏈較為完善,有世界排名前兩名的光學玻璃生產企業——成都光明光電和湖北新華光,有以外貿為主、專注在相機領域的鳳凰光學、利達光電、宇迪光學、舜宇光學、大立光等,還有可提供科研應用的光學鏡片加工設計企業的北京創思工貿、南京茂萊光學、南京波長光電、大恆光電、蘇大明世光學等。


國內主流的幾大科研級國外光學元件供應商為美國的Thorlabs、Newport(MKS集團旗下)、Semrock(IDEX集團旗下)、Edmund等。因Thorlabs和Edmund屬非上市公司,未公開財報; Newport和Semrock財報均僅顯示集團數據,不顯示旗下單個品牌的營收情況,所以我們無法得到精準的市場數據,但是從這4家公司的業務部署以及光電匯的調研,市場佔有率便可窺探一二。

Thorlabs主營光學機械、光學與光電子器件和設備,美國是其主要市場,中國市場佔比低於美國市場。雖然佔比低,但其在國內科研界覆蓋率卻不可小覷。此前,光電匯曾做過的一次國內線上產品採購行為調查,Thorlabs以46.4%的佔比位居國內線上產品採購渠道第二位(百度仍然是搜索老大),可見其在國內的影響力;Newport以光學平臺聞名業內,光學元件是其一個產品類別,並且僅部分光學元件的生產在美國;Semrock定位高端科研,專注光學濾波片,在國內工業領域,由於成本原因,其競爭力並不強;Edmund產品側重光學元件,工業市場佔比更大。日本是其在亞洲的最大市場。光學鏡片的生產廠位於日本、新加坡、美國和歐洲,國內工廠主要負責成像產品的設計、組裝和測試。


從中國光學元件市場結構來看,中低端基本為國內品牌佔據,高端光學市場以國外品牌為主。光電匯就此事聯繫了部分公司,有業內人士透露,某國外一線品牌已經有部分光學元件開始漲價。


那麼針對高端光學元件,目前國內外差距如何?國內是否有同類產品可以替代呢?對此,我們也諮詢了國內相關的技術專家。以濾波片為例,其核心技術體現在鍍膜工藝中。現在的高端濾波片多用硬膜工藝,但國內工業市場仍停留在傳統的軟膜工藝階段,僅可在科研單位少量定製,相比國外常年工業化製作流程來說,人員成本和工藝成本都要高出很多。


此次25%、20%和10%的加稅等級裡都有光學元件,這會對光學科研界產生多大的影響?科研成本會增加多少呢?據業內人士介紹,以此次加稅最高25%的比例來算的話,加上增值稅、美元匯率的影響,價格要比原來增加百分之三十多。具體來說,對於一片原來800美元的鏡片,就要多出三千多元人民幣。據了解,一套照相機系統中的鏡片大概在5-8片以上,成像系統一般有3-5片,如果是系統級的,則需要十幾片。假設按照上述的所有標準計算,並且全部採用國外進口產品,研究總成本則增加10000-30000元不等。


當然,這是極端條件下,並且局限在某些領域的情況。對此,光學界同仁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總體來看,此次600億反制名單中,雖光學元件佔比較大,但是對我國整體的光學元件市場影響有限,主要集中在高端的小範圍內的光學科研市場,即使是以消費級光學元件為主的民用市場,因我們較為全面的產業鏈,影響程度也可降至最低,難怪有媒體評論「相比川普政府帶有水分的關稅政策,中國的反擊則全是『乾貨』,針對性強,有層次」。總而言之,一句話,國人當自強,自強則自信! 


部分與光學相關的加稅清單如下:




本文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20個工作日之內聯繫我們,我們將協調給予處理。最終解釋權歸光電匯所有。



本文版權所有,

公眾號如需轉載

請聯繫oepn@siom.ac.cn




相關焦點

  • 數據透視中美貿易摩擦:最新清單的分析
    幸運,抑或不幸的是,在冷戰落幕、全球化發展近30年後,我們也許又要翻回故紙堆,去尋找前輩的智慧現實是:在中美雙方互派談判團隊進行了至少兩輪談判並達成「共識」後,川普總統又一次打開了中美貿易戰的扳機保險。5月29日,川普宣布將繼續尋求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6月15日,讓市場一直等待的另一隻靴子落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了針對中國進口的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清單。
  • 【聚焦】衍射光柵加速進口替代 市場競爭力仍有待增強
    中國國家加大了政策傾斜力度,鼓勵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進行技術研發,開發高端衍射光柵,尤其是在應用在半導體製造設備、高端雷射器等領域的衍射光柵產品。 衍射光柵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在科研、工業等諸多領域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廣泛應用於光譜分析、雷射器、天文學、半導體等諸多領域。
  • 10位業內專家解讀中美貿易戰對跨境電商的影響
    反而縱觀像沃爾瑪這種類型的大渠道會增加進貨成本,從而促使中小額貿易更加碎片化,從成本結構的分析來看跨境這一塊市場的優勢始終存在。敦煌網這種跨境數字貿易模式,其目標受眾也多分布在各個國家,影響較小。 根據目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供的信息,對於特定的中國商品,美國徵收25%關稅,品類包括:航空產品,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等。敦煌網主營品類和中美貿易戰品類也存在差異。
  • 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
    美方挑起摩擦震動全球市場  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清單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
  • 金鐘:頁巖油時代美國的原油出口和中美貿易赤字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鐘】 近日觀察者網有一篇新聞,報導2017年前5個月,中國從美國日均進口原油近10萬桶,是2016年平均水平的10倍。而到了4月和5月日均進口大幅增加到18萬桶。美國頁巖油終於來到中國人身邊的加油站裡,對於廣大司機來說,或許我們感受不到什麼特別的變化。但是對於國際能源市場和相關的國際關係來說,這種轉變不亞於一場地震。
  • 高端顯微鏡製造技術邁向國際水平永新光學謀求國產化高端替代
    然而我國精密儀器領域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光學儀器行業,我們的進口遠大於出口,不管是醫院還是實驗室,使用的高端檢測儀器將近80%是進口的」毛磊感慨。根據相關統計,2015年至2017年我國顯微鏡年均出口量在220萬臺至300萬臺之間,年均進口5萬臺左右,出口數量遠高於進口數量,但出口金額遠低於進口金額,在世界高端顯微鏡市場,我國顯微鏡製造企業產品佔比小於1%。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8月6日訊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包括半導體和機械零部件等)已從2018年7月6日開始實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徵求公眾意見。中國也立即對此作出反擊,對美國大豆、其他農產品和汽車徵收25%的進口關稅。
  • 新思界:我國硼酸市場自給能力較弱 高端產品需求依靠進口
    高端產品需求依靠進口  硼酸是一種無味的白色粉末狀結晶或無色鱗片狀結晶,可溶於水,水溶液呈弱酸性,也可溶於乙醇、甘油、醚類、香精油等。硼酸可以製備各類硼酸鹽,可用作分析試劑、消毒劑、抑菌劑、防腐劑、緩衝劑等,下遊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硼酸產業鏈中,上遊主要是硼砂供應商。我國硼砂儲量較為豐富,位居全球第四,主要分布在遼寧、青海、西藏等地區。但我國存儲的硼砂以硼鎂礦為主,品位較低,提取工藝複雜,並且我國硼砂生產設備較為落後,生產效率低下,生產的硼砂品質較差,市場競爭力較弱。
  •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光學元件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第一節 全球主要地區光學元件市場規模分析:2020 VS 2026 VS    一、2016-2026年全球主要地區光學元件產量及市場份額    二、2016-2026年全球主要地區光學元件產量及市場份額預測分析    三、2016-2026年全球主要地區光學元件產值及市場份額    四、2016-2026年全球主要地區光學元件產值及市場份額預測分析
  • 南美大豆生產國緊盯中美貿易摩擦動向 瞄準中國市場
    日媒稱,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市場正在提升存在感。兩國的產量比10年前增加5成。尤其是巴西,其產量可匹敵世界最大生產國美國。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南美產的大豆被視為替代美國產的供應來源,正成為期貨市場的交易對象。
  • 匯率報復案下的中美2005:與貿易大戰擦肩而過
    2005年4月份,美國參議員舒默提出「匯率報復案」,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一觸即發。面對美國高懸起「實施懲罰性關稅27.5%」的「大棒」,中國政府在事態不確定的情形下,經多次與美國政府談判與協商,最終阻止了最壞結果的出現。  因為匯率之爭的本質是中美貿易不平衡,而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核心,又是中美兩國國際貿易競爭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儘管這一變化剛剛開始。
  • 光學大市場中的龍頭企業技術積澱雄厚 有望實現高端儀器國產替代
    隨著光電產品在商業及工業的需求增加,以及產品性能的不斷升級,行業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公司光學元件組件產品為條碼掃描儀鏡頭、平面光學元件和專業成像光學部組件,主要應用於條碼掃描儀、車載鏡頭、高端相機、運動光學和投影儀等。在光學精密製造領域多年的技術積澱,使永新光學在定製化核心光學部件的研發製造上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 選股寶新股周報第四十二期 | 還記得去年暴漲3倍的「舜宇光學」嗎...
    點評:從數字上看,有9家遊戲公司出現在IPO隊伍中,表現出遊戲公司對資本市場依然「渴望」。但問題也比較明顯:在這9家公司中,5家公司是2017年以後開始預披露,另4家公司中,最早的1家公司從2014年12月就開始排隊,而2015年開始排隊的有2家,2016年開始排隊的有1家。
  • 中美貿易戰的最壞後果…終於有人講透了!
    島 君 說  7月6日,隨著340億美元的商品互相開徵,中美貿易戰開始了。  雖然國內股市的走勢,反應出國人對中美貿易戰充滿了恐懼,實際上,歐美、美加、美墨貿易戰早在6月份就已經開始。  由於中美是互相傷害的關係,因此可以說,互相影響都在1%以內。  也就是說,不管是貿易戰開始前的2017年,還是貿易戰已經開始的2018年,中美所有的專業機構,對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基本上都認為,即使在中國出口美國商品被全部徵收關稅的情況下,再考慮間接影響,對兩國的經濟增速的影響最壞也在1%以內。
  • 貿易佳音頻傳市場卻意外反應冷淡 中美一階段協議對市場影響幾何?
    有分析指出,市場之所以反應相對平淡,是受到「買謠言、賣事實」的影響,此外協議細節的缺乏也令市場保持謹慎。不過,鑑於該協議緩解了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有助於提振明年全球經濟以及市場的表現。北京時間周五晚間,中美官員均表示,雙方已達成一階段貿易協議。該貿易協議將包括美國降低部分中國關稅,並暫停定於本周日生效的額外關稅。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哪怕方方面面都技不如人,沒有任何的絕對優勢,但是跟自己比起來,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面精耕細作,參與國際分工,生產效率與總體經濟條件依然會得到提高。自由貿易告訴我們,通過比較優勢分工協作,把世界的整體財富做大,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美貿易一直在雙邊關係略為緊張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著,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樣化。從最初的貿易不平衡到反傾銷、反補貼再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勞工標準,中美貿易摩擦經歷了不斷演化和升級。本文擬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現象背後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原因。
  • 專家:釐清中美貿易爭端中關於半導體的一些誤區
    美國認為出口中國晶片都不到100億美元,事實上這連我們進口美國晶片的零頭都不夠。問題在哪裡?芯謀研究經過分析,認為這裡面的統計口徑出現了嚴重偏差,可謂「錯誤的數字、錯誤的結論、錯誤的方向」,導致了中美雙方的「錯誤的判斷」,最終出臺了「錯誤的措施」。一、中國對美國的半導體進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排名第一中國是毫無爭議的晶片消耗和進口大國。
  • 以創新和開放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以創新和開放共同推動產業產品升級,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分工和價值鏈重構中的地位,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以開放促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話語權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引領動力,可以為我國邁向全球貿易分工中高端提供高質量的產業產品「源」。
  • 自由貿易理論不能解釋貿易摩擦史,政治經濟學可以
    但是,這種雙贏結果是有邊界的,當原本落後的國家成長為在全球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經濟體時,真實的利益衝突就開始了,因為雙方已經成為國際市場份額的直接競爭者,恰如中美目前的情況。 在鮑莫爾這本最初發表於一九九四年的著作中,作者關注的還是美日關係,聚焦於日本生產率的提高如何不利於美國(拉爾夫·戈莫裡、威廉·鮑莫爾:《全球貿易和國家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