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去年4月太陽系一場0.1秒的「爆閃」,來源查清楚了

2021-01-15 前瞻網
《自然》子刊:去年4月太陽系一場0.1秒的「爆閃」,來源查清楚了
 黃琨 • 2021-01-14 15:09:54 來源:前瞻網 E1308G1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去年4月,一場席捲太陽系的巨大「爆閃」吸引了全球天文學家的目光,他們各顯神通,試圖揭開這場高能爆發的起源,如今終於有了結果。

來自約翰尼斯堡大學的研究顯示,這次名為GRB200415A的爆炸是由一顆磁星釋放的。磁星是一顆具有強磁場的中子星,這顆位於1140萬光年外的螺旋星系中。

研究的初步成果於1月13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文章標題為「High-energy emission from a magnetar giant flare in the Sculptor galaxy」(來自玉夫座星系磁星大耀斑的高能發射)。

這波巨大能量在4月15日凌晨飛過火星,被國際空間站以及多顆衛星捕獲。雖然僅持續了140毫秒,但這次能量爆發依然被先進的軌道儀器捕捉到。

率先探測到GRB200415A的NASA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4月15日凌晨4點42分,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該望遠鏡探測到的第1個已知巨型耀斑。

除此之外,斯威夫特、火星奧德賽和風能任務衛星以及歐洲航天局的INTEGRAL衛星也都有所反應。

伽馬射線爆(GRB)是宇宙中最明亮、能量最大的事件。只有當光束直接指向地球時,才能探測到這些。其中大部分發生在數十億光年之外,從地球上觀測時,可以持續幾毫秒到幾個小時。

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9143979/Giant-flare-passed-Mars-came-neutron-star-galaxy-11-4-million-light-years-away.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0-01287-8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這次月全食,讓全世界認識了「月閃」
    盆友,你還記得去年1月21日的月全食麼?月全食時日地月位置關係。來源:ESA [1]作為近兩年裡的唯一一場月全食(下一場就是2021年5月了),眾多天文愛好者們或是親身前往、或是通過網絡觀賞了這場天文盛況,許多天文科普平臺也進行了直播。2019年可見月全食全過程的區域(暗色陰影區),美國、北非、大部分歐洲地區可見,中國境內因為是白天所以完美錯過。
  • 《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CHEN • 2021-01-15 11:31:54 來源:前瞻網 E1130G0
  • 《自然》及子刊綜覽
    《自然—天文學》  來自太空的新彗星  《自然—天文學》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了一顆新發現的星際彗星的特徵。這顆名為2I/Borisov的彗星來自太空,但顏色和形態都與太陽系的其他活躍彗星類似。  雖然天文學家已知會有大量星際天體穿過太陽系,但這些天體通常過於微弱,難以被探測到。第一個探測到的星際天體『Oumuamua發現於2017年。出乎研究人員意料的是,『Oumuamua並無彗星活動且形狀頎長。
  • 中國碳納米管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中國碳納米管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黃琨 • 2019-12-19 15:56:19 來源:前瞻網 E179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
  • 這個信號時長不足0.1秒,卻讓科學家紛紛傻眼
    據報導,近日,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和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一起,在遙遠的宇宙深處捕捉到了一個時長不足0.1秒的神秘信號,這個信號未來或將幫助人類釐清黑洞的成長歷史。那麼,這次在宇宙中發現的這個時長不足0.1秒的引力波信號,是不是也與黑洞或者中子星有關呢?
  • 《自然》子刊:ALMA觀測到星系「死亡」過程,噴射出一半恆星氣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自然
  • 湖北仙桃一化工企業發生閃爆事故,會是什麼原因引發了閃爆?
    仙桃市西流河鎮藍化有機矽有限公司丁酮肟車間發生閃爆事故,閃爆和爆炸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閃爆,就是當易燃氣體在一個空氣不流通的空間裡,聚集到一定濃度後,一旦遇到明火,電火花等點火源就會立刻燃燒膨脹發生爆炸.一般情況只是發生一次性爆炸,如果易燃氣體能夠及時補充還將多次爆炸.由於油氣是各種成分的混合氣,其分布不均勻,燃燒爆炸具有不確定性,閃爆突發性強,火災危害性大,事發之前常無明顯徵兆,從發生到結束的整個反應過程甚至不到0.1秒。
  • 湖北仙桃一化工廠發生閃爆5人受傷4人失聯,搜救還在進行
    8月3日下午,湖北仙桃市西流河鎮一化工廠發生閃爆事故。當晚9時許,仙桃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回復上遊新聞(報2019年料微信號:shangyounews)稱,事故已致5人受傷,4人失聯。目前,搜救還在進行。
  • 調查:八一化工疑「無證生產」危險化學品 去年曾發生閃爆事故
    來源:新京報網八一化工工廠的兩條煙筒冒著煙,工人三三兩兩在廠區內作業……走在廠區周邊,時不時能聞到一股酸酸臭臭的化學品味道,時強時弱,強烈的時候,即使戴著口罩也會讓人感覺非常不適。1小時內危化品車輛頻繁進出廠區去年曾發生閃爆事故綜合八一化工內部人士說辭以及記者觀察進出廠區車輛的情況來看,八一化工目前或在無證生產和使用危險化學品,其中包括對硝基氯苯、對氨基苯酚、對硝基苯酚、鹽酸、氯苯、純苯、汽油、柴油等,這些化學品均在國家危險化學品目錄中。
  • 九江中偉化工硫酸儲罐閃爆
    慧聰化工網訊:近期,上海矽品國際貿易公司租賃九江中偉科技化工公司(已停產5年)儲罐區的一廢棄儲罐,因檢修違規動火作業發生一起閃爆事故,共造成兩人死亡。     湖口縣政府及相關部門接到報告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相關人員趕到現場,進行搶險救援,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美國天文臺截獲外星信號,信號時長不足0.1秒,卻藏著重要信息
    據報導,近日,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和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一起,在遙遠的宇宙深處捕捉到了一個時長不足0.1秒的神秘信號,這個信號未來或將幫助人類釐清黑洞的成長歷史。那麼,這次在宇宙中發現的這個時長不足0.1秒的引力波信號,是不是也與黑洞或者中子星有關呢?
  • 《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原標題:《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及其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其技術的可重複性受到不斷質疑一事再傳新消息:元月19日,《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截至到2020年11月30日,以Nature打頭的子刊共有57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科學》子刊:東北亞地區曾暴發鼠疫,還有過大規模人口遷徙
    《科學》子刊:東北亞地區曾暴發鼠疫,還有過大規模人口遷徙  黃琨 • 2021-01-13 09:58:12 來源:前瞻網 E337G0
  • NBA1秒以內的5大絕殺,利拉德0.9秒絕殺墊底,榜首絕殺僅需0.1秒
    在G6最後時刻還剩下0.9秒時間,火箭還手握2分的領先優勢,看似火箭已經將勝利收入到囊中。暫停過後,開拓者的利拉德接球就投,迎著帕森斯的防守直接完成了絕殺。最終憑藉此球,開拓者也是淘汰火箭晉級到西部半決賽。4.巴恩斯0.5秒絕殺灰熊2017年11月23,當時還在獨行俠效力的巴恩斯上演了0.5秒絕殺對手的神跡。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Nature子刊:不同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生物學特性存在差異
    近期,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幹細胞研發團隊在英國Nature(自然)雜誌旗下子刊 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期刊在線發表了一項來源於圍產期胎盤組織和臍帶組織的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比較研究。
  • 南京大學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34;(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