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產品簡介:
南京博物院《透物見史——小學生博物館研學課程》共計3天,學習內容涵蓋人文和科技兩個方面,共包括五個子課程:學習《睹物思「禮」——傳統禮儀學習與體驗》、《古樂悠悠——古代樂器賞析與體驗》課程,透過文物背後的文化因素,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禮」的認知,促進小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成為有教養有情懷、知書達理的人;《書香墨韻——中國古代文房雅具》、《國家寶藏——竹林七賢磚畫拓印體驗》,體驗文人墨客的日常風雅和胸襟抱負,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光陰的故事——中國古代計時器探秘》則為學生補充了科學方面的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激發主動探究和認識科學的興趣。
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除了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外,還注重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與日常生活不同的環境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了解社會、親近自然、參與體驗,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成長空間。
產品特色:
1、價值體認:通過對中國傳統禮樂文化的學習、竹林七賢身上所具備的社會責任感的探究,結合展廳文物參觀講解互動,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獲得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理解並遵守公共空間的基本行為規範,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2、責任擔當:離開家庭體驗集體生活,初步形成集體思想、組織觀念。能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務,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以有趣的課程、有愛的集體,培養學生在未來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等集體生活的意願。
3、問題解決: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結合學校、家庭生活中的現象,發現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教育人員的引導下,將問題轉化為研究小課題,體驗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解釋。
4、創意物化: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掌握手工設計與製作的基本技能;最後的小組分享環節,需要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並製作有一定創意的PPT和小視頻進行匯報。
5、公益性強:此項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適當收取成本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減免費用。
產品目標:
1、通過對傳統禮儀的了解和學習,提升對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禮」的認知,讓小學生從小重視並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公共場合和人際交往中的禮貌教養;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2、通過對文物背後的歷史的學習,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欣賞和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3、通過實踐環節,讓學生動手動腦,初步掌握手工設計與製作的基本技能,培養探究能力。
4、通過集中住宿和集體生活,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促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南京博物院)