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一些事,讓我開始思考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事情是這樣的,由於我帶的一個班級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本村人。最近幾天我因為要及時輔導他們的練習冊,所以晚自習下課後讓他們晚回去一會兒,部分家長們因為覺得等的時間太過於漫長,又或者是因為讓學生回家填寫輔導書籍,延遲了他們休息的時間,這些家長就在校園內散布了不利於個人形象的言論。
教育本就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教育的行為也不單單發生在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的獲取知識,更是要對學生言行舉止的長期修煉,如果說你的博識廣閱能決定你人生的高度,那麼你的個人修養卻延伸了你人生的寬度。
不是每個孩子以後都會被眾星捧月,但是大多數孩子都要組成新的家庭,獨立的與他們身邊的人打交道。他們的善良贏得了感恩;他們的勇敢贏得了敬佩;他們的擔當贏得了信任……所有的一切,看起來和他們的學習成績沒有半點關係,知識的證明只能算是某個行業的敲門磚,而能站多久、走多遠卻取決於你自己的品格。
我是一名老師,也同時是一位家長。對於孩子的學業,我是既期待又揪心,既怕他學的太好,又怕他不學好。老師管的嚴——心疼孩子,老師管的松——更心疼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但教育是公平的,老師不僅要管學得好的孩子,更要管學得差的孩子,學業有高低,但人格無貴賤。部分家長總在抱怨「這個老師教的不好」,卻不曾想那些存在智力缺陷的孩子每次搗亂,他們的父母總是在感恩學校,感謝老師。
部分家長認為「學生應當以學業為主」,這當然沒有錯。但是,請問現在的學生如果沒有老師或者家長的嚴格監督,有哪一個能夠有很強的紀律約束?但玩耍不需要人指導,他們卻能一整天不捨得回家,究其原因莫過於他們的興趣。我喜歡和學生在一塊兒玩耍,這樣可以更了解學生。比起規規矩矩的傳統課堂,學生也許會更喜歡熱熱鬧鬧的互加美麗鄉村公益課堂。
這個課堂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固定的學生。一根網線,一套多媒體設備、一個攝像頭與一個耳麥,就組成了人人可參與學習的地方,這裡沒有成績高低之分、沒有鞭策與責罰,有的只是表彰與鼓勵。
學生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才有學習的動力。這在互加計劃的課堂上尤為明顯,我們學校結合自身發展短板,選擇了彩虹花晨讀、夏加爾美術、韻律舞蹈、陽光音樂、阿福童財商、外教英語、生命教育等類課程,通過上學期零散的學習,老師和同學們對於網絡課程的鐘愛有加,這學期開始把互加計劃的相關課程納入學校常規課程中。
與上學期斷斷續續的學習相比,這學期把網絡課程的助學任務分擔給每一位老師後,老師與學生的整體參與度都提升了不少。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讓孩子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他們現在都能夠自發的完成好課堂作業,也得到了不同的收穫。通過課程滿意度調查,孩子們都有著各自的喜好,原因不一,或是因為一節課,或是因為一位老師,此時他們的內心才是最純粹的。
一、老師,你看我畫的彩虹花詩配畫怎樣?
這是三年級學生白佳妮、劉佳宜正拿著詩配畫問我,從沒想到學生們對於彩虹花晨讀是如此的熱愛。雖然,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畫,只是把詩歌描了一個很好看的邊框,但是學生們在很用心的畫,因為那可能是他們心中認為最華麗的裝飾了,為此她們還動用了珍藏的畫筆套裝。
我想起了剛開學那時候,六年級袁佳樂來問我「老師,這個彩虹花晨讀什麼時候可以上?」,當我說下一周的時候,明顯看到了這名學生臉上的失落,看得出學生對於這門課程的期待。
有一天中午,他突然給我說「老師,我畫了一幅畫」,我問他「是什麼畫」,他說「今天早晨彩虹花晨讀的那首詩,我讀了以後特別有感覺,就把它畫成了一幅畫」。我看了之後特別的震撼,它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幅畫了,從被動到主動,這個課程不知不覺走入了他的內心。學生已不再重複的謄寫,從那時起更有了思想,雖然執筆羞澀,但已開始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幅畫在我看來更有一種意境美。
也許現在還達不到我所預期的效果,但是截止目前為止,任何一堂我們參與的網絡課,除了請假不在校的,其他的都是全員積極參與。我們學校一年級新來了一位特殊兒童,她連午操都會忘記,但每一次晨讀,她有時會遲到,但從沒有缺席。
正如彩虹花晨讀助學王老師所說:「學生剛開始只是對彩虹花晨讀感到新奇,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我發現學生們的視野開闊了,想法增多了,也會把詩歌和生活聯繫起來。慢慢地發現學生讀課文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後來,學生們的面前不只是本子、筆,還有了畫筆,他們開始嘗試把腦子裡的畫面用筆畫出來,雖然現在現在畫的還不好,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以後肯定會更好」。
二、老師,我的畫什麼時候能發到網上?
這是我們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了,我每一次也不會讓他們失望,儘自己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出彩。
在沒有接觸互加計劃課程之前,美術課就是老師提前在黑板上畫好,然後學生再模仿,畫得最像的學生就會得高分。但現在不一樣了,夏加爾美術課從不要求學生臨摹,主講老師只為引導你畫畫的思路,培養你畫畫的技能,卻不曾以分數否認你的努力,以模板限制你的想像。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畫出你心中所想,便是最好的展示。
為什麼喜歡夏加爾美術課?
「因為可以增加畫畫的技能,可以畫一些未來的設計,可以畫出別人的樣子」;「可以畫出許多有趣的東西」;「可以讓我畫我心裡最想畫的畫」;「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畫」;「讓我學會了該怎樣畫更好的畫」 ……
一句話的對白,卻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夏加爾美術課給我們開放性的設計理念,拓展性的構思途徑,延續性的獨特風格。但這不是全部,最核心的因素,應當是培養了學生的自信:不管好不好看,學生敢畫了;不管現不現實,學生敢想了;不管形不形象,學生敢曬了。
我喜歡收集學生的這些素材,剛開始拍照的時候,學生會覺得不好意思,但現在爭著搶著要我拍照,不是說他們的畫技有多高超,而是他們覺得他們的畫作可以讓我發到網際網路上。這樣的話,他們的父母就會看到他們的變化,有時候有的學生還會專門跑到我跟前,對我說「苗老師,我爸媽說我畫的特別好」。
原來他們那麼用心、那麼努力的表現,只是為了讓父母多關心他們一點,哪怕一句表揚的話語,都會讓他們記得很長時間。父母只關心他們的成績,但他們卻希望時刻關注著他們的成長。這就是教育,對於他們來說,父母的支持與鼓勵,便是他們前行的動力。
三、老師,我以後可以成為舞蹈家嗎?
在遇到互加計劃韻律舞蹈課程之前,恐怕只有六一兒童節前一個月可以練習舞蹈。雖然那只是文藝匯演,場下的觀眾也不是很多,但學生們都表演的特別投入,只為贏得哪怕一個字的喝彩,或是稀稀落落的掌聲。學生們喜歡舞蹈,但我們鄉村學校沒有專業的舞蹈老師,甚至連語文、數學、英語這些主要科目的任課教師都存在短缺,學生們知道,他們真的很體諒老師,每次選舞蹈節目,學生的積極性都特別高,就算是天天對著屏幕練,也覺得有滋有味。
接觸韻律舞蹈以後,學生們發現一學期可以學習好多舞蹈,雖然有時候跳的不是特別好,但是有很大的熱情。學生不用在盯著錄好的視頻重複的觀看,只需要在每天星期一下午準時打開CCtalk就能看到兔姐姐的直播。屏幕對面是可愛、漂亮、又有活力的大姐姐,她總是說「孩子們跳的真不錯」、「加油,相信可以跳的更好」……在兔姐姐的舞蹈課上,每所學校都有被展示的機會。就是那種一直被人鼓勵的感覺,促使他們快樂地跳好每一支舞,面對全國各地小朋友敢於搶麥了。當攝像頭打開,我們的班級切入直播畫面,學生們跳的格外認真,看著屏幕中的那個自己傻傻的笑,他們知道此時是自己最榮耀的時刻。
「老師,我以後可以成為舞蹈家嗎?」,這是五年級潘楚楚問我的問題,和學習相比,她在藝術方面就顯得特別擅長,一次全校運動會她能從轉呼啦圈、跳繩等項目中獲得4、5塊獎牌,每次都高興的合不攏嘴。
她與四年級潘琪琪為親姐妹,她們倆家境不好,由於母親存在智力障礙、奶奶年邁,她家附近又沒有寄宿制學校,在她7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才找到梁家溝小學——這所離家近又能住宿的學校,只上了一年幼兒班就走入了小學階段。她想念奶奶,卻不能經常回家,因為她家距離學校有40多公裡,父親一個人騎摩託車往返不安全、又太費錢。
遇見了韻律舞蹈課,她才敢有這樣奢望的心願。原來就算心裡想但不敢說,怕老師和同學們嘲笑。但現在不怕了,結緣了互加計劃,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教育,每個人心裡的想法都和原來大不相同,之前你問他們「長大以後要幹什麼」?有的學生會說「攔羊」、「種地」、「攬工」……因為家庭的貧困,自個兒又學得不好,他們只能有這樣很無奈的選擇;但現在他們卻會想像著自己期望的未來。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一直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四、老師,我要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這周星期四,在阿福童財商第六課中,學生們第一次用思維導圖構思著自己的願望,很意外的是他們中竟然有些人希望將來當老師。平時,為了讓他們獲取更多的知識,老師們都特別嚴厲的對待他們,在選擇未來職業時卻不假思索的選擇了「教師」。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了一句話,融化了那顆假裝堅強的心——「老師,我要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雖然,做鄉村教師很苦,有時還得不到部分家長的認同,但學生也許就在偷偷留意著你的一舉一動,甚至有時候你請假了,也會問別的老師「我們的老師去哪兒了」?被人默默的牽掛,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學生喜歡你的背後,更多的是捨不得讓你離開。你教會的他們不只是知識,更多的是那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六年級李宇丹的願望是做互加計劃的一名老師,被互加計劃的安妮老師親切地稱為「互加計劃最小的員工」。她也許不清楚互加計劃具體是做什麼的,但通過互加計劃的課程獲得了快樂與滿足,得到了尊重與自信,所以這位曾榮獲「榆林市優秀少先隊員」稱號的學生,才會有看起來遙遠,卻又是此時最真實的想法,因為她知道互加計劃幫助了她,所以她也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和她一樣的人。
今年上學期家訪,她家是最貧窮的。家中姊妹眾多,她的父母為了供養她們上學,修不起一間象樣的房子,就連一些文具和服裝都是愛心人士贊助的,但學校的教育卻從不沒讓她埋怨過任何人,相反的更多的是感恩,記得上一次要給中國扶貧基金會寫感謝信,她用一節課的時間寫出的內容,字裡行間充滿了溫情,沒有套話、空話、假話,真實的情感流露感動到了我。
五、老師,您辛苦了!
學生們總說「老師,你咋那麼厲害,咋什麼都會呢」,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孫悟空,不會七十二般變化。在學生看來的「樣樣精通」的背後,更多的是利用課餘時間「加油」、「充電」。學生們的尊重與崇拜,是我們一直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最好結果。
鄉村生活平淡的像一杯白開水,我們希望它是什麼味道,取決於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平平淡淡為一生,轟轟烈烈又一世。不曾想做一番偉大的事業,那就做好手裡的每一件事。勇敢,也許就從我們選擇這個職業開始,對於教學的每一次嘗試,都是勇敢的表現。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們能守得住初心,是我們的信仰太過堅定。
最想聽的話莫過於「老師好」,最震撼的話卻是「老師,您辛苦了」。當我們的學生與時朝莉老師於9月14日直播互動時,這句話在這群調皮精靈口中鄭重、齊整地說出,卻是從不曾想到的時刻。感覺像彩排了好久,所有人都認識的字眼,在那一刻凝聚成一份沉甸甸的反饋。
看得出來,這聲音不是從嘴裡發出來,而是從心裡油然而生。那高昂的聲線更像是在比賽,所有人都在歇斯底裡,生怕這種激動的情緒感染不了學校及全國的老師們。雖然是面對鏡頭,但這不是在表演,因為他們臉上的微笑,自然的像一縷春風,溫暖了我看似堅強的心。
這也許就是互加網絡課程的魅力,學生們總是喜歡以這種方式表達心中的感悟。從前線下的課堂,壓抑了學生獨特的表達方式,老師與學生之間總是不能敞開心扉的交流。
是我低估了他們的靈性,他們對於網絡課程有很大的興趣,每個時間點他們都記得很清楚。甚至給了他們多媒體系統的鑰匙,都能自如的開啟,急迫的深怕錯過每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
感恩的情懷也許一直在他們腦海徘徊,只是欠缺一種完美的途徑。這次藉助互加的課程,他們說出了久違的心聲「老師,您辛苦了」,那一刻我被感動了原來以為他們是根朽木、是塊頑石,突然發現他們只是一顆顆的小種子,正在努力尋找破土而出的方向,而我們正是他們勇敢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