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欒英傑
許多國家的青少年平日裡會經常到博物館裡進行學習和上課,這種方式既有趣又時尚,博物館課程幾乎成為了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本月起,青島也有了自己的國際標準化博物館課程,課程涵蓋了各個學齡段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課程。
9月7日,100名來自UICA英科少年學院的學生,就把他們的新學期開學第一課放在了貝林自然博物館,館內400多件珍稀野生動物標本成了孩子們最真實的課本,館內動物家園、海洋探秘、自然奇遇三個主題區域變身成他們的課堂。」給學生們打造不同凡響的開學體驗,激勵他們熱愛學習。「這是貝林博物館為少年兒童提供全新科普學習平臺的其中一項。
逛博物館也能考認證證書
「博物館課程能夠讓學生受到『來自於全身心』的教育。」貝林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刁明華表示,「博物館往往被教育部門認為是『兒童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和最值得信賴的器物信息資源之一。」為此,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經過了三年多的打磨和驗證,結合國內青少年興趣和特點,落成了嶄新的少年自然實驗室和相關課程,從此,島城的家庭可以選擇在周末帶著孩子進入博物館,一邊參觀,一邊學習。
來自UICA學院的五年級小學生王佳瑩取得了貝林博物館的第一批「小博物學家」認證證書。原來,王佳瑩和同學們在入館時領取過「課堂任務手冊」,根據手冊上記錄著的遊覽中需要找到答案的遊戲或問題,如看圖識物,動手實踐,到固定地點完成速寫,佳瑩同學成功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一系列有趣又富含知識的任務,因此,有幸成了貝林博物館歷史上第一名經認證的少年博物學愛好者。
接下來,博物館將面向來館參觀學生全面開設「博物通識」方面的能力認證,在學到知識、增廣見聞的同時,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成就感。
青島孩子有了專屬博物通識課
活動當天,首期貝林博物公益大講堂開啟,博物館的通識導師們從學生好奇心的角度出發,將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昆蟲作為課堂主角,通過知識分享、頭腦風暴、利用電子元件動手製作、路演展示等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引發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保護美好家園的願望。
為了給島城的孩子更優質的課程體驗,貝林自然博物館聯合了創未來創客中心、UICA課程研究院、PLSC考試中心等課研和出版機構共同建設起「貝林·未來」少年自然實驗室,組織並邀請行業專家綜合了物質和生命科學、地球與太空、人工智慧技術等科技與工程門類的知識,攜手來自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頂尖名校的研究學者和教育專家,成立了具有國際標準的「博物通識項目學習課題組」,專門為中國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自然通識、藝術美術、歷史文化等課程體系,提供相應的體驗場所和學習空間,開展選修課,包括了青島孩子最感興趣的海洋教育課程。
秋季學期開始,貝林自然博物館將隆重推出《貝林博物通識課》。課程面向6-12歲小學生,以博物館、實驗室為學習場地,圍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太空科學,展開系列課程的進階式學習。《通識課》還將邀請國內外動植物專家、昆蟲達人、天文愛好者、考古學家、策展師、創客教師、記者、博物館講解員等行業精英組成貝林講師團,持續為中小學生提供專業、有趣的知識講解與分享。
完成《貝林博物通識課》的學生,將推薦他們參加由美國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發起的「環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活動」,贏取國際認可的自然博物類賽事獎項。
凡符合年齡要求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貝林自然博物館的官方微信進行《貝林博物通識課》的課程預約和報名。
「未來博物館改造計劃」發布
活動儀式上,貝林自然博物館刁明華副館長發布了《未來博物館1.0改造計劃》,重新定義未來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和公眾服務屬性,以青少年兒童可參與的「掌上貝林APP設計」活動為開端,邀請全市有科技特長的中小學生參與「人工智慧+博物館」的創新設計活動。
作為「未來博物館1.0改造計劃」的第一項主題活動,「掌上貝林APP設計」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放。學生圍繞「從少年兒童的需求出發,設計一款在貝林博物館內使用的手機APP」這一任務,通過博物館的實地調查和體驗,收集不同人群的信息和建議,通過網際網路編程和技術手段,親手設計一個原創的博物館服務APP。
「掌上貝林APP設計」是普及博物知識,練習信息收集與採訪,學習編程與技術應用,解決現實生活中具體問題的一項科技創新活動。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博物課程中,是貝林「未來博物館改造計劃」的基礎特徵。
刁館長介紹,「未來博物館1.0改造計劃」將在未來一年陸續推出系列活動與體驗,倡導全民參與,緊扣教育與服務功能,關注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與普及,推崇「學以致用」與「創新設計」。
建設「貝林·未來少年自然實驗室」
本次發布會上,創未來創客中心首席學習官左希、UICA少年學院創始人王磊,為貝林·未來少年自然實驗室揭牌,左希女士表示:「少年自然實驗室不僅是貝林博物館優質課程的『生產車間』,還是通聯全球各類博物館、設計中心、科研院所和藝術場館的連接器。實驗室將源源不斷的為博物館引入資源,輸出精彩紛呈的學習場景、活動和課程。」
在原有博物館參觀遊覽的基礎上,貝林還將以月為單位推出專題活動,進行「館館合作」與「館校合作」。一方面,與國內外場館共同策劃精彩紛呈的臨展和文化交流活動;另一方面,與公立中小學校和國際學校深度融合,將博物館課程「送入」學校。在館內和校內,為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研學課程,讓博物館變成可「移動」的博物學校。
王磊介紹說,少年自然實驗室是一個開放的學習者社群,希望更多熱愛自然、喜歡博物館、樂於探索的人們加入其中。自實驗室成立之日起,就面向全國招募「貝林自然研究員」,凡有動植物、昆蟲、天文、地質、考古等愛好和特長的中小學生、大學生、家長群體和社會人士都可以申請成為一名「貝林自然研究員」,定期進行線上、線下的博物課堂、戶外實踐與公益服務,成為知識的普及者與傳播者。
當天,UICA英科少年學院在貝林自然博物館舉行了《開學第一課》,100名師生在博物館中進行場景式學習,參與「電子昆蟲」、「動物英雄伴我開學」等精彩的館內活動。
「貝林·未來少年自然實驗室」研究員王文彥介紹,貝林博物館在新學期將進行「動物英雄陪我開學」、「貝林博物奇妙夜」、「一個細胞的成就」等系列活動。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中,可以和動物朋友們一起玩轉知識尋寶,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博物館奇妙夜,還可以研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與特徵,進行創意設計……更多有趣好玩的內容,關注「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就可以第一時間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